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比较淅川乌骨鸡♂×黄胫丝毛鸡♀、淅川乌骨鸡♂×青胫隐性白羽鸡♀和淅川乌骨鸡纯繁组3个组合的F1代的孵化性能和蛋品质,试验采用测定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健雏率等孵化性状和蛋重、哈氏单位、蛋壳重、蛋壳厚度、蛋白高度、蛋黄重、蛋白重、蛋形指数、蛋黄比率等蛋品质的方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淅川乌骨鸡♂×青胫隐性白羽鸡♀组的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初生重、种蛋重等孵化性能及蛋重、蛋黄重、蛋黄比率等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淅川乌骨鸡♂×青胫隐性白羽鸡♀组的哈氏单位、蛋白高度显著低于纯繁组,但仍在AA级蛋的范畴。说明淅川乌骨鸡♂×青胫隐性白羽鸡♀组在孵化性能和蛋品质方面体现了较好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川南常羽乌骨鸡三种羽色系的纯繁、杂交以及与三个浅肤品种的杂交,初步揭示了川南常羽乌骨鸡肤色的遗传现象。结果表明,所用乌骨鸡的肤色主要受遗传控制,存在杂合类型,黑羽系和麻羽系的肤色遗传较为稳定。乌肤性状终生不变,且与趾色、肉骨及肉膜色高度相关。乌肤公鸡与不同浅肤母鸡的杂交后代可表现出较高的不同的乌肤比例,表明适当引入浅肤血缘尚可保持乌骨鸡的乌色性状。  相似文献   

3.
固始鸡与安卡鸡资源群胫色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固始鸡胫色遗传变化规律,对固始鸡与安卡鸡正反交获得的F_1和F_2代胫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青胫固始鸡与黄胫安卡鸡杂交,F_1代正交公、母鸡12周龄均为青白胫(青白胫率♂96.69%、♀94.70%),反交公鸡为青白胫(青白胫率98.04%),母鸡为青胫(青胫率96.67%);F_2代胫色分离明显,出现青胫、黄胫、青白胫、青黄胫、黄白胫和白胫6种胫色,12周龄脱去角质层,有40.24%个体胫部表皮层与真皮层颜色存在差异。在固始鸡性染色体上存在伴性遗传基因真皮黑色素基因(id)和影响表皮的黑色素扩散基因(E),其基因型为E-/Z~(id)Z~(id)(♂)、E-/Z~(id)W(♀)。0~12周龄胫色由浅色逐渐变为深色,于8周龄基本完成。表明固始鸡胫部表皮层和真皮层色素沉积规律不同,分别受不同的基因支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川南常羽乌骨鸡三种羽色系的纯繁、杂交以及与三个浅肤品种的杂交,初步揭示了川南常羽乌骨鸡肤色的遗传现象。结果表明,所用乌骨鸡的肤色主要受遗传控制,存在杂合类型,黑羽系和麻羽系的肤色遗传较为稳定。乌肤性状终生不变,且与趾色、肉骨及内膜色高度相关。乌肤公鸡与不同浅肤母鸡的杂交后代可表现出较高的不同的乌肤比例,表明适当引入浅肤血缘尚可保持乌骨鸡的乌色性状。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胫色遗传规律和胫色鉴别雌雄的可行性,试验选择绿壳蛋鸡,分别设计深色胫♂×浅色胫♀、深色胫♂×深色胫♀、浅色胫♂×深色胫♀3个交配组合,对其后代个体的胫色进行跟踪观察。结果表明:深色胫♂×浅色胫♀组合的后代公鸡全为浅色胫,母鸡全为深色胫;深色胫♂×深色胫♀组合的后代均为深色胫;浅色胫♂×深色胫♀组合的后代胫色产生分离,雌雄个体均有深色胫和浅色胫出现。说明胫色遗传符合伴性遗传规律,以胫色鉴别雌雄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旨在分析黑羽和白羽沐川乌骨黑鸡肤色性状及屠宰性能差异。选用100只黑羽和30只白羽沐川乌骨黑鸡成年母鸡,运用比色仪对比分析了不同羽色对沐川乌骨黑鸡背部肤色、翅下肤色、鸡冠色、胫色的影响,选取白羽和黑羽各10只鸡测定并分析屠宰性能和黑色素(皮肤和胸肌)沉积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黑羽鸡背部肤色和翅下肤色的L值均极显著低于白羽鸡(P0.01);黑羽鸡胫色的L值、a值和b值与白羽鸡无显著差异(P0.05);黑羽和白羽乌骨鸡的活体重和屠宰性能(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无显著差异(P0.05);黑羽鸡皮肤和胸肌中黑色素沉积量显著高于白羽鸡(P0.05)。以上结果表明,黑羽沐川乌骨鸡肤色显著较白羽鸡"乌",黑羽乌骨鸡机体黑色素沉积能力较白羽鸡强。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方鸡种肌肉微量元素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我国肖山鸡、白耳鸡、狼山鸡、乌骨鸡、油鸡、白耳鸡(♂)×肖山鸡(♀)、肖山鸡(♂)×白耳鸡(♀)7个地方鸡种12周龄肌肉Fe、Mn、Cu、Zn、Cr、Se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Fe含量在白耳鸡和油鸡肌肉中最高,而肖山鸡和狼山鸡含量最低;Cu含量在白耳鸡和肖山鸡(♂)×白耳鸡(♀)肌肉中最高,而白耳鸡(♂)×肖山鸡(♀)含量最低;Zn含量在油鸡肌肉中最高,其次为白耳鸡(♂)×肖山鸡(♀);Cr含量在白耳鸡(♂)×肖山鸡(♀)肌肉中含量最高,其次为肖山鸡、油鸡、乌骨鸡,狼山鸡含量最低;Se含量在油鸡肌肉中含量最高,白耳鸡及肖山鸡(♂)×白耳鸡(♀)含量较低;Mn含量在各地方鸡种间无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朝鲜龙城系蛋用鹌鹑已分化出 3种毛色 :即龙城栗羽 ,北京白羽和黄羽。试验证明 ,3种羽色白均为伴性遗传并且存在如下关系 :白♂×栗♀→F1 栗♂白♀ ;黄♂×栗♀→F1 栗♂黄♀ ,后代均自别雌雄 ,而黄♂ (♀ )×白♀ (♂ )正反交 ,后代均能自别雌雄 ,黄♂×白♀→F1为栗♂黄♀ ;白♂×黄♀→F1 为栗♂白♀ ,试验进一步表明 :栗 (Y)和黄 (y) 在Z染色体上是一对等位基因 ,栗相对于黄为显性 :白羽是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隐性白化基因b对Y或y上位作用所致。栗和黄两种鹌鹑的Z染色体上均有b的不白化等位基因B ,B相对于b为显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家禽》2002,24(13):35-39
1研究背景 70年代中期,农业部组织全国开展畜禽品种的调查工作,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参加了这次大规模的调查.多年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的禽种资源丰富,鸡种类型有肉用、蛋用、兼用和其他;乌骨鸡有白羽丝毛乌骨鸡、黑羽丝毛乌骨鸡、黄羽乌骨鸡;体重大的4千克,小的只有0.6千克左右;羽色有黄羽、白羽、黑羽、芦花、哥伦比亚羽;蛋壳颜色有产白壳、粉壳、青壳、红壳等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利用雪峰乌骨鸡,本文分析了雪峰乌骨鸡群体的隐性白羽等位基因(C,TYR)、显性白羽等位基因(I,PMEL)、扩展等位基因(e,MC1R)、乌肤等位基因(FM,EDN3)、绿壳蛋等位基因(O,SLCO1B3)、羽速等位基因(K,PRLR)的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显示雪峰乌骨鸡群体主要是快羽类型的品种,其中白色羽雪峰乌骨鸡群体中存在隐性白羽和显性白羽两种突变类型。雪峰乌骨鸡乌肤性状的形成与丝羽乌骨鸡的遗传基础一致,绿壳蛋性状的形成同样是由于EAV-HP的插入导致,但是其插入位置与前人研究结果稍有不同。上述结果为雪峰乌骨鸡相关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提供了基础,可以加速雪峰乌骨鸡上述性状的选育进程。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益扬1号”两个专门化品系(H1♂×H1♀、H2♂×H2♀)及其杂交后代(H1♂×H2♀)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试验采用1日龄“益扬1号”两个专门化品系及其杂交后代各110只进行地面平养,记录生长性能,7周龄进行屠宰与肉品质测定。结果显示:7周龄时,H1♂×H2♀组体重低于H1♂×H1♀组,高于H2♂×H2♀组(P<0.05)。H1♂×H2♀组除胸深外,各项体尺指标均显著高于H2♂×H2♀组(P<0.05)。H1♂×H2♀组的腿比率、瘦肉率、腿肌率和胸肌率显著高于H1♂×H1♀和H2♂×H2♀组(P<0.05),屠宰率、全净膛率和半净膛率显著低于H1♂×H1♀和H2♂×H2♀组(P<0.05)。H1♂×H2♀组胸肌肉色a*显著高于H1♂×H1♀和H2♂×H2♀组(P<0.05),腿肌肉色b*低于H1♂×H1♀和H2♂×H2♀组(P<0.05)。H1♂×H2♀组剪切力显著低于H1♂×H1♀组(P<0.05),水分含量显著低于H2♂×H2♀组(P<0.05)。H1♂×H2♀组胸肌蛋白质含量和腿肌脂肪含量显著高于H1♂×H1♀和H2...  相似文献   

12.
用于鸡生长和肉质性状定位资源群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远交F-2设计,以杏花鸡(A系)为亲本,分别与隐性白洛克鸡(B系)、泰和丝羽乌骨鸡(C系)进行全同胞和半同胞的正反交,产生了包含A♂×B♀、B♂×A♀、A♂×C♀、C♂×A♀4个杂交组合的各两组F2群体,并进行详细的性状表型记录,建立了可用于定位生长和肉质的数量性状座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的4个资源群体。对F2群体的各种性状表型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F2群体各生长性状和肉质性状都分离得很好。资源群体有足够的群体规模,并有利于校正母体效应和环境影响,保证有效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检测数量和QTL定位的准确性,使资源群体的构建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MyoT基因在白来航鸡7种不同组织(心、肝、脾、肺、肾、脑和肌肉)中的表达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yoT基因只在心脏和肌肉中表达.克隆得到了鸡MyoT基因的部分片段,发现外显子10存在A/G转换,利用PCR-Hin6 Ⅰ-RFLP方法对其在12个中国地方鸡种(白耳鸡、仙居鸡、大骨鸡、鹿苑鸡、固始鸡、斗鸡、乌骨鸡、油鸡、茶花鸡、萧山鸡、狼山和藏鸡)和1个外来鸡种(隐性白羽鸡)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在藏鸡、隐性白羽鸡、杂交鸡(藏♂×隐♀)和75%血液藏鸡[藏♂×(藏♂×隐♀)♀]群体中进行了不同基因型与性状间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该SNP位点不同基因型与腿肌质量显著相关(P<0.05),与腿肌率和腿肌肉色极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4.
利用引进的隐性白羽肉鸡和黑羽乌骨鸡的资源家系及由该亲本建立的资源家系群体,对MC1R基因的进行PCR-SSCP分析,分析其性状与基因型的相关性,并对检测到的基因型与肤色和胫色性状进行卡方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AA、BB和AB各基因型分布在不同肤色性状中差异显著(P<0.05);CC和CE基因型分布在不同活体胫色性状中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利用引进的隐性白羽肉鸡和黑羽乌骨鸡的资源家系及由该亲本建立的资源家系群体,对MCIR基因的进行PCR-SSCP分析,分析其性状与基因型的相关性,并对检测到的基因型与肤色和胫色性状进行卡方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AA、BB和AB各基因型分布在不同肤色性是中差异显著P〈0.05);CC和CE基因型分布在不同活体胫色性状中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深受中国消费者青睐的青胫性状受隐性伴性基因或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控制。为探明培育品系W系青胫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分子基础,本研究首先选取W系黑羽青胫与洛岛红黄羽黄胫的成熟公、母鸡(1♂∶5♀)进行正反交试验,然后对后代中青、黄胫母雏各4只的胫部皮肤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正交后代有青胫293只(♂172只,♀121只),黄胫51只(♂20只,♀31只); 反交后代有青胫256只(♂156只,♀100只),黄胫73只(♂29只,♀44只),正或反交后代均有两种胫色,且青胫显著多于黄胫,表明W系青胫性状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将有胫色分离的杂交组合后代按胫色、羽色统计,青、黄胫个体分别为黑、黄羽,青、黄胫分离比符合1∶1(121∶117),因此青、黄胫性状或黑、黄羽性状可能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雏鸡的胫部皮肤转录组测序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黑色素生成通路(P < 0.01),Mc1r基因和已知参与黑色素合成的基因如TyrTyrp1在青、黄胫皮肤中的表达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另外,一些尚无报道参与胫色形成的基因如Wnt16、Wnt3aFzd10等也存在极显著差异。青胫性状的形成除涉及显著富集的黑色素生成通路外,还涉及细胞外基质与受体信号、信号传导、细胞骨架与迁移、细胞黏附、鞘脂与糖脂代谢。综合遗传分析与转录组分析,本研究推定培育品系W系中的青胫性状受Mc1r基因控制,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青胫性状的形成涉及多个信号通路,这为青胫性状形成机制的阐明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丝羽乌骨鸡原产于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等地,以其具有洁白如雪的丝状羽,皮肤、肌肉、骨膜皆乌以及独特的药用价值而闻名国内外。丝羽乌骨鸡头小、颈短、脚矮、结构细致紧凑、体态小巧轻盈,具有性情温驯、不善飞跃、适应性强、外形美观、肉质鲜嫩等特性。全身皮肤以及眼、脸、喙、胫、趾均呈乌色,全身肌肉略带乌色,内脏及腹脂膜均呈乌色,骨质暗乌,骨膜深黑  相似文献   

18.
玫瑰冠鸡与不同类型肉鸡肉品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玫瑰冠土种鸡、玫瑰冠♂×隐性白♀的杂交型肉鸡、快大型艾雏茵肉鸡、中速型鲁西黄肉鸡的肉品质及屠宰性能的比较研究可知:玫瑰冠土鸡的胸部和腿部发育均良好,肌肉总色素含量最高,粗蛋白含量较高,失水率最低,但其屠体重偏小;玫瑰冠♂×隐性白♀的杂交后代鸡的腿肌率、肌肉粗蛋白含量和透过率最高,屠体重也有明显提高,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玫瑰冠土种鸡及其杂交后代的肉品质及屠宰性能的特点,为玫瑰冠土种鸡的品质改良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试验以S_1系(青胫快大黄麻羽)为父本,A系(青胫中速黄麻羽)、D系(青胫矮脚黄麻羽)、E系(青胫羽色偏红)、G系(固始鸡,青胫,慢速型)为母本,配套组成S_1♂×A♀(S_1A)、S_1♂×D♀(S_1D)、S_1♂×E♀(S_1E)、S_1♂×G♀(S_1G)四个配套组合,筛选最佳母本配套品系。每个配套组合随机选取公、母鸡各100只,在相同环境下饲养至14周龄屠宰,测定各配套组合体型外貌、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等。结果表明:四个配套组合的公、母鸡基本符合青胫黄羽肉鸡外貌特征的要求。S_1D体重较大,料重比最小,综合评价最优,生产性能较好;S_1D、S_1E的屠宰性能较好;S_1D、S_1G的肉品质较优。综合可知,以S_1系为父本D系为最佳配套母本,该配套组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外貌和生长性能的要求,适宜于目标市场。  相似文献   

20.
赤水黑羽乌骨鸡的几种性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4只从赤水黑羽乌骨鸡为素材,采用随机交配方式,组成一个封闭群体,经统计其后代674只雏鸡的羽型,快羽占9.79%,慢羽占90.21%.6周龄时,有20.37%的鸡背部未着生幼羽.整个青年时期,有3.28%的鸡体躯几乎全裸.本研究确认该鸡群在慢羽基因中,除K基因外,尚含K~N和K~S基因.这对偏于肉用方向发展的该鸡种来说,含K~N和K~S基因的个体拟予淘汰.本研究还揭示赤水黑羽乌骨鸡的早期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在选育过程中,这一性状应予保留.其羽色基因在“E”位点为为杂合型,即Ee型;鸡群中还存在隐性白羽;肤色基因基本处于杂合状态,因而在表型上有多种表现.经同质选配后,再测交选留,可育成独具特点的黑羽乌骨鸡纯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