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放射性锆在小麦生态系统中的迁移和消长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模拟降雨,研究了污染物95Zr在小麦-土壤系统中的迁移、消长和分配动态。结果显示:95Zr由小麦地上部进入系统后,随即在系统中发生迁移,茎叶、颖壳和根系中95Zr的比活度均较高,但麦粒中接近于本底水平。土壤中95Zr比活度随时间累积逐渐升高,主要滞留在表层(0~6cm),为总土壤含量的97%以上,表明95Zr被表层土壤吸附,不易随水流向下迁移。经分析表明非线性回归方程较好地反应了95Zr在小麦-土壤系统中的消长动态。  相似文献   

2.
95Zr在水-土体系中的消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建君  陈晖  刘立丽 《土壤学报》2002,39(6):830-835
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了95Zr在六种水—土体系中的消长动态研究 ,并应用非线性回归方法确定了各体系的拟合方程。结果显示 :1 .水体中的95Zr比活度起初随时间呈快速下降 ,而后逐渐趋缓 ,不同水—土体统中的下降速率各不相同 ,表明底泥对95Zr有强烈的吸附作用 ,其吸附强弱顺序为 :泮畈红壤 >海盐红壤 >青紫泥 >小粉土 >海泥 >黄沙 ;2 .底泥中95Zr的比活度随时间呈同步增加 ,并在经历一段时间后达到一平衡值 ,不同底质土壤达到平衡的时间各不相同 ,其平衡时间的大小顺序为 :海盐红壤 (1 3.1 0d) <泮畈红壤 (1 5 .53d)<黄沙 (1 5 .64d) <青紫泥 (1 7.85d) <小粉土 (2 0 .65d) <海泥 (2 1 .46d) ;3 .对各体系的消长动态拟合方程进行方差分析 (测定系数r2 、置信区间 ) ,表明各回归方程较好地反应了95Zr在水体和底质土壤中的行为过程。  相似文献   

3.
小麦—土壤系统中^95Zr的消长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95Zr在小麦-土壤系统中的迁移、消长和分配动态,并建立了其行为规律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1)^95Zr由表土进入系统后即在系统中发生迁移,小麦主要经根吸收^95Zr,然后向其它各部位转移和分配。小麦植株中^95Zr比活度起初随时间迅速增高,在达到某一最大值后开始下降。根中^95Zr比活度显著高于植株其它部位,小麦各部位中^95Zr比活度的大小顺序为:麦根>麦秸>麦壳>麦粒。(2)土壤中^95Zr主要滞留于表层6cm内,其比活度与距土表深度呈单项指数负相关。(3)^95Zr在小麦-土壤系统中比活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由多项指数描述。(4)小麦对土壤中的^95Zr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4.
95Zr在淡水生态系中的迁移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95Zr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迁移、消长和分配动态,并应用库室模型确定了各系统的拟合方程。结果表明:95Zr进入水体后发生沉淀,与其他离子进行络合,或为水生生物吸收、被吸附等形式在系统中迁移和转化,从而在各分室中分配和积累。在引入后的短时间内,池水中95Zr的比活度迅速降至一定值,而后缓慢下降;底泥通过离子交换或吸附富集了大量的95Zr;水葫芦也可在短期内吸附或吸收大量的95Zr;螺蛳和鲫鱼对95Zr的吸收能力较弱,螺蛳肉中95Zr的富集率大于在壳中的富集率,95Zr在鱼体内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内脏中。95Zr在系统各分室的量随时间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了60Co在小麦-土壤系统中的迁移、消长和分配动态,并建立了其行为规律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1)60Co由表土进入系统后即在系统中发生迁移,小麦主要经根部吸收60Co,然后向其他各部位转移和分配。小麦植株中60Co比活度起初随时间迅速增高,达到某一最大值后开始下降。根中60Co比活度显著高于植株其他部位,小麦各部位中60Co比活度的大小顺序为:麦根>麦秸>麦壳>麦粒;(2)土壤中60Co主要滞留于表层6cm内,其比活度与距土表深度呈单项指数负相关;(3)60Co在小麦-土壤系统中比活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由多项指数描述;(4)小麦对土壤中的60Co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模拟土柱法研究了95Zr在2种淹水土壤(小粉土、红黄壤)中的淋溶和垂直迁移。结果表明:(1)淋溶后收集到的全部淋溶液中95Zr的含量较少,小粉土淋溶液中95Zr为总活度的3.05%,黄红壤淋溶液中95Zr为总活度的3.00%;(2)滞留于土壤中的95Zr绝大部分分布在土壤表层0~1.0cm范围内,小粉土中有67.80%~80.18%的95Zr滞留于0~1.0cm土层范围内,黄红壤中有74.05%~86.95%的95Zr滞留于0~1.0cm土层范围内;(3)土壤中95Zr比活度与距土壤表层深度分布呈单项指数规律。  相似文献   

7.
HTO在土壤-玉米系统中行为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在土壤 玉米系统中迁移、运输动态过程的研究表明 :引入土壤中的HTO不仅在系统各部分间转移和分配 ,而且迅速向系统外散逸 ;HTO中的氚以自由水氚和结合态氚形态存在于玉米植株和土壤中 ;植株中的自由水氚比活度于引入后 6h时达最大值 ,随后逐渐下降 ,而结合态氚呈缓慢增加 ;根中的HTO比活度开始时高于地上部 ,而后趋于平衡 ,表层土中两种形态氚基本呈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95Zr在小粉土、黄红壤、青紫泥和海泥中的吸附 ,并研究了不同比活度95Zr对土壤吸附比的影响 ,测定了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 ,95Zr进入淹水土壤后迅速被土壤吸附达到吸附平衡。不同土壤有不同的饱和吸附率 ,海泥 >青紫泥 >小粉土 >黄红壤  相似文献   

9.
水稻对~(134)Cs的吸收和~(134)Cs在水稻-土壤中的分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试验表明,水稻对~(134)Cs的吸收,孕穗期吸收速率最快;土壤理化性质不同,吸附~(134)Cs的能力有差异;不同生育期灌溉~(134)Cs溶液,水稻对其吸收量不同,离成熟期近,吸收得多;灌溉次数多和灌溉水中~(134)Cs活度高,水稻吸收的~(134)Cs也多。糙米经精白加工后,可使~(134)Cs的污染减少22.6—45.6%;~(134)CS在水稻各部位比活度大小的顺序为糠>根>稻草>谷壳>精白米;活度以稻草中最高,占水稻植株总活度的51.4%,糙米、根和谷壳分别占28.4%。11.8%和8.4%:~(134)Cs在土壤中移动很少,有95.1%集中在0—2.5cm的表土层内;~(134)Cs在水稻-土壤中的分配为6.1%:93.9%;K~+抑制水稻对~(134)Cs的吸收,K~+浓度与水稻中~(134)Cs比活度之间呈指数回归形式。  相似文献   

10.
水生植物对水体中低浓度95Zr的富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 3种水生植物对水体中低浓度95Zr的富集效应。结果表明 :( 1 )水生植物 (金鱼藻、卡州萍和水葫芦 )对低浓度水体中的95Zr均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 ,富集系数CF值达 5 6 78~ 1 1 2 94,因此这 3种水生植物可作为检测水体95Zr污染的指示生物 ;( 2 )在 95Zr轻微污染的水体中放养水生植物后 ,水中的95Zr比活度随时间呈下降趋势 ,放养 3d就下降了 5 0 % ,因此 ,可用这 3种水生植物净化被95Zr轻微污染的水体 ,其中以水葫芦最为合适 ;( 3)放养水生植物前后 ,底泥中95Zr的比活度和总活度均非常接近 ,仅下降0 5 % ,表明底泥吸附的95Zr不易解吸而进入水体 ,底泥对95Zr具有强烈的吸附和固定作用。因此 ,通过放养水生植物净化底泥中的95Zr污染物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番茄对酸性黄壤中铅的吸收特性与富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番茄对酸性黄壤中铅(Pb)的吸收和积累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中加入不同比例的铅时(0~200mg/kg),基本没有观察到铅对番茄的毒害病症,铅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没有明显的影响;但番茄具有强烈吸收土壤中铅的特性,并在番茄体内积累。随土壤中铅添加量的提高,番茄铅吸收量增加,其中根系的吸收最强,明显高于叶、茎和果实,特别是当土壤中铅添加量较高时,差异更为显著。在土壤铅浓度较低时,番茄对土壤铅的富集率较高(4.38%),当酸性黄壤中铅的浓度大于50mg/kg时,可引起番茄中铅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12.
固体样品中放射性锆的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建君 《核农学报》2002,16(2):103-108
用BH1 2 2 4型能谱仪测量了95Zr固体样品的能谱图 ,并对其测量的重复性、样品量和活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 ,确定了相应的校正曲线。结果表明 :1 )95Zr能谱有 3个峰 ,选取S3峰 ( 2 40~ 3 0 0能谱道 )作为样品活度的测量道较为合适 ;2 )测量时间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 ,样品量和活度对测样的重复性影响很小 ;3 )随着样品量的增加 ,同一活度样品的测量值呈下降趋势 ,应进行该项目的校正 ,校正曲线为Y1=1 0 0 86-0 0 0 60X1(X1为测样的样品量g) ;4)仪器死时间引起的漏计数不容忽视 ,对测量结果应进行死时间校正 ,其校正系数 ( % )Y2 =1 0 0 95-0 0 2 94X2 (X2 为测样的计数率cps) ;5)从S3道测得的95Zr的衰变规律为A =A0 e- 0 0 14 6t。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钾用量下春玉米生物产量及组分干重动态与养分吸收动态及模式。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用量下春玉米总生物量及粒重的增长均符合Logistic方程;营养体干重随时间的变化符合回归方程Y=axebx;生物产量依子粒产量和营养体干重变化符合回归方程Y=exp(a+b1x1b2x2)。适宜的氮磷钾配比及施肥技术可促进玉米植株生有前期总生物量的积累以及生育后期干物质从营养体向千粒的转移,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不同肥料用量下春玉米氮磷钾绝对量的积累均符合Logistic方程,肥料用量可明显影响到玉米养分吸收最大速率及其出现日期。用量适宜可获得较高的养分吸收最大速率,且其最大速率出现日期相对较早;每生产100kg玉米子粒,适宜氮(N)、磷(P)、钾(K)的吸收量分别为1.557~1.602,0.419~0.427和0.973~1.025kg。植株养分吸收适宜比例N:P:K为1:0.27:0.62~O.64。  相似文献   

14.
通过盆栽实验,从动态角度研究了在不同培养期内,Pb、Cu、Cd和Cr4种重金属在茶树中的累积规律。结果表明,茶树不同部位对4种重金属的累积量存在很大差异,重金属的分布顺序为根〉茎〉叶;4种重金属大部分被茶树根系固定,在其体内的迁移性较低,在茶叶中积累的顺序为:Cr〉Cu〉Cd〉Pb。茶叶中重金属累积量和重金属添加量、培养时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种重金属元素中,Cr的累积速率常数最大,Cd最小。茶树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土壤pH值和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显著相关。本研究可为人们科学认识茶叶中重金属的残留问题、健康风险及其污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