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森林健康理论,分析祁连山森林生态系统存在着森林面积减少,森林生态系统活力下降,服务功能降低,维护系统的外部输入增加,系统经营管理选择单一,对邻近系统的破坏加大等健康受损症状.藉此,提出加快山区生态建设,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林政执法队伍建设管理,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加快退化林地和草原植被恢复进程等保护和恢复祁连山森林健康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北坡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回顾了祁连山森林经营历史,分析了经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祁连山北坡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与对策:(1)大力发展社会林业,促进公众积极参与林业实践,在林业的发展中获得利益;(2)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3)调整林种结构,加快分类经营步伐,推动商品林的发展;(4)加强科学研究,推动科技兴林战略。  相似文献   

3.
祁连山北坡森林火险等级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连山北坡森林火险等级指标的研究车克钧,王金叶,党显荣,贺红元,张学龙(甘肃省张掖祁连山水源林研究所,734000)1自然概况祁连山林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东经93”00,--102“40’,北纬36”40,~40”00’.总面积约7.2万km’。...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北坡退化水源涵养林生态修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对西北干旱区降水调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气候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祁连山北坡不同类型林地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毁林耕种致使中山区的90%水源涵养林林缘都受到破坏,10%的森林中有面积超过30m×30m的较大林窗。采用坡地鱼鳞坑和坡脚水平沟营造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形成坡面流水收集,坡底沟缘"锁"边的水源涵养林恢复体系。鱼鳞坑增加表层土壤蓄水力,水平沟则增加了20~40cm土层含水量,而林窗的土壤受干扰则增加了40cm土层含水量。人工造林增加了植被盖度,提高了土壤蓄水量,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水源涵养能力。根据立地类型,将封山育林、造林和水土保持工程结合是有效的退化涵养林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5.
祁连山森林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的祁连连山是匈奴人的牧场,如今的祁连山承载着河西走廊的希望。祁连山成就了河西走廊的辉煌,但是,今天祁连山的危机却令人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6.
马力  马俊  常学向 《甘肃林业科技》2002,27(1):32-33,39
受大陆性荒漠气候和高山寒冷气候的双重影响,祁连山林区冬春两季寒冷干燥,且春季多大风天气,可燃物含水量接近风干状态。针对该林区森林防火的现状,分析了森林火灾发生的特点及发生趋势,并提出林区林火预报预防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祁连山北坡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祁连山森林经营历史 ,分析了经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祁连山北坡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祁连山森林经营历史 ,分析了经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祁连山北坡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与对策 :(1)大力发展社会林业 ,促进公众积极参与林业实践 ,在林业的发展中获得利益 ;(2 )科学调整产业结构 ,开发森林生态、旅游资源 ,发展第三产业 ;(3)调整林种结构 ,加快分类经营步伐 ,推动商品林的发展 ;(4 )加强科学研究 ,推动科技兴林战略  相似文献   

9.
祁连山森林水文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阐述了森林水文的研究动态,以及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研究进展和实际运用。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森林与水相互作用的特点和森林的水文效应,为干旱半干旱区山地森林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祁连山北坡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林。祁连山区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地区之一,这些灾害对森林及林业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严重制约了生态保护与建设事业的发展。加强森林自然灾害监测、预防和控制,是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虫害及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害虫种类较多,发生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生态效益下降。本文报道了区内当前发生的害虫种类及危害情况,分析了虫害发生的特点和原因,提出了适宜本区特点的管理措施、治理策略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应用"3S"技术调查表明,祁连山北坡水源涵养区土地总面积963.71万hm2,不同利用类型土地面积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牧草地(48.0%)>未利用地(26.2%)>林地(17.2%)>水域(4.1%)>耕地(4.0%)>建设用地(0.5%)。区内建立了祁连山、盐池湾和连城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面积为406.14万hm2,占水源涵养区总面积的42.1%。保护区周边区域557.57万hm2,占总面积的56.8%。根据土地利用现状、保护区功能区划及人为干扰因素,划分3个不同区域分类实施生态修复与治理措施:(1)绝对封禁保护区,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禁止一切形式的人为活动。(2)重点生态恢复区,加强林草资源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恢复自然生态系统。(3)重点生态重建区,适度开展荒山造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加快退化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3.
基于3S技术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结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09年,采用3S技术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结构现状特征进行了调查,并与2000年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保护区林地以灌木林为主,占林地总面积的74.6%;其次为有林地,面积占林地的21.3%;森林起源主要为天然林,森林树种结构单一.灌木林树种主要为金露梅、柳类、锦鸡儿、杜鹃、珍珠猪毛菜等.乔木林以青...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祁连山林区灾害性林木清理对象的具体标准、清理作业设计的内容和清理采伐方式。调查了灾害性林木清理的效果,认为通过对灾害木清理,改善了林内卫生条件,预防了蛀干害虫发生,降低了林内可燃物积累,减轻了护林防火工作压力,提高了林分整体质量。使灾害木得到利用,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解决了当地农牧民一定数量的生活用材,调动了群众的爱林护林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北坡)生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祁连山地理位置特殊,自然生态系统复杂,生物资源丰富,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动植物经济价值较高。区内有森林、草原、荒漠、寒漠、冻原、农田、水域、冰川等多种自然生态系统;1044种高等植物;267种野生动物;218种天敌昆虫;988种森林害虫。高等植物中有药用植物300多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植物2种;野生动物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动物12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动物38种;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物基因库。  相似文献   

16.
系统调查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病害种类,采到罹病林木11科22种(属),鉴定出林木病原107种,引起病害134种。病原分类分别为真菌83种、螨类6种、寄生植物3种、细菌1种,生理性病原14类。病害种类按寄生部位分,叶部病害74种,干部病害38种,枝梢病害17种,种实、根部病害较少。按树种分,青海云杉病害23种,青杄病害13种,人工栽培杨树病害18种,山杨病害18种,桦树病害10种,山柳病害8种,华北落叶松病害6种,祁连圆柏病害5种,油松病害5种,梅属植物病害5种,苹果属植物病害3种,小檗属植物病害4种,杜鹃类病害3种,忍冬病害2种,其他林木病害8种。  相似文献   

17.
病虫鼠危害对森林的影响有生态影响、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三方面。测算表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当前发生危害的主要森林病虫鼠危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青海云杉种实害虫(1826.4元/hm^2)、青海云杉叶部病虫(913、5元/hm^2)、青海云杉嫩梢病虫(887.4元/hm^2)、幼林地中华鼢鼠(810元/hm^2)、青海云杉蛀干害虫(476.16)元/hm^2)、落叶松球(202.5元/hm^2)、阔叶树叶部病虫(112.5元/hm^2),主要森林病虫鼠害直接经济损失年均达2395.86万元。  相似文献   

18.
汪有奎 《甘肃林业》1995,(2):19-19,27
祁连山保护区森林病虫害现状与防治对策汪有奎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为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使祁连山林区森林病虫鼠害日趋严重,特别是青海云杉林病虫害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发生面积及危害程度不断上升和扩大。据统计,全区每年发生各类森林病虫鼠害20到3...  相似文献   

19.
祁连山林区是甘肃省的十大林区之一 ,受大陆性荒漠气候和高山寒冷气候的双重影响 ,干旱寒冷 ,护林防火形势严峻 ;在各级政府和当地群众的关怀和支持下 ,保持了建国 5 0多年来无森林火灾的佳绩 ,成绩来之不易。分析了祁连山林区护林防火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继续加强和普及护林防火的政策、法律、法规和防火知识、安全知识、自救知识等的宣传教育 ,加强防火队伍建设与人员培训 ,全面提高护林防火意识和防火技术水平 ;鼓励林区群众积极参与祁连山林业建设 ,把护林防火与当地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实现社区共建和社区共管 ,创造良好的护林防火的社会环境 ;加强护林防火的监测与预测预报 ,建立健全测报体系 ;加强森林防火的科学研究 ,制定科学的更适合祁连山护林防火特点的防火预案 ,创立适合于祁连山林区的防火理论和技术体系等 4条森林防火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祁连山北坡中段的大野口流域,沿海拔梯度(2 500~3 300 m)调查了青海云杉中龄林的结构,并分海拔段(每100 m)进行统计。结果表明:1)研究区森林密度较大但树木个体较小,密度、胸径、树高和冠幅直径(平均值±SD)分别为1 550±628 株·hm-2、13.9±6.2 cm、8.1±3.7 m和3.3±1.7 m。随海拔升高,密度降低、平均胸径和冠幅直径增加,平均树高呈"单峰"变化,峰值在海拔2 800~2 900 m。2)研究区森林的径级组成以小树(DBH: 5~12.5 cm)和中树(DBH: 12.5~22.5 cm)为主,树高(H)以6~12 m的树木为主。随海拔升高,林内幼树(DBH≤5 cm)比例基本稳定,小树比例略有下降,中树比例呈"单峰"变化,峰值在2 800~2 900 m,大树(DBH>22.5 cm)比例增加。H≤6 m的树木比例呈"V"字型变化,在海拔2 800~2 900 m最低,H为6~12 m和H>12 m的树木比例均呈"单峰"变化,峰值分别在海拔2 600~2 700 m和海拔2 800~2 900 m。3)林分高径比介于0.45~0.73,胸高断面积介于7.86~33.32 m2·hm-2,随海拔升高两者均呈"单峰"变化,峰值在海拔2 800~2 900 m。分析表明,随海拔升高,青海云杉林的结构呈明显变化,并在中间海拔区(海拔2 800~2 900 m)达到最优。因此,分海拔区段建立森林结构与水文过程的定量关系并进行生态水文模型的参数设置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