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1月5日,本镇前庄村李某一头3胎次奶牛前来就诊,食欲废绝,全身颤抖,像很冷的样子。1临床症状据畜主反映,患牛从第一胎起,产后总要患病,症状为全身寒颤,连续3胎一直如此,1月4日产犊,临床检查:食欲废绝,肌肉颤抖,体温37℃,不反刍,呼吸正常,心跳衰弱,角跟鼻镜四肢发凉,患牛形体消瘦,精神不振,拱背。2治疗方法2.1VC10ml×5支,VB610ml×5支,ATP20ml×10支,辅酶A50万单位×20支,10%葡萄糖1000ml静脉注射;促反刍液1000ml静脉注射;复方氨胆注射液10ml×5支,5%葡萄糖500ml,静脉注射。2.2中药治疗香附100g,益母草100g,桂枝70g,肉桂40g,生姜70…  相似文献   

2.
我场1044号乳牛,七岁,第四胎,营养中上。第三胎305天奶产量为8750公斤。该牛于1983年1月10日足月分娩,产异性双胎,均健活。产后次日施胎衣剥离术及用抗菌药物作子宫内处理。产后第四天发病,根据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及病理剖检特征诊断为胰腺炎性酮病。临床表现产后第四天上午8时据饲养  相似文献   

3.
奶牛酮病又称酮血症、酮尿病,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全身功能失调的疾病。各胎次的牛均可发病,以3~6胎发病最多,多发于产后第1个月内,大多出现于泌乳开始增加的第3星期,2个月后发病极少。冬夏多于春秋,高产牛多于低产牛。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亚临床酮病对奶牛产后疾病、繁殖性能及产奶性能的影响。选择产后1~2周的荷斯坦泌乳奶牛807头,其中酮病组336头(1胎样本数量134头,2胎样本数量104头,3胎样本数量98头),正常组471头(1胎样本数量262头,2胎样本数量78头,3胎样本数量131头)。统计每组牛只产后真胃移位、淘汰、配次、受胎率、产奶量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产奶量数据65万条。结果显示:2胎、3胎牛的亚临床酮病发病率高于1胎牛;亚临床酮病牛只产后真胃移位的发病率是正常牛的5.2倍,死淘率是正常牛的2.3倍;亚临床酮病会导致2胎、3胎牛配次增加,首配受胎率下降13.05%~23.58%;亚临床酮病对1、2胎高峰奶量无负面影响,但会导致3胎牛高峰奶量下降0.14kg/d。本试验结果显示,亚临床酮病会增加奶牛产后疾病发病率及配次,并降低奶牛首配受胎率。  相似文献   

5.
奶牛产后阴门及阴道损伤、子宫颈损伤和子宫破裂较为常见,而产后子宫阔韧带撕裂较少,特别是胎儿不大并自然分娩的母牛更为少见。现将我场2314号牛产后子宫阔韧带撕裂病例报告如下: 一、情况简介患牛生于1977年10月25日,6胎,营养状况良好。最近于1985年3月2日凌晨0时分娩,胎儿未经助产自然娩出42.5公斤公犊一头。胎衣随下。3月2日早上8:30分发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李大义先生指导下,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奶牛产后恶露不行兼醋酮症一例,收效良好。(一)病史太原市南郊区高中大队展海奎的一头4岁黑白花奶牛,1984年3月22日产一公犊(第2胎),产前及产程正常,胎衣完整脱落,产后阴道只排了四五天蛋清样粘液,以后未见再排。产后第1日泌乳20余斤,第2日50余斤,后则食欲减退,经当地检验,尿酮为(?),诊断为醋酮血症,用  相似文献   

7.
<正>母牛产后瘫痪不太多,笔者遇到一例经乳房送风治愈的病例。1基本情况2007年8月15日,沙沟乡沙沟村一村民来兽医站求医,主诉:家有母牛1头,约4岁,于8月10日产第2胎小牛1头,产后第3天起,将母子放牧于山上,第5天清晨发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大力发展,奶牛酮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几乎达到20%,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奶牛亚临床型酮病,症状不明显,这就给诊断和防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1流行特点各胎次的牛均可发病,以3~6胎发病最多,多发于产后第1个月内,大多出现于泌乳开始增加的第3周内,2个月后发病极少。冬夏两季多于春秋,高产牛多于低产牛。  相似文献   

9.
奶牛血酮病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疾病。各胎次的牛均可发发病,以3~6胎发病最多,多发于产后第1个月内,大多出现于泌乳开始增加的第3周内。  相似文献   

10.
奶牛产后卧地不起综合征是指母牛在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产后瘫痪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笔者行医多年,接诊并治愈该类病牛20多头,现报告如下:病例1:2006年2月6日茈碧湖镇后堆村何某所饲1头6岁黑白花奶牛,4胎,产后第3天,突然精神沉郁,卧地不起,食欲废绝。笔者前去急诊,经检查,该牛心率60次/min,  相似文献   

11.
<正>酮病是由于糖不足及其代谢障碍所致体脂大量分解及脂肪酸氧化不全,产生大量酮体堆积,从而呈现低血糖、高血脂、酮血、酮尿、酮乳,并有呼气、尿、奶排出似烂水果味为特征的疾病,间有神经症状。各胎次的牛均可发病,以3~6胎发病最多,多发于产后第1个月内,大多出现于泌乳开始增加的第三周内,2个月后发病极少。冬夏两季多于春秋,高产牛多于低产牛。  相似文献   

12.
奶牛胎水过多主要是指尿水过多或羊水过多,或羊水和尿水同时过多。钱存忠①(1993年)报道,正常牛胎水为11.5-14升左右,当发生胎水过多这种病理现象时,胎水总量可达100-200升。郭顺元②等(1998年)也有此类病例的报道。笔者在1998年3月也遇到1例奶牛胎水过多伴胎儿畸形导致母牛难产的病例,病情复杂,经及时抢救和人工助产得到治疗,母牛痊愈。该牛胎水过多明显,估约有120升以上,并有其特殊性。1基本情况南京某奶牛场2660号中国荷斯坦母牛,3岁,1997年3月生产第一胎。同年6月10晚发情,6月11日早晨8时一次配种受孕,预产期为1998…  相似文献   

13.
十二岁的水母牛一头,第二胎,于产后第三天发生产后惊风症。经中药治疗后二天,该牛很快痊愈。现介绍如下:一、病历:该母牛在4月5日上午八时露天产犊,顺利。产后二小时左右突然下雨,被淋了10多分钟,牵回牛合后,臀部对正舍门处,连续二天受雨寒风侵袭,第二天下午该牛出现减食拒食。第三天晨该牛卧地不起,食欲全废。九时体温37℃,呼吸缓  相似文献   

14.
牛纤维乳头状瘤是舍饲乳牛常见的肿瘤。自 1996年以来 ,笔者采用鸭蛋子仁涂于患处的方法共诊治病牛6 7例 ,治愈 6 7例 ,治愈率达 10 0 %。特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1 治疗方法用鸭蛋子仁 2 0g研细 ,普鲁卡因 2ml,病毒灵 10ml,敌百虫 10g,滑石粉 10g ,加入少量凡士林混匀后制成鸭蛋子仁合剂 ,涂于患处 ,每日 1~ 2次 ,反复使用 ,连用数天 ,直到乳头状瘤自行脱落为止。2 典型病例2 0 0 3年 2月 2 8日 ,桥头镇毛家沟村村民靳某饲养的一头 4岁黑白花奶牛因乳头管壁上长有乳头状瘤前来就诊 ,主诉该牛已怀孕 7月 ,2月前发现乳头表面有少量结节状增…  相似文献   

15.
一般来说 ,肉牛双胎率最高只有 2 .88%。三胎很少 ,四胎未见报道。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种畜场饲养的德系西门塔尔牛 86 10号 ,于 2 0 0 0年 9月 2 7日流产。早晨 5点钟发现该牛娩出三胎 ,两母一公 ,胎衣一个。胎尸各器官齐全。唇上和眼皮上有长毛。其它部位无毛。当日该牛留在舍内 ,没有放牧。在上午10时又发现该牛娩出一头母胎 ,胎衣一个。根据胎牛情况判断是营养不良造成的流产。三个母胎较大 ,10 .5kg,一个公胎较小 8.5kg。该头母牛于 1999年 11月 11日肌注 5支乙烯雌酚 ,2 0 0 0年 2月 2 6日受精 ,已经妊娠 7个月 ,所用冻精是太原 37号…  相似文献   

16.
苏州市牛奶公司第一牧场2312号母牛,于1982年9月20日分娩第五胎,305天产奶10382.75公斤,乳脂率3.4%,平均日产奶34.04公斤,最高日产奶49公斤,为苏州市第一头万公斤奶牛。该牛78年1月20日投产,分别于78、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选取120头荷斯坦牛(其中头胎牛和经产牛各60头)为研究对象,分别于产前和产后定期采集血样,检测血液BHBA含量。试验结果显示,从头胎牛来看,产前21d~产后24h时间段内,BHBA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产后24h~10d含量急剧升高,并且在产后10d达到最高水平。之后呈现下降状态,但是相比产前21d~产后5d之前的时间段,仍处于较高水平。从经产牛方面来看,产前21d~产后0h,BHBA含量呈缓慢上升趋势,产后0h之后开始下降,直至产后24h恢复至产前水平,产后24h~10d的BHBA含量急剧升高,且在产后10d达到最高水平。产后15d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但是相比产前21d~产后5d之前的时间段,仍处于较高水平,与头胎牛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酮病尤其是亚临床酮病在分娩前后各个时间段都有潜在的发生率,经产牛酮病发病率高于头胎牛,且发病时间早于头胎牛。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症状  最初主要是怀孕2个月以上的母猪,多数在临产前10d左右发病,厌食,喝水少,眼圈发红。粪干呈球状,体温升高,嗜睡,气喘。早产后出现死胎,弱胎。商品肉猪则是减食,嗜睡,粪干,尿黄,体温升高,2~3d后不食,固继发其它疾病死亡。2 病例病例1.2001年9月17日,本县镇罗镇关庄村马某家饲养的1头约150kg左右,怀孕102d的母猪发病,请我们前去就诊,根据症状,第1天用容大胆素20mL,Vc针剂2g,青霉素640万IU,链霉素200万IU,安痛定30mL,肌注。同时,应用中药:白术20g,甘草10g,陈皮20g,厚朴50g,大黄20g,枳实30g,黄芩20g,当归20g,党参20g,水煎3次…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1月22日,我公司奶牛场02124号奶牛突发风湿病,经采用联合疗法治疗而痊愈,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牛发病前无异常。11月22日早饲喂时发现该牛卧地不起,强使驱赶,则呈痛苦挣扎欲起状,但双前肢僵硬强直,难以屈曲,且肌肉剧烈颤抖,哞叫。起后全身紧张,双前肢难以负重,勉强运步,则呈高跷样步态,踉跄欲倒,走几步后倒卧,驱赶不起。触诊前肢极为敏感、紧张,无外伤。诊断为急性风湿病。2治疗水杨酸钠10ml(1g)×25支,复方氨基比林10ml×5支,40%乌洛托品20ml×4支,安钠咖10ml×2支,10%葡萄糖500ml×1支。静注,1次/天。用药两天后可自行上槽采食,…  相似文献   

20.
县奶牛场519号黑白花奶牛于1983年1月1日分娩(顺产),产后大出血,总出血量达15000毫升,开始用西药治疗无效,后改用中药治疗,效果显著。 (一)主诉 519号奶牛,1982年10月从江苏太州畜牧场购进,9岁口,体重约600公斤,1983年1月1日上午产一公犊,傍晚胎衣自行排出,当晚10时该牛卧地后从阴门流血约500毫升。食欲略有减少,饮水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