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国雄  耿彦飞 《绿色科技》2019,(3):248-249,252
指出了植物系统学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多样性及其演化历史的一门学科,能够指导对生命和周围世界的理解。以贵州大学开设的植物系统学为例,分析了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针对这些问题,更新与整合了课程内容、增加了课堂研讨环节、拓展了学生学习和交流渠道、加强了平时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并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全面掌握植物系统学的相关知识,并将其利用到具体实践中去。可为相关高校植物系统学和植物分类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双语教学是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在阐述教学模式内涵的基础上,以草业科学专业的"牧草栽培学"课程为例,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对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设计,提出语言比例模式、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主转为重"学"为主以及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网络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课前、课堂、课后(PIR)三段式双语授课模式,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同时,还开展了与双语教学模式配套的改革探索,包括探索多样化、科学化的考核方式,注重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考核;重视教材建设等,从而为农业院校双语教学的普及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3.
"森林可持续经营"课程是针对来华留学生开设的林业专业全英文课程。基于林业教育国际化的需求,结合学习该课程留学生理论基础和专业分布情况,分析出该课程存在的课堂管理难、未考虑学生先导认知差异、教学模式理论痕迹严重、实践环节缺失、考核形式落后等问题。对照林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目标,提出通过补充先导认知、科研反哺教学和增设实践教学内容等优化教学内容,利用导向式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丰富教学模式,以及采取总结制度、专题考核制度和结课答辩制度完善考核模式等改革措施,有效提升了"森林可持续经营"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来华留学生的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适应培养创新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需要,针对工业设计专业"创新快题设计"系列课程教学面临的教学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不合理、忽略创新思维的训练等问题,从课程教学体系的完善、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3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快题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首先,突出"快题""创新"特点,整合课程内容,设置灵活多变的设计题目;其次,通过实施案例教学法加强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实施互动式教学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加强实践教学与设计竞赛的结合以及"产学研"结合,积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林学专业的“林木病理学”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和适应现代化林业市场需求的能力。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实践面临着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课程考核模式有局限、教材内容存在时空局限性、实践教学资源较匮乏等问题,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难以适应培养创新型、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的要求。因此,在新农科建设理念引领下,以现代林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对“林木病理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一是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在理论教学内容方面增加了区域病害种类方面的内容,引入相关联的学科知识和学科研究新成果以及实际应用新技术;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增添了无人机化学防治病害的实践教学项目。二是改进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课堂重点和难点分析的需要,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构建了课前预习、课中讲授、课后答疑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三是以课程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为导向优化教学考核指标,结合课程教学模式确定考核方式和考核项目,构建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四是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自编课程补...  相似文献   

6.
"园林设计基础"是园林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理论和实践结合较强的一门综合性课程。结合"园林设计基础"课程的定位及特点,分析了"园林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同时针对"园林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实践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实践教学成果的考核缺乏竞争性等问题,提出了改革措施:首先应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优化教学大纲;其次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三,改革实践教学的考核标准和方法。"园林设计基础"课程的改革为其他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理论和方法,应用研究型教学理念,对"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及模式进行了改革与优化,主要措施如下:(1)对"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及各章节逻辑顺序进行了梳理与调整,将原教学计划中8章内容整合为4个专题模块,并分别对应基础性知识、模型、方法和实践应用等内容;(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将"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核心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而分析讨论性和拓展性内容则采用板书的教学方式;(3)在"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专题讨论、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4)加强平时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将课堂讨论、实验实践能力纳入考核指标,并增加了实践能力考核的权重。通过以上教学模式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普通高校应用型专业新生研讨课的目标定位,探讨了新生研讨课的组织与实施方法:首先应以专业教师来引导课程方向;其次,用教学场所营造课堂氛围;第三,以多种形式来设计教学过程;第四,以开放式考核来评价学生的课程成绩。新生研讨课的建设提升了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增强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兴趣,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  相似文献   

9.
"植物学"是高等农林院校许多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植物学"课程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对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植物学"课程的特点是知识点多、实践性强、课时有限,加之该课程原有的成绩考核方法和教学模式单一,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将学生较喜欢的线上慕课学习与线下课堂的面对面教学相结合,开展了混合式教学。对线上教学,通过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提前推送学习指南、建立线上学习效果检测试题库;对线下教学,将教学内容设为知识内容、拓展内容和互动讨论3个层次,开展逐级教学;同时,建立了多元化的成绩考核方法,突出了对学习过程的考核。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的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教学,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植物学"课程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节约了课堂时间,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而且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全球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为了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培养生态学专业创新型人才,高校"生态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尤为重要。针对"生态学"课程教学的现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目标的差异,教师应科学设置课程内容,创新性地运用案例分析法、翻转课堂法及创建实验短课等多种启发式和交互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辅助运用现代化互联网科技手段,以及革新课程的考核模式等探索教学方式。教学实践表明,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有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改革成效。  相似文献   

11.
针对"植物生态学"课程传统的"课堂授课+课后练习"教学模式产生的诸多弊端,结合"植物生态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大量的多媒体知识资源,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开展该课程教学活动。通过课前教学视频以及课堂上对重要知识点的探讨和讲解,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态学问题;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同生活实际结合,调动学生课前和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12.
结合"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实践,分析了"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遇到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新发展、教学对象的新特点、教学环节的新变化等问题。针对大数据背景下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和理论的变革以及网络环境下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和教学对象的新特点,提出了"调整教学侧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的建议。根据"信息资源管理"课程内容的特点,设计了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验、调研、课堂交流讨论、课程论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用于考查学生对该课程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实践证明,注重过程考核、通过细化考核模块的组合运用,可以检验并促进学生对"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知识的掌握,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了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王晓丹 《绿色科技》2020,(5):231-232
指出了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知识探究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原则,结合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主要从“优化课程内容、引入典型案例、注重课程内容选取、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等方面对环境化学课程进行了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探讨,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创新了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对培养具有良好环境专业素养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园林专业“植物种植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植物种植设计"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为了提高"植物种植设计"的教学质量,该文作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手段、实习教学环节和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园林专业"植物种植设计"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实践表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程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VR技术是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新兴信息集成技术。在总结VR技术3个发展阶段以及构想性、交互性和沉浸性等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对VR技术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运用的5个方面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为例,综合分析了VR技术在该课程内容、学习情境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实际应用,绘制出了"IES沉浸式课堂软件系统"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VR技术运用图,提出现场实践教学要与VR教学实验结合、加强教师队伍的VR技术培训等提升VR技术教学效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该文针对"理论力学"课程的特点,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方面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安排新课、习题课和课堂讨论,加强课程网络化建设以及构建合理的考核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园林花卉是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的核心内容。而工科院校在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中仍存在理论课程内容与实践专题内容结合不紧密、理论教学形式单一以及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了强化工科院校学生对园林花卉植物的认知及应用,本文以园林花卉实践教学模块为例,从花卉素材单体写真、个性化栽培、生理生态验证、花境设计应用4个实践模块探讨工科院校园林花卉实践教学模块的构建及应用。在传统植物教学的认知基础上,将植物美学、生理生态、栽培养护以及设计拓展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融入到相关的实践教学中,丰富了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强化了学生对园林植物的感知能力和对植物设计应用的实践能力,有效弥补了工科院校学生植物相关知识储备较为薄弱的问题,提高了园林植物类课程的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8.
双语教学是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在阐述教学模式内涵的基础上,以草业科学专业的“牧草栽培学”课程为例,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对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设计,提出语言比例模式、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主转为重“学”为主以及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网络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课前、课堂、课后(PIR)三段式双语授课模式,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同时,还开展了与双语教学模式配套的改革探索,包括探索多样化、科学化的考核方式,注重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考核;重视教材建设等,从而为农业院校双语教学的普及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19.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展心理学"课程在教学安排和学时分配、教学内容、课程考核等方面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注重研究性教学,研讨和作业的学时比例较高,强调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直接体验研究者的思考过程;二及时引进最新的前沿知识,多种教学方式配合得当;三课程考核难度较大,对课程论文的研究性要求较高。与之相比较,北京林业大学"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教学偏向基础性,研究性内容占比少;没有专门的研讨课,平时作业的研究性要求偏低。为此,在借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师生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教学条件,提出以"强调论文、重视小组、灵活安排教师与学时"作为低年级专业基础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以北京林业大学"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为例,在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中,注重提升课堂教学内容的研究性和前沿性,强调在"做中学";同时,以学生小组作为基本单位进行课程论文的撰写,提升作业的研究性要求。实践证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前沿性和学生的研究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提高,从而为后续的研究性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是,还需在扩展研究性课程教学内容和增强学生学术论文写作能力2个方面开展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植物生态学是以植物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是植物科学、生态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基础课。针对传统"植物生态学"课程存在的知识结构零乱、教学内容繁杂、基础理论比重过大且内容陈旧、缺乏自身特色等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实习3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遵循"宏观着眼,层层解剖"的原则优化"植物生态学"课程的教学结构;结合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和北京市区域的资源特色来丰富教学内容;挖掘校内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创新的主观能动性;构建教学互动的植物生态学实践教学模式等。通过"植物生态学"的课程的教学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