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肥耦合对温室无土栽培黄瓜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黄瓜‘中农19号’为材料,研究了温室无土栽培条件下水肥耦合对几种氮代谢酶及相关物质含量的影响。设3种单株灌水量水平:87 L(W1)、125 L(W2)、162 L(W3),3种单株施肥量水平:64 g(F1)、92 g(F2)、119 g(F3)。试验结果表明,灌水量处理对植株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及硝态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正影响显著,在F1施肥水平下,W1的几种氮代谢指标高于W2和W3;在F2和F3施肥水平下,W2的灌水量水平最好。施肥量处理对NR、GS、GOGAT、GDH活性及硝态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正影响皆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相同灌水量水平下,F3 > F2 > F1。灌水量和施肥量2因素之间有显著的互作效应。从相关分析上看氮代谢酶活性及相关物质含量与黄瓜产量及果实中硝酸盐、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不同水氮组合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取在水分优化管理条件下合理的氮肥施用量,研究了冬、春茬和秋、冬茬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不同施氮量对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农民经验水氮管理为对照,冬、春茬为N 840 kg/hm2+水450m3/(hm2.次),秋、冬茬为N 465 kg/hm2+水450 m3/(hm2.次)(I1N1);在优化水分管理条件下300 m3/(hm2.次),设计了3个施氮水平,冬、春茬分别为N 840 kg/hm2(I2N1)、N 240 kg/hm2(I2N2)和N0(I2N3);秋、冬茬分别为N 465 kg/hm2(I2N1)、N 50 kg/hm2(I2N2)和N0(I2N3)。结果表明:冬、春茬的I2N2组合的产量比I2N1I、2N3的产量分别高12.9%、41.0%,与I1N1相比差异不显著;秋、冬茬I2N2组合的产量比I2N1高8.2%,与I1N1及I2N3处理相比,产量差异不显著。同时,I2N2组合提高了果实中VC及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果实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及单宁含量。综合冬、春茬和秋、冬茬试验中产量及品质2个因素,当灌水量为300 m3/(hm2.次)时,冬、春茬施氮量N 240 kg/hm2、秋、冬茬施氮量N 50 kg/hm2的I2N2能够获得最好栽培效果,水氮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干旱荒漠区滴灌条件下尿素施入量对葡萄叶片氮素代谢和果实发育的影响,为合理施用氮肥和提高氮素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试验以10 a(年)生‘蛇龙珠’(Vitis vinifera L.cv. Cabernet Gernischet)为材料,分别施入尿素0 kg·hm~(-2)(CK)、150 kg·hm~(-2)(N1)、300 kg·hm~(-2)(N2)、450 kg·hm~(-2)(N3)和600 kg·hm~(-2)(N4),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净光合速率(Pn)、全氮与可溶性蛋白含量、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与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以及果实品质相关指标。【结果】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N2处理较对照促进叶面积增加,同时显著提高了花前5 d、花后50 d和80 d叶片全氮含量。在0~300 kg的施氮范围内,叶片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N2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N2和N3处理能显著提高整个生育期叶片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花前5 d、花后20 d和80 d,N2处理VvNR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施氮处理。花前5 d,N1和N2处理VvGS1明显上调表达,分别较对照上调142.33%和283.47%。施氮后VvGDH1在整个生育期均上调表达。N2处理果实可溶性糖、糖酸比、单宁、花青素均达到最大值,可滴定酸含量最小,产量居于中等水平。【结论】不同施氮量影响叶片VvNR1、VvGS1、VvGOGAT1和VvGDH1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善叶片氮代谢水平,N2处理有利于葡萄生育后期叶片中氮素的积累,同时促进叶片生长和净光合速率的增加,提高了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4.
采用LED(发光二极管)精量调制光源,以番茄品种‘SV0313TG’为试材,设置红光、蓝光和红蓝(3︰1)组合光处理,以白光处理为对照,测定番茄幼苗叶片中主要含氮物质(全氮、硝态氮、铵态氮、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天冬酰胺合成酶(A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结果表明,红蓝组合光处理下硝态氮含量、NR和GDH活性及6种氮代谢关键酶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红光和对照处理,但与蓝光处理无显著差异;与对照和其他处理相比,蓝光处理下铵态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NR、NiR、GS和GOGAT活性及NR、NiR、GS2、FdGOGAT和LEAS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红光显著降低了全氮含量,NiR、GOGAT、GDH和AS活性及GDH1表达量均受到抑制。综上,与对照相比,红光处理降低了番茄幼苗叶片全氮含量和部分氮代谢酶活性;蓝光处理则提高了游离氨基酸和铵态氮含量;红蓝组合光能够提高氮代谢相关酶转录水平和部分关键酶活性,进而促进氮素吸收并向可溶性蛋白转化。可见,适宜比例的红蓝组合光可促进番茄幼苗氮的同化及转化氮的吸收,加速物质积累,进而促进番茄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赤霉素(GA)对根区亚低温下黄瓜幼苗氮(N)吸收的影响机理,以营养液栽培的‘中农26’黄瓜为试材,研究了根施GA3对根区亚低温(16 ℃)胁迫下幼苗硝态氮(NO3--N)吸收速率、N代谢关键酶活性、NO3--N与总游离氨基酸含量、NO3--N转运蛋白(NRT)和N代谢酶的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根区亚低温条件下,与未施用GA3的对照相比,施用5 μmol · L-1 GA3使黄瓜幼苗根系的15NO3-吸收速率显著提高,CsNRT1基因的表达水平也主要呈逐步增加的趋势,同时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与相应的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也主要呈逐步增加的趋势,而NO3--N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表明外源GA3通过促进N代谢,增加N需求的方式,提高了黄瓜在根区亚低温下的N吸收速率。  相似文献   

6.
朱玉珍  惠竹梅  张辉 《北方园艺》2012,(16):142-145
以欧亚种酿酒葡萄‘赤霞珠’为供试材料,于开花前、果实膨大期分2个时期对‘赤霞珠’植株分别进行10、20、30、40g/株施氮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氮素水平对葡萄叶片氮素化合物含量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4种施氮处理均使葡萄叶片硝态氮、氨态氮、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同时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也升高,依次为40g/株30g/株20g/株10g/株,且40g/株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及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碳氮代谢是植物体内重要的生理过程,探究γ-氨基丁酸(GABA)对葡萄碳氮代谢的影响,并筛选最适调控浓度。【方法】以10年生酿酒葡萄蛇龙珠为试材,于开花期、坐果期、膨大期、转色期对长势一致的植株进行叶面喷施,研究了不同浓度γ-氨基丁酸5、10、15、20 mmol·L-1处理对叶片碳、氮代谢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喷施外源GABA提高了葡萄叶片碳代谢相关蔗糖合酶(SuSy)、蔗糖磷酸合成酶(SPS)、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增加淀粉、可溶性糖、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GABA处理也增强了氮代谢相关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氨酸脱氢酶(GDH)、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增加硝态氮(NO3-·N)含量,增加了内源GABA含量。【结论】外源GABA增加葡萄叶片内源GABA含量,从而增强碳代谢和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增加淀粉、可溶性糖的积累,促进硝态氮(NO3-  相似文献   

8.
以厚皮甜瓜品种"农大103"为试验材料,采用外源施镁的方法,研究了镁对厚皮甜瓜幼苗叶片中氮代谢的影响,以期为厚皮甜瓜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与CK对比,T1、T2和T3处理的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铵态氮含量显著增加,T4处理则与CK差异不显著.T1、T2和T3处理的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均显著高于CK,T4处理的NR活性前期显著高于CK,后期呈下降趋势,T4处理的GS活性显著低于CK,而GOGAT活性则高于CK且显著低于T2、T3处理.各处理浓度中,40 mg·L-1处理与其它处理相比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外源氢气(H2)对低温下黄瓜幼苗光合碳同化及氮代谢的影响,以‘津优 35 号’黄瓜为试材,将种子分别用饱和富氢水(HRW,H2 供体)和去离子水(对照,Control)浸种 8 h,常温下育苗,幼苗长至 2 叶 1 心时移至光照培养箱中进行低温(昼/夜温度 8 ℃/5 ℃)处理。结果表明:低温抑制黄瓜幼苗的生长,造成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光下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下最大天线转换效率(Fv′/Fm′)、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PCase)活性和根系活力逐渐降低,而胞间 CO2 浓度(Ci)和初始荧光(F0)趋于升高。此外,低温胁迫诱导了黄瓜幼苗碳代谢关键酶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总糖、蔗糖含量有所升高,淀粉含量显著下降,同时发现,低温下叶片的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及总氮、铵态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硝态氮含量略有升高。富氢水浸种的黄瓜幼苗各指标的变化趋势与对照一致,但低温胁迫过程中除 Ci 和 F0显著低于对照外,其余指标多显著高于对照,说明外源 H2 可以通过提高黄瓜幼苗光合关键酶活性,减轻光抑制,维持较高的碳、氮代谢水平,进而增强对低温胁迫的耐性。  相似文献   

10.
日光温室和露地甜樱桃红艳秋季枝叶中氮代谢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日光温室和露地栽培的6年生槽栽甜樱桃红艳植株为试材,对秋季枝叶中全氮、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的变化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室条件下叶片中的氮向枝中运转的量少于露地;长枝枝皮、短枝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减少,而长枝木质中可溶性蛋白质增加很多;叶中可溶性蛋白质高于露地,而且叶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在整个秋季都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秋季枝中总氨基酸的变化趋势比较复杂,而叶中总氨基酸的变化趋势则很有规律,都有增加的趋势。秋季叶中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在整个秋季都没有急剧减少,有时还有增加,这表明叶片中的氮代谢一直在进行,并没有随叶片的衰老而减弱。  相似文献   

11.
交替根区灌溉和施氮量对葡萄幼树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采用盆栽进行。以2年生‘巨峰’葡萄为试材,设置不同灌溉方式(传统双侧滴灌、固定根区滴灌、交替根区滴灌)和施氮水平(0.4、0.8、1.2 g/kg土,依次记为低氮、中氮、高氮),研究根区交替灌溉与不同施氮量对葡萄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方式与施氮量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在新梢修剪前,新梢长度表现传统双侧滴灌最长(77.22 cm)、交替根区滴灌居中(68.53 cm)、固定根区滴灌最短(64.50 cm)。交替根区滴灌和固定根区滴灌的新梢长度依次比传统双侧滴灌降低11.3%、16.5%;葡萄新梢修剪量依次降低10.8%、21.3%。同一灌溉方式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新梢修剪量增加。与传统双侧滴灌相比,交替根区滴灌叶面积略有降低,固定根区滴灌叶面积显著降低,在局部根区滴灌2种方式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面积均呈上升趋势,中氮和高氮处理差异不显著;在传统双侧滴灌方式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面积先增加后降低。综合考虑不同水氮耦合处理,交替滴灌与中氮互作能够在减少灌溉量和施氮量的条件下优化树体生长。  相似文献   

12.
探讨北方鲜食葡萄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对不同灌溉方式与施氮量耦合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根区交替滴灌处理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提高,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降低,相同灌溉方式下,推荐施氮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高于习惯施氮和不施氮处理.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根区交替滴灌+推荐施氮处理最高,分别比常规灌溉推荐施氮和常规灌溉习惯施氮处理提高17.6%和33.9%.与常规滴灌相比,根区交替滴灌处理葡萄叶片荧光参数均提高;推荐施氮处理叶片荧光参数高于习惯施氮处理和不施氮处理.相同滴灌方式下,葡萄产量均表现为推荐施氮量最高,其次是习惯施氮处理;与常规灌溉相比,根区交替滴灌提高了果实产量.由此而知,根区交替滴灌和推荐施氮量耦合能够提高葡萄光合生产能力,有利于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不同水氮水平对全立架露地栽培伽师瓜膨果初期挂果叶片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的影响,以期为全立架露地栽培伽师瓜的合理水氮管理提供依据。田间试验于2012年在新疆全立架栽培伽师瓜主产县岳普湖县进行,灌水定额3个水平为:5250、6750、8250m3·hm-2;施氮量3个水平为:0、225、375kg·hm-2;灌溉方式为沟灌。结果表明:全立架露地栽培伽师瓜膨果初期挂果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气孔导度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型,不同水氮水平下净光合速率的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13:00和17:00左右,光合"午休"出现在15:00左右。6750、8250m3·hm-2的灌水量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效果明显,且具有较低的气孔限制值,但8250m3·hm-2高灌水量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低于6750m3·hm-2灌水量6.7%;适宜的灌水量下,225、375kg·hm-2的施氮量可提高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且程度相近。适宜喀什地区全立架露地栽培伽师瓜膨果初期挂果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水氮组合为施氮素225kg·hm-2、灌水6750m3·hm-2,其在获得较高净光合速率的同时,也有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保持。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少化肥用量,实现优质高产,采用设施黄瓜田间小区试验法,以中农16号黄瓜为材料,设置4个氮水平处理,分别是0、138、276、414 kg/hm~2,分析了黄瓜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黄瓜产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其中N_(276)处理产量最高,为92 t/ hm~2;黄瓜硝酸盐含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也不断增加,其中N_(414)处理的硝酸盐含量最高,为477 mg/kg;不同氮肥处理的黄瓜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可溶性糖含量N_(276)处理最高,达到5.3%。土壤硝态氮含量总体上随土层深度增大而减小,且硝态氮含量的减小幅度也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高施氮量显著提升了不同深度土层硝态氮含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在施用12.7 t/hm~2商品有机肥的基础上,当氮肥用量为276 kg/hm~2时,设施黄瓜可获得最高产量、最佳品质及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小南瓜是北方半干旱区增加经济产值的适生作物之一。该试验以日本"赤甘栗"小南瓜品种为试材,在3种密度(1 666、2 500、5 000株·hm~(-2))、2个灌溉量(3~4、6~8mm·d~(-1))和4个牛粪氮添加水平(N 25、50、75、100kg·hm~(-2))处理下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水、氮供应及种植密度对小南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密度和高密度栽培下,小南瓜产量会随着氮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未受灌溉量的影响,但水分生产率会随着灌溉量增加而降低;在低密度栽培下灌溉量和氮添加量的增加都会导致小南瓜产量的增加,且水分生产率随着氮的提高会相应提高但未受灌溉量的影响;内蒙古半干旱地区春末夏季气候有利于小南瓜的种植,在定植密度为1 667株·hm~(-2)时,随氮肥的提高小南瓜产量及水分生产率均可增加,在3~4、6~8mm·d~(-1)灌溉水平下小南瓜产量分别为6.99、15.34t·hm~(-2)。  相似文献   

16.
A group of small farms near Ibadan provided data on the annual yields of 2,480 cocoa trees for 18 years. These were entered on punch card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p, i, q) was calculated for the mean yields of units for an earlier period of p years and a later period of q years separated by an interval of i years. The units taken were single trees, one-thirtieth-acre plots and whole farms.

For all units r (1, i, 1) tends to decrease as i increases; but for single trees when i = 0 (and to a lesser extent when i = 2 and 4) it lies below the fitted curve for odd values of i. This is evidence of biennial bearing.

For plots and whole farms r was calculated for every combination of p = 1 or 2, q = 1, 2, 4 or 8, and i up to the maximum possible for each (p, q) combination for all possible years. The values obtained indicate that:

(a) One year’s pre-recording lessens the error variance of the first experimental year on average in the ratio of 0-5 : 1.

(b) The decrease is less for subsequent experimental years, the ratio being about 0-9 : 1 for an 8-year interval.

(c) The error variance of the mean yields over periods immediately following one or two years’ pre-recording is, after adjustment for pre-recording, mainly independent of the length of the period.

(d) Gain in accuracy from two years’ pre-recording is greater than from one, the difference generally more than justifying the cost of the extra year’s recording. But the extra pre-recording which delays the start of an experiment for a further year is not likely to be worth while.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温室辣椒氮肥用量过高的问题,以“长剑73”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常规施肥(N 300.0kg·hm-2)、减氮10%(N 270.0kg·hm-2)、减氮20%(N 240.0kg·hm-2)、减氮30%(N 210.0kg·hm-2)及不施氮肥对辣椒生长发育、关键生育期光合特征、产量、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氮肥减量10%并没有降低辣椒苗生长质量。减量施氮各处理在关键生育期内株高、茎粗均有所下降。辣椒盛果期氮肥减量10%处理SPAD最高,与常规氮肥相比提高了1.6%,继续减氮叶绿素含量开始下降。氮肥减量10%在辣椒花期、盛果期冠幅比常规施氮提高5.8%、5.6%。辣椒盛果期氮肥减量10%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光合速率比常规施肥处理提高9.4%、0.6%、5.3%。减氮10%处理辣椒产量比常规施氮增产1.1%,减氮20%辣椒产量略低于常规处理,但差异并不显著。氮肥减量降低了辣椒硝酸盐含量,同时提高了辣椒维生素C含量增幅范围为2.9%~8.8%。氮肥减量10%处理比常规氮肥收入提高1.5%,产投比最高为7.3。从辣椒生长发育、光合特征、产量、品质以及经济效益角度来考虑,氮肥投入不低于240kg·hm-2,不高于270kg·hm-2时是较为理想的氮肥减施方案,可在该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灌溉方式与蔬菜种植种类和种植方式匹配不科学的问题,使灌溉技术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从灌溉原理的角度出发,对传统灌溉方式的影响因素如田间灌溉入水口、供水量和田间坡度及现代灌溉方式(喷灌、滴灌)中灌溉水的覆盖面积及流量大小进行探究,分析在各类蔬菜种植中不同的灌溉方式对灌溉质量的影响。建议结合生产条件,合理选择灌溉方式来满足蔬菜生长,从而充分发挥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宁夏是一个果树新区,解放后才开始大量发展现代果树,目前果树面积已超过43000hm2,但是总产量才2亿kg,平均产量才300多kg/667m2;尽管宁夏光照、昼夜温差自然条件具有独特优势,但是果品质量整体上并不高,其生产潜力和经济效益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为此作者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其中发现本区果农在施用氮肥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浪费问题,本文试图对本区果园施用氮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为果园科学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圆杂471茄子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潮汐灌溉3个供液高度(1、2和3 cm)对基质吸水速率、穴盘苗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穴盘基质吸水速率随着供液高度增加而提高;在子叶平展期,茄子穴盘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根体积等生长指标以及壮苗指数、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在3个供液高度间无显著差异;进入真叶生长期,各供液高度间穴盘苗的生长发育差异逐渐加大,至4叶1心期,2、3 cm供液高度下穴盘苗茎叶和根系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壮苗指数和叶绿素含量显著优于1 cm供液高度;而供液高度对穴盘苗根系活力无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穴盘苗的水分利用率,2、3 cm供液高度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1 cm供液高度。综合考虑幼苗生长指标和水分利用率,茄子穴盘育苗适宜的潮汐灌溉供液高度为2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