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75年,一次水灾,云台农场知青宿舍漏了,修缮期间,漂亮的托儿所老师刘晓宁住到我家。她一点也不嫌弃,把知青特有的标配军绿色上海包"咝"地拉开,取出衣物放在床头。晚上,我依着她睡。老师从包里摸出一块糖隔着糖纸咬成两  相似文献   

2.
结缘农工商     
我是一名上海下乡到东北延边的知青,结婚后安家大西北,说起与上海农工商结缘的过程,还颇有戏剧性呢。  相似文献   

3.
塔河五姑娘赵桂荣口述我叫赵桂荣,今年74岁,是当年"塔河五姑娘"中的一员。虽然我已经步入古稀之年,但至今在我心中有一面难忘的旗帜,那是1959年9月份,时任兵团党委第二书记、副政委,自治区党委常委的张仲瀚亲自颁发给我们"塔河五姑娘"的一面锦旗。1958年5月底,按照师党委指示,共青团农场组织人手参加开挖塔里木河南岸总干渠的大会战。6  相似文献   

4.
正从下乡知青到高级记者,又成为上海长江韬奋新闻奖获得者,我从事新闻采编走过了35年。然而,记者生涯的原点,却在那曾经有过、但再也不会有的"北大荒新闻系"。"北大荒新闻系"是属于黑土地大学的,是史无前例的。她是由一群有下乡知青印记的新闻干事集合而成的。1968年,中央决定将东北农垦总局改制成生产建设兵团,平时屯垦、战时戍边,具有双重任务。"兵团"被列入部队序列,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其中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8月9日,当阿拉尔市以网络投票100万票的成绩挺进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城》16强复赛时,数万上海支青老人和上海"疆二代"流泪了。一个声音在飞传,"我们能做点什么?"于是,一支劲旅迅速组成——"上海塔河赴阿拉尔文化经济考察团"。9月19日,他们来到了阿拉尔。"疆二代"陈蕾是考察团的团长,董梅是副团长,而这天董梅是从巴基斯坦飞过来的。  相似文献   

6.
张奉宝 《新农业》2014,(24):58-59
<正>每逢中秋时节,便勾起我对下乡时农村知青生活的那段回忆,所有的点点滴滴,总是让我终身难忘。记得那是1968年的9月21日,我在沈阳市第十六中学读书。为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与全班同学一道乘坐知青"绿皮"专列,来到昌图县四合公社五家子大队,开始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农村新生活。我与其他7名同  相似文献   

7.
衣、食、住、行,衣为先。穿衣吃饭,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乡村人们衣着的变化,从粗衣粝食生活清苦到丰衣足食穰穰满家,30多年来的霄壤之别,着实让人感慨万端。"的确良、抖抖的;穿皮鞋、戴手表;一看就是上海佬。"这是当年流行于乡村的一句俚语(当时很多下放的知青都是上海人)。对于穿在身上戴在手上的,钦羡的同时,也不禁怀想万千。那个年代,除了勉强填饱肚子,  相似文献   

8.
1993年6月10日,原北大荒知识青年回访团来到地处黑龙江省鹤岗市北的宝泉岭农垦管理局。一进管局辖区,隆重热烈的欢迎场面使回访团的知青代表们无比激动。1万多农垦人夹道迎接,鼓乐声声,鞭炮齐鸣,整个宝泉岭垦区变成了鲜花的海洋、红旗的海洋。最不能自己的,当属温州的知青代表。  相似文献   

9.
正怀着敬仰的心情,我拜读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一部经典读物——《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通读全书,我认为,作为一部采访实录,它是通俗、浅显的;作为一本历史档案,它是深刻、厚重的。它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思想价值、精神价值将长久滋养后来者。一个人,如果没有零距离接触过农村——"地气"最沉重的那方土,便无以了解社会最底层人民的痛苦,无以感知那方土地的全部渴望和梦想。七年的知青岁月、七年的艰苦磨炼,开启了一个稚  相似文献   

10.
正诗人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可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白天穿梭于城市之间,晚上匍匐于电脑前、手机上,早已忘却了阅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我一直都保持着阅读的习惯,这个习惯的养成得益于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刘老师。我小学一至三年级是在连队小学上的,那时候,教我的语文刘老师是一位上海知青。她的知识很渊博,课堂上,她的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常常让我惊叹不已。我想,后来我立志要做一名教师,也是受到了她的影响吧。  相似文献   

11.
1993年6月10日,原北大荒知识青年回访团来到地处黑龙江省鹤岗市北的宝泉岭农垦管理局。一进管局辖区,隆重热烈的欢迎场面使回访团的知青代表们无比激动。1万多农垦人夹道迎接,鼓乐声声,鞭炮齐鸣,整个宝泉岭垦区变成了鲜花的海洋、红旗的海洋。最不能自己的,当属温州的知青代表。他们16人原来全部是宝泉岭管局  相似文献   

12.
于褚 《北京农业》2013,(8):46-47
<正>春节知青们聚会,谁都说自己当年摊上事了,惟有在下一人向隅。大家便说,那时俺们都不天真,就是你无鞋。我说,熬到现如今全是千年的狐狸,还是一起玩聊斋吧。于是满座皆欢。说这话是有根据的。当年在兵团时,我是连部的文书兼通讯员,任务是负责连队的文秘以及团部和连队之间的通讯往来。有一次发了山火,一位北京知青烧伤住进团部医院,那知青让我替他给连队的一位哈尔滨女知青捎封信,女知青收到信后又让我  相似文献   

13.
邱宏伟 《中国农垦》2014,(10):74-75
<正>四十多年过去,当年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三十团(现黑龙江农垦红兴隆管理局江川农场)奉献了青春和年华的知青们大多都回到了各自的家乡,然而丁训民、徐慧敏、张咏萍、张凤星四人却因保卫国家财产和掩护学生脱险,永远长眠在了北大荒的黑土地里。每年的清明节,学生们都会结队来到烈士墓前悼念英灵,缅怀英雄事迹。烈火中永生1971年11月,三十团十连大食堂竣工了,这座让十连的知青们引以为豪的食堂坐北朝南,占地  相似文献   

14.
“团”聚     
<正>平时,我喜欢用手机美团团购一些美食美衣。没想到这一次,竟然"团"出了一次感人的团聚。我的邻居是一位从湖南支边来疆的退休老人,已近古稀之年。因不愿离开团场随儿女去城里住,所以独居。我每次上下班都会看见老人在小区里转悠,时间久了,逐渐相熟。一次,在老人家里,我又玩起了手机美团,搜寻周边一些好吃好玩的。奎屯市一家名为"工农兵"  相似文献   

15.
知青情结     
我是广东省国营三叶农场的一位职工子弟,孩童时,正逢知青下乡的年代,当年还是小胖子的我曾经在知青的怀抱中传递,得到他们的呵护。知青在我的脑海中烙上了永久的印记。1989年中技毕业后,在回城知青的关怀下,我被分配到湛江市区工作。几年后,为照顾家庭,我  相似文献   

16.
<正>八九月间,巴尔鲁克山三场连着的秋雨,使身居在山里的新疆兵团第九师一六一团职工感受到了秋寒提前来袭的滋味。"秋寒我们顶得住!眼下我的150吨粮食一粒没卖出去!一旦大雪盖山粮食还没走,那我就顶不住了!"一六一团十连职工李平心焦地说。"卖粮愁"8月28日,6辆载满粮食的大型卡车在一六一团山道上缓缓行驶。这是一六一团粮食"停运"10天后又一次启运。今年,一六一团万吨夏粮上场以来走的特别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3月11日,一批上海、北京、重庆的知青回到曾经战斗过的"第二故乡"——云南省景洪市东风农场。当他们看到当年贫瘠的土地上如今已建成一个面积大约7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万,处处鸟语花香的"花园小镇"时,禁不住喜极而泣……的确,东风农场是完全以农场为主体形成的小城镇,这不仅在西双版纳独一无二,就是在整个云南省农垦系统内也不多见。这里不但风景秀丽、市场繁荣,更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正每次回东辛农场,路过"职工之家",我都忍不住要看它一眼。这是一座斑驳的四合院式青砖楼,农场建设初期,这里是场指挥部所在地。上世纪70年代初,响应号召到农场的知青约有上百人。为了丰富知青的业余文化生活,农场把小楼改造成"职工之家",一楼作为文化活动室,二楼是阅览室。从此,这里成  相似文献   

19.
正住房变化,是时代变迁的缩影。2020年7月1日,我与分公司的同志一道去新疆兵团第一师十二团"塔河五姑娘"红色影视基地开展"重走长征路,找回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日活动,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追思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站在荒凉的沙地上,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几十间用土坯或砖瓦垒起的地窝子连成一片,简朴的牌楼上写着"英雄连"三个大字,正上方一颗五角星格外醒目。这片低矮、阴暗、潮湿的地窝子是兵团人早期开荒造田的住房,是一个时代的印记,能够撩起一代兵团人的记忆与情怀,它们仿佛为那漫长而激情的岁月作着无言的旁证。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10月13日至16日,第十八届塔河明珠学术论坛暨第四届"水木论坛"学术交流会在塔里木大学双语培训中心召开。来自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多所疆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4位知名专家学者与我校师生齐聚一堂,以"聚焦水土资源、助力南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