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转GATEPSPS 双价基因抗草甘膦大豆‘GE-J16’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除草剂材料,喷施草甘膦后,评价草甘膦对杂草防除、大豆安全和杂草发生的影响,为其将来商业化种植后的安全监测与杂草治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除草效果:每小区以对角线5点取样法取5个0.25 m 2样点并标记,施药后28 d调查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株数,并剪取地上部分称取鲜重, 计算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对大豆安全性:每小区以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随机取4株大豆并标记,在喷药当天、药后7、14、21及28 d调查大豆株高和复叶数,观察药害,收获前每小区取50株大豆调查结荚数及产量。杂草发生情况:每小区以对角线5点取样法取5个0.25 m 2样点并标记(避开除草效果取样点),调查并记录每种杂草种类、株数,计算每种杂草相对多度。【结果】转基因大豆喷施900、1 800和3 600 g a.i./hm 2草甘膦对禾本科杂草株防效2016年分别为84.30%、95.22%和83.62%,阔叶杂草株防效分别为49.80%、64.52%和61.93%,禾本科和阔叶杂草鲜重防效分别在95.36%和82.05%以上,2017年对禾本科和阔叶草株防效分别达94.93%和85.09%以上,对禾本科和阔叶杂草鲜重防效分别达98.00%和96.57%以上。转基因大豆喷施草甘膦对大豆生长没有不良影响,产量高于人工除草处理。两年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喷施草甘膦后杂草群落发生改变,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田不除草处理小区主要优势阔叶杂草为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禾本科杂草为狗尾草(Setaria viridis)、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和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共6种,喷施草甘膦900—3 600 g a.i./hm 2后转基因大豆田5种主要优势杂草为打碗花、夏至草(Lagopsis supina)、马齿苋、牛筋草和狗尾草。【结论】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GE-J16’喷施草甘膦900—3 600 g a.i./hm 2对杂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 对大豆安全。因此,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GE-J16’将在我国有很好的商业化应用前景,喷施草甘膦影响杂草种群的发生,如今后商业化种植需长期密切监测种群变化。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异丙隆在大豆、玉米苗期除草的安全性和除草效果等情况,开展了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防治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杂草试验。结果表明,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3 750、1 875、900 g/hm2处理均对狗牙根无效,对灰绿藜、苘麻、田旋花、苍耳等阔叶杂草有防治效果。在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900~3 750 g/hm2对三至八叶期玉米安全,但对大豆不安全,大豆药害重。综合考虑药效、成本和药害等,建议施用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900 g/hm2防治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的杂草。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玉米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振涛  沈文静  刘标  薛堃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2):2315-2325
【目的】明确转基因抗草甘膦(EPSPS)、抗虫(Bt Cry1Ab)玉米DBN9936对大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为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提供基本数据。【方法】于2015年玉米生长季,在吉林四平伊通满族自治县实验基地,对比转基因玉米田与对照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与结构。在田间隔离条件下,采用直接观察法、陷阱法和纵剖茎秆等方法对田间玉米植株、地表和茎秆内的节肢动物数量和种类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节肢动物的功能群和多样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均匀性指数等,并对节肢动物群落的相似度进行比较。【结果】玉米材料上的节肢动物群落由13目、44科组成。主要害虫是玉米蚜、双斑萤叶甲和亚洲玉米螟;捕食性天敌主要为草蛉、瓢虫和蜘蛛等。转基因玉米DBN9936整个生育期植株上的亚洲玉米螟、棉铃虫等鳞翅目靶标昆虫数量显著低于受体玉米DBN318和常规玉米先玉335;双斑萤叶甲的数量与受体玉米DBN318基本一致,但明显高于常规种先玉335,这体现出品种间的性状差异,而非转基因引起的次生害虫数量增大;其他各组处理田间非靶标节肢动物数量未发现显著差异。转基因玉米DBN9936喷施2倍草甘膦除草剂后2周和4周,对其田间节肢动物种类及数量进行调查,发现与DBN318、先玉335和未喷施除草剂的DBN9936相比,各个功能群内种类和数量上没有显著差异。收获期调查钻蛀性害虫的数量和危害情况,发现转基因玉米DBN9936的蛀孔数、活虫数、隧道长度和穗尖被害数等指标显著低于DBN318和先玉335,表现出对亚洲玉米螟和棉铃虫明显的抗性。转基因玉米DBN9936与非转基因玉米DBN318(对照)和常规玉米先玉335相比,田间节肢动物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等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无论是否喷施除草剂,转基因玉米DBN9936与受体相比,节肢动物群落相似性指数呈现出逐渐上升并最终维持在高水平的变化趋势,即在生长季各个玉米品种的田间节肢动物群落会由最初的有一定差异逐步趋于一致。【结论】在本研究中,不同地块的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出现明显的波动,结合气象条件记录和大田观察,可以认为是干旱和双斑萤叶甲暴发而导致群落多样性水平下降,主要体现在优势集中度上升和均匀度下降两个方面。这表明转基因玉米DBN9936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受体品系DBN318和常规种先玉335基本相似,与对照相比该转基因玉米对非靶标节肢动物群落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新型高效药剂及研究其对小麦品质、产量的提升效果,在如皋市丁堰镇新堰村开展了施用不同药剂组合药效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先正达方案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病指防效均达99%以上。拔节孕穗期施18.7%嘧菌·丙环唑悬浮剂750 mL/hm2+40%环丙唑醇悬浮剂300 mL/hm2+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150 mL/hm2+含氨基酸生物激活剂750 mL/hm2,扬花初期施27.5%麦甜预混剂悬浮剂1 200 mL/hm2+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150 mL/hm2+含氨基酸生物激活剂375 mL/hm2,扬花盛期施27.5%麦甜预混剂悬浮剂1 200 mL/hm2+含氨基酸生物激活剂375 mL/hm2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佳,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95.00%和95.39%,且有一定的增产提质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探索GF-2819+41%草甘膦防除柑橘园杂草的效果。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GF-2819 30 mL+41%草甘膦300 mL及GF-2819 45 mL+41%草甘膦300 mL防效最为理想,药后45 d杂草总防效为97.0%~99.1%,鲜重防效为99.1%~99.7%。  相似文献   

6.
为不断提高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效果,进行了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集成试验示范。结果表明:27%苯醚·咯·噻虫3 mL拌种1 kg种子,于返青期喷施18.7%丙环·嘧菌酯750 mL/hm2+134 g/L氨基酸水溶肥750 mL/hm2+22%噻虫·高氯氟150 mL/hm2,拔节期喷施18.7%丙环·嘧菌酯1 050 mL/hm2+134 g/L氨基酸水溶肥750 mL/hm2+22%噻虫·高氯氟150 mL/hm2,扬花期喷施18.7%丙环·嘧菌酯1 050 mL/hm2+134g/L氨基酸水溶肥750m L/hm2+22%噻虫·高氯氟150m L/hm2+20%氟唑菌酰羟胺600m L/hm2的处理对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茎基腐病的相对防效分别为99.91%、86.93%、76.09%、94.93%,均优于常规用药区;对赤霉病、蚜虫、红蜘蛛的防效均达99%以上,较...  相似文献   

7.
转2mG2-epsps基因烟草的草甘膦耐受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耐草甘膦基因2mG2-epsps转入烟草,获得87株PCR阳性植株,阳性率为43%。对PCR阳性植株进行Southern杂交、RT PCR、Western 杂交和ELISA分析,结果显示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并高效表达,转基因植株的叶片中2mG2-EPSPS蛋白的最高表达量可达26.03 μg/g 鲜重。转基因烟草草甘膦耐受性分析显示,其中有15个转化事件表现出较好的草甘膦耐受性,对草甘膦的耐受性可达到1%。转基因植株的种子可以在10 mmol/L草甘膦异丙铵盐浓度下萌发,T1代转基因烟草幼苗可以耐受浓度为0.8%的草甘膦。研究结果表明转2mG2-epsps基因烟草具有较高的草甘膦耐受性,2mG2-epsps基因可以用于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培育。  相似文献   

8.
应用2+X田间肥效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旱地玉米产量、净收益、农学效率、氮肥利用率及生物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显著增加了玉米产量和净收益;施用氮肥329 kg/hm2处理获得了最高产量11 467.5 kg/hm2和最高净收益19 420.67元/hm2,较不施氮肥处理增产7 324 kg/hm2,增产率达176.8%,增收14 648元/hm2,氮肥农学效率为22.26 kg/kg,氮肥利用率38.56%。玉米产量与施氮量函数关系为Y=-0.048 X2+35.60 X+4 117(R2=0.965),最高产量施肥量为370.8 kg/hm2。玉米净收益与施氮量函数关系为Y=-0.095 X2+64.16 X+6 877(R2=0.965),最佳经济施肥量为337.7 kg/hm2。  相似文献   

9.
研究水氮耦合效应对春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为水分和氮肥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灌溉定额为低量W1(50 mm)、中量W2(150 mm)、高量W3(250 mm),设氮肥为不施加N0(0 kg/hm2)、中量施加N1(180 kg/hm2)、高量施加N2(240 kg/hm2)。结果表明:2018年和2019年中量灌溉定额和中量施氮组合(W2N1)产量分别为12 261.67 kg/hm2和14 805.12 kg/hm2,与高量灌溉定额和中量施氮组合(W3N1)产量(分别为12 702.97 kg/hm2和15 259.82 kg/hm2)差异不显著;2018年和2019年高量灌溉定额和中量施氮组合(W3N1)在完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高,分别为每株338.26 g和353.37 g,其氮素积累量分别为258.18 kg/hm2和256.46 kg/hm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田间除草剂药效试验及其安全性,筛选出高效化学除草剂,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为新疆春播玉米田科学除草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8种除草剂不同时期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及其对玉米苗期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 各封闭处理中,38%莠去津(金秋)SC 1 500 mL/hm2和38.5%硝·精·莠去津(卢迈克斯)CS 6 000 mL/hm2对总草的防效较为理想,其在施药后30 、45 d的株防效、鲜重防效依次达到74.29%、61.95%、62.50%、61.39%和74.29%、62.48%、62.50%、60.88%;茎叶处理中,40 g/L烟嘧磺隆(精品大捷)OD 1 200 mL/hm2对总草的防效最好,其在施药后30、45 d的株防效、鲜重防效达85.71%、83.18%、59.38%、64.78%,其次是28%硝·烟·莠去津(金大捷)OD 2 700 mL/hm2,其在施药后30、45 d的株防效、鲜重防效分别为80.00%、79.41%、50.00%、56.06%,24%硝磺·烟·莠(玉彩)OD 2 700 mL/hm2和50%氯吡·硝·烟嘧(苞鑫)WG 450 g/hm2的防效也较为理想。30%苯唑草酮(苞卫)SC 225 mL/hm2的防效最差,其在30 和45 d的株防效、鲜重防效仅为60.00%、56.07%和21.88%、41.73%。结论 在生产上安全高效防除玉米杂草的除草剂种类及施药量为,封闭处理:38%莠去津(金秋)SC 1 500 mL/hm2、38.5%硝·精·莠去津(卢迈克斯)CS 6 000 mL/hm2,茎叶处理:40 g/L烟嘧磺隆(精品大捷)OD 1 200 mL/hm2、28%硝·烟·莠去津(金大捷)OD 2 700 mL/hm2、24%硝磺·烟·莠(玉彩)OD 2 700 mL/hm2和50%氯吡·硝·烟嘧(苞鑫)WG 450 g/hm2。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防除青海云杉幼林地内生长的冰草,筛选出适合青海云杉林地的最优除草剂及浓度配比,解决青海云杉林生产抚育中的除草难题以及提高青海云杉的产量和质量,选用70%甲嘧磺隆可溶性粉剂(森草净)、30%草甘膦可湿性粉剂(飞达)、200 g/L百草枯水剂(克无踪)和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快招)4种常用除草剂开展了不同除草剂对青海云杉幼林地冰草的防效研究。结果表明:在5月中下旬冰草生长旺盛期(冰草高5~10 cm),使用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快招)3 750 mL/hm2,药后75 d对冰草的防除效果达到94%,持效期较长,且对苗木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春玉米最佳的施氮量,进一步揭示不同施氮水平下春玉米的光合参数和产量的变化情况,本研究分析了不施氮肥(N0,0 kg/hm2)、常规施肥(N1,225 kg/hm2)、氮肥减施10%(N2,200 kg/hm2)、氮肥减施20%(N3,180 kg/hm2)、氮肥减施30%(N4,150 kg/hm2)5个施氮水平对春玉米农艺性状、光合参数、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225 kg/hm2处理相比,在180 kg/hm2和200 kg/hm2的施氮水平下,玉米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减少氮肥的施用可以提高玉米的光合能力,但当施氮水平在150 kg/hm2时,光合作用水平下降。在200 kg/hm2和180 kg/hm2的施氮水平下春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均高于常规施氮225 kg/hm2...  相似文献   

13.
草甘膦与2,4-D混用对柑橘园杂草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0.8%草甘膦·2,4-D水剂(AS)对柑橘园杂草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8%草甘膦·2,4-D AS制剂用量15 750~31 500 mL/hm2几乎对所有禾本科、阔叶类和其他类杂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与41%草甘膦异丙胺盐AS制剂用量4 116 mL/hm2相当,显著优于72% 2,4-D丁酯EC制剂用量8 100 mL/hm2的防效,作用较快,持效期较长.  相似文献   

14.
宿州市埇桥区玉米田间禾本科杂草以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稗等为主,阔叶杂草以铁苋菜、苘麻、马齿苋等为主,危害趋势明显。为了筛选适合该区的新型除草剂品种,延缓农药抗性,实现农药减量增效,开展了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苗后使用8%环磺酮可分散油悬浮剂1 350 mL/hm2+24%烟嘧磺隆·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1 500 mL/hm2,作物生长正常,药后28 d株防效、鲜重防效分别为87.4%、95.38%,安全性好,玉米较不施药对照增产19.79%。说明该药剂对皖北玉米田一年生杂草有较好的防效,同时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石灰施用是改善稻田土壤酸化、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沿江平原酸化水稻田进行大田试验,分析石灰用量(750~3 750 kg/hm2)与土壤pH、水稻产量以及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石灰相比,随着石灰用量的增加,土壤pH增加0.16~0.33个单位。石灰用量在750~3 000 kg/hm2时能够不同程度提高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实际产量,其中2 250 kg/hm2用量时水稻增产效果最佳;而较高用量3 350 kg/hm2则不利于水稻生长。种植水稻收益随石灰用量的增加而降低,750 kg/hm2用量下增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氮水协同供应对驻玉216品种干物质和氮素累积与分配、氮素运移及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施氮和灌水2个因素,3个灌溉水平W0(0 m3/hm2)、W1(750 m3/hm2)、W2(1 500 m3/hm2);3个施氮水平N0(0 kg/hm2)、N1(150 kg/hm2)、N2(300 kg/hm2)。【结果】 W2灌水量(1 500 m3/hm2)和N1施氮量(150 kg/hm2)氮水协同供应下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氮素吸收效率最高,W1灌水量(750 m3/hm2)和N1施氮量(150 kg/hm2)氮水协同供应有利于干物质和氮素累积向籽粒内运移,提高营养器官氮素运移量,增加籽粒内的分配比重,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氮素运移效率、氮素运移贡献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结论】 综合籽粒产量与节肥节水因素,灌水量750 m3/hm2、施氮量150 kg/hm2是驻玉216品种灌水施肥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7.
复合性状转基因玉米外源蛋白的时空表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检测转基因玉米MON89034×NK603的3个复合性状转基因玉米中Cry1A.105、Cry2Ab2、CP4-EPSPS蛋白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取苗期和心叶期叶片、吐丝期花粉和花丝、灌浆期籽粒、雌穗顶端和茎髓组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3个转基因品种中,外源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显示较高的一致性,均在叶片组织表达最高。转化体同一组织中表达外源蛋白在品种间变异不明显,组织间差异大于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18.
张洁 《安徽农业科学》2023,(1):36-38+41
玉米的品种选择和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产量起决定性作用,为了探讨如何选择适宜的品种和密度、提高陕北风沙滩区春玉米产量,以当地主栽玉米品种大丰30、陕单609、先玉335为供试材料,进行了5个梯度(4.5万、6.0万、7.5万、9.0万、10.5万株/hm2)下的田间试验,探索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玉米单株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株高、穗位高、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高、叶面积、秃尖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干物质积累量、百粒重、穗长、穗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品种均在9.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陕单609较其他密度增产0.9%~3.9%,先玉335增产2.6%~10.9%,大丰30增产3.3%~21.7%,较其他密度增产21.67%;6.0万~9.0万株/hm2密度下,大丰30产量最高,10.5万株/hm2时,陕单609和先玉335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生长期喷施草甘膦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生长和产量构成的变化,阐明一定浓度的草甘膦对转基因大豆生长繁育的影响,并对转基因大豆田间实际除草过程中草甘膦喷施时间及浓度的合理选择提供数据支持及理论研究依据。【方法】选择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GTS-40-3-2,采用田间随机区组的设计方法,在大豆生长的V1-V5期茎叶喷施一定浓度梯度的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研究草甘膦对不同时期转基因大豆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并同期监测该浓度梯度草甘膦的实际除草效果。【结果】1.23-12.30 kg•ai•hm-2的草甘膦均能有效控制杂草,但喷施草甘膦超过推荐剂量1.23-2.46 kg•ai•hm-2会抑制GTS-40-3-2主茎节和主茎复叶的生长及降低成熟期的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GTS-40-3-2的单株有效荚数和百粒重在喷施不同浓度草甘膦后保持对照水平,株高、结荚高和有效分枝数等产量相关性状在较低浓度草甘膦处理后还有一定增长。草甘膦对GTS-40-3-2生长繁育的影响因施药时间的不同存在差异,4.92-7.38 kg•ai•hm-2的草甘膦显著抑制V1和V2期大豆的生长和产量,但对V3-V5期大豆的产量构成没有明显影响;V3-V5期大豆茎叶生长的减缓发生在喷施一定浓度草甘膦后10-20 d,30 d后茎叶生长恢复至对照水平,但较高浓度(9.84-12.30 kg•ai•hm-2)的草甘膦仍会导致V4和V5期大豆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的明显下降,V3期GTS-40-3-2的产量构成因素不受喷施草甘膦的影响。【结论】1.23-2.46 kg•ai•hm-2的草甘膦具有良好的除草效果,在转基因大豆生长的V1-V5期均能安全使用而不会造成大豆的生长抑制和减产。喷施草甘膦超过推荐剂量,一定程度上损伤大豆的结粒水平,但籽粒质量不受影响。草甘膦对不同时期转基因大豆生长繁育的影响程度为:V1、V2>V4、V5>V3,田间除草时选择V3期喷施草甘膦,从对转基因大豆生长和产量构成的影响角度而言,相对最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以宜机收玉米品种迪卡517、普通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设60 000株/hm2、75 000株/hm2、90 000株/hm2 3个种植密度,通过2020、2021两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两品种群体冠层不同层次光分布和干物质转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3个种植密度下,迪卡517的透光率、干物质转运量、干物质转移率、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有效穗数、穗粒数均高于郑单958,迪卡517的叶面积指数、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千粒重低于郑单958。在75 000株/hm2、90 000株/hm2种植密度下,迪卡517的花后干物质积累率和籽粒产量高于郑单958。迪卡517在90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郑单958在75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达到最大。由此可见,宜机收玉米品种迪卡517冠层光分布合理,干物质转运和分配特性较好,耐密性较强,高密度下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