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6019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以中豆32为母本,郑851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的夏大豆新品种.2015-2016年参加长江流域夏大豆早中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256.5 kg·hm-2,较对照品种中豆41增产7.1%;2017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21.5 kg·hm-2,较对照品种中豆41增产12.1%;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油6019产量高、籽粒大、抗逆性好、商品性优,适合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种植.2018年在湖北省天门市开展了油6019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高产地块产量可达4 500 kg·hm-2以上.试验表明油6019接油菜茬最佳,适时早播,根据土壤肥力情况保苗16.5万~22.5万株·hm-2,初花期化控1次,可创高产,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2.
大豆新品种长农26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新品种长农26是长春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选育成功的大豆新品种,2008~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422.9 kg·hm-2,比对照品种白农10增产8.0%,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298.8 kg·hm-2,比对照白农10增产4.6%。该品种2010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中早熟品种,其主要特点是秆强、抗倒,较耐密植,丰产性、稳产性好,籽粒外观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3.
长农38是长春市农业科学院以吉农18为母本,九交9895-8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品种试验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508.48 kg·hm~(-2),较对照品种(吉育86)平均增产4.4%。2017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388.33 kg·hm~(-2),较对照吉育86增产2.3%,位列3个参试品种第一位。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180013。其主要特点是高产、广适、抗逆性强,适宜在吉林省中部、内蒙古东部温和区、土默川及河套平原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国审高油高产大豆品种石885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885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选育的黄淮海夏大豆高油型品种。2015-2016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夏大豆中片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976.15 kg·hm-2,比对照品种邯豆5号增产4.95%。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87.05 kg·hm-2,比对照邯豆5号增产4.80%。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来研究秋大豆品种、施肥和密度因素对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是影响秋大豆产量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增加密度可显著提高秋大豆产量(P<0.05);施肥对秋大豆有效分枝数影响最大;株高、结荚高度和百粒重主要由品种自身的遗传因素决定;主茎节数、有效荚数和单株粒数受施肥和密度因素的共同影响.综合考虑,重庆地区秋大豆的最优措施为:浙春3号施用过磷酸钙675 kg·hm-2+尿素75 kg·hm-2,密度为50万株·hm-2,此时产量可达2 268.5 kg·km-2.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南方双季糯高粱与大豆间作模式下最优群体配置结构,以常规双季糯高粱国窖红1号和大豆品种南豆12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糯高粱和大豆不同密度配置对作物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大豆密度下,随糯高粱密度的增加,两季糯高粱株高均增加,穗长、千粒重、穗粒重降低,产量表现为先增后减;随两作物密度的增加,大豆株高、底荚高度增加,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降低,产量先增加后降低;糯高粱总产以高粱9万株·hm-2、大豆9万株·hm-2密度处理最高,达8 701.39 kg·hm-2;大豆产量以糯高粱7.5万株·hm-2、大豆10.5万株·hm-2密度处理最高,达1 875 kg·hm-2;两季作物总产量、总产值、净收益、产投比均以糯高粱9万株·hm-2、大豆密度10.5万株·hm-2密度处理最高,分别为10 097.22 kg·hm-2、46 511.1元·hm-2、29 193.6 kg·hm-2、2.69。双季糯高粱、大豆1.8 m开厢,"2∶2"间作模式下,国窖红1号、南豆12密度分别为9万和12万株·hm-2是常规双季糯高粱、大豆高产高效最优群体配置结构。  相似文献   

7.
齐农10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育成推广的高产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平均蛋白质含量39.88%,脂肪含量19.69%;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800.5 kg·hm-2,较对照品种北豆40增产10.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694.2 kg·hm-2,较对照品种北豆40增产10.5%.2019—2020年在克山县古城镇新...  相似文献   

8.
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209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2009年以公交0503-2为母本、延-08-2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8—2019年参加吉林省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542.8 kg·hm-2,比对照合交02-69增产6.8%。2019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24.5 kg·hm-2,较对照品种合交02-69平均增产6.9%。2020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豆20200003。  相似文献   

9.
以辽00139-1、辽00128-1两个菜用大豆品系为试材,比较了菜用大豆春播与夏播的生育进程中各时期的生长动态、鲜荚产量构成因素及鲜荚产量.结果表明:夏播菜用大豆生长发育迅速,一般80 d左右即可采摘收获.从植株生长发育水平上分析:菜用大豆春播营养生长时期平均株高大于夏播菜用大豆;春播菜用大豆生育进程比夏播菜用大豆滞后.从产量性状分析:菜用大豆春播单株荚数多于夏播;春播与夏播百粒鲜重接近;百荚鲜重与品种有关;春播菜用大豆单株发育水平比夏播菜用大豆好,有效分枝数比夏播多.辽00139-1春播与夏播鲜荚产量分别为12510.5 kg·hm-2和5229.4 ks·hm-2;辽00128-1春播与夏播鲜荚产量分别为12282.1 kg·hm-2和6762.6 kg·hm-2.  相似文献   

10.
密度及行距对不同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条件下,以3个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铁丰31、铁豆63和沈农12为试材,采用再裂区设计,考察不同密度及行距处理对不同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缩小行距可以提高3个大豆品种的株高;增加密度,3个大豆品种的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重减少,结荚高度提高;不同行距处理条件下,大豆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行距为30 cm时,大豆产量最高;密度为25万株·hm-2,行距30 cm时,3个大豆品种产量最高,铁丰31、沈农12和铁豆63的产量分别为4 961.2,3 840.0和3 539.1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