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饲料工业》2017,(13):15-19
试验对山羊全混合日粮颗粒饲料加工技术与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原料及不同精粗比混合饲料用压缩比4.71的平模颗粒机制粒,配方中无草粉的混合饲料、纯草粉等制粒成型率达到97.39%以上。单一的草粉较混合草粉更容易制粒成型,玉米秸秆粉较花生藤粉更易制粒。含草粉的混合饲料制粒成型率34.92%~89.71%,成型率随精粗比增大而提高。小麦、膨润土等原料对含草粉的混合饲料成型率没有明显的改善。油菜籽对羊全混合饲料制粒成型没有显著影响。用于生产畜禽料的颗粒机压模(压缩比4~51)不适宜于生产羊全混合饲料,平模压模板压缩比提高到61时,制粒成型率明显提高,可达到96%以上。环模颗粒机环模压缩比设计为81时,制粒成型率可达到92.85%~96.68%;使用专利技术设计的环模,制粒成型率可达到99%以上。草粉细度选用4 mm粉碎机筛板为宜。混合时间以6 min为宜。在加工工艺上,草粉加工环节设置合理的缓冲仓,缓冲仓内设震动棒以防拱阻,促进流动,输出采用螺旋机械输送;配料输送草粉采用大口径螺旋提升机或皮带输送机;制粒环节配置制粒缓冲仓提高生产效率;对喂料设施及喂料口控制件设计保证喂料均匀性,准确控制喂料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芪五加颗粒采用沸腾制粒的成型工艺提供依据.方法 以溶化性、水分、颗粒中紫丁香苷的含量为指标,对比选择较佳的成型工艺方法.结果 沸腾制粒对紫丁香苷的转移率是传统摇摆制粒的1.2倍,沸腾制粒在颗粒的水分、溶化性上也有显著优势.结论 采用沸腾制粒的成型工艺先进.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建立旋转挤压制粒过程的力学模型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通过对旋转挤压制粒原理进行分析,指出制粒过程的本质是通过模辊载荷作用将物料在模孔内压制成颗粒的过程。基于广义胡克定律建立了模孔内物料挤压成型的压强模型,通过模孔压强的曲面图分析各因素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原料纤维朝向对制粒性能的影响是由于物料各向泊松比差异造成的;物料特性(泊松比、摩擦系数)和模孔长径比对成型压强影响很大,尤其当各参数数值较大时模孔型压强的增大趋势十分显著。该研究结论对于降低制粒能耗和延长环模使用寿命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溶化性、水分、颗粒中腺苷的含量为指标,研究两种成型工艺对板青颗粒主要指标成分的影响,从而为板青颗粒生产筛选先进的成型工艺。结果表明,沸腾制粒工艺所得颗粒在水分、溶化性方面有显著优势,腺苷的含量是传统摇摆制粒工艺的1.5倍,故建议板青颗粒生产选择沸腾制粒成型工艺。  相似文献   

5.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传统环模制粒和柱塞式压辊环模制粒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传统环模制粒的最大应力值为80.28 MPa,发生在压辊与两环模孔之间的接触处,而柱塞式压辊环模制粒的最大应力值仅为4.32 MPa,且发生在压辊柱塞的底部与环模孔的周边,这对进入环模进料口的物料参与致密成型极为有利。相比传统环模制粒,柱塞式压辊环模制粒更容易使进入环模孔的物料发生塑性变形,减少了柱塞式压辊环模制粒的能耗。理论分析对环模制粒技术与装备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通过对柠条与苜蓿混合制粒的成型性研究,确定了适宜的柠条与苜蓿混合制粒的水分、粒度和原料配比。结果表明:柠条与苜蓿混合制粒的最佳方案为原料配比为柠条:苜蓿45:55,水分23%-24%,粒度为5mm。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地锦草颗粒成型工艺,以颗粒的成型率、硬度、水分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地锦草颗粒一步制粒过程的因素进行考察。最佳工艺条件为:浸膏相对密度为1.20,喷雾速度为500 m L/min,雾化压力为0.4 MPa,进风温度为80℃。该工艺合理可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调质是制粒或膨化不可缺少的工序,没有良好的调质系统,就没有优良制粒或膨化效果。调质技术就是指粉料在高温、高压下通入饱和蒸汽,使其熟化的过程。调质可以提升饲料成型能力,改善颗粒质量,提高颗粒饲料的耐水性,  相似文献   

9.
建立中兽药制剂护肝颗粒的成型工艺,考察单一辅料以及不同配比的蔗糖和糊精分别制粒后,对颗粒成型性、溶化性、抗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辅料蔗糖-糊精(2∶1),所得颗粒成型性好,溶化性好、抗湿性强。本成型工艺可为护肝颗粒最终处方的确定以及投入生产时环境的控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要产生6亿t左右的秸秆及27亿t畜禽粪便,由于处理不当,大量的有机废弃物没能再利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是实现畜禽粪便无害化、安全化的有效手段。在有机肥的生产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导致其养分的损失,使有机肥的肥效降低。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有机肥生产的堆肥和制粒阶段部分养分的变化,为有机肥生产工艺的改进和提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要产生6亿t左右的秸秆及27亿t畜禽粪便,由于处理不当,大量的有机废弃物没能再利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是实现畜禽粪便无害化、安全化的有效手段。在有机肥的生产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导致其养分的损失,使有机肥的肥效降低。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有机肥生产的堆肥和制粒阶段部分养分的变化,为有机肥生产工艺的改进和提高提供依据。1材料在不同月份,分3次采集有机肥厂堆肥发酵前后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饲料颗粒成型率和环模制粒机的制粒效率,结合生产实际,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探究环模模孔长径比、有效高度和转速对饲料颗粒成型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模结构中模孔长径比对饲料颗粒成型率影响最大,其次是环模转速,环模高度对饲料颗粒成型率的影响效果最小;饲料颗粒成型率最高的优化组合方案为模孔长径比11、环模转速330 r/min、环模高度130 mm。探究结果可为后续改进制粒机结构、提高饲料颗粒质量、减少制粒机关键部件磨损、降低加工成本提供新视角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藜麦秸秆是藜麦籽实的副产物,藜麦秸秆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和粗脂肪(ether extract,EE)含量较高的营养特性可以使其饲喂反刍动物,文章旨在研究合理混合比例、合理利用当地饲草资源。以藜麦秸秆与燕麦草为原料,测定藜麦秸秆及燕麦草混合物原料和加工颗粒饲料的营养成分及成型参数。即100%燕麦草(Ⅰ组)、20%藜麦秸秆+80%燕麦草(Ⅱ组)、40%藜麦秸秆+60%燕麦草(Ⅲ组)、60%藜麦秸秆+40%燕麦草(Ⅳ组)、80%藜麦秸秆+20%燕麦草(Ⅴ组)及100%藜麦秸秆(Ⅵ组)。结果表明:(1)各组原料制粒后EE显著下降(P<0.05),其中Ⅲ组制粒后颗粒EE极显著低于制粒前原料(P<0.01);各组原料制粒后颗粒中性洗涤纤维(NDF)有下降趋势,且Ⅱ组与Ⅲ组制粒后颗粒NDF显著低于制粒前原料(P<0.05);酸性洗涤纤维(ADF)、淀粉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Ca、P及CP在制粒前后无明显变化;(2)各组颗粒成型参数存在差异,颗粒硬度随藜麦秸秆比例升高有下降趋势,且Ⅱ组和Ⅲ组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颗粒密...  相似文献   

14.
为优选地锦草颗粒成型工艺,以可溶性淀粉用量、乙醇浓度、阿司帕坦用量为考察因素,以制粒难易程度、外观、粒度、溶化性、口感及其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成型工艺。最佳成型工艺是可溶性淀粉用量为70%,乙醇浓度为75%,阿司帕坦用量为0.50%,测得临界相对湿度为65%。  相似文献   

15.
试验对山羊全混合日粮颗粒饲料适口性和贮存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羊全混合日粮颗粒饲料适口性良好,27头20 kg左右育肥波尔山羊自由采食,日喂2餐,平均日采食量为(0.854±0.031)kg/只;日喂3餐,平均日采食量为(0.978±0.031)kg/只;日喂4次,平均日采食量(0.976±0.029)kg/只;日喂料3次以上较2次喂料可提高山羊采食量14.3%。水或水蒸汽调质使羊全混合日粮颗粒料保质期大大缩短;不调质直接采用冷制粒加工,羊全混合日粮颗粒料的保存期可达到3个月以上,但制粒产量低。羊全混合日粮制粒加工宜采用冷制粒,直接压制成型,不宜使用水或蒸汽调质;山羊全混合日粮颗粒料具有良好的适口性,适宜的加工条件可使用其贮存期达到3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6.
由于液态配料对高温的敏感性或会对制粒过程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有时很难在制粒前或在制粒过程中将液态配料加入饲料。美国饲料加工技术专家Jared Froetschner根据美国的生产条件对复杂的制粒后液态配料添加(post-pelleting liquid application,PPLA)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王若军 《饲料工业》1992,13(6):46-47
<正> 在饲料制粒过程中,调质是压粒前或压粒过程中对物料的一种综合操作,是将待制粒粉料与一定量的水、蒸汽、脂肪或糖蜜等在调质器或调质系统内进行搅拌和捏合的过程。调质的目的,一是改善物料的流动性和粘结性,以利于颗粒成型;二是使物料软化,以减少对制粒机工作部件的磨损,提高生产率;三是通过热、水作用,使淀粉糊化,糖蜜焦化,蛋白质变性,并灭活抗营养因子,以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颗粒的硬度、耐久性和耐水性,同时还可以杀死包括沙门氏菌和大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4×4双因素设计研究湿态发酵豆粕不同添加比例和预处理工艺及其交互作用对颗粒饲料质量的影响。试验选择典型肉鸡饲料配方,湿态发酵豆粕的添加比例为:4%、6%、8%和10%;预处理工艺分别为:A:直接添加;B:与玉米粉按3.7比例混合后添加;C:与玉米粉按3.7比例混合、粉碎后添加;D:与玉米粉按3.7比例混合、冷制粒、再粉碎后添加。结果表明:(1)随着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比例的提高,制粒性能降低;随着预处理工艺变化(A~D),制粒性能提高。(2)随着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比例的提高,混合粉料调质前、调质后、颗粒料水分极显著提高(P0.01);随着预处理工艺变化(A~D),混合粉料调质前水分、颗粒料水分极显著降低(P0.01),对混合粉料调质后水分影响不显著(P0.05);预处理工艺和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比例双因素交互作用对混合粉料调质前、调质后水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颗粒料水分无显著影响(P0.05)。(3)随着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比例的提高,颗粒饲料硬度极显著降低(P0.01),颗粒饲料耐久性极显著升高(P0.01),成型率先升高再降低,添加量为8%时成型率最高(P0.01);随着预处理工艺变化,颗粒饲料硬度、成型率极显著升高(P0.01),对耐久性无显著影响(P0.05);双因素交互作用对成型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硬度、颗粒饲料耐久性无显著影响(P0.05)。(4)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和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比例的提高,霉菌总数有升高的趋势,湿态发酵豆粕添加4%、6%、8%、10%时,四种预处理工艺加工的颗粒饲料均能安全储存的时间分别为84、70、42、42 d。结论:通过改变预处理工艺,改善了制粒性能,提高了颗粒饲料质量,其中,DCBA;提高了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比例,湿态发酵豆粕与玉米粉按3.7比例预混合、冷制粒、再粉碎预处理工艺下,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比例可以提高到10%,同时延长了颗粒饲料的储存时间,储存时间长短关系为DBCA。  相似文献   

19.
液体维生素复合预混料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饲料成型(制粒或膨化)后进行液体后喷涂是国际饲料加工的新趋势。液体后喷涂技术作为一项新型饲料保真加工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热敏性饲料组分(如维生素、酶制剂、微生态制剂等)的热损失,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减少药物类饲料添加剂的交叉污染。但是,进行热敏性饲料组分液体后喷涂遇  相似文献   

20.
挪威/荷兰/美国进行一项研究评估了在制粒前用蒸汽调节高低温、膨胀机调节和挤出机加工饲料对保育仔猪和肉鸡生长性能和营养成分消化率的影响。对小麦、鱼粉和豆粕进行4种加热处理(水热加工):日粮1无条件作为对照(mash);日粮2在制粒前进行低温蒸汽调节(STP47);日粮3在制粒前进行高温蒸汽调节(sTP90);日粮4在制粒前用膨胀机调节(EXP);日粮5用挤出机加工(EX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