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用土鸡屠宰性能和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验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用土鸡屠宰性能和肉质的影响,试验用1800羽1日龄青脚麻鸡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100只鸡进行90d试验。处理1为笼养(对照组),处理2为放养,处理3先笼养30d再放养60d,处理4先笼养45d再放养45d,处理5先笼养60d再放养30d,处理6先笼养75d再放养15d。在本试验条件下,结果表明:①各处理的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笼养时间长可提高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腹脂率,放养时间长有利于腿肌率、胸肌率的增加。②笼养和放养对肌肉pH值、肉色、肌肉蛋白质无显著影响;全期放养(处理2)的肌间脂肪、嫩度显著高于其它各处理组(P<0.05),而肌肉水分显著低于其它各处理组(P<0.05)。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北京油鸡生长和屠宰性能、肉品质以及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8周龄北京油鸡公鸡1 200只,体重(561.75±7.39) g,随机分成2个组,对照组为集约化笼养(笼养组),试验组为林下放养(放养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鸡。试验分为9~14周龄和15~20周龄2个阶段,试验期间饲喂相同饲粮。结果表明:1) 14周龄,笼养组北京油鸡活体重与放养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20周龄,放养组油鸡活体重较笼养组显著下降(P<0.05); 2个饲养阶段放养组油鸡腿肌率较笼养组显著上升(P<0.05),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而胸肌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 20周龄,放养组胸肌和腿肌亮度(L*)和红度(a*)值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 2个饲养阶段放养组胸肌黄度(b*)值显著下降(P<0.05),而腿肌b*值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 20周龄,放养组北京油鸡胸肌粗蛋白质含量较笼养组显著升高(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 2个饲养阶段放养组北京油鸡胸肌肌苷酸含量较笼养组显著上升(P<0.05),腿肌粗蛋白质和肌苷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饲养方式对肌肉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 0.05)。4)北京油鸡胸肌和腿肌中脂肪酸种类基本一致,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最高,放养组肌肉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而饱和脂肪酸和总脂肪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饲养方式对北京油鸡生长和屠宰性能、肌内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存在影响,林下放养方式可改善北京油鸡肌肉品质和肉质风味。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风冷、浸没式预冷(水冷)和先水冷后风冷的混合式预冷对鸡胴体胸肉品质和保质期的影响,随机选取54只60日龄的肉鸡,经过3种预冷方式处理后,在屠宰后的第1、3、5天分别测定胸肉的各项理化指标.结果:预冷后,水冷组胴体重增加最多(+3.18%),混合预冷组次之(+1.61%),而风冷组胴体重下降了1.53%;屠宰后24 h,混合预冷和水冷组的L*值高于风冷组(P<0.05);但风冷和混合预冷组的剪切力低于水冷组(P<0.05),剪切力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3种预冷方式胸肉的加压失水率和pH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pH值与保存时间成正相关;不同预冷方式的TVB-N(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TVB-N含量明显上升,在宰后的第7天达到或超过15 mg/100 g.试验表明:在无抑菌剂条件下,肉鸡胴体的保质期为5d;混合预冷充分结合了风冷和水冷的优势,是较为理想的冷却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测定了放养与笼养条件下126日龄太行鸡活重、平均日增重、屠体重、屠宰率、全净膛率、剪切力、肌苷酸、肌内脂肪、pH值及肌肉颜色、肌纤维密度等指标,分析了不同饲养方式对太行鸡产肉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放养太行鸡公母鸡活重、平均日增重稍低于笼养鸡(P0.05);屠体重、胸肌重、腿肌重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而屠宰率、全净膛率无论公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肉品质方面,除笼养太行鸡母鸡胸肌肌内脂肪含量、颜色黄度值明显高于放养母鸡外(P0.05),其它同性别之间肉质指标均无呈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汪磊 《中国养羊》2014,(3):78-79
试验旨在研究纤维素酶对青稞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对照组直接青贮,试验组添加0.2 g/kg纤维素酶进行青贮,青贮90 d后测定其pH值、常规营养成分、氨态氮和水分含量.结果表明:①添加纤维素酶或直接青贮青稞秸秆感官评定均属良级;②添加纤维素酶对青贮青稞秸秆的pH值无显著性影响(P>0.05);pH值均在4.0以下;③与对照组相比,通过纤维素酶处理后,青贮饲料干物质和粗灰分含量得到显著提高(P<0.05),同时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也有所提高,粗纤维含量有所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④添加纤维素酶限制了氨态氮的产生,降低了水分含量,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添加纤维素酶可改善青贮青稞秸秆品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肉质性状的影响,对20只62周龄的淮南麻黄鸡母鸡(笼养和放养各10只)肉品质和胸肌蛋白质、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水分和16种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饲养方式对鸡肉pH、剪切力和腿肌肉色无显著影响(P>0.05),对鸡肉系水力和胸肌肉色影响显著(P<0.05或P<0.01)。放养母鸡鸡肉蛋白质、脂肪酸、游离脂肪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笼养母鸡(P<0.05或P<0.01);水分、鲜味氨基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和天冬氨基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笼养母鸡(P<0.05或P<0.01);人体必需氨基酸赖氨酸显著高于笼养母鸡(P<0.05),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极显著高于笼养母鸡(P<0.01)。表明放养母鸡鸡肉肉质好,含有较多鲜味氨基酸和人体必需氨基酸,是较好的人体营养补品。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对不同养殖模式下平武红鸡的距型分型和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平武红鸡新品系选育提供依据。将平武红鸡按性别进行分群,脱温后分别采用地面放养和笼养方式饲养,于300日龄进行距型分型,随机选择30只在150 d、240 d和300 d进行鸡距生长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平武红鸡有4种距型,公鸡主要有锥柱型、短锥型和长锥型,分别占比43.01%、41.94%和15.05%;母鸡全部为豆型。距长测定结果表明,300 d公鸡距长明显高于母鸡(P0.05);150 d、240 d和300 d公鸡距长与养殖周期呈正相关,放养和笼养模式下距长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无抗舍养、无抗放养、有抗舍养和有抗放养四种方式对固始鸡进行养殖,测定不同养殖阶段鸡腿肉、胸肉和肝脏中的氨基酸含量,以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鸡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舍养条件下,有抗养殖与无抗养殖比较,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无抗养殖的总氨基酸含量略高于有抗养殖,而呈鲜味、必需氨基酸含量有抗养殖略高;放养条件下有抗养殖与无抗养殖比较,总氨基酸、呈鲜味氨基酸、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无抗养殖均略高。对不同养殖模式的总体比较,氨基酸总量放养条件时较高;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以及呈鲜味氨基酸放养条件时显著提高。有抗养殖与无抗养殖总体比较,总氨基酸、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有抗养殖较高,呈鲜味氨基酸差异不显著。经分析可知,无抗养殖有助于提高鸡肉中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呈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在放养条件下,无论是有抗养殖还是无抗养殖,鸡腿、鸡胸和肝脏中的氨基酸总量总体水平均高于舍养,其中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
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选取400只22周龄如皋黄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笼养和室外林地放养,每组200只,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试验期为126d(3-7月),饲养至40周龄时进行蛋品质测定。结果表明,126d饲养期内,放养组产蛋数和产蛋率均显著低于笼养组(98.61vs106.5,78.3%vs84.5%;P〈0.05);280日龄放养组鸡蛋的蛋形指数为1.35,显著高于笼养组的蛋形指数1.30(P〈0.05)。蛋壳强度、蛋壳厚度方面,放养鸡蛋和笼养鸡蛋差异不显著(P〉0.05);放养组鸡蛋的哈氏单位和蛋黄颜色显著高于笼养鸡蛋(P〈0.05)。  相似文献   

10.
试验比较了笼养、地面散养及林间放养三种不同饲养方式对边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公鸡10周龄体重笼养显著高于地面散养、林间放养(P0.05),12周龄笼养显著高于地面散养(P0.05),14、16周龄体重笼养极显著高于地面散养、林间放养(P0.01);14、16周龄笼养母鸡体重极显著高于地面散养、林间放养(P0.01);笼养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地面散养和林间放养高2.23 g和2.30 g。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南丹瑶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240只健康、个体间无显著差异的16周龄南丹瑶鸡,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放养、室内平养和笼养三种方式饲养6个月,测定血清生化指标;选取205、210、215日龄南丹瑶鸡所产鸡蛋,测定其蛋品质指标。结果显示:血清生化指标方面,放养组的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谷丙转氨酶含量极显著低于室内平养组(P0.01),其他血清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放养南丹瑶鸡相对于笼养鸡和平养鸡有着更高的免疫力和更好的肝功能。蛋品质方面,205日龄放养组蛋壳强度显著高于室内平养组和笼养组(P0.05),210及215日龄放养组蛋壳强度显著强于室内平养组(P0.05),而在其他各项蛋品质指标饲养方式对其影响均不显著(P0.05)。表明放养南丹瑶鸡所产鸡蛋蛋壳结构致密性更好。  相似文献   

12.
随机设置2个处理组(对照组和添加8%DDGS的试验组,n=144)来评估在肉鸡日粮中添加DDGS对鸡胸肉和鸡腿肉质量的影响。首先利用电击瞬间致昏动物,然后作放血、浸烫、打毛等处理。肉鸡死亡4h之后将胸肉和腿肉从鸡胴体上在低温条件下剥离。右侧鸡胸肉用来测定肉色、pH值、蒸煮损失、剪切力值,左侧胸肉用于感官评定;腿肉用于评估总胆汁酸(TBA)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添加了DDGS的试验组在肉色、pH值、蒸煮损失、剪切力值上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对照组和试验组在鸡肉质地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的鸡肉风味更容易被多数人所接受。一般喜欢和非常喜欢鸡肉的消费者不在这两个处理组之内,两组的试验成员属于一般可接受鸡肉的消费者。另外在感官评定的试验中,消费者对添加DDGS和对照组的鸡肉评价没有明显差异(P0.5),各组间的脂肪酸结构变化不大(P0.05),但添加DDGS处理组的鸡肉在亚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上和对照组有很大差异(P0.05),这表明试验组的鸡肉更容易被氧化。总的来说,这两种喂养方式都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鸡胸肉和鸡腿肉。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育肥牛不同部位肌肉的肉质特性,以9头安格斯×秦川育肥牛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背最长肌、三角肌、臀股二头肌、股直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的pH值、压力失水率、色差[亮度值(L~*值)、红度值(a~*值)、黄度值(b~*值)、色饱和度(C~*)和色调角(h~*)]、剪切力、蛋白质、脂肪和水分等肉质指标,分析了各指标间的差异,并对生鲜牛肉和煎制牛排进行了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股外侧肌的压力失水率显著高于三角肌和股中间肌(P0.05),臀股二头肌、股外侧肌和股直肌的蒸煮损失显著高于背最长肌和三角肌(P0.05),三角肌的L~*值显著高于背最长肌、股中间肌和股外侧肌(P0.05),三角肌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股外侧肌(P0.05),股中间肌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三角肌(P0.05);6个部位肌肉的美食感和总体可受性得分均大于5分,都能满足消费者对生鲜牛肉和煎制牛排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南阳黑猪与长白猪肉品质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南阳黑猪与长白猪肉品质的品种间差异,试验选择28日龄断奶南阳黑猪与长白猪各18头,按品种分为2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半),进行为期180 d的饲养试验,经屠宰后测定两品种猪肉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南阳黑猪背最长肌L*值、b*值、胴体瘦肉率、眼肌面积、滴水损失均显著低于长白猪(P0.05),熟肉剪切力极显著低于长白猪(P0.01);a*值、肉色评分、大理石纹评分、胴体脂肪率、肌内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pH1值、pH24值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南阳黑猪肉品质优于长白猪。  相似文献   

15.
放养与笼养对宣城麻黄鸡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20只宣城麻黄鸡在放养和笼养条件下腿部肌肉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笼养组腿肌亮度(L)、黄度(b)分别较放养组高4.23%和32.05%,差异显著(P<0.05);蒸煮损失、硬度、黏性和咀嚼性分别较比放养组高20.96%、44.38%、35.72%和33.50%,差异极显著(P<0.01);而pH24、红度(a)、弹性、粘聚性和肌纤维直径,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2)笼养状态下,腿肌肌纤维直径与弹性、咀嚼性相关性均为显著正相关(P<0.05),与L为显著负相关(P<0.05);其它肉质指标间均为不显著相关(P>0.05);放养状态下,腿肌肌纤维直径与弹性、咀嚼性、L相关性均为不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蒸煮损失相关性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H24极显著负相关(P<0.01);L与蒸煮损失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b与弹性为显著正相关(P<0.05).其它肉质指标间也均为不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6.
为使中小奶牛养殖场和奶牛养殖小区的奶牛养殖户用上营养平衡的全混合日粮(TotalMixed Ration TMR),研究利用拉伸膜包裹TMR饲料成品的贮存效果。该研究对干奶牛TMR进行裹包贮存,并于0、3、7、15、30和60 d分别取样进行裹包贮存外观评定、感官评定及营养物质含量和发酵指标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TMR裹包贮存期间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良好;随贮存时间的延长干物质含量和粗蛋白含量有所降低,而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等营养成分含量有所增加;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裹包TMR的pH值显著降低(P<0.05),氨态氮含量显著上升(P<0.05)。综合外观和感官评定及各项营养指标、发酵指标的变化,TMR裹包贮存技术可以为营养性对平衡的TMR在中小奶牛养殖场和奶牛养殖小区干奶牛养殖中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研究乳酸菌、米糠、和水分添加量对青贮茭白鞘叶质量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茭白鞘叶青贮时,分别添加乳酸菌(0、2×105、4×105CFU/kg)、米糠(0、2%、4%DM)和水(0、7.5%、15%DM),贮存60 d后,感官评定茭白鞘叶的青贮质量,测定浸提液的p H值、氨态氮和有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乳酸菌的添加提高了青贮发酵的感官评定等级(P0.05),米糠和水分含量对青贮发酵的感官评定无影响(P0.05);各处理组之间p H值和氨态氮占总氮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乳酸菌的添加提高了乙酸和丙酸的浓度(P0.05);米糠的添加提高了丙酸的浓度(P0.05);乳酸浓度、丁酸浓度和乳酸占总酸比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茭白鞘叶在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也可以青贮,但是青贮质量一般。乳酸菌的添加显著提高了青贮品质,利于提高青贮发酵的有氧稳定性;米糠的添加量为2%~4%时,提高了青贮品质,但是未达到显著水平;茭白鞘叶水分含量在63%~71%之间时对青贮质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针对沙柳混合发酵的发酵品质变化进行研究。按不同沙柳比例(36.44%和67.08%)调制成2组混合发酵饲料,分别用FF1和FF2表示,在各组中添加等量的复合菌剂,考察发酵饲料在贮藏1、3、5、7、10、12、15、22、30、45、60 d时发酵饲料的感官品质、pH值、有机酸含量及组成、氨态氮/总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FF1和FF2组感官品质无明显变化,均属于优良发酵饲料;经过60 d的贮存,干物质(DM)和pH值显著降低(P0.05);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FF1组和FF2组分别在贮存15 d和45 d后检测到丙酸,且增长缓慢;整个发酵过程中均未检测到丁酸;FF1组和FF2组的氨态氮/总氮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先升高后降低,FF1和FF2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感官评定和发酵品质指标,确定在贮藏30 d后沙柳混合发酵饲料趋于稳定,且FF2组的发酵效果与FF1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纤维素酶对甘蔗梢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旨在研究纤维素酶对甘蔗梢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对照组直接青贮,试验组添加0.2g/kg纤维素酶进行青贮,青贮90d后测定其pH值及乳酸、常规营养成分、可溶性糖、氨态氮和水分含量。试验结果表明:①添加纤维素酶或直接青贮甘蔗梢感官评定均属优质青贮料;②添加纤维素酶对甘蔗梢青贮的pH值、乳酸无显著性影响(P>0.05);pH值均在4.0以下;③与对照组相比较,通过纤维素酶处理后,显著提高了青贮饲料干物质和粗灰分的含量(P<0.05),同时提高了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含量,降低了粗纤维、粗蛋白、钙和磷含量,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④添加纤维素酶可大幅度增加可溶性糖的含量,限制氨态氮产生,降低水分含量,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添加纤维素酶制剂可以改善青贮甘蔗梢品质。  相似文献   

20.
稻鸭共生对鸭肉品质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南麻鸭为试验材料,分别在稻鸭共生(稻鸭组)和常规网上平养(常规组)两种饲养模式下饲养至体重达1.8 kg,测定其常规肉品质和部分屠宰性能.结果表明:①两组间鸭肉失水率、嫩度、熟肉率、肉色亮度值和红度值无显著差异(P>0.05);稻鸭组的pH值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肉色黄度值B极显著高于常规组(P<0.01).②两组间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肉率差异不显著(P>0.05);稻鸭组的皮脂厚、腹脂率比常规组分别降低了18.52%、11.76%(P<0.05);腿肉率提高了11.40%(P<0.05).③稻鸭组的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常规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