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寻求可替代抗生素的新型抗菌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姜黄挥发油,姜黄挥发油的提取率为7%;将姜黄挥发油用1%吐温-80水溶液进行乳化,以禽大肠杆菌做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姜黄挥发油对禽大肠杆菌具有抑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为25 mg/m L;从10个集约化鸡场分离出10个大肠杆菌菌株,以6种常用抗生素为对照用姜黄挥发油对10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为10株大肠杆菌菌株对姜黄挥发油均敏感,3种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1种存在耐药趋势;本试验为中药防治禽大肠杆菌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蒸汽蒸馏提取艾叶挥发油,得到淡黄色艾叶挥发油,提取率为0.65%。用1%吐温-80乳化得到的艾叶挥发油乳剂。该乳剂稳定性好,安全可行。体外抑茵试验结果表明,艾叶挥发油对炭疽杆菌抑制作用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也有较强的抑茵作用,但对巴氏杆菌、链球菌、沙门氏茵的抑茵效果不明显;艾叶挥发油对水生生物常见病原茵大肠埃希氏茵、荧光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茵、产酸克雷伯菌、鱼害黏球菌、副溶血茵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肠杆菌耐药基因定位及耐药质粒消除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对采集的9株野生型大肠杆菌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耐药基因定位。结果表明,4个菌株的氨苄青霉素耐药基因位于质粒上,不同畜群来源菌株之间耐氨苄青霉素质粒存在差异。用中草药艾叶的乙醇提取物和蒸馏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庆大霉素耐药性及耐药质粒进行了消除试验,结果艾叶乙醇提取物的消除率最高可达69.4%。  相似文献   

4.
鸡源大肠杆菌强毒株耐药基因的定位及耐药质粒消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对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强毒株的耐药基因进行初步定位,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从送检病死鸡的肝脏、心脏中分离鉴定致病菌,质粒提取试剂盒提取分离菌的耐药质粒,转化入基因工程菌JM109,通过质粒纯化、电泳和药敏试验对耐药基因进行了初步定位。并用艾叶水煮液对该菌株进行体外耐药质粒消除试验。结果分离鉴定到1株强毒力鸡源大肠杆菌,该菌呈多重耐药性,且仅对氟奇霉素和链霉素敏感;由质粒转化和药敏试验结果可初步将耐环丙沙星、青霉素、氧氟沙星、氟哌酸、林可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基因定位于耐药质粒上,并可随质粒的转移而使转化菌获得耐药性;用艾叶水煮液可使该菌的耐药质粒消除率达60%;质粒消除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消除耐药质粒的细菌恢复了对环丙沙星、青霉素、氧氟沙星、氟哌酸、林可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菌的耐药基因分别位于质粒和染色体上,艾叶对耐药质粒有较强的消除作用,可作为临床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艾叶挥发油的红外光谱快速鉴别方法,本试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不同来源产地艾叶中的挥发油,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各挥发油样品进行了红外光谱的测定,并通过相关系数法对不同产地来源艾叶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归类。结果表明,艾叶挥发油中主要含有醇类、烯类、醛酮类、酯类等化合物,与文献报道中用GCMS方法分析艾叶中的挥发油所得成分相一致。设定相关系数阈值0.9500以区分河南产地与其他产地的艾叶药材,设定相关系数阈值0.9000以区分艾叶和艾花不同的药用部位。结论:采用FT-IR技术结合相关系数法,可对艾叶挥发油进行快速分析,为艾叶挥发油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艾叶对3株禽源大肠杆菌(编号为DRE1、DRE2、DRE3)的耐药消除作用及抑菌效果,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亚抑菌浓度的艾叶提取物进行耐药消除试验,用平板影印法筛选耐药性消除的菌株,比较耐药消除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艾叶作用后消除子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艾叶水提物对3株耐药株的MIC值为62.50、31. 25、62.50 mg/mL,艾叶醇提物对3株耐药株的MIC值均为12.50 mg/mL;艾叶醇提物和水提物对菌株的耐药性有不同程度的消除作用,随着培养时间增长,消除率增高,醇提物消除率最高可达28.50%,水提物最高可达24.34%;艾叶提取物作用后的消除子抑菌圈有不同程度的增大,DRE2恢复了对庆大霉素(GEN)、氨曲南(AZN)、头孢他啶(CAZ)、头孢噻肟(CTX)、头孢吡肟(FEP) 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DRE3恢复了对美罗培南(MEM)、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MC)的敏感性。提示:艾叶提取物一定程度上能够消除禽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恢复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其醇提物组分作用效果更佳,可用于防控耐药大肠杆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了解规模化养禽场的大肠杆菌耐药情况,为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参考。对山东、河北等地2013~2014年送检病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对获得的大肠杆菌用17种药物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分离鉴定的28株大肠杆菌中,有27株对17种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氨苄西林、氯霉素高度耐药,分别为96.43%和89.29%;对阿米卡星、多粘菌素和加替沙星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2.14%、35.71%和42.86%,对舒巴坦钠与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的组合物耐药率最低,为7.14%。研究发现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较为严重,应高度重视对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跟踪监测并根据药敏结果筛选合适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禽源性大肠杆菌对动物的致病作用和家禽发生大肠杆菌病后治疗用药物的选择,本试验将禽源性大肠杆菌在37℃恒温震荡培养箱中培养16h,随后选取10只普通级小白鼠,每只腹腔注射0.5 mL的培养菌液,3 d后剖检小白鼠,观察内脏器官变化,设计药敏试验,选取禽源性大肠杆菌敏感性药物。结果表明,被感染小白鼠的十二指肠水肿,肠内充满黄色内容物,肠壁变薄;药敏试验发现新霉素和多西环素对禽源性大肠杆菌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可以作为家禽大肠杆菌病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研发出的高通量药敏试验接种仪的细菌药敏检测性能。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药敏试验琼脂稀释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标准,对药敏试验接种仪的结构和操作稳定性、重复性等性能进行研究,以头孢噻呋抑制大肠杆菌ATCC25922为例与CLSI药敏试验标准方法进行比对;同时,使用该药敏试验接种仪与CLSI药敏试验标准中的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了8种抗生素对48株禽源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显示:该药敏试验接种仪在琼脂平板上接种细菌量稳定性好,与CLSI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结果符合率达95%,批量检测结果符合率88.54%以上,且使用该药敏试验接种仪比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效率高5倍以上。研究表明药敏试验接种仪适用于实验室药物敏感性研究以及实验室的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是一种能引起鸡、火鸡和其他鸟类肠外感染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可以导致肉鸡气囊炎、败血型全身感染、蜂窝织炎和蛋鸡输卵管炎、腹膜炎。为了了解广西地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表型以及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本实验室对2019年从广西分离到的69株APEC采取K-B药敏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显示,69株APEC对氧氟沙星(56.5%)、恩诺沙星(69.6%)、氟苯尼考(79.7%)、氨苄西林(91.3%)、四环素(98.6%)耐药率较高,而对美罗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呋喃妥因均不耐药;其中,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对10种抗菌药物以耐4种、5种、6种的情况居多。同时用PCR扩增的方法对其耐药基因,包括碳青霉稀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黏菌素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在内的6大类共计17种耐药基因进行了检测。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发现了7株携带mcr-1基因的多黏菌素耐药APEC。药敏纸片法检测菌株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存在一定关联度。本研究可为养禽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同时为减缓耐药菌传播、降低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威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动物源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上海市动物源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及耐药规律,对2013—2015年在门诊畜禽中分离到的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共分离到236株大肠杆菌,其中猪源164株、禽源72株。选用15种抗生素,采用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猪源大肠杆菌,还是禽源大肠杆菌,对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程度均较高。其中,对磺胺异噁唑、复方新诺明、恩诺沙星和大观霉素等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对丁胺卡那霉素和阿莫西林/棒酸2种抗生素较为敏感,耐药率低于20%。从耐药谱型来看,猪源大肠杆菌较禽源大肠杆菌具有更加复杂的耐药谱型。  相似文献   

12.
石香薷挥发油抗菌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放银  段林东 《饲料工业》2004,25(10):31-32
试验采用饱和盐水蒸馏法提取石香薷挥发油,选用泰乐菌素、金霉素等常用饲用抗生素进行对比抑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石香薷挥发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为135~150μg/ml;1∶200的石香薷挥发油稀释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略优于40mg/kg泰乐菌素、20mg/kg金霉素、20mg/kg硫酸抗敌素、20mg/kg杆菌肽锌,1∶400~1∶1000的石香薷挥发油稀释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与饲用抗生素相当,但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则略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本文从广东省内临床发病猪禽的内脏中分离出50株菌株,经过分离鉴定试验筛选出23株致病性大肠杆菌,最后对23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23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头孢吡肟、赛头孢、新头孢、林可霉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等抗菌药较为敏感,高度敏感和中度敏感比率之和均在75%以上。所有菌株至少对3种抗菌药耐药,27号菌和36号菌对抗菌药有较强耐药性,分别对12和11种药物耐药。对于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可选环丙沙星、新头孢和恩诺沙星进行治疗。对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可选新头孢、头孢吡肟和环丙沙星用于治疗。  相似文献   

14.
优化黄皮叶挥发油的提取条件,并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皮叶挥发油,以料液比、浸泡时间、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挥发油得率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确定黄皮叶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黄皮叶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黄皮叶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时间2 h、提取时间4 h、料液比为1∶10(m∶V),挥发油得率为0.50%,GC-MS共分离鉴定出37种化合物,以芳香烃、萜类化合物及其含氧衍生物等为主,占挥发油总量的96.49%。本试验明确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皮叶挥发油的优化工艺和挥发油的成分,可为黄皮叶挥发油的工艺研究、标准制定和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禽眼型大肠杆菌病发生较少,常见误诊情况;大肠杆菌耐药性较强,应采取药敏试验选取敏感药物进行对症治疗。预防禽大肠杆菌病,空气消毒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6.
2009-2012年,在来密云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就诊的禽病例中,大肠杆菌病所占的比例达到22.1%,死亡率达到29.4%。经临床诊断调查,禽类大肠杆菌病1~42日龄雏鸡较易感染,5、6月份发病率最高。笔者对有大肠杆菌临床症状的禽类进行药敏试验,通过连续4年对560例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的跟踪调查,筛选出治疗大肠杆菌病的敏感药物。通过改善饲养环境、加强消毒和选择最有效的药物应用于临床治疗等方式,减少无效药物的开支,对养殖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抗菌药物在防治禽大肠杆菌病方面的广泛应用,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趋突出,不同血清型或同一血清型的不同地区分离的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部分养禽户(场)在禽发病时滥用药物,不但造成了药物的浪费,而且加速了细菌抗药性的产生;为避免上述现象发生,现将临床分离到的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确定某一地区大多数禽大肠杆菌敏感的药物,为今后临床确诊为大肠杆菌病的养禽户(场)提供用药指导,及时有效地治疗禽大肠杆菌病。专家指出,无任何抗菌药物对所有致病性大肠杆菌100%有效,即使一些现在认为有特效的药物,在若干年后甚至是几年后就会变得毫无用处。所以,在用药物防治禽大肠杆菌病时,应通过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或联合用药、使用中草药等措施,减少耐药性的产生,提高临床用药效果。同时注意地区间存在的血清学差异和用药差异等。  相似文献   

18.
<正>1细菌性疾病1.1鸡大肠杆菌病(Avian colibacillosis,E.Coli)治宜消除病原,重在提前预防。(1)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做好免疫接种。肉鸡7~10日龄,蛋鸡75~80日龄,颈皮注射禽大肠杆菌多价油苗。(2)雏鸡净化。根据种鸡用药史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作用于禽垂直传染性疾病如禽大肠杆菌病、鸡白痢、禽亚利桑那病、禽支原体感染等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十二烷胺磺酸钠(SDS)对鸭源大肠杆菌耐药质粒的消除情况,试验选取大肠杆菌分离株E.coil 1,采用质粒小提试剂盒对试验菌进行质粒提取,以质粒DNA为模板进行TEM型耐药基因的PCR检测,采用高温-SDS法对检测结果为阳性者进行耐药质粒消除试验,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质粒条带图谱并结合药敏试验对质粒消除情况进行判断。结果表明:E.coil 1的TEM型耐药基因存在于质粒上;试验菌经高温-SDS交替处理至第7次时,恢复了对8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说明耐药质粒已成功消除。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采用超声波萃取方式提取河南蕲艾艾叶挥发油。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HE琼脂培养基及营养琼脂培养基对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进行复苏培养,并将复苏后的菌种接种营养肉汤于37℃振荡培养箱中进行4 h增菌培养。吸取菌液2 mL到营养琼脂平板,菌液平板中贴3张彼此有一定间距的滤纸纸片(Φ:5 mm),每种菌做6个梯度(5.00、2.50、1.25、0.60、0.30、0.15μL/L),每个梯度做3个重复,并做相应对照(氟苯尼考、庆大霉素、空白)。每张纸片中央用微量移液器加上等量艾叶提取物,置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测定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在加入艾叶提取物后的抑菌圈的大小。试验结果表明:提取物浓度越高,抑菌作用越明显。艾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效果最好,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相对较差。5.00μL/L组效果最好、2.50μL/L组次之,1.25、0.60μL/L组对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但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无抑菌作用,0.60μL/L以下浓度对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均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