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沙棘叶总黄酮的抑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滤纸片法对沙棘叶总黄酮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MIC值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0.625%,枯草芽孢杆菌2.5%,大肠杆菌及根霉5%。结果表明,沙棘叶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在相同时间内,总黄酮提取液的浓度越高,抑菌率越高,而且同一浓度的沙棘叶总黄酮的作用时间越长,其抑菌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2.
在微波单因素提取的基础上,采取L9(33)正交优化试验,探讨乙醇浓度、微波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水红花子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提取法影响水红花子总黄酮提取率的主要因素为料液比,其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在微波功率为350W的条件下,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80%,微波提取时间为90s,料液比(g∶mL)为1∶25。在此条件下,水红花子总黄酮提取率可达5.05%。  相似文献   

3.
比较了乙醇溶液提取法、热水提取法和碱提酸沉法对小叶锦鸡儿叶总黄酮的提取效果,发现乙醇提取法得率最高。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优选了乙醇提取小叶锦鸡儿叶总黄酮的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工艺组合为:乙醇质量分数60%,液固比40∶1,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5h。  相似文献   

4.
5.
沙棘(Hioppophae rhamnoides)为药食两用植物,中国资源极为丰富。黄酮是沙棘叶中主要功能成分之一,在食品、医药、保健品和卫生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开发利用沙棘叶黄酮,可延长沙棘产业链,提高沙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本综述梳理了近年来中国沙棘叶中黄酮提取工艺及功能活性研究进展,提取工艺主要包括:溶剂提取、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酶辅助提取及协同辅助提取;功能活性主要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菌性、降血脂、调节免疫和保肝护肝等。展望其研究方向,旨在为建立高效、经济和实用的沙棘叶黄酮提取工艺,深入研究沙棘叶黄酮功能活性,开发应用沙棘叶中黄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配合酱酒产品开发,更好地使用特色药材无花果,研究无花果提取物的制备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无花果中总黄酮和粗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考查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70%乙醇,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 h,溶剂倍数中,10 mL/g和20 mL/g提取效果差别不是特别大,但从生产成本角度考虑,选择溶剂倍数为10 mL/g;正交试验确定无花果总黄酮和粗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5(g∶mL),60%乙醇,90℃下提取2次,1.5 h/次。通过验证试验,以总黄酮和粗多糖为综合指标,确定了无花果最佳提取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狭叶红景天的叶柄作为外植体,建立一套狭叶红景天植株的快速繁殖技术.方法:通过选取NAA、6-BA和KT组成的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设计了L16 (43)正交试验,研究了狭叶红景天叶柄产生不定芽的快速诱导方法,并进一步选用6-BA,NAA和IBA的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成的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研究,最终获得了狭叶红景天再生植株.实验结果表明,狭叶红景天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 6-BA 0.5mg/L+NAA 0.1 mg/L,经过45 d培养后,其不定芽的诱导率为95%;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IBA 0.5 mg/L,经过50 d培养后,生根率可达87%.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沙棘SCoT-PCR最佳反应体系并筛选出适用引物,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与单因素试验设计的方法对其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对设计的80条引物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沙棘SCoT-PCR最佳反应体系(20μL)为:2×Taq PCR预混试剂Ⅱ用量9.8μL,模板DNA用量25 ng,引物浓度0.9 μmol/...  相似文献   

9.
正交试验法测定锥栗总黄酮含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摘要: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法,建立锥栗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技术。样品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分光光度法检测,检测波长为209nm。结果表明:加样回收率为94.3%,RSD为0.61%( =6)。该试验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可用于锥栗黄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以自然生长的藤三七茎为原料,利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作为提取剂,采用微波法提取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不同部位、料液比、乙醇浓度、微波功率及微波时间对藤三七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得出影响因素主次和最佳提取方案。结果表明,藤三七茎较其他部位总黄酮含量高,且茎不易被氧化;藤三七茎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微波时间70 s,微波功率320 W,乙醇浓度70%,料液比1∶80(g/mL),在此条件下,黄酮提取率为7.42%。影响提取率的因素主要为微波功率和乙醇浓度,在生产加工中应对其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1.
柚子皮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柚子皮为试验原料,采用乙醇浸提法从柚子皮中提取总黄酮,研究柚子皮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为90℃的情况下,提取时间2 h,乙醇浓度50%,稀释倍数20倍时总黄酮提取率最高,达0.607%。  相似文献   

12.
木豆不同生长期叶片总黄酮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木豆叶利用价值,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木豆叶资源,测试了131份木豆品种现花期木豆叶总黄酮含量及研究不同采收期木豆叶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测定不同生长期木豆叶总黄酮的含量,得知从播种后75天至结荚期,木豆叶总黄酮含量随生长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呈现明显的累积现象,结荚期的总黄酮含量最高。若以黄酮类化合物作为评价木豆叶药材质量的指标性成分,则可确定黄酮含量高的木豆资源及木豆叶的最佳采收期,此结果为木豆叶的质量评价、选材和采收期的确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魔芋飞粉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魔芋飞粉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及初步鉴定,并对最佳提取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剂为质量分数80%的乙醇,料液比为1:30,于温度50℃下回流2h。在此条件下,测得魔芋飞粉中总黄酮含量为3.487mg/g。初步鉴定表明,魔芋飞粉中含有黄酮、异黄酮、查耳酮、双氢黄酮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烘干脱毒对木薯叶中氰化物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木薯叶中总黄酮含量比较丰富,同时也含有有毒物质——氰化物,严重制约木薯叶的综合利用。为了脱去木薯叶中的氰化物,并且使总黄酮含量尽量保留,本实验采用烘干的方法脱去氰化物。在本研究中温度设65℃、75℃、85℃三个梯度,时间设6、7、8 h三个梯度,分为9组,并同时测定各组中总黄酮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较优的脱毒条件为75℃,6 h,在此脱毒条件下,氰化物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并且总黄酮损失相对较少。本实验结果可为木薯叶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SP825大孔树脂静态吸附甘草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SP825大孔树脂静态吸附甘草总黄酮的特性,确定其最大吸附率为94 mg/g;在pH值为4.0~8.0,黄酮溶液pH值对吸附率影响不大;最佳洗脱剂为乙酸乙酯,最佳洗脱pH值为8.0。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大叶羊蹄甲中总黄酮的提取、鉴别方法及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用乙醇提取法提取大叶羊蹄甲中黄酮类物质,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及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测定。提取大叶羊蹄甲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回流温度为80℃,乙醇体积分数为80%,固液比1:20,提取时间为1 h,在此条件下,黄酮的提取率为11.81%。此方法实验步骤简便,无污染,是提取大叶羊蹄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有效途径,大叶羊蹄甲中总黄酮提取液对Fenton体系产生的?OH自由基有很好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黑枸杞总黄酮微波辅助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研究了影响黑枸杞总黄酮微波辅助提取的因素条件,优化了提取工艺,同时以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为阳性对照,利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与羟基自由基(·OH)清除法评价黑枸杞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对黑枸杞总黄酮微波辅助提取有显著影响,黑枸杞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60%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1∶25(g/m L),微波时间14 min,微波功率325 W。该提取工艺条件下,黑枸杞总黄酮提取率为4.35%。黑枸杞总黄酮与BHT对DPPH·的IC50分别为0.64 mg/m L和1.30 mg/m L,对·OH的IC50分别为0.40 mg/m L和1.68 mg/m L,表明黑枸杞总黄酮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洛神花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优化超声波提取洛神花总黄酮工艺条件,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洛神花总黄酮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液固比50∶1(mL/g),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温度60℃,超声波功率350 W,此条件下,洛神花总黄酮得率为3.69%。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洛神花总黄酮在30~60℃下较稳定;在暗室和室内自然光照下较稳定,室外强光照下其含量明显下降;pH过高或过低均会降低洛神花总黄酮稳定性,在pH 3.0~6.0下稳定性最好;常见金属离子K+、Na+、Zn2+、Ca2+、Ni2+、Mg2+对洛神花总黄酮稳定性没有影响,但Cu2+、Fe2+、Al3+会降低洛神花总黄酮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