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籽鹅种蛋为研究对象,在种蛋孵化至20、24、27胚龄时,随机选取部分种蛋,从孵化器移至摊床继续进行孵化直至出雏完毕。比较上摊孵化与全程机器孵化的效果,并研究最佳的上摊胚龄。通过试验证明,籽鹅机器孵化的受精蛋孵化率平均为85.84%,上摊孵化的受精蛋孵化率平均为89.23%,提高3.39个百分点(P<0.05)。籽鹅在20,24,27胚龄上摊的受精蛋孵化率分别为87.41%、91.03%、89.19%(P>0.05),可见机器孵化鹅胚蛋至24胚龄时上摊孵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不同地区边鸡种蛋的孵化效果,试验选择山西忻州市、山西右玉县、内蒙古通辽市、内蒙古凉城县、河北张家口市、内蒙古卓资县、内蒙古包头市7个地区(7个地区按照以上顺序分别设置为试验1,2,3,4,5,6,7组)的各8只210日龄边鸡所产的种蛋各100枚,采用机器孵化法孵化种蛋,测定和计算各组种蛋的受精率、受精蛋数、破损蛋数、破损率、出雏数、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5胚龄死胎蛋数、10胚龄死胎蛋数、19胚龄死胎蛋数、入孵蛋重、5胚龄失重、5胚龄失重率、19胚龄失重、19胚龄失重率、初生重、初生重占蛋重比例,分析比较各地区边鸡种蛋孵化效果。结果表明:试验4组受精蛋数最多,受精率、出雏数、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最高,破损率最低,5胚龄死胎蛋数最少,19胚龄死胎蛋数最少;试验3组破损率最低,10胚龄死胎蛋数最少;试验7组19胚龄死胎蛋数最少。试验6组种蛋的入孵蛋重最重,与试验5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显著高于试验1,2,3,4,7组(P<0.05);试验6组5胚龄失重、19胚龄失重率、初生重最高,与试验4,5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显著高于试验1,2,...  相似文献   

3.
狮头鹅种蛋人工电机孵化技术是本所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于上世纪60年代研究的成果,约10年后才在本所开始应用。目前这一技术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但还存在着头造鹅出雏率较低的缺点。本试验以前通过对孵化机的技术改造,及对摊床出雏的改进,提高了出雏率,从而提高了狮头鹅饲养的经济效益。经过1995~1996一个生产年度的试验,已取得全年受精蛋出雏率从78.21%提高到84.03%,头造鹅受精蛋出雏率从68.96%提高到78.87%的效果。现将该项目试验情况报道如下。一、试验方法采用本所上世纪60年代自制孵化机,将原来翻蛋90°增大到120°。采用恒温孵化,温度…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蛋重与蛋形指数对籽鹅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进而总结出种蛋筛选的最佳方案,为籽鹅个体、家系种蛋的选留及籽鹅的繁衍、孵化、生产提供科学参考。选取二年籽鹅种蛋2 469枚,蛋重为94.8~154.4 g,平均蛋重(123.3±9.5)g;蛋形指数为1.24~1.63,平均蛋形指数1.45±0.05。采用2因素4水平试验设计,将所有种蛋按蛋重与蛋形指数分成16个孵化组(蛋重与蛋形指数分别分为4个水平),测量每枚种蛋蛋重与蛋形指数,并在蛋壳上做好编号,在相同孵化条件、同一孵化设备中进行两次孵化试验。结果表明,①蛋重<118.0 g组种蛋受精率最高,>131.9 g组次之;>131.9 g组种蛋受精蛋孵化率最高,125.0~131.9 g组次之,且受精蛋孵化率随着蛋重增大升高;125.0~131.9 g组种蛋孵化健雏率最高,>131.9 g组次之;>131.9 g组种蛋孵出鹅雏出生重最大。②蛋形指数在1.47~1.51组种蛋受精率及种蛋孵化健雏率最高,>1.51组次之;1.47~1.51组种蛋受精蛋孵化率最高,1.42~1.46组次之。分析以上结果可得出:籽鹅种蛋蛋重对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鹅雏出生重有显著影响(P<0.05),以籽鹅蛋重在125.0~154.4 g为宜;蛋形指数对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亦有显著影响(P<0.05),对种蛋孵出鹅雏出生重无影响(P>0.05),以蛋形指数在1.47~1.51为宜。籽鹅种蛋蛋重与蛋形指数对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鹅雏出生重的影响均存在交互作用。其中,蛋形指数对种蛋孵化健雏率的影响较蛋重强,其作为单一因素对鹅雏出生重无影响。以上结果表明,以蛋重或蛋形指数任一因素作为种蛋筛选的依据都不科学,应综合考虑以达到种蛋优选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山东大蔡牧业集团有限公司种鸡场(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孵化生产记录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汇总,对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3个指标进行相关统计分析,计算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发现:种蛋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的相关系数r=0.9223(P<0.01);种蛋受精率和健雏率的相关系数r=0.4097(P<0.05);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的相关系数为r=0.3980(P<0.05).  相似文献   

6.
种蛋经机器清洗消毒处理后,与未处理的对照组相比较,入孵蛋孵化率提高了2.68个百分点,受精蛋孵化率提高了1.42个百分点,健雏率提高了0.7个百分点,经统计检验,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对照组死胚蛋中大肠杆菌检出率9.09%、沙门氏菌检出率54.55%,处理组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检出率均为零。种蛋清洗消毒后能显著提高孵化效果及雏鸡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胚蛋给养N-乙酰-L-谷氨酸(NAG)对拉萨白鸡种蛋孵化性能以及鸡胚生长、肠道形态的影响。选取17.0胚龄拉萨白鸡活胚蛋240枚,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AG给养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枚活胚蛋。17.5胚龄时,NAG给养组经羊膜腔无菌注射1.5%NAG营养液,注射剂量为0.1 mL,即NAG补给量为1.5 mg/枚;对照组种蛋不做处理。在19.5胚龄观测鸡胚生长指标、肠道形态,出壳当天统计孵化性能。结果表明:1)孵化后期胚蛋给养NAG对拉萨白鸡鸡胚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2) NAG给养组种蛋孵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健雏率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胚蛋给养NAG显著降低了19.5胚龄鸡胚十二指肠火箭形绒毛比例(P0.05),对空肠和回肠各类型绒毛比例无显著影响(P0.05)。4)与对照组相比,胚蛋给养NAG显著提高了19.5胚龄鸡胚回肠手指形绒毛高度(P0.05),对回肠手指形绒毛宽度无显著影响(P0.05);NAG给养组19.5胚龄鸡胚十二指肠、空肠手指形绒毛高度和宽度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孵化后期(17.5胚龄)经由羊膜腔给养1.5 mg/枚NAG可提高拉萨白鸡种蛋的孵化率,对鸡胚生长未产生显著影响,但可促进鸡胚肠道发育。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柴鸡繁殖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孵化场来自放养华北柴鸡和笼养华北柴鸡不同季节种蛋孵化性能调查,并进行饲养试验比较两种来源种蛋后代饲养效果.结果表明:放养鸡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极显著低于笼养鸡种蛋(P<0.01),死胚率极显著高于笼养鸡种蛋;季节显著影响种蛋受精率(P<0.05)、受精蛋孵化率(P<0.05)、入孵蛋孵化率(P<0.05)和健雏率(P<0.01);季节和种蛋来源对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存在互作效应(P<0.05).但是,放养条件好的情况下种蛋也可以达到种鸡场种蛋一致的孵化性能效果.不同来源种蛋对雏鸡的生长性能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放养鸡种蛋影响孵化性能,但对雏鸡饲养效果没有影响,管理条件好的放养鸡可以留作种用.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单阶段大箱体孵化器与多阶段巷道式孵化器对海兰褐父母代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将279 804个来源于37~45周龄海兰褐父母代的合格种蛋随机分成两组,单阶段组共入孵129024个、多阶段组共入孵150 780个。两组种蛋同一天入孵,出壳后分别统计两组各周龄的孵化率及1日龄健母雏的体重和体长等。结果显示:随着周龄的增加,单阶段组受精蛋孵化率和受精蛋健母雏率更高。在43和45周龄,单阶段组受精蛋孵化率极显著高于多阶段组(P0.01),受精蛋健母雏率显著高于多阶段组(P0.05);单阶段组1日龄健母雏的体重和体长极显著高于多阶段组(P0.01)。研究表明:不同孵化模式对海兰褐父母代种蛋孵化性能有影响;使用单阶段大箱体孵化来自43周龄后海兰褐父母代的种蛋,可同时获得更高的受精蛋孵化率和健母雏率及更优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0.
我校实习基地采用依爱牌智能孵化器,对莱茵鹅种蛋进行分批孵化,受精蛋孵化率达到了88%。现谈谈莱茵鹅种蛋人工孵化的一些技术要点,以供参考。1.依爱牌智能孵化器的特点依爱牌智能孵化器由孵化机和出雏机两个机体构成,可自动调节温度、通风换气、翻蛋和加湿。但其加湿效果不理想,所以在孵化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湿度大小,灵活人为向孵化器和出雏器内加挂湿布和定期向机内喷温水。蛋车有滑道,可将蛋车顺滑道拉出和推进。2.种蛋的保存和放置种蛋保存时间的长短与温度关系密切。当温度不变时,保存时间越短,孵化率就越高;反之,孵化率则较低,而且孵化…  相似文献   

11.
雪山鸡种蛋重量对孵化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26周龄的雪山鸡所产的种蛋分别按不同重量分组入孵后,分析种蛋重量对孵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蛋重量在41.1~57.0 g之间的孵化效果较好,蛋重在37.1~41.0 g之间的受精率、活胚率、入孵蛋孵化率、活胚蛋孵化率和健雏率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1).至18日胚龄时,种蛋重量在41.1~57.0 g之间的相对失重较其他各试验组低.相对失重越低,入孵蛋孵化率越高.因此在生产中,应该采用重量适合的种蛋进行孵化.  相似文献   

12.
以莱茵鹅、籽鹅种蛋为研究对象,在种蛋孵化至20、24、27胚龄时,随机取部分种蛋,从孵化器移至摊床继续进行孵化直至出雏完毕,比较上摊孵化与全程机器孵化的效果,并研究最佳的上摊胚龄。通过试验证明:莱茵鹅全程机器孵化的孵化率为84.80%,上摊孵化的平均孵化率为86.93%,提高2.13%(P〈0.05);籽鹅机器孵化的孵化率为85.84%,上摊孵化的平均孵化率为89.23%,提高3.39%(P〈O.05)。莱茵鹅在20、24、27胚龄上摊孵化率分别为86.46%、88.17%、86.15%(P〉0.05);籽鹅在20、24、27胚龄上摊孵化率分别为87.41%、91.03%、89.19%(P〉0.05),可见机器孵化鹅胚蛋至24胚龄时上摊孵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孵化 (一)种蛋合格率;数占产蛋总数的百分比。指种母禽在规定的产蛋期内所产符合本品种、品系要求的种蛋种蛋合格率(%)=合格种蛋数产蛋总数X 100(二)受精率:受精蛋占入孵蛋的百分比。血圈、血线蛋按受精蛋计算;散黄蛋按无精蛋计算。受精率(%)=受精蛋数入孵蛋数X 100(三)孵化率(出雏率):1.受精蛋孵化率:出雏数占受精蛋数的百分比。受精蛋孵化率(%)=出雏数受精蛋数X 1002.入孵蛋孵化率:出雏数占.入孵蛋数的百分比。入孵蛋孵化率(%)=出雏数入孵蛋数X 100健雏指适时出壳、绒毛正常,脐比分百的数雏出占。数者禽形雏畸康1无健、指泼 :活率神雏精…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豁眼鹅种蛋主要数量性状对孵化效果的影响,随机抽取1 000个豁眼鹅种蛋,分别测量其蛋重、蛋形指数,整批孵化并测量孵化过程中的种蛋失重,抽样测量种蛋蛋壳厚度和气孔数,分析上述种蛋数量性状对孵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蛋重在110~139 g的各个试验组孵化率均高于81%,蛋重低于109 g和高于140 g的各个试验组孵化率均低于75%;蛋形指数在1.40~1.54范围内时,孵化率为80.0%~88.2%,蛋形指数小于1.39(过圆)或大于1.55(过长)时,孵化率降至43.9%以下;孵化过程中,在同一胚龄种蛋绝对失重与蛋重呈正相关(r10=0.91、r21=0.94、r28=0.92),而相对失重较为稳定,正常出雏的种蛋在10、21和28日胚龄相对失重率分别为:4.02%、10.53%和14.13%,相对失重率过高或过低胚胎致死。经剖检测定一照、二照和三照死胚蛋与发育正常胚蛋气孔数有显著差别,发育正常胚蛋平均为75个/cm2,明显高于各期死胚蛋;发育正常胚蛋蛋壳厚度平均为0.452 mm,蛋壳过厚和过薄均易导致胚胎死亡。试验表明,豁眼鹅种蛋的数量性状对其孵化效果有明显影响,在孵化前应强化种蛋选择,以降低孵化成本和提高其孵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探索了不同蛋重对汶上芦花鸡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将挑选的324枚健康种蛋按蛋重分为3组:Ⅰ组(39.65~44.82 g),Ⅱ组(45.07~49.44 g),Ⅲ组(50.18~56.78 g),测算种蛋3个胚龄的失重和失重率,并对孵化效果和雏鸡初生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Ⅲ组的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最高;种蛋的失重随蛋重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但失重率无显著差异(P0.05);雏鸡初生重随着蛋重的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汶上芦花鸡蛋重区间为50.18~56.78 g时孵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试验对鸡、鸭种蛋进行同机孵化,即在同一孵化条件下进行试验,测定其在同一孵化条件下的孵化效果;同时对种蛋在孵化过程中的受精蛋和白蛋失重进行了测定。将鸡、鸭种蛋清洗、消毒后装入孵化机进行孵化,采用变温孵化,湿度控制在60%~65%之间,翻蛋1次/2 h,孵化中后期对鸭种蛋进行凉蛋处理,每隔3 d对鸡、鸭种蛋的重量进行测定,同时对孵化结果进行测定。鸡、鸭受精蛋失重率分别为10.84%、11.12%;鸡、鸭平均每天失重为0.60%、0.41%,鸡、鸭种蛋的受精蛋孵化率分别为96.8%、86.0%,健雏率分别为97.3%、96.5%。鸡、鸭种蛋进行同机孵化是可行的,蛋重对失重率有一定影响,鸡、鸭种蛋失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峪口京红1号"及"峪口京粉1号"B段不同蛋重范围种蛋进行孵化,对比受精率、1~15 d死胚率、16~21 d死胚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健母雏率等指标,比较两个品种不同蛋重种蛋的孵化效果。种蛋蛋重分51~54.9 g、55~63.9 g、64~67.9 g三组。结果表明,峪口京红1号蛋重在55~63.9 g时,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健母雏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峪口京粉1号蛋重在64~67.9 g时,受精率、16~21 d死胚率显著高于51~54.9组(P0.05),1~15 d死胚率显著高于55~63.9组(P0.05);蛋重在51~54.9 g时,受精蛋健母雏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  相似文献   

18.
王忠  宁中华  张瑾 《水禽世界》2003,(10):10-12
孵化器开启风门时间对孵化质量的影响试验使用28周龄农大3号父母代种鸡的种蛋共33600枚,放入两台相同的孵化器中各16800枚进行孵化。一台5d正常开启风门,一台10d开启风门,中间测定孵化箱内的CO2浓度。测定延期开风门对受精率、死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健雏率、死胎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蛋孵化过程中10d开启风门,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提高,差异极显著(P<0.01),健雏率上升,差异显著(P<0.05),受精率和早期死胚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AA+肉种鸡种蛋在长期存蛋的情况下,利用短时孵化操作规程看其对孵化成绩的影响。本研究选取36周龄父母代AA种鸡种蛋7560枚(45串),为同一批次种蛋,每组2520枚(15串)种蛋,分为3组。储存时间分别为第Ⅰ组3~4d;第Ⅱ组12~14d(进行短时孵化操作);第Ⅲ组12~14d,其他储存条件相同。孵化后对其捡雏时间、受精率、死胎率、毛蛋率、残死率、受精蛋孵化率、受精蛋A雏率、受精蛋健雏率(包括AB雏)等孵化指标进行两两分析,结果显示:(1)第Ⅰ、Ⅲ组比较可以看出,第Ⅲ在保存时间上的处理结果明显差于第Ⅰ组,即存放时间为12~14d种蛋的孵化结果明显差于存放时间3~4d的种蛋,具体表现为存放时间长的种蛋,捡雏时间长4h、死胎率升高1.9%、毛蛋率略高、残死率一致、受精蛋孵化率低3.7%、受精蛋A雏率低4.3%、受精率蛋健雏率低2.3%;(2)第Ⅱ、Ⅲ组比较可以看出,第Ⅱ组检雏时间短1h、死胎率低于第Ⅲ组1.9%、毛蛋率略低、残死率略高、受精蛋孵化率高于第Ⅲ组3%、受精蛋A雏率高于第Ⅲ组2.8%、受精率蛋健雏率高于第Ⅲ组2.4%;(3)第Ⅰ、Ⅱ组比较可以看出,第Ⅱ组捡雏时间长3h、受精蛋孵化率低于第Ⅰ组0.7%、受精蛋A雏率低于第Ⅰ组1.5%、受精率蛋健雏率高于第Ⅰ组0.1%、毛蛋率略低于第Ⅰ组,残死率略高于第Ⅰ组、死胎率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对储存时间超过10d以上的种蛋进行短时孵化操作,可有效的保持种蛋的孵化成绩,对孵化场技术管理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胚蛋注射蛋氨酸(Met)对朗德鹅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300枚种蛋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枚种蛋。在孵化第24天进行蛋氨酸胚蛋注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处理组注射Met 5 g/L,Na Cl 7.5 g/L的营养液1.5 m L。出雏后,每个重复选取体重均匀和健康的雏鹅20只进行饲养试验,饲养期28 d。结果表明:处理组对孵化率无显著影响(P0.10),但显著提高朗德鹅初生重和1~14日龄平均日增重(P0.05),同时显著降低了饲料增重比(P0.05);处理组对卵黄囊和肝脏指数无显著影响(P0.10),但显著提高了雏鹅第28天胸肌指数(P0.05);处理组显著提高了雏鹅第14天血清中总蛋白的含量(P0.05),同时有提高血清中白蛋白含量的趋势(0.05≤P0.10);在第28天,处理组有提高雏鹅血清中总蛋白和白蛋白的趋势(0.05≤P0.10);处理组显著降低了雏鹅第14和28天血清中尿酸的含量(P0.05)。试验结果显示,在孵化后期种蛋注射蛋氨酸可显著提高朗德鹅初生重和改善1~14日龄生产性能,其可能与鹅体内氨基酸利用和蛋白质沉积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