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学院思政课评价改革工作的开展,以"高职院校思政课评价的研究概述、现状问题、实践路径及实施成效"为研究主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刻剖析思政课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构建"思政之星"评价体系实现评价维度的多元化,学习通平台数据采集实现评价手段的信息化,"点、线、面"全覆盖实现评价机制的协同化,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助力于...  相似文献   

2.
1+X证书制度作为职业教育制度顶层设计的创新,书证融通是1+X证书制度的基本要求.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融合实现了育人效能,构建了书证融通的路径.讨论了双标准对接是书证融通基础,论述了人才培养方案的解构与开发是书证融通标准对接后的赓续,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实例,研究"X"证书的课程体系、课程地图与课程关...  相似文献   

3.
2014年以来,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办学特色,开发和实施以生态文明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绿色中国”选择性必修思政课,构建了一套适合林业职教特色的选择性必修思政课体系;创新了选择性必修思政课的开发模式和教学模式;解决了林业职业院校办学的独特性与思政课的统一性不相适应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以测绘工程专业的地球科学概论课程为例,针对专业特征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实践。设计出“四三式”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包括观念与情怀、专业思维与态度、个人素养三个维度的思政目标;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前沿知识、实践知识的思政内容;“集体+自主+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成果+知识+表现”的评价方式。实践结果表明: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增强学习获得感,对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景观大师作品分析是风景园林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目前国内外众多的慕课平台和“雨课堂”等线上教学手段显著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分析慕课和雨课堂平台特点,运用“慕课+雨课堂”进行景观大师作品分析智慧教学,构建了景观大师作品分析“慕课+雨课堂”智慧教学模式框架,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实现了景观大师作品分析及“慕课+雨课堂”智慧教学过程,并提出了“慕课+雨课堂”智慧教学过程化考核改革方法,为更好地开展风景园林专业课程线上线下智慧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大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从全面落实“林长制”,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突出绿色,努力成为“碳中和”的贡献者;开放共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互促互进、融入乡村振兴发展大局等方面提出了国有禹州市林场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大思政”的“整体观”思维和“三全育人”方法论,为推进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带来了新的视角、新的思路。在“大思政”视域下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中心任务,实现个人全面发展;有利于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创建绿色校园;有利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创建美丽中国;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唐小英  李宁 《绿色科技》2021,(7):272-273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全程育人,是实现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备条件。因此,提出了开展课程思政的背景、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并围绕“教师思政意识与能力提升、企业专家进课堂、课程实践、课程考核”四个维度,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以做好“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工作。  相似文献   

9.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旅游全面复苏和高质量发展。”张家界市委书记虢正贵表示,张家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应对中,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走出了一条生态与旅游互促互进、共融共赢的发展之路,进一步夯实全省旅游龙头地位。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以及学生在国家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得奖励,是高职院校申报“双高计划”项目的硬性条件,对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剖析“1+X”证书制度内涵,结合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对“课证赛”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意义、目标、途径和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雅楠  柯发辉 《绿色科技》2021,(7):195-196,201
指出了“三全育人”是新时代对高校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社会转型升级期间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在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协同联动机制构建必要性的基础上,阐述了“三全育人”理念,并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提出了通过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班主任、学生家长、领导部门以及企业负责人等构建协同联动机制,共促教育教学工作的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年来,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育人与育才为一体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林业遥感”课程作为高等林业院校林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特色课程,担负着专业知识传授以及地学和林学价值启迪的重任,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发展,“林业遥感”课程开展了在专业教学实践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探索。一是加强高校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建立“请进来、走出去”培训机制,完善师资队伍内部的思想政治学习交流制度,健全校、院、系3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督导与评估体系和相应的信息反馈体系,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从哲学思维、专业理论和技术发展历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等角度深入挖掘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生态素养培养的育人元素,构建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知识体系。三是兼顾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创新方法,综合采用案例式、启发式、专题式、讨论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四是以思政育人理念为指导,对教师考核和课...  相似文献   

13.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和有效举措,更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关键所在。南京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专业和江苏省品牌专业,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林业工程的主要支撑专业。“人造板工艺学”作为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的课程教学目标,即掌握人造板工艺学基本理论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专业领域的生产管理能力、加工和生产中的工程技术能力、技术和装备的开发能力、有效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养,树立家居健康、绿色生产、环保发展等理念,培养国家荣誉感、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人造板工艺学”课程教学首先从整体上对教学任务进行调整和规划,深度拓展教学内容,收集和积累各种德育素材和思政教育资源,通过挖掘思政元素、提炼有效映射点将无形的价值观教育与有形的专业知识讲授有机融合;其次通过采取多元化课堂教学方式、构建“智能+模块”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建设优质课程教学资源、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水平以及从师资水平、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收获等5个维度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等路径,将课程思政理念落实到位,从而实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专业引导和价值引领等多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此后,教育界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不断深化,高校也围绕“三全育人”理念持续开展了多种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公安队伍的素质和公安事业的发展,公安工作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要求公安院校学生必须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与警察职业道德。由于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全国公安院校纷纷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大多是基于必修课开展的实践研究,例如“网络安全管理”“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大学英语”等课程。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高等院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筑新型育人格局的宏观背景下,积极探究以“林业政策学”课程为示范的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课程思政建设路径。首先,开展“林业政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明确将“以林业政策理论讲授夯实大学生的专业基础,以林业政策解读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以林业政策评价引导大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以生态文明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以课外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最终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指导思想;提出以“灌输与渗透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显性与隐性结合、共性与个性结合、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结合”为特征的建设思路,以及“坚持全面育人的核心理念,从社会实践、思想传承、生态文明教育等3个层面同步展开,以强化师德风范、坚持政治导向、倡导专业伦理和学习伦理、践行核心价值观等为主要内容”的总体建设规划。其次,开展“林业政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通过开辟“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充分发挥传统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优势,建立“双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全面育人核心目标的实现;通过搭建思政元素饱满的翻转课堂,将全面育人理念深度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从外到内的思政育人;依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按照“思变、融合、实践”的总体逻辑,从理论论证到组织安排再到实践落实,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专业教育。最后,从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视角出发,借鉴“林业政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学科层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5个可行模式,即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显性与隐性相结合、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现状问题与实践路径”为研究主题,深入开展了调查研究,剖析了现状、问题及成因,着力解决学院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的内涵价值认识、实践路径策略、保障条件机制、特色与创新等问题,为学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提高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实效等,提供科学决策参考及理性认知与实践策略指导,以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在充分调研长沙市林业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长沙市现有林业资源数据底数不清、资源动态监管效率不高、缺少综合移动端应用等问题,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3S、“互联网+”、卫星遥感等信息化技术,提出了构建长沙市林业综合监管平台的总体设计思路。平台重点聚焦林业资源的大数据综合治理与集成共享、综合态势展示与决策分析、资源动态监管与综合执法、林长制网格化管理和综合移动端应用。通过对长沙市林业资源数据进行全面梳理和整合治理,建立了林业时空大数据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月度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监测手段,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按月识别推送变化图斑。实时联动林长制网格化管理系统、综合执法系统与移动端应用,构建资源监管闭环,成功实现林业资源动态监管的自动化、流程化、精准化。实际应用表明,该平台很好地实现了林业资源高效快捷的集成共享、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和动态可视化的监督管理,为提高林业资源动态监管效率提供了一种科学可行的思路,是新形势下推进林业工作迈向智慧化管理、提升林业综合治理能力的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创新创业课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其思政元素有哪些,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效植入该课程是创新创业课程教学适应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教育形势的需要。从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元素和模块建设入手,提出了思政元素融入创新创业课程的切入点,构建思政模块课程体系,以期达到创新创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协同效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新文科背景下《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研究对地理相关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影响:有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基于教学实践和人文地理学的学科属性,探究了《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设计前提是“教材挖掘—内容把控—章节合并—专题讲解”;设计思路是“依托教材—完善内容—发掘元素—明确目标”;具体实施路径是“教学革新—课程完善—模式创新—思政育人”;课程评价需要“多类考核综评+学生主体自评+多元综合评价”三方结合;最终通过人文地理学的课程建设带动专业辐射,育人成果服务地方发展。此外,对建设实施的主体、师资、内容、教材、教学条件等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课程的设计实施需要三方协同、一体共建;师资建设需要思政化引领和专业化带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需要“三度”改革;高质量教材建设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是《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肖霞 《林产工业》2019,46(8):I0012-I0012
理论是实践的前提条件,实践是检验理论的重要途径。因而,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都是高校思政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为避免传统思政课上理论知识“满堂灌”、主客体颠倒、脱离现实等问题,应及时将视角转向创新实践教学的研究中来。为此,张云阁、贺尧夫教授主编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就基础理论、教学模式、路径方法三个方面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建设问题,为创新实践教学提供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