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粘虫Mythimna scparate(Walker)是危害我国禾本科作物的重要农业害虫。粘虫具迁飞性、暴食性和群聚性,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中湖北省是粘虫发生危害区域之一。湖北省钟祥市因种植冬小麦成为粘虫一代发生区。本文观测了钟祥主害代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第一代卵孵化盛期在5月上旬,卵历期为5d,幼虫发育历期18d~26d,即5月中下旬为幼虫危害盛期;老熟幼虫预蛹期平均2d,蛹期平均10d;成虫在6月上旬羽化,雌雄成虫寿命7d左右,雌雄性比为1:2;雌成虫产卵前期6d,每头雌虫产卵几百粒至上千粒,平均568粒。卵孵化率达85.08%。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丹参旋心异跗萤叶甲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虫在陕西山阳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内越冬。越冬卵于翌年5月底开始孵化,6月底开始化蛹。成虫始见于7月中、下旬,发生盛期为8月上旬至下旬,8月上旬开始产卵越冬。卵、幼虫、蛹及成虫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278.6、48.5、6.4 d及22.9 d。同时,对其产卵行为、交配行为、活动规律及取食为害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一、发生规律1.发生世代和生活史: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Thunb)在黄淮地区一年发生一个世代,以卵在土壤里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开始孵化,下旬为孵化盛期,6月上旬孵化末期;蝗蝻有6个龄期, 少数7龄,也有5龄羽化为成虫的。在25~30℃的条件下,每个龄期10~12天,最长14天。最短4天;7月底8月初羽化为成虫,8月中、下旬交尾盛期,9月中、下旬产卵盛期,10月底至11月初为成虫死亡期。蝻期65天左右,成虫期95天左右,卵期(包括越冬期)200天左右。2.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4.
黄芪根瘤象甲发生规律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明确黄芪根瘤象甲Sitona simillimus的发生规律和生物学特性,于2016—2019年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试验对黄芪根瘤象甲的越冬规律、田间数量动态变化、生活习性和各虫态的发育历期进行调查,测定土壤湿度和寄主植物对成虫存活及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根瘤象甲以成虫在靠近植物根际处的土层内越冬,越冬适宜的土壤质量含水量为5%~10%。在甘肃省定西市黄芪根瘤象甲1年发生1代,越冬成虫产卵高峰期为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幼虫发生高峰期为每年6月中旬至8月初,化蛹高峰期为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虫羽化盛期为每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黄芪根瘤象甲成虫羽化当年虽可取食,但不产卵,翌年越冬结束后开始取食,取食后即可产卵。在黄芪、红芪、苜蓿和三叶草中,只有取食黄芪叶片的雌成虫才能正常产卵繁殖。黄芪根瘤象甲成虫产卵的昼夜节律明显,产卵主要集中在12:00—22:00,单雌产卵量为2 051.4粒,产卵期为42.6 d。卵、蛹和幼虫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9.8、10.6和36.7 d。  相似文献   

5.
黄地老虎在新疆春季以第一代幼虫为害玉米、棉花最为普遍而严重。1963年观察:越冬代成虫发生始期为4月上旬,高峰为4月下旬,末期为5月下旬。第一代卵发生始期在4月中旬,高峰在5月上旬,末期在5月底。第一代幼虫为害始期为4月下旬,为害盛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  相似文献   

6.
茶扁叶蝉Chanohirata theae(Matsumura)近年来在贵州部分茶园中偶有发生甚或暴发成灾,为了解这一害虫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对其形态特征、生活史、发育历期、生活习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茶扁叶蝉在贵州一年发生2代,第一代发生于4月上旬至9月下旬,第二代发生于7月中旬至翌年5月中旬;若虫共5龄,以5龄若虫在茶树中下部叶片上越冬;发育历期受温度影响明显,温度越高发育速率越快,第一代卵期(23.42d)明显长于第二代(15.73d),相反,第一代若虫历期(56.33d)明显短于第二代(218.28d);成、若虫均喜静伏于叶片正面取食,交配多于白天进行,雌成虫一般由叶片正面将卵产入叶肉组织内;成虫具较强的趋光、趋黄的特性。建议于成虫盛期悬挂黄板或开灯诱杀,于若虫1~2龄盛期施药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
麦秆蝇的研究(一)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麦秆蝇在内蒙一年发生两代。以幼虫在禾本科宿根杂草中越冬,在中滩地区现己肯定的越冬寄主共有五种,而以披硷草(Clinelymus dahuricus(Turcz.)Nevski)中越冬虫口密度最大。翌年春越冬幼虫化蛹,越冬代成虫于5月下旬至6月初开始盛发,此时是开始药剂防治适期。盛发期的早晚与4月及5月份月平均气温具有强负相关,试以4月1日起至成虫开始盛发前一日止,日平均温度总和至760日度,预测越冬代成虫开始盛发,有相当的准确性。越冬代蛹期平均为15.33天。成虫羽化以上午6至8时最多。羽化后至开始产卵的历时平均为5.35天。每雌虫产卵量平均为11.8粒,最多41粒。产卵期间平均为11.1天,最长22天。越冬代雌成虫寿命平均为16.24天,雄虫为12.28天。越冬代成虫在麦苗上产卵,卵散产,大多产于麦叶正面近基部4毫米范围内。成虫对产卵地位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以第三及第四叶片上着卵最多,成虫喜产卵于具有4至6个叶片(拔节到孕穗期)尤其是拔节期的麦茎上。由于小麦生育期的不同,不仅着卵密度不同,幼虫入茎为害率也有差别,麦茎生育期愈近老熟,着卵愈少,幼虫入茎为害率愈低。第一代卵盛期在6月上、中旬,孵化盛期在6月中、下旬,至6月末己全部孵化。卵期平均为5天。幼虫孵化后从小麦叶基叶鞘与茎间蛀入为害。第一代幼虫于6月下旬后半期开始化蛹,化蛹盛期在7月上旬至7月中旬初期,7月中旬末基本上己全部化蛹,蛹期平均为9.9天。7月下旬为羽化盛期,麦收愈早,麦秆中遗留麦秆蝇蛹愈多,但内蒙西部地区大部分在7月下旬进行麦收,此时第一代成虫已大部羽化飞出,部分转向田间落粒自生麦苗上产卵,大部分第一代成虫转移到附近杂草、糜子、马铃薯、蔬菜或其他茂密的作物田中,除杂草外,未发现卵粒,仅系暂时潜藏处所。第一代成虫在越冬寄主上产卵,卵期平均为6.38天。幼虫孵化后入茎寄生生长发育直至越冬。  相似文献   

8.
带田玉米上棉铃虫危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棉铃虫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以第2代幼虫危害玉米,7月下旬中期至8月上旬中期为卵盛期,平均百株卵量达26.3粒。玉米雌穗和叶片正面是成虫产卵的主要部位,占全株着卵量82.01%。自然条件下卵历期平均为3.41d,幼虫历期平均为21.2d。一般情况下一个雌穗上只有1条幼虫,一生危害玉米籽粒2~34粒,少有转株、转穗危害现象,平均损失粒重1.9147g,损失率为1.45%左右。  相似文献   

9.
柳黑枯叶蛾是西南桦的重要食叶害虫,于2017—2019年,在云南保山开展了对其生活史、生活习性和取食行为的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滇西地区1年发生不完全2代,于10月上旬在树干基部表皮聚集静伏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少量取食叶片,4月中、下旬化蛹。第1代成虫在5月中、下旬达到羽化高峰,雌雄比为1.08∶1。雌蛾平均产卵量为19.3粒/头,卵孵化率为93.75%;5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第1代幼虫取食为害期,为害盛期平均虫口密度为318头/株,平均单日取食量为(3.55±3.42)cm~2/头;9月下旬第2代成虫羽化,10月上旬第2代幼虫少量取食后开始越冬。幼虫白天群居静伏于树干基部或中上部,傍晚至夜间移动至树冠处取食。室内饲养种群平均发育历期为(88.08±8.03)d。其中,幼虫期较长,平均为(63.22±6.32)d。研究结果可为滇西地区柳黑枯叶蛾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星天牛在紫薇上的发生为害观察及其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天牛在江西萍乡地区的紫薇上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干木质部虫道内越冬.翌年3月幼虫开始活动,4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羽化后的成虫不久进行交配产卵.6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下旬为孵化高峰,1个月左右幼虫开始蛀食木质部.防治适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即卵孵盛期至幼虫蛀入木质部前.  相似文献   

11.
2006-2009年调查了葡萄斑叶蝉田间种群消长动态,并对防治药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葡萄斑叶蝉在贺兰山东麓一年3代,从5月上旬即在葡萄上为害,一直持续到10月。成虫数量全年共出现3个高峰期,分别为5月中旬、7月上中旬和9月下旬-10月上旬。若虫高峰期分别为5月下旬-6月上旬、7月中下旬和8月下旬-9月中旬。5月下旬-6月上中旬是葡萄斑叶蝉防治的最佳时期。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0%毒死蜱乳油对葡萄斑叶蝉既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又有很好的持效性,药后1~14 d药效均在95%以上; 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药后1 d药效较低, 7 d后药效开始上升,药后14 d达100%。  相似文献   

12.
合欢吉丁虫(Agrilussp.)是合欢树的主要蛀干害虫,引起树干流胶导致合欢树整株死亡。该虫一年发生一代,以不同龄期的幼虫在被害枝干内越冬,成虫羽化盛期为5月上、中旬,幼虫一直为害至10月份开始越冬,合欢吉丁虫幼虫期有3种寄生性天敌。  相似文献   

13.
宽须蚁蝗生态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89-1995年在甘肃省夏河县对宽须蚁蝗的生活史,生活习性以及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末至下句当平均气温达5.4℃左右时开始孵化出土,5月上旬未至下旬为孵化出土盛期。6月中旬始见成虫,7月上旬开始交配产诳,7月中旬至下旬为产卵盛期。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梨木虱在不同品种梨树上的发生规律,于2015-2016年对天津市混栽梨园中3个品种梨树上中国梨喀木虱Cacopsylla chinensis的周年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梨喀木虱冬型成虫在早酥梨树上的出现日期为2月底,在黄冠和晚秋黄梨树上的出现日期为3月上旬至中旬。3月中下旬始见第1代卵,4月上旬达高峰期,4月下旬孵化为若虫并达到高峰期,4月底至5月初始见第1代夏型成虫,5月上旬至下旬达高峰期;5月下旬第2代若虫孵化,6月初达高峰期,中旬成虫羽化,下旬成虫达高峰期;6月底至7月初第3代若虫陆续出现,7月上旬至下旬达高峰期,下旬成虫羽化;8月上旬第4代若虫出现,中下旬达高峰期;9月中旬第5代若虫出现,月底达高峰期。早酥梨树上中国梨喀木虱发生高峰期的数量显著高于黄冠和晚秋黄梨树上的数量,晚秋黄梨树上1、2代的发生量显著高于黄冠梨树上的发生量。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李树上新纪录害虫北亚脉扁蜂Neurotoma sibirica的生物学特性,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记述该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北亚脉扁蜂在吉林省吉林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下5~15 cm深的土层中做土室越冬。每年4月中旬幼虫开始化蛹,5月上旬成虫羽化出土,5月中旬为成虫盛期,成虫产卵从5月上旬持续到5月下旬,单雌产卵量为13~43粒,卵期5~9 d。6月上旬为北亚脉扁蜂幼虫为害盛期,幼虫为6龄或7龄,幼虫期14~21 d,6月中、下旬老熟幼虫陆续入土越冬。北亚脉扁蜂幼虫在李、紫叶李、杏、榆叶梅4种寄主上均可完成发育,在自然条件下李树受害率可达100%,紫叶李树受害率为40%,杏树受害率为20%。北亚脉扁蜂天敌有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斯马蜂Polistes snelleni、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2种姬蜂及1种病原菌。  相似文献   

16.
水稻褐飞虱灯诱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广东肇庆病虫测报站24年褐飞虱灯诱种群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褐飞虱各年的始见日在3月或4月内,始盛日在4月或5月内。年发生动态为双峰型,早稻高峰多在5月上旬至7月下旬,晚稻高峰多在9月中旬至11月下旬。终见日多在11月下旬。根据发生高峰的日诱获量、候平均诱获量、旬平均诱获量及全年累计数量比较各年发生严重程度,以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褐飞虱发生重,而80年代末直至本世纪初发生趋轻。  相似文献   

17.
ZHANG YU-AN 《EPPO Bulletin》1989,19(4):649-654
The fruit fly pests on Sichuan citrus include Tetradacus citri and T. tsuneonis (Diptera: Trypetidae), regarded as distinct species in China. Special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former, which is a quarantine pest in China. It is distributed in 18 counties of Sichuan Province and has caused serious losses in citrus orchards. Its hosts are all the citrus fruits, especially orange and pomelo. T. tsuneonis is distributed in only two counties and attacks only tangerine, but it is a potential hazard to all citrus crops in the province. Both species have only one generation per year. The pupae overwinter in soil. Emergence of T. citri begins at the end of April. Before oviposition the adults need supplementary nutrients. Twenty days after emergence, copulation begins and 15 days later the adult begins ovipositing (peak period mid-June to early July). The peak period for hatching is in early September. After three instars, the larva becomes mature in mid-October. The peak period of pupation is from the end of October to mid-November. Emergence of T. tsuneonis is about 15 days later than T. citri. The larvae bore the flesh of citrus fruits, causing great loss to citrus growers every year. Surveys are regularly conducted to check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ests in Sichuan Province. Quarantine regulations enacted in 1982 and 1984 regulate the movements of articles that could spread the pests, with specified safeguards. Before female oviposition, spraying with trichlorfon in sugar solution gives satisfactory results in controlling citrus flies in orchards.  相似文献   

18.
刘锦乾 《植物保护》2007,33(4):106-108
粗绿彩丽金龟[Mimela holosericea(Fabricius)]在甘肃省白龙江林区年发生1代,以3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每年4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上升为害,5月下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蛹期平均18 d,7月上、中旬为成虫盛发期,6月下旬成虫开始产卵,卵期15 d。1龄幼虫期16~27 d,2龄幼虫期28~41 d,3龄幼虫期265~290 d。雌雄性比接近1∶1,成虫具趋光性,雌虫的趋光性最强。本文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茶硬胶蚧[Tachardina theae(Gteen et Menn)]是近年来在部分茶区发生蔓延的一种茶树介壳虫,危害后招致严重煤病,造成茶叶减产,甚至茶树枯死。茶硬胶蚧在浙江一年发生一代,以雌成虫在茶树枝杆上越冬,翌年5月下旬盛见若虫。各虫态历期:雌成虫8个月,雄成虫最长1天,若虫60天左右,雄蛹10天左右。雌雄比例为1:1.22。营卵胎生繁殖,平均每雌繁殖量为167头。若虫全部寄生在枝杆上。若虫期防治以溴氰菊酯(5ppm)、辛硫磷(500ppm)和马拉硫磷(500ppm)效果较好。根据茶硬胶蚧危害后对茶树发芽和茶叶产量的影响,探讨了茶硬胶蚧的防治阀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