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内涵和治理模式出发,根据泽州县长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现状、水土流失、生态功能等特征,研究构建了生态清洁型流域"三道防线"综合治理模式。以小流域为单元,将长河流域划分为8个小流域,选取典型万里小流域建立"三道防线",以水源保护、污染治理、生态建设、经济发展为原则,按照各防线的治理目标配置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并将此模式推广到整个流域。  相似文献   

2.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保护水质和流域内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陕西省石泉县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过程中采取围绕水源保护突出溯源治污,注重系统发力做好过程防控,深化治理内涵强化和谐发展,积极创新探索破解运管短板等措施,累计治理点、面源污染面积约25 km2,为"十三五"末建成宜居、宜游、宜业"三宜石泉"提供了有力支撑,但还存在生态清洁治理投资资金短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推广利用难、流域生态指标监测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对探索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对推动汉江流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密云县是北京市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基地和生态屏障,在长期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自然条件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传统的水土保持已不能满足水源保护的要求,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是密云县今后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工作的主要方向。分析了水土保持及水源保护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思路、原则和模式,并结合生态清洁小流域实践效果,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管理中的问题等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响潭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响潭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主要做法,阐述了北京市"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保水源的思路在指导重要水源保护区水土保持工作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和成效,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水库上游地区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按照"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的治理思路,总结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建设技术体系,包括河道综合整治、水土流失生态治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农业建设和面源污染治理5个方面,阐述了三道防线的具体布局措施,并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在森林公园区域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技术体系,以北京市海淀区北安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为例,根据森林公园的特殊需求制定和调整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各分区内所对应的技术措施及其布局,尽量采用近自然、生态型的措施与技术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在保障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等功能的基础上,突出森林公园的景观效果,弥补了在森林公园内进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化相国 《中国水土保持》2007,(9):F0002-F0002
<正>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针对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突出和人为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北京市的水土保持工作从单纯服务农业生产向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变,承担起保护首都饮用水源、促进宜居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功能的任务;北京市水务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观念,明确目标,统一规划,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环境"同步治理,依靠政策支持,坚持部门联动,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保护了水源,促进了山区新农村建设,维护了河流健康生命。2000年以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62km2,各项水保措施累计减少土壤流失408万t,减少流失总磷109t,总氮462t,CODMn1910t,每年减少农村入河入库污水300万t。  相似文献   

8.
为确保密云水库水源安全,水库上游及周边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密云县从2000年开始,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采用21项措施,实施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环境"五同步"治理,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分析了目前清洁小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2006年国家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试点工作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建管理念和技术路线日趋成熟。随着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技术路线和建设管理方式的基本成熟,紧要的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把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作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有效治理面源污染、保护和涵养水源的重要手段,新时期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新领域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各级水利部门一定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科技支撑、探索创新、推广宣传。  相似文献   

10.
李西民 《中国水土保持》2011,(7):F0002-F0002
<正>铁冲小流域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阿子营镇,地处昆明市重要水源地——松华坝水库水源保护区腹地,流域面积18.56 km2,涉及6个自然村、1844人。为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增加农民收入,盘龙区在传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自然修复、河道综合整治、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农业建设、面源污染治理相结合,实现了水源水质提升、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该流域是2011年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的参观现场,看到各种治理措施布局合理、沟中水流清澈、人居环境优美  相似文献   

11.
密云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根据密云县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水土流失及治理状况,分析了水土保持及水源保护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思路、原则和模式,并结合生态清洁小流域实践,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管理中的问题等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以水源保护为中心,以大河流域为骨架,以小流域为单元,从水库一级保护区向二三级保护区推进,形成由中心向外扩展的生态保护圈。构成“生态修复防线、生态治理防线和生态保护防线”。达到保持水土、保护水源、改善环境、促进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水源保护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我国今后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工作的主要方向。以永康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例,构建了生态修复,营造水土保持林,坡耕地治理,坡面径流调控,裸露面治理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以及农村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溪沟治理等措施相结合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体系。对已实施工程的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基于功能的江西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提出生态清洁小流域概念的基础上,根据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的差异,明确了江西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分类的基本原则,并分别以水源地保护、水土流失治理、人居环境改善、自然景观提升等为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生态清洁小流域三步分类法。据此将生态清洁小流域分为水源保护型、生态农业型、宜居环境型、休闲旅游型等4个类型,并应用三步分类法对江西省完成的11条生态清洁小流域进行了分类,为江西省及南方红壤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分类和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宁都县小布镇钩刀咀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为目标,对传统的治理模式进行创新,从做好"一溪清水送小布"入手,坚持一个理念(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念),采用一种模式(按照"护山养水-治坡理水-入村净水-发展宜水"即"四水"新模式进行治理),通过建成三个片区(水源保护区、综合治理区和宜水发展区)、形成三色文化(红色水生态文化、绿色水生态文化、古色水生态文化),构建了五位一体(水源保护合理利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道环境整治修复,村庄人居环境提升,水土保持科普宣传)的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走出了一条自然和谐的生态景观发展之路。其主要经验是:科学选点,加强领导和部门协作,强化施工管理,强化科研和监测。钩刀咀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可为类似地区更全面有效地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是青岛市保护水源、控制水土流失、实现人水和谐的重要途径。基于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保育修复区、生态工程治理区、生态农业保护区及人居环境保护区"多重防护区理念,进行措施布局,并按照青岛市不同生态类型区进行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优化配置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新常态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倡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在新形势下必须有所创新和发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作为在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基础上,将水土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等结合到一起的一种新型综合治理模式,在新形势下应强化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科学、准确地定义生态清洁小流域,并明确其建设目标;二是要完善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规划内容;三是要做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基础工作,完善监测手段,建立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四是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尤其是要整合各行业的先进技术,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小流域综合规划是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基础工作,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有助于提高小流域规划的质量与效率。以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试点——蛇鱼川小流域为例,介绍了流域模拟系统WMS在小流域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即采用水文模型进行流域水文计算,为流域水源保护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本研究工作将有助于推广流域水文模型在流域规划中的应用,也将推动新技术、新方法在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现场调查,分析了重庆市重要水源地在污水、垃圾、沟渠、农业面源污染、水土流失、人居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重庆市生态清洁小流域(重要水源地)建设理念与思路。研究表明,根据地形地势及人类活动情况,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从山顶到水源区周边依次建设"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水源保护三道防线进行清洁小流域(重要水源地)治理措施布设,可为重庆市后续生态清洁小流域(重要水源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是"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防治水土流失、净化水质和改善环境起着重要作用。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在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措施有水保林、矿山植被恢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村庄绿化美化、库滨植被缓冲带建设、河道生态护岸以及河库湿地建设。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水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合理选择植物品种,完善"三道防线"理论与技术。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不同区域的小流域因自然、经济特征以及生态功能的差异,使得达到生态清洁小流域目标所采取的治理措施有所不同。在分析北京市山区功能定位、水土流失和农村水污染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区域产业发展、生态破坏状况及其成因分析,将北京市山区划分为重要水源保护区、农地水土保持区、山地景观保育区等3种治理类型区,最后根据不同类型区特点,提出了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