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林木良种生产是"林木遗传育种学"课程的重要实践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林木良种多圃配套育苗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对于"林木遗传育种学"实验教学体系完善、林学一流学科建设和现代林木种业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系统阐述了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教学团队开发的"林木良种多圃配套育苗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的总体架构...  相似文献   

2.
为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提升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进行了"林木遗传育种学"课程全英文授课的实践探索。从"林木遗传育种学"课程的特点入手,阐述了林业院校开展"林木遗传育种学"课程全英文授课的必要性:首先,可以追踪前沿技术、与国际研究成果接轨;其次,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三,可以满足"国际型"及"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探讨了"林木遗传育种学"课程的全英文授课的方法:首先,确立科学合理的授课内容;其次,采取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第三,采取开放式课程考核方式。"林木遗传育种学"课程实行全英文授课后,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英语的运用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加强"林木育种学"课程实践教学是促进我国林木种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由于缺乏适宜的教学实习基地,北京林业大学"林木育种学"实践教学一直以来都在校园内模拟进行,且实习内容设计较为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加强"林木育种学"的实践教学,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笔者以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七沟林场国家油松良种基地为依托,开展了"林木育种学"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设计了有针对性的实习内容,制作了较为完备的实习指导手册,确立了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从改革效果看,实践教学加强了学生对我国林木良种生产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对林木育种专业的兴趣,提高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意识,同时提升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分子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提升了林业人才的理论与科研水平,也是林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之一。一直以来,北京林业大学"分子遗传学"课程本科实验教学内容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提高"分子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质量,实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依托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本科教学实验室中心教师队伍,在"分子遗传学"实验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开设了创新性实验项目。采用理论学习、开放式实验、实验技术交流平台等多种方式,开展了"分子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从实验教学改革效果上看,"分子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新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分子遗传学知识的热情,促进了教师的知识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加强高等林业院校本科生林木遗传育种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该文分析了以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林木遗传学和林木育种学两门基础实验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提出了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合理课程体系、改进实验课教学方法、加强课外实践活动和野外实习训练等方面的具体做法,为提高高等林业院校本科生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试验设计"课程能够有效指导科学试验设计、试验结果统计分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原来的"试验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不利于教学相长和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薄弱。针对该课程特点和教学中的问题,构建了科研应用驱动型教学模式,具体内容包括问题解决式预习提问、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纠错式"案例教学、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改革考核方式等5个方面。从改革效果反馈看,该教学模式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应用的持续深度学习,激发了研究生对"试验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符合现代高等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7.
林木遗传育种学科50年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和山西林木遗传育种学科50年成就的初步总结,针对目前林木遗传育种学科的发展前沿和所存在的六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我省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十一五”优先发展的方向、主要建设内容和目标,以及配套的政策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在这个核心目标的指导下,对"植物学"课程实践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植物学"课程实验教学中穿插了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环节,实习教学中开展了科研小课题与科技论文撰写的训练,并对实验和实习成绩评定进行了考核指标与分值比例的改进。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动手以及科技论文写作的能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针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可能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后续进一步完善"植物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实验课存在的弊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将云班课应用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实践。根据《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了基于云班课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改革实践的具体做法及在教改过程中的一些思考,旨在提高《生物化学实验》的课堂教学质量。课改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实验操作技能等均有明显的提高,可为其他同类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分析仪器的飞速发展,"仪器分析"课程在林业高等院校中所处的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众多学科研究生的必选课程。针对"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新技术新理论更新不及时、学生对抽象教学内容学习兴趣不高等理论教学问题和实验内容陈旧单一、实验仪器跟不上科研需求、实验课程涉及知识点不够全面等实验教学问题,提出了"仪器分析"课程的具体改革措施:第一,补充、完善、更新理论知识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讨论式教学方法及前沿学术讲座方式开展理论知识教学;第二,开发、完善、精选实验内容,并修订实验指导书内容,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增设选修实验。"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后,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和知识范围,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森林保护基础概论"是林学专业的基础课。为提高教学效果,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及考核机制等方面对"森林保护基础概论"课程教学进行了创新和探索。根据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巩固理论教学内容,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改进考核机制,考核方式要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对2008—2012级林学专业的"森林保护基础概论"课程成绩的统计表明,实施教学创新后,学生各方面成绩均有较大提高,理论知识掌握扎实,实验操作能力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2.
实验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强化理论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天然化合物结构分析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内容缺少创新性、实验教学方式单一、实验考核方法不科学、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从实验教材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考核方式及实验室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首先应改革实验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应改革实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第三,改革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第四,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加强实验室的建设。改革后的"天然化合物结构分析技术"实验课程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质,实验教学的效果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机械类实验教学知识点较为分散,实验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实验教学模块的构想,并以"齿轮实验"课程教学为例,完成了模块化改革下的新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新的齿轮实验教学增加了插齿机、滚齿机等实用设备,扩大了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增设了自主设计性实验,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木材学实验"是木工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实验课,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针对"木材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进度过快、课堂互动性差、学生动手能力弱等问题,提出了"木材学实验"课程的改革措施:首先,改造实验教学的硬件设施;其次,完善实验材料和教材;第三,改进教学方法;第四,改革考核方式;第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改革增强了学生对木材的解剖构造及基本性质的了解,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生物制药"是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开设的专业课程,为了使"生物制药"实验课程内容能与林业产业的发展密切相联,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对"生物制药"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首先构建了"1(3)+2"的实践教学体系,其次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和多元化的实验考核方法,同时对改革后"生物制药"实验课程存在的试剂浪费和仪器损耗严重等尚需完善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改革后的"生物制药"实验课程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GIS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在生态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是认知和研究宏观生态学科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技术。针对传统GIS实验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贵州大学生态学专业GIS课程实验教学为对象,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结果评价3个方面探索性地提出了连续性实验内容设计、启发性实验教学方法和互动式实验结果评价三位一体的"C-H-I"实验教学模式,以期使生态学专业学生通过课程实验项目的学习和练习,掌握GIS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基本流程和规范,构建GIS理论和技术知识结构体系,熟练应用GIS解决生态专业相关科研和实践任务。可为我国相关高校非GIS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植物是风景园林的重要素材,"园林植物基础"是风景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版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园林植物基础"课程具有专业术语抽象和知识体系庞杂两个特点,使学生在学习"园林植物基础"课程知识时产生畏难情绪。针对"园林植物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教学方法单一和实践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的问题,进行了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围绕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进行了综合运用习题训练法、实物教学法、引导性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实践,同时将课程考核融入教学全过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贵州省林木遗传育种研究现状,结合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需要,应用林木遗传育种学基本理论,提出建立完整林木遗传育种体系观点,并对当前的良种基地建设提出了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林木育种学是林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和区域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从培养林学专业应用型人才角度出发,通过对林木育种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体系的建立、教学手段和方法、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建立完善的林学课程教育教学体系,提高林木育种学教学的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林科综合性人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作为“木材保护与改性”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木材保护与改性”实验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学时少、实验任务固定、学生依赖性强、对课程兴趣度不高等问题,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到“木材保护与改性”实验课程中,将原有课程扩展为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阶段。课前:教师推送预习材料、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课中:教师辅助指导、学生协作完成实验任务;课后:教师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木材保护与改性”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有助于减轻教师的重复性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木材保护与改性”实验课程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