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虫草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虫草栽培技术要点北虫草Cordycepsmilitaris(L)Link,又名蛹虫草,同冬虫夏草同为虫草属,是一种具有较高医药和经济价值的药用真菌,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东北三省为主。北虫草人工栽培以高蛋白、淀粉等为栽培主料,采用罐头瓶熟料栽培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蚕蛹栽培蛹虫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虫草又称蛹虫草,是一种名贵药用真菌,由于野生虫草资源不断减少,价格看涨。近年以大米为原料人工栽培的北虫草产量逐年增加,市场价格不太稳定,而以蚕蛹为原料人工栽培的蛹虫草市场前景较好,有较大发展空间。生产实践中,以蚕蛹为原料栽培虫草较大米培养基在栽培技术上有所不同。现将桑蚕干蛹为原料栽培蛹虫草技术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工厂化栽培北虫草高产稳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苗  常尚连 《食用菌》2017,(1):42-44
<正>北虫草也叫蛹虫草,俗称不老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是上等的滋补佳品,也是珍贵冬虫夏草的理想替代品。随着人们对北虫草的认识与重视,北虫草的开发利用炙手可热。目前一些大型食用菌企业也正在加快进军北虫草工厂化栽培的步伐。然而北虫草对生长条件要求比较苛刻,对栽培原料及环境变化比较敏感,以及菌种极易出现退化不出草的现象。为此,笔者对北虫草工厂化栽培技术及生长环境调控技术进行综合评述,以满足企业工厂化栽培北虫草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许庆国 《食用菌》2017,(3):57-58
<正>北虫草又名北冬虫夏草,与冬虫夏草同属不同种,作为冬虫夏草的替代品,北虫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鉴于北虫草菌种退化快,栽培中经常出现减产,甚至绝产的现象,造成生产极大损失。为此,笔者就北虫草菌种选用方法,科学优化培养基,严格转管传代,精细化栽培条件等环节进行多年研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栽培技术,并进行小规模生产,接种3000个以小麦粒为基质罐头瓶栽培种,在30 m~2的恒温栽培室培养,收获北虫草鲜品  相似文献   

5.
蛹虫草,又名北虫草、北冬虫夏草。野生蛹虫草是麦角菌科虫草属蛹虫草菌(Cordyceps militaris)和鳞翅目大蚕蛾科柞蚕蛹(Antheraea pernyi)的共生体[1]。传统医书记载天然野生蛹虫草具有补肾润肺的功能[2],现代医学和营养学研究也表明了蛹虫草含有虫草素、虫草多糖等活性成分[3-5],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疲劳、保护心脑血管、抗癌等方面的作用[6-7]。近十余年来,在我国南北各地涌现出众多蛹虫草栽培基地,其中南方以人工培养基代料栽培为主,北方则以利用柞蚕蛹培育蛹虫草为主。北京航天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十年的努力,独立设计并建成了国内第一座柞蚕蛹虫草工厂,实现了周年生产,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柞蚕蛹虫草工厂化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大米袋栽高效益北虫草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北虫草 ,又称蛹虫草、北冬虫夏草 ,是我国的一种名贵药用真菌 ,与天然冬虫夏草有相似的医疗保健功效。近年来 ,由于人们对具有营养保健防病治病功效的天然冬虫草需求不断增长 ,有限的资源日趋枯竭 ,目前尚不能进行人工规模栽培 ,于是人们开始转向生长期短 ,可人工栽培的北虫草替代价高的天然冬虫草 ,以缓解资源和需求的不足。1 原材料要求1 1 菌种 :应选用菌丝洁白、适应性强、见光后转色出草快、性状较稳定的速生高产优质菌种 ,是栽培成功和高效的关键。据我们反复栽培 ,北虫草菌种应从有良好质量信誉的科研和专业厂家购买 ,先少量引进试…  相似文献   

7.
蛹虫草又名北虫草、北冬虫夏草,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药用真菌。其主要成分为氨基酸、蛋白质、生物碱、多糖和矿物质等,对人体许多生理机能有重要影响,现代科学家发现蛹虫草具有明显的提高免疫力和抗癌的作用,药用价值极高。其产品即可直接食  相似文献   

8.
北虫草商品化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个北虫草菌株、5个培养基配方和3种栽培容器进行了北虫草栽培试验研究,并从经济效益方面对其进行了估算分析.结果表明:金地一号菌株优质、高产、商品性好、经济效益高,可作为今后北方地区室内栽培的当家优良菌株进行推广种植;小麦培养基栽培北虫草,不仅产量高、质量好,而且成本低,故采用小麦培养基更具有优势;塑料瓶栽培北虫草,具有重量轻、利于灭菌、可多次重复使用等特点,可作为今后商品化、规模化、工厂化栽培北虫草之首选容器.  相似文献   

9.
工厂化北虫草液体菌种培养优化及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适合工厂化栽培的北虫草液体菌种培养条件,保证工厂化栽培北虫草的质量和产量。以菌球大小、菌球均匀度、生物量、生长周期、北虫草产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最终优选出的北虫草液体菌种最适宜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2℃,起始pH 6.0,装液量80 L,培养时间3 d,接种量20%。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2015,(5)
<正>北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称蛹虫草[1],是我国一种兼具食用和药用价值的优质大型真菌。目前,以麦粒为基质的北虫草人工栽培技术已趋于成熟,在东北地区已实现周年规模化栽培。栽培的麦粒北虫草的品种主要有尖头北虫草、小圆头北虫草、大圆头北虫草三种,其中大圆头北虫草子实体外  相似文献   

11.
概述北虫草和冬虫夏草具有相似的药用成分和保健功能,所含的生物活性物质虫草素、虫草酸、腺苷、多糖体、麦角甾醇、SOD等都很类似。而北虫草可以进行人工大量栽培,其寄主专一性不强,可以感染鳞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近200种昆虫的幼虫和蛹。略述北虫草子实体生长的3个阶段及其条件,以及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生产栽培情况。指出樟芝是中国台湾地区所特有的一种药用真菌,它具有多种保健、治病的功效及其相关的生理活性物质;介绍台湾地区利用牛樟树段木人工栽培樟芝技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黄芪为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民间常以黄芪为主,配以其他药物或佐料,作为保健防病的疗方。随着广大医学工作者对黄芪药理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其药用范围的不断拓宽,市场上对黄芪的需求量迅速增加。目前,野生黄芪资源几近枯竭,主要是由于长期过度采挖。为了保护黄芪药用资源的持续性,对黄芪种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现主要针对黑龙江尚志地区的气候特点介绍黄芪的栽培技术,为北方寒地栽培黄芪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盆栽北虫草需求量不断增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应更快地推广盆栽北虫草栽培新技术,尽快缓解国内外市场的产品紧缺问题。从栽培的原料选择与处理、配方、液体菌种、发菌管理、出草管理和采收等方面介绍北虫草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盆栽北虫草需求量不断增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应更快地推广盆栽北虫草栽培新技术,尽快缓解国内外市场的产品紧缺问题。从栽培的原料选择与处理、配方、液体菌种、发菌管理、出草管理和采收等方面介绍北虫草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不同红掌品种及不同的栽培地域对红掌的栽培环境和条件要求并不一致。常州市祝庄园艺有限公司通过引进、驯化、比较试验等方式,经多年探索,最终形成了适合本地气候特点的红掌"红孩儿"的工厂化栽培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可以在苏南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滑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为工厂化企业提供了技术指导。通过对工厂化栽培条件下滑菇(Pholiota nameko)菌株126的适宜生长温度、湿度和最佳栽培料配比进行研究,获得了滑菇工厂化栽培技术,即温度(16±0.5)℃、湿度(90±2)%,最佳栽培料配比为棉籽壳30%、玉米芯60%、麸皮9%、石膏1%。  相似文献   

17.
北虫草的分离及人工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彦怀 《食用菌》1993,15(5):13-13
北虫草 Cordyceps militaris(L.)Link 同冬虫夏草同为虫草属,是一种具有较高医药和经济价值的药用真菌。北虫草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以东三省为主。近年来,我们主要着力于北虫草的分离及人工栽培,从中取得了一些经验。现简报如下:一、菌种分离培养(一)获得母种选取新鲜虫体,用清水轻轻擦洗  相似文献   

18.
工厂化栽培北虫草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北虫草栽培中最常用的两种培养基主料、蛹粉含量和营养液添加量进行了对比试验。根据出草时间、北虫草产量、质量以及生长周期各项指标对不同培养基配方进行了比较。得出以下结论:最适宜工厂化栽培北虫草的培养基为:每盘300g麦粒培养基,蛹粉15%和料液比为1:1.7。营养液配方:葡萄糖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用自来水配制。  相似文献   

19.
北虫草是一种药食兼用的大型真菌,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文中概述了北虫草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模式、栽培设施、菌种选择和室内栽培技术,包括菌种制备、配料装盒、灭菌、接种、发菌培养、促进转色、子座培养等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蛹虫草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穆忠平 《食用菌》2004,26(5):36-36
为使从事蛹虫草栽培的同仁少走弯路,笔者将四年来的栽培作了系统的总结,现整理出一套较为完整的栽培技术奉献给大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