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标记不育系标-1A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带有明显淡绿叶标记性状(pgl基因,位于第10条染色体上)的光-温敏型核不育水稻M2S为供体(父本),以优质早灿保持系中红B为母本杂交,再用其F1为母本同珍汕97B杂交获得三交种,F2选择带明显淡绿叶标记性状的高结实率、综合性状好的材料作为保持系选材加代到F4,F4株系分单株与珍汕97A测交选择能保持完全不育的保持系,进一步回交,从而得到株叶型整齐一致、不育性稳定、性状优良的带有明显淡绿叶标记性状的不育系-标-1A。标-1A与中413、明恢63配组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标-1A无论是在不育系敏种、杂交稻制种还是在大田生产上,在苗期就能很容易分辨出真伪种,从而能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籼型杂交水稻稻米表观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粘滞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杂交籼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和协青早A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高达23%~24%,而恢复系密阳46和明恢63的AAC仅9%~11%.杂交稻的食用大米由F2籽粒组成,其AAC变幅达4%~25%,平均值约为16%~19%.用粘度速测仪(RapidVisco-Analyzer,RVA)测定了上述组合及部分亲本的淀粉粘滞性谱(RVA谱),珍汕97A和协青早A的崩解值分别为60.2和40.6RVU,消减值分别为48.6和72.3RVU;恢复系密阳46和明恢63的崩解值较大,分别为113.7和96.6RVU,消减值较小,仅为-20.2和-58.0RVU.其所配杂交稻汕优10号和汕优63食用稻米的RVA谱特征值介于双亲平均值和不育系之间.恢复系“中413”的AAC和协青早A相仿,因此所配组合协优413各项特征与不育系更为相似.不育系和保持系的AAC和RVA谱特征相似,表明不育细胞质对二性状无明显影响.汕优10号和汕优63二组合中高AAC对低AAC表现为1对显性基因遗传,而协优46遗传行为较复杂  相似文献   

3.
育成国际首例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杂交水稻组合汕优37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somaclonalvariation,SV)培育作物新品种在国内外都已有不少报道。在水稻中已有初梦(日本)、Dama(匈牙利)、黑珍米等常规品种。笔者从80年代中期开始SV育种,90年代初在国际上首次运用该技术育成了小麦品种核组8号。与此同时,还运用该技术进行杂交水稻改良,育成了新珍汕97A、早V20A等不育系,以及371等突变恢复系。其中,用珍汕97A和SV恢复系371配组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汕优371于1998年5月通过了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从而成为世界…  相似文献   

4.
早籼型不育系351A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51A与珍汕97A、协青早A、47A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均不显著。珍汕97A、协青早A的一般配合力高,是配制迟熟杂交稻组合的主体不育系。351A的特殊配合力和早熟遗传强,是配制早稻、早熟中稻杂交组合的优良不育系。  相似文献   

5.
籼型杂交水稻稻米表现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粘滞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交籼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和协青早A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高达23% ̄24%,而恢复系密阳46和明恢63的AAC仅9% ̄11%。杂交稻的食用大米由F2籽粒组成,其AAC变帱达4% ̄25%,平均值约为16% ̄19%。用粘度速测仪(Rapid Visco-Analyzer,RVA)测定了上述组合及部分亲本的淀粉粘滞性谱(RVA谱),珍汕97A协青早A的崩解值分别为60.2和40.6RVU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植酸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不育系(母本)珍汕97A,马协A和恢复系(父本)明恢63、“118”以及由它们配成的3个杂交组合汕优63、马协63、马协118的F1和F2代,其种子植酸含量,结果表现出杂种一代种子植酸含量受母本遗传控制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一叶一心期(以下简称苗期)珍汕97A、协青早A1hm2分别喷施多效唑(简称MET)0.9、1.2kg,各对水450kg,能有效地促进其秧苗分蘖,提高秧苗素质;1hm2分别增加有效穗37.2万、85.5万;分别提高柱头外露率5.1%、3.6%;提高结实率5.6%、4.9%;分别增产36.3%、49.1%。在水稻幼穗分化3~7期,1hm2制种田对明恢63、2DZ57喷施0.9~1.5kgMET,对水450kg,能延迟始穗1~2d;对珍汕97A、协青早A1hm2喷施1.35~2.7kgMET,对水450kg,能延迟始穗1~3d。MET剂量越大,延迟始穗效果越好。但恢复系施用大剂量后株高降低过多,授粉态势差;而不育系株高降低,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授粉态势。  相似文献   

8.
丝苗A播始(播种至始穗)历期80-102天,主茎叶片15.7 ̄16.5叶,花粉以不圆败为主,败育率100%,自交结实率0.20%;花时较珍汕97A早15分钟,开颖角度20°24',柱头外露和双外露率分别为86.7%和42.1%;米质优,抗性好,恢复谱较珍汕97A广;制种繁殖的“九二0”最适用量为每亩12g。  相似文献   

9.
利用明恢76与Warylowa配组选育而成的亚恢420,是一个广亲和恢复系。它与珍汕97A、龙特甫A、1356S配组的组合,表现大穗多粒,结实率高、籽粒饱满,具有很强的营养优势和经济优势;经二年来多点试种示范,平均产量8241.1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20.33%,已经达到亚种或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0.
6个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异交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3204S、HN5S、8906S、安湘S、1103S和9451S等6个籼核不育系为材料,对其异交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个核流通 系的颖花开花率均高于对照珍汕97A;柱头外露率从高到低依次为1103S、珍汕97A(CK)、3204S、安湘S、8906S、HN5S、9451S;89063S、安湘S、9451S有花率比对照珍汕97A高,6个核不 系的平均张颖时间均比对照珍汕97A短;(2)  相似文献   

11.
3种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遗传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马协A、丛广41A和珍汕97A与13个水稻品系杂交,对三者的遗传行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马协A和珍汕97A的恢保关系基本相同,其核不育基因等位,同属孢子体不育类型,其恢复性受1 ̄2对显性核基因控制;丛广41B、密阳23具1对恢复基因,明恢63具2对恢复基因。丛广41A的不生受1对隐性核基因和不育细胞质共同控制,其核不育基因与珍汕97A不等位,属配子体不育类型,但有极少数S(r)花粉参与受精异常  相似文献   

12.
亚种间杂交稻的源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较了亚种间杂交稻与汕优63的源库关系差异,分析了源库关系对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亚种间杂交稻较汕优63的库容量大,抽穗期单位叶面积负担的库容量多;(2)亚种间杂交稻的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较汕优63少,但每穗粒数多、且分布在二次枝梗上的籽粒的比例大;抽穗期上部3片叶的面积总叶面积的比例小;(3)剪叶和疏花对结实率的影响亚种间杂交稻较汕优63大。  相似文献   

13.
D奇宝A和D宝A新不育系,是通过复立改良龙特甫B、珍汕97B、红突31B、D297B转育而成的,具有比珍汕97A异交率高,抗性好,米质优,配合力强的特点,实践再次证明,通过复交改良保持系,是培育新不育系和配组选育杂交稻新组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珍汕97A及V20A为材料,相应的保持系为对照,通过辐照后种子发芽率、苗高、根长及根数等试验,初步比较了不育系与保持系对^60Co-γ射线辐照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在发育芽率与苗高的反应上,保持系均比不育系敏感;而在根长和根数上,保持系与不育系也存在差异,且珍汕97A与V20A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我所利用明恢76与warylowa配组选育而成的亚恢420,是一个广亲和恢复系,它与珍汕97A、龙特甫A,1356S配组的组合,表现大穗多粒,结实率高,籽粒饱满,具有很强的营养优势和经济优势:经二年来多点试种示范,平均亩产549.41公斤,比对照种汕三系组合汕优63增产20.33%,已经达到亚种或亚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6.
对用籼型恢复系与粳型广亲和系02428杂交选育出的5个农艺性状较好的新的籼型恢复系进行了恢复力和亲和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测5个株系对粤泰A恢复A恢复力正常,其中4个对珍汕97A和协青早A育性泗稻8号A育性恢复到74.7%和77.3%。  相似文献   

17.
D奇宝A和D宝A新不育系,是通过复交改良龙特甫B,珍汕B,红突31B,D297B后转育而成。具有比珍汕A异交结实率高,抗性好,米质优,配合力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以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保持系珍汕97B、恢复系明恢63和两个F1杂种为对象分析了线粒体DNA间的多态性.用6个线粒体DNA探针对5种来源的线粒体DNA进行Southern印迹分析.用CoxⅡ、atpA、26srRNA为探针进行杂交时,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之间具有相同的杂交结果,而用CoxⅠ、CoxⅡ、atp6和630bpmtDNA片段为探针杂交时,不育系和可育系之间出现了不同的杂交带,表明不育系和可育系的mtDNA存在结构上差异,杂交结果也表明杂种F1的细胞质来源于母本、而恢复基因对不育细胞质mtDNA的结构不产生直接影响.当用CoxⅢ为探针杂交时,杂种F1显示了一特异的同源片段,它不存在于不育系的mtDNA,而存在于保持系和恢复系的mtDNA上,这可解释为在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形成F1杂种时,恢复系的mtD-NA有可能渗漏到了F1杂种(Paternalleakage).  相似文献   

19.
几个水稻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育性遗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别以花粉可育率和田间结实率为指标,采用保持系(p1)×恢复系(p2)杂交组合的六个群体及P1、P2、F1、F2、B1(F1×p1)和B2(F1×p2),分别与不育系测交的方法,对三个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的育性遗传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其结果表明:(1)恢复系为古223时,以花粉可育率和田间结实率为指标,D汕A、G汕A和W汕A三个不育系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两对独立主效基因的控制;(2)恢复系为IR24时,以花粉可育率为指标,D汕A和W汕A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三对主效基因的控制,其中一对独立,两对连锁,交换值为25%;而G汕A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仍受控于两对独立主效基因。以田间结实率为指标,该三个不育系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两对独立主效基因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对用籼型恢复系与粳型广亲和系02428杂交选育出的5个农艺性状较好的新的籼型恢复系进行了恢复力和亲和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测5个株系对粤泰A恢复力正常,其中4个对珍汕97A和协青早A育性恢复度在80%以上;与常规粳稻品种杂交的F1亲和力亦较好;92024和92025能分别使粳型不育系泗稻8号A育性恢复到74.7%和77.3%。新育成的籼型广亲和恢复系与不同类型的不育系配组,都能选育出产量水平高于对照种汕优63的组合。为利用籼型广亲和系选育三系品种间和亚种间杂交组合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