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进一步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与探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模式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为县域地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更好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以泾川县为例,介绍其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主要做法及建立的消费扶贫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3.
正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工作及"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相关要求,教育部等部门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作出要求。  相似文献   

4.
"要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规划、引导和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户贫困地区"。乡村要振兴,必须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在贫困山区选择科技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是实现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的基本路径和长久之策。笔者以科技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其在湖北省贫困山区凸显的支撑作用为例,从分析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脱贫攻坚实践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模式选择(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推广)、存在的问题方面,探索贫困山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202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正式公布.标志着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意见明确要求,对脱贫地区产业要长期培育和支持,促进内生动力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西部20省136名农村党组织书记开展调查,发现中西部农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普遍面临着乡村发展动力不强、乡村建设基础薄弱、乡村治理短板突出等诸多难点问题。应不断优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政策供给,持续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通过数字赋能、人才建设、乡村治理和党建引领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7.
产业发展是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的经济基础。为了推进西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通过查阅资料和梳理文献,总结了西部产业扶贫模式,探究西部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对策。研究表明,西部产业扶贫模式主要有特色种养加销一体化扶贫模式、农旅双链扶贫模式、资产收益扶贫模式等;推动产业扶贫模式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一是要加快延伸农业产业链,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二是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三是要不断优化生态扶贫政策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后续巩固脱贫成效,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2022年2月7-8日,省委书记王宁率队到昭通市调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工作.他强调,昭通市要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农业农村发展大做文章,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努力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相似文献   

9.
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任务,设置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作为系统性调适与转换过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探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内在逻辑本质,辨析二者有效衔接的必然要求与路径选择,研究得出乡村振兴战略在协调城乡要素融合、资源优化,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帕累托最优的过程中,强化了有效衔接的现实要求、过渡时期的首要任务;从而识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内生动力,弥补了乡村振兴的短板;构筑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成为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时序前提和空间基础,为探索乡村振兴赓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政策演化、产业发展、生态文明、乡村治理、吸引人才等方面的长效机制提供了根本保障和路径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是新时代农村工作中的重点。本文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入手,先简要分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新要求,再系统分析有效衔接要点的基础上,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的角度提出了合理发展乡村振兴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21年,云南省高质量谋划新阶段三农工作.持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推动调整成立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建立"三双"工作机制,双月定期研究调度重大问题.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  相似文献   

12.
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扶贫成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渠道。近些年来,旅游扶贫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当前旅游扶贫也存在资源整合不够、产品竞争力不强、协同机制缺失以及疫情影响等难题,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还有差距。推进旅游扶贫实践创新,需要进一步打造特色品牌、完善旅游设施建设、强化景区管理、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增强旅游扶贫能力和强化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3.
杨立铭  赵瑞 《河北农业》2022,(10):39-41
目前河北省正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作好这两大战略的有效衔接,不仅能巩固河北省的脱贫攻坚成果,更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本文针对财力保障机制、财政政策缺乏针对性、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下乡缺乏政策引导、产业扶贫政策无法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实施财政政策“有效衔接”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脱贫攻坚目标的完成,“三农”工作的重点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仍存在政策协调不足、人口结构失衡、基础设施薄弱、产业转型缓慢等现实问题。需要因地制宜,采取加强政策衔接、健全人才队伍、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村产业等措施,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张志国 《安徽农业科学》2022,(12):231-232+252
分析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讨论了辽宁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辽宁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政策建议:总结经验,稳定扶贫政策;精准识别,科学划定低收入人口;多维度构建防返贫路径;关注隐形贫困群体;做好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  相似文献   

16.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战略意涵及重点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充分利用过渡期,抓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政策保障衔接、机制整合和工作统筹等关键环节,实现减贫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相互协调、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最终全面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基于此,在把握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所包含战略意涵基础上,提出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组织优势与基层积极性、产业发展、异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人才资源、生态扶贫、创新制度体系等重点方向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视域下,发展农村产业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重要手段,是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更是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产业发展,通过研究农村产业发展"内卷化"的内涵及特征,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发展"内卷化"状况,提出了催生多种新型业态、推动农村产业持续发展;推进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18.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现如今环境中,中国在脱贫、乡村振兴中所付出的努力也让我们看到了好的结果。本文对脱贫攻坚取得的重大成果做了简单的介绍,并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就其意义和重要性列举了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主要手段,对如今乡村存在的问题作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是迈向共同富裕重要的一步,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既是党中央对新阶段"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又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滇桂黔石漠化地区是少数民族人口多、生态最脆弱的地区,也是巩固脱贫成果与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最为特殊、最为艰难的地区。本文通过回顾梳理滇桂黔石漠化地区的精准扶贫重要举措,发掘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在实现脱贫后的发展问题新的特征,探讨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接下来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此背景下,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是急需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定西市安定区为例,总结了定西市安定区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面临的问题,并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举措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