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报道了提高杂交水稻亲本珍汕97A的纯度和产量的关键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4.
以珍汕97A及V20A为材料,相应的保持系为对照,通过辐照后种子发芽率、苗高、根长及根数等试验,初步比较了不育系与保持系对^60Co-γ射线辐照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在发育芽率与苗高的反应上,保持系均比不育系敏感;而在根长和根数上,保持系与不育系也存在差异,且珍汕97A与V20A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6.
利用转反义Wx基因珍汕97B阳性转化植株,通过单株选择、回交转育,育成转反义Wx基因珍汕97A--优质珍汕97A.优质珍汕97A与珍汕97A比较,直链淀粉含量从25.6%下降到9.3%,胶稠度从45 mm提高到86 mm,垩白度从23.5%下降到7.1%;利用优质珍汕97A配制的F1稻米品质具有同样效应.  相似文献   

7.
通过^60Co-r辐照与NaN3复合处理及外加成熟胚培养,对得到的珍汕97A和HN5s育性恢复突变体突变率进行了比较,且对育性恢复突变体自交后代不育株的花粉败育类型、光敏不育株的不育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经过诱变处理可以发生:1.不育株向可育株的转变;2.不育株的败育类型由典败向无花粉型、圆败及染败的转变;3.光敏不育株可转变为温敏不育株。由此提出光敏核不育系育性漂移主要是不育基因发生育性恢复突变,又在自交、杂交过程中累积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龙特浦A(特A)和珍汕97A(珍A)是目前杂交稻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不育系.虽然以特A为母本配制的特优组合的丰产性、抗性、品质和制种产量等方面均优于汕优组合,但在育性稳定性方面明显不如珍A.生产上,由于特A的生理育性不稳定,常导致制种质量问题,使该不育系的利用潜力受到限制,也给粮食生产带来一定损失.  相似文献   

9.
以花粉育笥和小穗育性为指标,对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丛广41A、恢复系特青以及丛广41A/特青的F1、F2,丛广41A//丛广41B/特青的三交F1等亲本和杂种群体的育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特青具有1个主效的显性恢复基因,该基因暂命名为Rf-5(t);对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丛广41A、恢复系珍汕97以及丛广41A/珍汕97的F1、F2,丛广41A//丛广41B/珍汕97的三交F1等亲本和要种群体的育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和恢复性上,这2悠闲 本之间可能有两类基因,其中一类控制着圆败型花粉,另一类控制着典败型花粉;对丛广41A//珍汕97/特青三交F1的育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珍汕97具有一个与Rf-5(t)等位的恢复基因。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粤泰A的播始历期、成穗率、开花习性等,并以粤优938和粤优206制种为例,提出了粤泰A组合优质高产的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粤泰优D67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管肥水和病虫草鼠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粤泰优D67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优质不育系粤丰A的引进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粤丰A是国内育成的第一个无垩白米的优质型野败不育系,引进后采用双亲品质等性状互补原理,与优质恢复系R6547配组,实现了双亲品质等性状基因的等位性,育成优质杂交灿稻组合丰优香占,其稻米品质9项指这到颁优质米一级标准,2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产量水平达600kg/亩,抗生强,对抗进国内稻米优质和优质稻种子产业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软香优质籼型水稻不育系粤丰A的特征特性及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育系粤丰A农艺性状稳定,抗逆抗病性强,适应推广,群体不育株率和花粉不育度高,柱头外露好,配合力强,异交结实率高,米软质优且香味沈,是国内育成的第一个无垩白并具有综合优良食味品质性状的软香优质籼型杂交稻三系不育系。省内外利用粤丰A已测配出14个优质,高产,抗病抗逆的丰优系列组合。  相似文献   

14.
杂交中籼皖稻97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与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皖稻97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与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生态育种的理论与实践(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家垦58S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其遗传特点,长江流域对实用籼型光温敏偿育系的要求,利用我国丰富的光温资源,提出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生态育种法,已选育出一批较为实用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并发现光温敏核不育再生复育两用系新类型。  相似文献   

16.
17.
优良的不育系是配制优质高产组合的必备条件。为此我所从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引进新育成的野败籼型优质三系不育系粤丰A,通过试种观察并进行配组试验,结果表明该不育系具有不育性稳定,生长势旺盛,杂种一代米质较优、丰产性较好等特点,是一个具有较广阔应用前景的籼型三系不育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31个扬稻系列品种(组合)特性、系谱组成、育种方法和推广应用的综合分析,阐明了扬稻系列品种(组合)选育的基本经验:根据生产需求和发展形势,分析主客观条件,抓住主要矛盾,寻求切入点,确定“四稻并举、总体提高、重点突破”的育种策略,运用综合育种方法,不断推出适用品种。分析扬稻系列品种(组合)系谱,骨干亲本集中。如常规籼稻基础亲本为BG90-2;杂交籼稻注重籼粳亚种优势利用,育成的恢复系中百分之八十融入广亲和材料02428的血缘。常规籼稻选育采用“搭梯上楼”的育种方法,以基础亲本为主干,融合优良性状,提高综合性能;籼型恢复系选育则采用优势叠加的方法,实行优势互补,完善品种性能。根据“个体看匀称、群体看协调、机能看熟相”的多年育种经验,在不同世代对茎系、叶系、穗系进行各有侧重的选择。建立定型品系的小群体(10m2)鉴定圃,构建选择群体,进行综合性状的评估鉴定,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对杂交籼稻组合的选育,建立两个程序:对恢复系进行严格鉴定筛选,主要性状超过主栽杂交组合;对杂交组合进行大量测配鉴定,综合比较优势。对育成品种进行后续加工,利用剩余变异,改造种性缺陷。利用扬州与海南两个大跨度的生态区进行多世代适应性选择。在品种推广应用中,组织多学科、多区域、多层次、多领域协作,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育、繁、推一体化,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实行跟踪服务,并注重信息反馈,着重抓了6方面工作:①多点示范,扩大应用范围。②配套技术同步进行,提高增产效益。③加强科普,提高技术普及率。④加强提纯复壮,提供优良种源。⑤建立产业链式开发技术体系。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规范种子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9.
20.
为探讨窄叶桃与普通叶片桃杂交子代(F1)群体叶片光合特性并筛选高光效单株,以BYDOP7029(窄叶)×金霞油蟠(正常叶)和湖景蜜露(正常叶)×BYDOP7029(窄叶)2个组合的98个F1代单株为试材,在8月下旬和9月下旬测定其光合特性,并应用因子分析法对其8个光合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F1代光合特性的3主因子方差贡献率达95.190 8%,主因子依次为气孔因子、光能利用因子、CO2利用因子,同时通过计算各单株主因子得分,依据评分原则按照10%的入选率,筛选出光合特性优良的单株10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