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全国第2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暨河南省秋季迁徙水鸟同步调查结果与历史资料、历年专项调查资料进行比对,总结分析了河南省内湿地水鸟区系划分、种群数量和生态分布、栖息与迁徙等调查统计现状,提出了河南省内湿地水鸟研究必须重视的因素及相关湿地保护问题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
渐入绝境的湿地水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湖北湿地水鸟物种多样性下降明显,群落结构趋向简单化;涉水型与潜游型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主食蠕虫与水生植物的水鸟种群衰减最为明显。武汉东湖、洪湖、沉湖和长江上游水鸟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变化显示水鸟栖息环境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和威胁,致使湿地生态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甘肃金塔北海子国家湿地公园水鸟多样性现状,笔者于2017年8月、2017年11月和2018年4月,采用样带法调查了金塔北海子国家湿地公园水鸟的种群数量并进行多样性分析。调查共记录到水鸟31种,隶属于7目10科23属;秋季迁徙期水鸟的种群密度较大,形成规模较大的单优种群,但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小于其他季节;南北岸水鸟的群落构成和优势物种不尽相同且相似性指数不高。  相似文献   

4.
2016年2—12月,采用样点调查法和直接计数法对不同季节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种生境(包括草本沼泽、湖岸湿地、河口湿地、淡水湖泊以及耕地)中的水鸟群落进行调查,共记录到水鸟53种,隶属6目13科。采用频率指数法确定的优势种有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斑头雁(Anser indicus)、渔鸥(Larus ichthyaetus)、凤头潜鸭(Aythya fuligula)、赤嘴潜鸭(Netta rufina)、赤膀鸭(Anas strepera)、红头潜鸭(Aythya ferina)以及绿翅鸭(Anas crecca),其数量之和占当年水鸟总数的74.16%。对5种生境和4个季节水鸟的物种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鸟群落在草本沼泽中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其次为湖岸湿地、河口湿地、淡水湖泊和耕地;水鸟群落在秋季迁徙期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其次为春季迁徙期、夏季繁殖期和冬季越冬期。通过调查分析进一步加深了对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组成及多样性的认识,可为保护区鸟类的管理及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自2009年至2011年初,对福建兴化湾西岸越冬水鸟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该区域越冬水鸟的种类、区系组成和水鸟对不同生境选择特征。兴化湾西岸记录到越冬水鸟共8目12科26属46种,区系地理分布以古北界种类为主,居留型以冬候鸟为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脸琵鹭1种,属于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保护鸟类有32种,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保护鸟类有18种;黑嘴鸥、黑脸琵鹭和反嘴鹬的单个物种种群数量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标准。因此,兴化湾西岸是迁徙鸟类非常重要的中转站。在7种生境类型中,水产养殖场与滩涂围堰养殖区的越冬水鸟物种数和种群数量是最大的,农田作业区最小。因此,兴化湾西岸越冬水鸟对水产养殖场和滩涂围堰养殖区的选择偏好性最大。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湖北湿地水鸟物种多样性下降明显,群落结构趋向简单化;涉水型与潜游型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主食蠕虫与水生植物的水鸟种群衰减最为明显。武汉东湖,洪湖,沉湖和长江上游水鸟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变化显示水鸟栖息环境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和威胁,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上饶市的湿地是多种珍稀濒危水鸟的重要越冬地。本研究分析了鄱阳湖上饶区域湿地资源分布现状、珍稀水鸟分布与保护优先区。结果显示,上饶市湿地种类多、面积大,湖泊水面是重要的湿地类型,鄱阳县和余干县两县湿地面积约占全市的72%。鄱阳湖上饶区域共调查到67种水鸟分布,包括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等珍稀濒危物种。西湖水鸟物种数最多(46种),金溪湖水鸟数量最多,为51 250只。鄱阳湖上饶区域保护优先区共有11块,分布于鄱阳县、余干县,湿地类型为湖泊水面和内陆滩涂,鄱阳县南部与余干县北部保护优先区湿地相近,可进行湿地资源整合。本研究明确了鄱阳湖上饶区域水鸟湿地分布以及保护优先区,对湿地和水鸟种群的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8年10-11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在辽宁省40处湿地开展了秋季迁徙季节水鸟调查。共发现水鸟55种,隶属于7目13科25属,种类以雁形目22种和鸻形目19种居多,鲣鸟目1种最少。统计水鸟种群数量总计264 980只,数量超过30 000只的水鸟有4科,分别是鸭科101 345只、鸻科41 353只、鹬科34 956只、鸥科77 035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中华秋沙鸭、白鹤、黑嘴鸥、东方白鹳、黑鹳、黑脸琵鹭6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鸿雁、大天鹅、小天鹅、花脸鸭、斑头秋沙鸭、灰鹤、白腰杓鹬、大杓鹬、白琵鹭9种,种群数量总计32 096只。按照种类超过10种或者种群数量超过10 000只,或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的划分标准,秋季迁徙水鸟重要分布地点有15处。  相似文献   

9.
2016年10月23日和11月6日,在甘肃苏干湖、党河水库、盐池湾湿地、张掖黑河湿地、民勤红崖山水库、黄河兰州段、黄河靖远段、尕海湿地,对迁徙鸟类开展同步调查。观测到国家重点同步调查水鸟25种161 824只,非国家重点调查水鸟23种,非国家调查鸟类18种,其中以凤头潜鸭个体数量占绝对多数,斑背潜鸭为近年首次发现。进而对重要水鸟迁徙、分布趋势,以及甘肃省重要湿地的基本情况、干扰情况、保护现状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3年11月、2014年1月和3月,即越冬初期、隆冬期和春季鸟类迁徙前3次东洞庭湖区域水鸟监测结果,对2013—2014年度东洞庭湖区域的水鸟种类组成和不同时期种类变化,水鸟分阶段数量变化和空间分布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简要闸述了该区域内几个重要物种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东洞庭湖越冬水鸟在种类和数量组成上,均以雁形目和鸻形目为主。在空间分布上,越冬初期,水鸟主要分布在白湖、春风湖和采桑湖区域;进入隆冬期后,丁字堤和采桑湖区域栖息的水鸟数量显著增加,春风湖和白湖区域水鸟数量明显减少;春季水鸟迁徙前,采桑湖栖息的鸟类数量达到顶峰,约占到东洞庭湖该时段水鸟总数的50%,白湖与丁字堤区域水鸟与隆冬期基本保持平稳,但春风湖区域水鸟持续减少,降至该越冬期水鸟数量最低点。  相似文献   

11.
拟建福清兴化湾水鸟自然保护区以黑脸琵鹭、黑嘴鸥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基于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与湿地资源监测中心近年来对拟建福清兴化湾自然保护区区域综合本底调查结果,从珍稀濒危物种、水鸟迁徙网络、自然生境、丰富物种、达到国家重要湿地标准、科研宣教价值等方面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进行评价,为建立福清兴化湾水鸟自然保护区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地区鸟类迁徙路线上重要的停歇地、越冬地和繁殖地,有水库、近海滩涂、芦苇沼泽、河流、盐池、渔塘等多种湿地生态类型,水鸟资源丰富。作者在2009年,以每月一次的调查频度,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水鸟资源进行调查,共调查水鸟种类计数97种,数量总计数334046,其中湿地依赖鸟种种类计数6种,湿地依赖鸟种数量计数44种,受胁水鸟种类计数10种,受胁水鸟数量计数21432只。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作者对水鸟年度动态变化作了分析,研究水鸟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水鸟资源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1997年,在山西省选择25处主要湿地地域,对全省水鸟的种类、分布、数量、种群动态等进行了调查。发现全省水鸟有105种,分属7目,17科,其中夏候鸟有12种,旅鸟93种。赤麻鸭、豆雁、琵嘴鸭、绿头鸭、大天鹅等在山西省有较大数量的分布。并发现4种省内新纪录鸟类。  相似文献   

14.
2011和2015年的冬季,对杭州湾滩南岸滩涂湿地水鸟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水鸟总体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优势种群以鸻鹬类为主。比较不同水鸟类群数量之间的差异,发现雁鸭类的数量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P0.05,Z=-1.999),鸻鹬类无显著增加,白骨顶数量减少明显。通过计算生物多样性指数、均与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发现2次调查间并无明显差异。观察发现,部分自然滩涂被围垦区取代,成为部分水鸟的次选栖息生境,但是滩涂湿地依然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建议限制围垦范围和管理围垦区合理水位是维持水鸟种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湖南冷水滩湘江省级湿地公园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之上,是水鸟迁徙过程中的重要中转站,为了解该湿地公园水鸟资源状况,项目组搜集整理并分析了近年来湿地公园调查巡护资料,并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结果表明:该湿地公园内共记录到水鸟30种,隶属于6目10科,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种,水鸟种类以候鸟为主,有候鸟20种。湿地总面积为2 331.20 hm2,包括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为迁徙候鸟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场所,因此加强湿地公园的管理对迁徙候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区为研究区域,通过进行鸟类多样性与其生境选择的研讨,评价了该生态旅游区的鸟类多样性及其栖息生境。通过普查不同景观类型、观察并记录鸟类种类、栖息生境、行为,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类水鸟对养殖塘、芦苇丛、人工湿地的嗜好程度差别不大,鸬鹚类水鸟最适栖息生境为养殖塘,鹭类和雁鸭类水鸟最适栖息生境为盐沼生境,鹤、秧鸡类水鸟主要分布在盐沼生境,研究结果对湿地生态旅游区景观构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总结了陕西黄河流域湿地水鸟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水鸟保护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湿地水鸟多样性保护建议。陕西黄河流域湿地水鸟共有13目27科16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9种。当前,针对湿地分类系统的变化、流域水鸟种类和保护物种的变化、水鸟栖息地面临的干扰,应推进多部门管理,探索补偿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03年、2005、2006、2008和2010年,对三都湾冬季水鸟进行实地调查,认为三都湾冬季水鸟Shannon-Weiner指数为3.736,G-F指数为0.341,水鸟多样性比较丰富,云淡与东湖塘水鸟相似性最高,盐田港与各调查样区的相似性相差较大。白马港、云淡、西陂塘、东湖塘与飞鸾水鸟多样性相对较高,应列为重点保护的区域,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19.
水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为掌握辽宁越冬水鸟状况,以便更好地开展保护工作,2015年1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辽宁省33处湿地开展了水鸟资源调查,共发现水鸟34种,隶属6目9科,种群数量46 395只。其中种群数量较大的有绿头鸭(18 353只)、赤麻鸭(7739只)、斑嘴鸭(5212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丹顶鹤(37只)、东方白鹳(171只)、大鸨(5只)、遗鸥(1830只)、中华秋沙鸭(7只)、白尾海雕(18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灰鹤(295只)、疣鼻天鹅(2只)、大天鹅(8只)、小天鹅(2只)、鸳鸯(4只)。全省冬季水鸟主要分布在黄海、渤海沿海和鸭绿江、浑河、太子河。建议采取加强种群保护、栖息地保护、执法监管、宣传教育、资源监测和科学研究等措施有效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兴凯湖不同栖息地水鸟特别是濒危鸟类如鹤鹳类群落组成差异,为兴凯湖水鸟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 2017年12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湖岗、龙王庙、东北泡子以及青山水库4个区域6类栖息地水鸟群落进行系统调查,并对水鸟群落特征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兴凯湖湿地内共记录水鸟7目11科85种364 063只。湿地内水域面积最大,物种数最多,多样性指数最高,以雁形目和鸻形目鸟类最多;林地与灌丛面积最少,物种数最少;灌丛多样性指数最低,以鹭科鸟类为主。在4个区域,湖岗水鸟多样性最高,其次是龙王庙和东北泡子,青山水库多样性最低。由于不同区域的栖息地组成不同,水鸟数量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结论】随着兴凯湖栖息地类型的改变与人类活动的加剧,特别是作为鹤鹳类主要的繁殖地龙王庙与东北泡子,农田耕地面积增多,而沼泽湿地与草甸面积减少,使得鸭类与鹤类数量大幅减少。建议需根据不同水鸟对栖息环境的适宜性需求,制定科学合理保护方案,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