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西藏青稞生产状况 青稞是青、康,藏高原裸大麦的地区性特有名称。据西藏作物品种资源考察(1981~1984),在大麦属中,还发现多棱、二棱皮大麦和野生二棱、六棱大麦;据徐廷文等考证,野生三棱大麦的出现比近东的更早,而野生六棱大麦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即被驯化为六棱裸大麦而进行栽培。  相似文献   

2.
为改良大麦籽粒性状,依据棱型、皮裸及选育水平对125份大麦材料按3种不同分类方式进行分组,比较了组别间的粒重、粒长、粒宽及粒厚的差异及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麦粒重与棱型相关,与皮、裸无相关性,二棱大麦粒重(46.89mg)显著高于六棱大麦(35.71mg)。就籽粒长而言,皮大麦长于裸大麦,二棱大麦长于六棱大麦,以野生大麦最长,为13.19mm;人工驯化和品种选育使大麦粒长有所变短。二棱大麦的粒宽(3.55mm)显著大于六棱大麦(3.26mm);粒宽在皮、裸大麦间无显著差异。粒厚变异与粒宽类似,野生大麦的粒厚最小(1.69mm)。相关分析表明,大麦粒重主要由粒宽、粒厚决定,且后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细胞学鉴定和同功酶分析等方的,研究了栽培大麦与其近缘野生大麦之间的亲缘关系.同时结合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资料,讨论了栽培大麦的近缘野生种的分类系统问题.本文所列事实支持了把二棱野生大麦(Hordeum spontaneum C· Koch)作为真正的野生种,把六棱瓶型野生大麦、六棱无柄野生大麦和六棱裸粒野生大麦划为一个种,即六棱野生大麦〔H、agriocrithon (E. Abegr Shao)〕(以下分为三个变种)的观点.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先后发现了栽培大麦(Hordaum vulgare L. )的近缘野生大麦.Koch (1848)在中东地区发现了碎穗二棱大麦(H. spontaneum C. Koch)〔18、20〕.后来,人们相续发现了它的三个变种,Var. ituaburense (Boiss) Nabelek, Var. ischnaturum (Cosson) Thell和Var. Proskowetzii Nabelek. Abeng (1938)间接地从我国西藏和四川西部找到了碎穗六棱大麦,命名为H. agriocrithon. E. Aberg 〔10,11〕. Bakhteyev (1956)在中亚发现了六棱瓶型野生大麦,命名为H· lagunculiforme Bakht〔12〕,他于1962 年把它归属于二棱野生大麦的一个变种〔13〕邵启全等(1975)〔1〕报道我国西藏和川西有广泛分布着以上野生大麦的同时,还报道了新发现的六棱裸粒野生大麦,H· agrioorithon Var. nudum shao.然而,人们对以上野生大麦做过不同的分类系统,彼此间分歧很大,归纳起来主要是:一把栽培大麦的所有近缘野生大麦都归于栽培大麦一个种内.〔4,14,15,16,17,21〕.二、把栽培大麦的近缘野生大麦分为三个不同的野生种,〔5,13,20〕即二棱野生大麦种,瓶型野生大麦种和六棱野生大麦种.三、把栽培大麦的近缘野生大麦分为两个不同的种〔2,3,11〕即二棱野生大麦种和六棱野生大麦种.以往对近缘野生大麦的分类主要依靠它们分布调查形态特征和杂交实验.本文则用栽培大麦及其各种近缘野生大麦为实验材料,用细胞学、生物化学等方法对供试材料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结合这些材料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资料探讨了栽培大麦与其近缘野生大麦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研究小麦族植物的淀粉粒形态特征,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收集于中国的16种小麦族植物淀粉粒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族植物淀粉粒均为单粒淀粉粒,二维形状上大多为近圆形,部分呈椭圆形。从淀粉粒组合形式上来看,16个样品均包含有A型(10μm)和B型(10μm)淀粉粒。其粒径大小与圆度存在正相关关系(R2=0.401 3),即平均粒径越大,其圆度越高,在二维形态上越接近正圆。聚类结果表明,16个样品可以分为5类,鹅观草与黑麦淀粉粒差异最为明显,各为一类;二棱皮大麦、六棱皮大麦、披碱草、硬粒小麦为第三类;斯卑尔托山羊草、野生大麦、大麦为第四类;二棱裸大麦、新疆大麦、六棱裸大麦、纤毛鹅观草、春小麦、小麦无芒蚂蚱、野生二粒小麦为第五类。根据多变量分析结果,提出了小麦族植物淀粉粒鉴定的判别方程式。研究成果充实了小麦族植物淀粉粒数据库和图谱。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青稞籽粒长、宽在品种(系)间的差异,以来自国内外的214份青稞品种(系)为材料,对粒长、粒宽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青稞粒长、粒宽在品种(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粒长的变异范围为4.125~8.117 mm,平均值6.075 mm,总变异系数10.906%;籽粒较长的材料有北青2号(青海海北)、长芒裸大麦(云南昆明)、白青稞(西藏隆子)、山青7号(西藏山南)和喜马拉4号(西藏仁布),以喜马拉4号最长;籽粒较短的材料有湟中六棱青稞(青海湟中)、扎骨(西藏左贡)、褐青稞(青海)、米大麦(云南晋宁)和米如红(西藏南木林),以湟中六棱青稞最短。粒宽变异范围为1.670~3.553 mm,平均值2.596 mm,总变异系数13.721%;籽粒较窄材料有米如红(西藏南木林)、白青稞(西藏昌都)、丹巴黑青稞(四川丹巴)、冬207(西藏拉萨)和白青稞(西藏隆子),其中最窄品种为米如红;较宽材料为Bang-Iu(墨西哥)、紫青稞(西藏穷结)、繁29(青海)和喜马拉6号(西藏日喀则),最宽材料为喜马拉6号。从材料来源看,青稞粒长在不同地区间也差异显著,但粒宽差异不显著;甘肃材料的粒长平均值最大(6.2...  相似文献   

6.
青稞籽粒淀粉含量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特色淀粉青稞材料,采用双波长法测定和分析了来自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国外的栽培青稞以及野生裸大麦共469个青稞材料的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结果表明,这些青稞材料的直链淀粉含量平均为24.65%,变异范围为4.09%(昆仑8号)~39.72%(长芒红四棱),其中西藏材料最高(26.87%),甘肃材料最低(21.23%);支链淀粉含量平均为31.76%,变异范围为15.24%(康青1号)~60.09%(喜玛拉雅2号),其中野生裸大麦最高(35.51%),西藏材料最低(30.17%);总淀粉含量平均为56.00%,变异范围为31.28%(阿青5号)~74.41%(阿里当地青稞),以野生裸大麦最高(58.11%),青海材料最低(54.19%)。根据淀粉含量分布特征将不同来源青稞材料间直、支链及总淀粉含量都分成4个级别,这些青稞材料的直链淀粉含量主要分布在第3级,支链和总淀粉含量主要分布在第2级。从中筛选出18份具有特殊淀粉含量的青稞材料,可用于专用青稞的培育。  相似文献   

7.
一大麦是带壳大麦及裸大麦的总称。在习惯上,大麦是指带壳大麦;而裸大麦,我省群众叫米麦,江苏、上海、浙江称元麦、西藏、青海叫青棵。大麦是最古老的谷类作物之一。据考古学资料,早在公元前15000年埃及的阿斯旺附近就有栽培大麦的遗迹。我国也是大麦  相似文献   

8.
七十年代以来,我国不少学者曾对各种大麦的亲缘关系及进化程度进行了研究,主要涉及野生六棱和栽培六棱,以及野生二棱和六棱大麦之间亲缘关系的研究。至于四梭栽培大麦的核型分析及二、四、六棱大麦核型的比较研究,目前尚未见有报道。本文报道了利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进行常规分析的方法,对二、四、六棱大麦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以进一步揭示三者之间的亲缘关系及进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SSR引物分析西藏青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西藏青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用260对SSR引物对来自青藏高原主要农区的75份青稞育成品种、17份野生大麦、39份青稞地方品种和44份国外大麦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6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3对多态性高的引物,占筛选引物的8.1%.23对SSR引物在西藏野生大麦中共扩增出稳定、清晰的条带92条,多态性条带为81条,其比例为88.04%;在西藏青稞地方品种中共扩增出稳定、清晰的条带89条,多态性条带为78条,其比例为87.6%;在青稞育成品种中共扩增出稳定、清晰的条带109条,多态性条带98条,其比例为89.9%;在引进材料中共扩增出稳定、清晰的条带64条,多态性条带53条,其比例为82.8%.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为青稞育成品种(0.9882)>西藏野生大麦(0.8033)>西藏青稞地方品种(0.5820)>国外大麦材料(0.4218).聚类与主坐标分析表明,实验材料可以清楚的分为4类,西藏野生大麦分在两个类群,西藏青稞地方品种分在两个类群,引进大麦材料分在一个类群,青稞育成品种分在四个类群.同一来源地区的青稞育成品种遗传基础较为狭窄,不同地区间的青稞育成品种遗传差异较大.以上结果说明,在西藏青稞新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中,在发掘和利用西藏野生大麦资源、西藏青稞地方品种资源的同时,更应该加强不同地区青稞育成品种资源的交换和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0.
抗白粉病大麦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挖掘和拓展大麦抗病种质资源,以158份不同类型的抗白粉病大麦种质为材料,对生育期、株高、穗长、穗结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穗粒重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些抗白粉病大麦种质资源中,生育期、株高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均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二棱皮大麦的遗传变异最丰富,多棱皮大麦次之,而二棱裸大麦和多棱裸大麦的遗传变异相对比较贫乏.根据皮裸、棱型及7个与大麦农艺性状相关的信息,158份抗白粉病大麦资源被分成2组4亚组8个品种群.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大麦籽粒大小的遗传多样性与稳定性,以185份大麦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了7个试验环境下籽粒的长度、宽度、长宽比及千粒重等性状,对其遗传多样性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环境下二棱大麦粒长、粒宽及千粒重均值均大于六棱大麦,籽粒长宽比均值均小于六棱大麦;二棱大麦与六棱大麦千粒重、粒长、粒宽及籽粒长宽比在品种(系)间及环境间差异均极显著,且品种(系)与环境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籽粒大小在环境间差异程度因性状而异,其中以千粒重的差异程度最大。依据10级分类分布频次法则,千粒重和粒宽分布比较集中,六棱大麦集中分布在3、4等级,二棱大麦集中分布在7、8等级;粒长和籽粒长宽比分布比较分散,六棱大麦粒长和籽粒长宽比分别分布在1~10等级和2~10等级范围内,二棱大麦粒长和长宽比分别集中分布在4~8等级和2~7等级范围内。千粒重与粒长、粒宽及粒长与籽粒长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粒宽与籽粒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粒长与粒宽及千粒重与籽粒长宽比的相关性因棱型不同而异。二棱大麦千粒重的稳定性小于六棱大麦,而粒长和籽粒长宽比的稳定性恰好相反,粒宽的稳定性与棱型无关;皮大麦千粒重稳定性小于裸大麦,其余籽粒大小性状的稳定性与皮裸无关。通过熵权法TOPSIS对大麦籽粒大小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籽粒饱满且稳定的品种川52209,其可作为大麦籽粒性状改良的优异种质。  相似文献   

12.
采用26条内含子切接点引物(ISJ),对50份来自藏区的青稞育成品种、50份西藏近缘野生大麦、44份西藏青稞地方品种,共144份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分析表明,筛选利用22对多态较好的引物或引物组合对实验材料进行扩增,不同引物或引物组合扩增条带数变幅为3~12。144份材料间GS值变化变幅为0.06~0.96之间;群体内的平均GS大小顺序依次为,西藏青稞地方品种西藏近缘野生大麦藏区青稞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顺序依次为西藏近缘野生大麦(1.5964)藏区青稞育成品种(1.5841)西藏青稞地方品种(1.1657)。对统计条带并建立[1,0]矩阵,聚类与主坐标分析表明,以144份材料的GS值0.40(L)为阈值,可将其划分为七类。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来源地区的青稞育成品种遗传基础较为狭窄,而不同地区间的藏区青稞育成品种遗传差异较大;在进行青稞超高产新品种选育时,应充分发掘西藏近缘野生大麦和利用不同地域来源的育成品种,加强不同地区间资源的交换,以利于增加群体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3.
云南青稞(裸大麦)品种亲缘关系的SSR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利用云南青稞(裸大麦)种质,用21对SSR引物研究了57份云南及15份国内外青稞(裸大麦)种质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SSR标记共检测到176个等位基因,平均PIC值0.8491,MI值7.1167,H为0.3786,I值0.5584.说明72个青稞(裸大麦)种质之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品种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在0.0597~0.4339之间,平均为0.1917,每代迁移数(Nm)为2.1078,多样性顺序为:滇西南地区>滇中温暖区>滇西北冬作区>滇西北春作区>滇东北地区>滇南地区>青藏高原地区>CIMMYT.(3)72个参试种质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02~0.866,平均0.4890, 8个测验品种与64个参试种质的平均遗传距离表现为:9号>10号>12号>4号>7号>6号>1号>3号.(4)UPGMA聚类分析将72个参试的种质划分为13个遗传类群6个亚群.第Ⅰ、Ⅱ、Ⅲ、Ⅳ、Ⅴ、Ⅶ、Ⅸ、Ⅹ、Ⅻ类群约46.88%的云南种质没有与选定的测验品种聚在一起,67、68、69和71号与8个测验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51以上,这些种质对于开发新的青稞(裸大麦)杂交育种模式具有重要作用.(5)株高、穗粒数、千粒重、冬春性、品种来源等与聚类结果无明显关系.穗棱型被明显分开,二棱青稞(裸大麦)不与六棱聚在一起;约27.50%的四棱与二棱品种聚在一起,62.50%的四棱与六棱品种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地区大麦品种农艺性状比较与西藏青稞品种改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筛选可用于西藏青稞(裸大麦)改良的优良种质材料,通过对来自国外的7个大麦品种、中国农科院品资所的17个大麦品种以及西藏地区32个大麦品种(青稞)分蘖数、成穗数(有效分蘖)、株高、穗长、穗粒数及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比较它们的生长特点以及在陕西杨凌地区的生长表现,发现西藏青稞的主要特点是株型高大分散、叶片宽大肥厚、易倒伏、千粒重较大;国外引进品种株型中等大小且紧凑,叶片细长,抗倒伏能力较强,在国内外参试材料中选出了1321、西引2号等材料,可作为西藏地区大麦品种改良的优异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5.
裸大麦是江苏省南通市主要夏粮作物之一,南部启东、海门、南通三个县是裸大麦主产区,裸大麦用作棉花、玉米的前茬,历史上长期种植六棱型裸大麦品种。七十年代中期在生产水平提高的情况下,由于大面积应用的六棱型裸大麦品种不抗倒,易遭赤霉病为害,开始应用二棱型裸大麦品种“浙114”,八十年代初随着“浙114”裸大麦黄花叶病发生、发展、六棱裸大麦品种退化,裸大麦产量一直徘徊不前,影响夏粮总产提高,不少地区压缩裸大麦,扩种小麦、蚕豆。为了促进裸大麦产量提高,迫切需要尽快选育符合南通市耕作条件的裸大麦新品种。1979年我所加强裸大麦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明确了选育目标是产量超过“浙114”  相似文献   

16.
康青11号(原代号160505)为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甘孜黑六棱为母本、康青3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并经系谱法选育的裸大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21年1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审核,登记编号:GPD大麦(青稞)(2020)510058。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品质优、籽粒紫色等优点,适宜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及类似地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7.
青稞即裸大麦,也叫元麦、淮麦等,是世界上人类栽培最古老和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大麦有带稃和不带稃2种类型.带稃的叫皮大麦.不带稃的叫裸大麦。裸大麦由于它的子粒无外壳。内外颖与颖果分离.子粒裸露,因其而得名,  相似文献   

18.
大麦品种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所自1979年开展大麦育种工作以来,广泛征集国内外大麦品种资源385份,其中二棱型253份,多 棱型91份,裸大麦33份,黑大麦8份。创造桥梁过渡材料23份,为大麦育种提供了优良的亲本材料,为引种 利用、系统选育提供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苏裸麦1号(原名:通麦10号)系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采用优质、高产、多抗种质亲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裸大麦新品种,于200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成为我省第一个通过省级审定的裸大麦新品种。经过2001~2003两年度的江苏省大麦区域试验,2003~2004年度的江苏省大麦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生育期适中、耐肥抗例性较好、高抗大麦黄花叶病、熟相好,有一定产量水平,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我省大麦产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推广种植。1选育经过和产量表现抗病、优质裸大麦新品种苏裸麦1号是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1993年以如东3号二棱皮大麦为母…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下游冬大麦区二棱大麦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下游冬大麦区是我国大麦主产区。解放以来,本区大麦品种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前期,70年代中期—80年代前期,80年代中期起。在27个二棱大麦品种中,国外引进的3个,系统选育的4个,品种间杂交选育的19个,辐射育成的1个。对19个二棱皮大麦和5个二棱裸大麦品种的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本区和国外尤其日本的品种资源作为本区二棱大麦育种的亲本材料是合适的。今后选育二棱大麦新品种,应着重从早熟、株型、品质、抗性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