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154-156
黎明农场是湛江农垦精准扶贫的贫困农场之一。黎明农场聚焦产业扶贫,结合农垦产业发展,因户施策,通过因地制宜引导贫困户种养特色农产品及提供技术支持等形式,帮扶贫困户重点发展荔枝、养猪、养殖蜂蜜等本地特色产业,并实现了贫困户的全部脱贫。为防止贫困户返贫,针对脱贫后存在问题,提出"继续加快发展‘荔枝’特色产业"、"以‘农场+基地+贫困户’种养模式建设黎明肉牛养殖场"、"主动对接贫困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举措,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沈容,岳阳市君山区瑞泰家庭农场(以下简称"家庭农场")、岳阳莲源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负责人.6年前,她放弃高薪工作,怀揣着对家乡的思念和牵挂,毅然返乡创业,使湘莲成了贫困户的"脱贫花",莲子成了乡亲们的"致富果",让洞庭湘莲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的"黄金产业".  相似文献   

3.
正江西农垦金坪华侨农场聚焦精准脱贫,着力发展产业脱贫,推进社会脱贫,全场贫困面貌得到改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农场充分发挥"党建+脱贫攻坚"作用,探索出通过农场党组织引领,党员干部带领的脱贫攻坚"双领模式",结合该场产业发展特色,成立5个专业脱贫帮扶队,形成了"产业帮扶队+专业合作社+贫困户"责任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了解当前城固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产业脱贫情况。近期,县农业局对全县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带动贫困户发产业脱贫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本文通过对城固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产业脱贫情况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带动贫困户产业脱贫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如何推进产业脱贫工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为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日前,蛟河市深入开展"一增双带"(增强贫困村集体经济实力、贫困党员带头脱贫、项目党员带动脱贫)工程。计划到2017年末,蛟河市所有贫困村和贫困户稳定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贫困村至少新发展1个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经营性集体经济项目,贫困户全部如期脱贫,贫困党员力争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00元以上。到2020年,所有贫困户年人均纯收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来,江苏农垦弶港农场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对接地方政府全力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农场创新帮扶机制,以"六个一"帮扶机制探索帮扶新路径,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6年度精准确认贫困家庭69户156人,其中绝对贫困户59户131人,相对贫困户10户25人。两年共完成帮扶脱贫50户116人,占精准帮扶脱贫总任务数的72.4%。  相似文献   

7.
综合动态     
<正>多管齐下助推精准脱贫近年来,湛江农垦对贫困户给予产业、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帮扶措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采取"产业公司+贫困户"模式,结合农垦产业发展,实施产业帮扶,致富带头人帮扶模式,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创收;依托农垦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培训力量,对贫困户开展农工技能培训,优先照顾贫困户家庭成员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江苏省黄海农场有限公司坚持精准帮扶,提高民生福祉,让百姓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扶贫帮困工作,让贫困群众从源头上拔"贫根"、治"贫病"。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喜人局面。截至目前,全场189户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已全部摘掉了贫困户帽子,如期实现全面精准脱贫工作目标,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帮助贫困群众从源头上拔掉穷根。  相似文献   

9.
<正>自2005年起青龙县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围绕县域主导脱贫攻坚产业"林果、畜牧、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种养业,先后选派185名科技特派员,带项目、技术、资金深入贫困村、贫困户科技帮扶,形成了由点及面、由"线"到"块"的星火燎原之势,成为助推脱贫攻坚的驱动器,引领贫困户脱贫致富。截至2017年7月,组织实施科技扶贫项目331项,引进新品种388个、新技术236项、领办协办企业240家、累计培训农民16.5万余人次,带动4.2万人脱贫致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以来,陇西县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按照"兴办一个企业、发展一个产业,建立一个基地、带动一批农户"的原则,依托甘肃祥瑞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甘肃融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食用菌产业链,以贫困村为主战场,充分利用扶贫资金,大力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带动贫困户发展以香菇、双孢菇和平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不断提高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持续增加农户收入,为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新田县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大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即建设10个重点产业园区,扶持100个合作社,培育1000名农村乡土专家,带动10000户贫困户脱贫。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实现产业增产、经营主体增效、贫困群众增收。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种养业、加工业等是产业扶贫的重要载体,是巩固脱贫成果、稳定脱贫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必然要求。安徽省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成效明显,但与此同时,还面临带动意识不足、带动能力薄弱、带动动力不足、带动方式有待改进等系列现实困境。因此,亟需加大扶持力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激发带动意识、规范带动行为、创新带动方式、巩固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带动能力等举措。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以来,祁阳县围绕"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巩固脱贫成效"脱贫攻坚三大主体目标,将产业扶贫作为根本之策,通过加大政策扶持、突出产业培育、强化技术培训,不断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带动4000余贫困户、1.5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为全面决胜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坚持规划引领,确保工作有章可循在科学制订产业扶贫行动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祁阳县农委牵头组织水利、林业、农机、畜  相似文献   

14.
发展农业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培育农业产业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发展农业产业脱贫是由过去的"输血型"扶贫,向"造血型"扶贫的转变,这乃是脱"穷根"之本。在当前众多脱贫攻坚实践中,凌源市通过多元脱贫带动模式,让贫困农户通过农地入股等资产参与方式增加收入,激励贫困户的发展能动性,破解了脱贫攻坚中面临的难题,探索出了农业产业发展多元带动脱贫模式。笔者借鉴凌源市的扶贫做法,特对农业产业发展多元带动脱贫,创新扶贫资产使用方式进行探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油茶产业扶贫在广西等西南地区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广西地区油茶产业扶贫现状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归纳出贫困户自主经营、合作社带动、企业带动、"企业+合作社"双带动4种油茶产业扶贫模式,对不同扶贫模式的扶贫主体、收入来源、利益链和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本文还对今后在欠发达地区推广油茶产业扶贫模式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盛夏天,葵榴发,2021年6月11日,在热情似火的氛围中首季辽宁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系列宣推活动的第三场在沈阳市"花田秀"都市农场隆重举行,众多嘉宾、企业代表、媒体达人齐聚现场,共飨品牌盛宴,见证辽宁品牌整装出发. 本场活动继续由辽宁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广播电视集团主办...  相似文献   

17.
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总体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对"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农垦系统要深人贯彻中央精神,努力把握机遇,主动迎接挑战,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打赢贫困农场脱贫攻坚战。四个关键词——好转提升增长带动"十二五"以来,农垦扶贫开发以发展壮大农场经济、提高职工群众生活水平为目标,贫困农场呈现出经营状况持续好转、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开始进入"深水区"。脱贫主动性、主体性不强,俨然已成为脱贫攻坚的硬骨头。脱贫是谁的事?是贫困户的事,是政府的事,是全社会的事,但归根结底,还是贫困户自己的事。然而,笔者最近在多个贫困县调研了解到,随着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开始进入"深水区",部分贫困户精神贫困问题日益凸显",我要脱贫"异化为"要我脱贫",脱贫主动性、主体性不强,俨然已成为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湖南省西洞庭农场(西洞庭管理区)紧盯到户产业这个核心,兴产业、补短板、强弱项,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管理区制定了《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实施方案》《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20)》,落实干部帮扶制度;设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切实加强产业指导;成立产业扶贫专家组,负责全区产业扶贫规划、方案制定,产业扶贫技术难题解答、进村入户巡回指导等。目前已按期高质量完成606户贫困户"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  相似文献   

20.
<正>产业扶贫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到解决多少贫困户脱贫,在研究农业扶贫工作方案、任务项目时,都要把带动脱贫放在首位。要探索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贫困户精准受益作为扶持特色农业发展的规定任务、国家对企业投资的前置条件,坚决防止扶富不扶贫、扶企不带贫、扶大不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