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香菇培养料为试材,采用高温蒸汽和挤压2种灭菌方式进行处理,对比研究了2种灭菌方式对其灭菌效果及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香菇培养料新型灭菌方式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香菇培养料经过2种灭菌方式处理后,菌落总数和霉菌总数的灭菌率无显著性差异;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特别是粗纤维、木质纤维素降解明显。高温蒸汽灭菌和挤压灭菌后粗纤维含量分别降低了4.52%、24.29%,木质纤维素含量分别降低了1.41%、5.57%,半纤维素含量分别降低了10.09%、3.88%,综纤维素含量分别降低了4.58%、6.87%。与高温蒸汽灭菌相比,挤压灭菌粗蛋白、粗灰分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更高,对粗纤维、纤维素的降解作用更显著,降解率分别提高了19.77%、9.23%。挤压灭菌对培养料的膨化作用显著,容重、比孔隙率、持水力分别是高温蒸汽灭菌的47.84%、2.52倍、1.55倍。因此,2种灭菌方式均能达到很好的灭菌效果,其中挤压灭菌在营养成分保持、纤维素降解、物理性质调控方面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宫内伊予柑果实发育期间色泽和色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宫内伊予柑为试材, 对果实发育期间色泽、色素种类及含量, 尤其是类胡萝卜素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幼果中高含量的叶绿素使果实呈现青绿色, 采前8周起类胡萝卜素开始积累, 采前4周起随叶绿素含量下降黄色得以显现。果实类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果皮中, 成熟果实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达囊瓣的16.62倍, 总量占整果的83.62%。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 - PDAD) 技术,对采前12周至采收期的果皮类胡萝卜素组成进行了分析, 共分离出类胡萝卜素组分23种, 其中7种得到鉴定。在采收期果皮中, 已鉴定的类胡萝卜素中以β - 隐黄质和玉米黄素较丰富, 占总类胡萝卜素的8.00%和6.78%; β - 胡萝卜素不足总类胡萝卜素的1% , 没有检测出α - 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果实成熟过程中β - 隐黄质及玉米黄素含量上升, 并伴随α - 胡萝卜素、叶黄质和β - 胡萝卜素含量下降, 暗示类胡萝卜素的β主链合成能力和β环羟化活性急剧增强, 与此同时, 阿朴类胡萝卜素的出现则表明类胡萝卜素的裂解能力随果实成熟而上升。  相似文献   

3.
以食用菌培养料为试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程序升温(100℃下用50~60min,间隙式抽真空,将釜内的压力抽成-0.05~-0.06MPa,用12~15min升温使釜内达到121℃,压力0.11MPa保温90min,关闭蒸汽,杀菌结束)与常规灭菌15h(100℃)和一般高压灭菌方法灭菌1.5~2.0h(121℃)对食用菌培养料中叶酸、烟酸、维生素C、维生素B1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阶梯式高压灭菌工艺培养料中的叶酸、烟酸、维生素C、维生素B1含量损失少于常压灭菌方法灭菌及一般高压灭菌方法灭菌。  相似文献   

4.
将PDA和CPDA培养基在pH4.0-11.0范围内,配制成15组不同的pH梯度,高压灭菌后测定pH值,进行黑木耳菌丝培养试验。结果表明:2种培养各组pH值均发生变化,灭菌后的pH值均在4.0-8.0,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黑木耳菌丝在不同pH梯度的2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生长状态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短序润楠(Machilus breviflora)是华南地区的乡土树种,其春叶观赏期呈现艳丽的彩叶景观且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园林应用前景。为进一步筛选和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优良的乡土彩叶树种,通过测定春叶不同新叶期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等色素含量及叶片pH值,以探讨新叶不同时期及种内不同个体间的色素种类及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短序润楠不同植株之间的色素含量存在差异;短序润楠春叶的叶色变化主要由叶绿素a和花色素苷含量决定,花色素苷含量的高低及降解速度一定程度决定春叶颜色和观赏期长短;类胡萝卜素在春叶期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下降,且对春叶期彩叶色影响较小;叶片pH值与花色素苷的呈色有关。  相似文献   

6.
以79-1梨和龙香梨为试材,对2个梨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外观品质、糖酸含量和色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单果重、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梗长度、果梗粗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花青素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果形指数、pH值、可滴定酸含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果实成熟期,79-1梨的果实大小和重量均大于龙香梨,79-1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可滴定酸含量均高于龙香梨,79-1梨的可溶性糖、花青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低于龙香梨;果实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成熟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负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正相关,类胡萝卜素含量与花青素含量呈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砧木嫁接的‘赤霞珠’为试材,以自根苗为对照,于葡萄果实转色初期开始采样直至果实成熟,测定不同时期果粒质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pH值,果皮花色苷和单宁含量。结果表明,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果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和果皮花色苷含量缓慢增加,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和果皮单宁含量下降。果实成熟时,SO4、5BB、3309M和101-14砧木降低了果粒质量、pH值和果皮单宁含量,提高果实可滴定酸含量;3309M和101-14可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4和5BB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BB、3309M和101-14提高了果皮花色苷含量,其中‘赤霞珠’/101-14的花色苷含量最高(0.92mg/g),比对照提高33.33%;SO4砧木降低了果皮花色苷含量。  相似文献   

8.
苹果轮纹病菌侵染机制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berengrianaf.sppiricola)能在培养基及活体内产生一系列果胶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和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其中PG和PMG是降解果实胞壁的主要酶类,在整个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从结果可看出PG活性随着侵染的进展而升高,PMG的作用在侵染前期更大一些,2种果胶酶可能是引起被接种苹果果皮上还原糖变化的重要因素。接种与未接种果实果皮的pH值差异随侵染进程而降低,接种40d后,接种处pH值开始低于健康组织的pH值,这一变化可能造成细胞壁软化而有利于PG和PMG活动。接种后10~20d,PG活性及组织中还原糖的增长速度比其他阶段要快。对侵染点的病原组织学研究进一步表明,病菌产生的各种果胶酶不论是在侵染初期还是后期都是重要的致病物质。  相似文献   

9.
姜野  潘凯 《北方园艺》2018,(1):7-13
选取设施西瓜连作土壤,以西瓜品种"翠玉"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棕榈酸对西瓜枯萎病发病率、土壤化学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棕榈酸浓度升高,西瓜枯萎病菌发病率逐渐降低。与0mmol·kg~(-1)棕榈酸(对照)相比,各浓度棕榈酸显著提高土壤脲酶和中性磷酸酶的活性,降低或显著降低了土壤蔗糖酶的活性;与对照相比,随着棕榈酸升高,土壤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和pH呈下降趋势;而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相比,0.5mmol·kg~(-1)棕榈酸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1.5mmol·kg~(-1)棕榈酸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土壤碱解氮含量、脲酶活性与西瓜枯萎病发病率显著负相关。土壤速效钾含量、蔗糖酶活性与西瓜枯萎病发病率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不同浓度棕榈酸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化学性状和土壤酶活性,降低了西瓜枯萎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正>绿色果蔬护眼:代表果蔬:猕猴桃、西兰花、生菜、芥蓝、菠菜、卷心菜、大白菜。绿色蔬菜中包含叶黄素和玉米黄素,这两种类胡萝卜素能够帮助保护视力,防止视力下降,有效防止失明。西兰花、卷心菜及其他十字花科蔬菜中含有异硫氰酸酯,能预防癌症。红色果蔬养肺:代表果蔬:西红柿、西瓜、红葡萄、萝卜、草莓、红柿子椒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