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农林类院校开展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前导性基础课程欠缺、理论与实践教学未能同步、学生专业基础差异性大等问题,直接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这些问题,从补充前导性基础性课程、消除学生专业背景的差异性、协同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等角度,提出了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素材的组织原则,即结合"3S技术"和"遥感应用"2门课程,将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类教学知识点与科研成果有机结合,开展教学素材的组织及教学过程的设计探讨,并结合案例进行展示。实践证明,对于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中复杂的、抽象的知识点,以具体的科研成果为教学素材,通过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模式,可良好地修正学生的空间思维,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农林类院校空间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会计类课程教学中,在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参与性、巩固学生的会计知识、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教师的"教"为视角,从知识要点讲解、精心设计案例教学、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引导案例分析和探讨以及布置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五个方面入手,对教师如何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进行了分析;以学生的"学"为视角,从掌握相关知识点、查阅资料、拟定讨论提纲、参与课堂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四个方面入手,对学生如何发挥主体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归纳和总结了案例教学的选取方法,力求提高会计类课程案例教学法应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结合"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实践,分析了"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遇到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新发展、教学对象的新特点、教学环节的新变化等问题。针对大数据背景下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和理论的变革以及网络环境下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和教学对象的新特点,提出了"调整教学侧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的建议。根据"信息资源管理"课程内容的特点,设计了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验、调研、课堂交流讨论、课程论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用于考查学生对该课程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实践证明,注重过程考核、通过细化考核模块的组合运用,可以检验并促进学生对"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知识的掌握,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了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原机械制造专业几门骨干专业课的综合,担负着让学生掌握零件加工方法、切削工艺、工艺路线排定、装配方法等重任。其中,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是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该文作者通过教学实习,强化学生对该课程核心内容的掌握,采用布置大作业和辅导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对工艺规程设计的练习。该文对该教学实习的内容及实践经验进行了阐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理论和方法,应用研究型教学理念,对"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及模式进行了改革与优化,主要措施如下:(1)对"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及各章节逻辑顺序进行了梳理与调整,将原教学计划中8章内容整合为4个专题模块,并分别对应基础性知识、模型、方法和实践应用等内容;(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将"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核心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而分析讨论性和拓展性内容则采用板书的教学方式;(3)在"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专题讨论、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4)加强平时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将课堂讨论、实验实践能力纳入考核指标,并增加了实践能力考核的权重。通过以上教学模式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大学新生研讨课作为一门区别于传统专业课程的新型开放式学术启蒙的教育课程,在课程框架的建构、课程目标设计以及教学活动过程等方面尝试打破了固有的教学理念,将教育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鹰架式理论引入教学中。通过研究精细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进的教学目标以及多元化的总结评价方法,探寻了最佳的教学方案。并针对教学过程存在的小班化教学规模难实现、教师教学负担加重、学生缺乏对课程意义的认识等实际问题,探索提出了"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课程方式、增添学生助教的职务以及强化德育与专业相渗透的教学思维等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林业信息技术与装备"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本着"厚基础,重应用,求创新"的原则,对"林业信息技术与装备"课程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从"林业信息技术与装备"课程的特点入手,阐述了林业院校"林业信息技术与装备"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从内容选择、讲授实践、考核评价等方面探讨了"林业信息技术与装备"课程的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双语教学新模式,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兴趣,在掌握时代前沿的高精尖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严谨求实的态度,从而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相得益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考核与评价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园林树木学"是园林、风景园林和观赏园艺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环节是该课程的关键内容。对"园林树木学"课程目前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多年的授课经验总结了相应的教学方法,通过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综合掌握能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湿地学研究内容和对象纷繁复杂的特点,探讨了“湿地研究进展”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教学体系的设置、教学方法的探索和课程考核的思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文献阅读、科学前沿综述和论文撰写的技巧,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研究的信心和兴趣.课堂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为研究生快速了解相关研究领域、掌握该领域国际与国内的先进的研究成果搭建平台;同时,改变以往开、闭卷的考试模式,在每一个环节中随堂考核,直接地、公开地对学生进行评价,积极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0.
"植物学"是高等农林院校许多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植物学"课程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对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植物学"课程的特点是知识点多、实践性强、课时有限,加之该课程原有的成绩考核方法和教学模式单一,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将学生较喜欢的线上慕课学习与线下课堂的面对面教学相结合,开展了混合式教学。对线上教学,通过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提前推送学习指南、建立线上学习效果检测试题库;对线下教学,将教学内容设为知识内容、拓展内容和互动讨论3个层次,开展逐级教学;同时,建立了多元化的成绩考核方法,突出了对学习过程的考核。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的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教学,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植物学"课程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节约了课堂时间,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而且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汽车驾驶的教学技术和非技术问题是中职学生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汽车驾驶教学的技术问题是指根据驾驶技术的相关规范,通过讲解、示范、训练、加强、纠正、考核,使学生掌握具体、全面的驾驶技术。非技术问题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培训、干预、约束、控制和指导,使学生掌握教学任务、配合教学过程。通过设计培训方案,阐述学生驾驶技术的现象,进而对汽车驾驶教学技术与非教学技术教学的方法进行阐述,提高学生汽车驾驶的相关技能。  相似文献   

12.
钟月 《绿色科技》2022,(1):260-262,270
课程思政背景下《园林规划设计》的"广场规划设计"章节的教学,是在现代化开放性教学环境下,以课前、课中、课后为抓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用、做中创,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体现了重视过程教学和思政引领、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团队协作能力.针对如何进行《广场规划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探讨,从课程思政...  相似文献   

13.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本科四年的学习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设计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贯穿3类课程学习过程的综合studio实践训练共有7次,其中前3次与专业基础课程密切相关。风景园林专业基础课程通过与"综合studio"实践课程的结合,实现了由基础理论到专业实践的有效转化。针对风景园林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将与之相对应的"综合studio"实践课程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引入建成景观空间的实践教学理念,结合设计的研究方法搭建教学的总体框架。同时提出了"综合studio"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要以任务驱动为先导,强调可视化、体验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设计分析的能动作用,帮助学生实现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的接轨,建立起景观空间设计的正确思维方式,搭建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结构。  相似文献   

14.
在风景园林类设计课程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启发并引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主题"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极具重要性,"主题点题"是风景园林设计的精髓。因此,针对设计课程教学对"主题创作"重视不够、学生存在忽视主题思维的不良设计习惯等问题,对"主题创作"模块在风景园林类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践探索。首先,以学生参与为主导,以提高学生的方案构思能力和设计水平为目的,设计了由"天人合一""场所文脉""场地变迁与重生"3个子模块构成的应用于设计课程教学的"主题创作"模块,以加强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训练。其次,在"景观保护与改造"课程教学中,对"主题创作"模块的应用进行了实际操作。根据"景观保护与改造"课程的定位及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案例选择和确定设计题目,然后通过学生的设计作业落实"主题创作"模块在教学中的应用,从而验证了"主题思维"在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构建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5E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在引导和启发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现实问题情境中充分调用已掌握的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去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并通过师生互动与讨论不断修改完善方案,最终建构新的多学科知识体系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复合型研究创新人才的目的。因旅游资源范畴广泛、涵盖类型多样,对其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开发策划与保护都需要综合运用科学、工程、技术和数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因此,"旅游资源学"课程适宜采用STEM教育理念下的5E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完整的5E探究式教学过程、及时调整考评体系,可以更好地实现"旅游资源学"课程的教学宗旨。近3年的教学实践证实,5E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其对跨学科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提高实践运用能力,显著提升学生的科研探究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MOOC、SPOC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发展,我国高校的在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但是,由于线上教学平台的功能、教师信息化能力、学生适应性等均存在差异,所以目前的在线教学还面临着教学缺乏临场感、师生缺乏互动、线上教学考核机制不完善以及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无法通过集体学习相互交流促进、学习缺乏监督等急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在线教学面临的困难,提高在线教学效果,以"土木工程测量"课程为例,开展了线上教学的改革探索。一是认真进行学情分析,积极重构线上课程教学体系,结构串讲注重精讲适当留白,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任务;组织在线合作学习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开展直播答疑和总结,提升学生线上学习质量。二是根据线上教学特点,通过设计线上课程教学6个环节的脚本和3个阶段的教学方案、以五星教学法组织线上课程教学的方案、线上课程教学中教师所承担的3种角色、线上课程教学平台5种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等,优化和完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三是以直播教学资源建设为重点,通过签到、提问、投票、小测验等在线教学平台提供的小工具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调控和管理,使教学内容不仅具有完整性、丰富性和系统性等特点,而且适合线上教学平台传播、符合学生线上自主学习认知规律特点。四是遵循"以评促学"主导思想,设计全方位覆盖"课前、课中、课后"的"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为线上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针对"草地学"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优势及在"草地学"双语课程中的应用前景,探讨了开展"草地学"课程双语互动式教学的途径,即"师生互动——层次教学——模拟实践教学"。通过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小组讨论,实现师生互动;通过实行层次教学和模拟实践教学,全方位、多层次和多角度地开展互动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互动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草地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木制品生产工艺学"是木材科学与工程及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必修课程,但现有的课程教学大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较为详细,而实践教学环节欠缺,导致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程度较低,加之课程考核形式单一,使学习及教学效果都不够理想。针对这些问题,以企业木制品生产过程实例为载体,采用"理论讲解-小组实践-总结创新"的参与引导式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一是由实际案例导入课程教学的"理论讲解",让学生直观了解理论知识的来源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小组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去内化和应用理论知识。三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总结创新",将生产中的表面现象提升到理论高度,使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能熟练运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从而解决更多的生产实际问题。四是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考核方式。以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考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尽快融入到实际生产中。通过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同时,参与引导式教学模式对其他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也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城市种苗学"课程是为培养城市森林建设用苗的管理人才而设立的,具有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性强的特点。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缺少课程专用教材及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课程教研组进行了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实践:一是在分析了现有种苗学相关教材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种苗学的自身特色,编写了城市种苗学专用教材;二是优化了课程教学内容,明确了以城市种苗定向培育为核心的课程教学定位,从城市种苗学理论基础与技术体系两个方面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三是改革了教学方法,采取了启发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四是完善了课程教学环节,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实习、主题讨论、案例分析、科研训练等途径构建了"城市种苗学"课程教学体系;五是改革了课程考核方式。通过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职院校"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提出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实习林场为教学场所探索实施实境教学模式。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学习项目,创设尽可能接近实际工作环境的教学情境。介绍了"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课程实境教学的内容设置、教学环节的组成,并详细阐述了4个实境教学案例的实施过程。"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课程实境教学实施过程生动、直观,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行业责任感,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新的知识,还能掌握专业技能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