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介绍了天柱山的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指出了天柱山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整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吕松林 《现代农业科技》2007,(15):236-236,238
从潜山县情着手,针对潜山县林业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潜山县林业经济以及天柱山旅游资源科学开发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SWOT分析方法的内涵及其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以天柱山为例,利用SWOT分析法对其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发展对策进行了分析,以促进天柱山旅游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吴苑  刘玉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078-2081
采用了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体系各项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GIS技术,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天柱山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天柱山地质公园在自然属性、价值属性、旅游开发条件以及景点景区规模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公园的规划、保护和开发应因地制宜、合理进行。  相似文献   

5.
旅游商品开发对满足游客的购买需求和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天柱山景区旅游商品存在政府开发重视不够、规模过小、经营主体混乱、开发深度不够、缺乏艺术性和地方文化特色等问题。可从以项目带动投资、建立游憩商业(RBD)、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突出艺术性和地方性等四方面入手,促进天柱山景区的旅游商品发展。  相似文献   

6.
帽儿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与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对帽儿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分类概述的基础上,结合帽儿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实际状况,制定了定性与定量评价体系。定性评价采用“三三六”评价方法,定量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帽儿山旅游资源的综合的评价结果为中级,说明帽儿山旅游资源具有开发潜力。对公园的开发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价值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资源评价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的前提。本文运用定量评价中的对比分析法对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特色突出,开发潜力大。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加快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老王山喀斯特景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存在旅游设施设计不合理,人文景观利用不充分等问题。通过对老王山地质地貌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后续开发对策、人文资源保护对策以及旅游设施建设对策,并着重对老王山景区喀斯特洞穴的开发利用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9.
卓德兵  谢文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552-5553,5555
通过分析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资源及围绕天门山旅游文化“天文化”进行的旅游文化品牌开发,总结了天门山旅游文化品牌开发的特征及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其他景区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夹山茶禅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时尚的今天,茶禅文化显现出极高的旅游资源价值,值得深层次开发与挖掘。通过分析夹山茶禅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并结合夹山茶禅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了对其进行深度开发的对策,以期对夹山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大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创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58-6960
通过对大北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开发中存在生态旅游的理念贯彻不够、已有资源利用程度不高、旅游产业环节配套不足等问题,提出在旅游资源利用中应坚持的开发原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当前旅游业发展特点和趋势,从森林旅游资源开发角度出发,分析了厦门天竺山森林旅游资源的现状和特点,提出景区开发的指导思想及宏观思路,并就开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政策建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山地型旅游资源非优区的旅游规划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浙江省临安市南天目山为例,总结出山地型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规划方法:通过转变资源利用方向,以扭转资源劣势;通过借用旅游区区外景观资源,丰富可利用的景观资源;与区外旅游区的联动开发,以增强旅游吸引力;通过观赏场景转换,以提升普通景观旅游资源的景观价值;将旅游区小的特色加以扩展与强化,以突显易被认知的特征;将某些旅游设施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以增强特色;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将大地景观化平常为独特等。这些手段可改善和促成旅游资源非优区向旅游开发优区转变,从而使这类区域变得较有开发价值。表1参10  相似文献   

14.
野生观赏植物是森林公园极富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在对南京牛首山森林公园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其野生观赏植物旅游资源进行了梳理与分类,并对其在旅游规划中的开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原始雨林地区珍稀而脆弱的动植物旅游资源决定了其风景资源评价和旅游开发的特殊性。在西双版纳旅游"二次提升"的大背景下,以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孔明山景区为例,借鉴RMP模式框架科学评价原始雨林地区风景资源,全面分析了市场竞争合作态势,探索保护前提和休闲旅游趋势下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理念和策略,设计旅游产品,为同类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石渠县高原游牧区旅游资源特点,利用SWOT分析法,对石渠县利山巨石群地质遗迹区科考探险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从资源宣传、旅游品牌、区域合作、基础服务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对遗迹区科考探险旅游开发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小幸 《农业与技术》2010,30(3):110-112
八百里伏牛山是秦岭山脉向东的延伸部分,本文从伏牛山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个方面对伏牛山的旅游文化所构成的要素作了详细的介绍,揭示了伏牛山独特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伏牛山与众不同的旅游魅力。为八百里伏牛的旅游开发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垂直地带性的秦岭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庆蕊  孙虎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2):197-199,202
陕西秦岭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相对薄弱。本文主要从分析山地旅游资源分布的特性,即独立山体旅游资源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与旅游资源分布格局的类垂直地带性出发,总结了秦岭山地旅游开发的几种模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森林公园开发模式、地质公园开发模式、生态主题公园开发模式、遗址公园开发模式、山地运动开发模式等。  相似文献   

19.
文化旅游活动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因而逐渐成为旅游业重点对待的项目。本文以骆马湖为例,通过厘清骆马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其潜在文化旅游资源,并与无锡太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行比较,找出骆马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办法,并以此为出发点,提出切合宿迁实际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0.
旅游资源的科学评价以及乡村旅游资源个性特征的深度挖掘,是确保贵州乡村旅游成功开发的重要条件。该文以贵州省的典型自然乡村旅游地——十里桃花江旅游区为例,在对其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乡村旅游资源特色与特征,提出十里桃花江旅游区旅游开发战略构想,以期推动整个贵州省乃至全国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