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杜光竹 《耕作与栽培》1992,(3):23-26,40
通过叶龄、寄秧密度与壮秧的关系,明确汕优63品种在不同叶龄移栽时,适宜的寄秧密度、秧田基本苗、移栽时秧田叶面积及分蘖情况,验证秧苗叶蘖同伸壮秧,秧田茎蘖滞增叶龄期为适期移栽的指标。秧田茎蘖滞增叶龄期后1或2个叶龄移栽,分蘖开始停止甚至死亡,秧苗素质差,此研究汕优63是否符合这个规律,给生产上提供理论依据。今年在地区农技站的组织和安排下,我站进行了叶龄模式栽培法——壮秧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3.
水稻叶龄模式是一项新的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它是江苏农学院凌启鸿教授等进行长期的高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成果。1987年,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农科院列为全国“农业十项推广技术”农作物模式化栽培之首。水稻叶龄模式开发与推广项目是将该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粮食生产的新突破,有利于稳定和发展全国的粮食产量,并能提高我国农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种稻技术水平,大面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起到更大的推进作用。1988年,全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叶龄的动态变化与其肥水需求存在着较大的相关,叶龄间接地反映了群体的生理蒸腾量,节水栽培的关键就是在保证作物生理蒸腾量的前提下,减少棵间蒸腾和田间渗漏量,以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1 杂交水稻叶龄判断方法返青分蘖期,杂交水稻移栽后,由于植伤,使植株移栽后长出第一片叶的尖端几厘米处出现缢痕,状似葫芦,叫葫芦叶。这片叶与移栽时秧苗最后一片叶两片叶枕重叠,形成双零叶。移栽后长出的第二片叶比前一片叶明显缩短变小,此叶称植伤叶。上述三类叶的出现可以作为杂交水稻返青分蘖期的特征叶。有效分蘖临界期叶龄为总叶…  相似文献   

5.
一、确定适宜基本苗的意义水稻栽插适宜基本苗数的多少,对协调每亩穗数、每穗粒数、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的合理组合;对合理利用分蘖、促进有效分蘖、控制无效分蘖;对高产群体的建立和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水稻产量的高低和栽插基本苗数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7.
杨独清 《耕作与栽培》1995,(3):18-19,24
水稻旱育浅植不同移栽叶龄试验初报杨独清(贵州省凤冈县农技站)水稻旱育浅植栽培技术具有省种、省秧、省膜架、省工、省肥、增产显著等特点,但目前还仅限于在冬闲田上推广应用。为探索在大面积的稻油、稻麦两熟田上应用旱育浅植的配套技术,推动水稻栽培技术改革,我站...  相似文献   

8.
三穗县地处贵州省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北部,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耕地面积0.769万hm2,其中稻田0.542万hm2;总人口20.1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48万人;农村劳动力10.93万个,其中外出务工人员近4万个。水稻是三穗县的主要粮食作物。播面占全县粮食作物播面的41.3%,产量却占全县粮食总产的66.2%。因此,水稻生产状况与种植效益,对稳定提高全县粮食总产,  相似文献   

9.
紧凑型玉米叶龄模式栽培促控指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紧凑型玉米掖单13号,用叶龄作指标采用以肥水为中心的促控措施,即“促,攻,补”肥水运筹技术,符合掖单13号生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产量,群体结构,产量性状以及与产量密切相关的主要生育和生理指标-叶面积系数变化动态,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光势,净同化率的变化,光能利用率,能量和累动态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常规栽培,因此叶龄模式促控栽培技术在玉米生产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叶龄模式理论为水稻的生长发育及器官建成提供了叶龄指标,从而指明了采取相应农艺措施的适宜时期。但各项农艺措施对杂交中稻产量的影响作用及应采取的合理的数量指标却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为此,我们应用我地已初步建立的杂交中稻生育叶龄模式,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影响产量较大的5个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1.
应用水稻叶龄模式理论指导水稻高产创建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江苏农学院凌启鸿教授等创立的水稻叶龄模式理论,能够按照叶龄进程,模式化地揭示水稻一生的生育规律,数量化地确立水稻高产的主要生产指标,并得以规范化地制定出水稻不同类型和品种的栽培促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黄德社 《种子》1992,(1):64-65
杂交水稻叶片叶龄的判断,在生产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栽培上,可根据叶龄进行科学施肥和管水,有利于杂交水稻高产;在杂交水稻制种上,可随时掌握父母本叶龄变化情况,预测父母本对应叶龄是否相吻合,有利于花期预测和调节。怎样判断杂交稻叶片叶龄呢?综合起来,有如下10种方法。1.种谷方向判断法:利用秧苗种谷的方向来判断叶片叶龄。此方法只适宜秧苗叶片叶龄的判断。在秧田期,当秧苗叶龄较  相似文献   

13.
为了不断创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内涵,促进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态家园的综合效益,提高水稻生产科技水平,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从2004年起省农技总站与省能源办协作,实施了水稻生态旱育秧试验、示范和推广项目。五年来,经各地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项目计划任务,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和明显的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水稻叶龄进程群体叶面积与产量形成关系及其调控途径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当代作物栽培中,高产依然是人们努力的目标。决定产量的因素是叶面积的合理发展和群体光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尤其是提高抽穗至成熟期的净光合产量。通过栽培措施提高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和合理的动态变化,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另一方面,谷物产量的最终表现是每亩总结实粒数和粒重,也就是产量总库容量的大小决定了产量的高低;群体叶面积的增加能促  相似文献   

15.
16.
在4种不同秧苗叶龄及4种不同秧土含水量条件下进行机抛试验,明确了机抛秧随叶龄增大苗高增加,机抛对秧苗植株的损伤程度加重。叶龄超过4.5叶,苗高〉15cm,秧苗抛后的直立苗比例明显减少。秧土含水量大小影响抛秧的均匀度,机抛秧最适的含水量是〈35%。  相似文献   

17.
《耕作与栽培》2010,(2):F0004-F0004
为有效缓解农村劳动力紧缺,减轻农民种植劳动成本,提高马铃薯生产的比较效益,提高、巩固和发展贵州马铃薯生产在全国的优势,促进马铃薯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从2003年起,由农技总站主持,贵州大学和黔东南、黔南、遵义、贵阳、铜仁等5个市(州、地)农技站共同实施了马铃薯免耕覆盖栽培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项目。五年来,经过各实施单位和各级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强化栽培技术对水稻长龄秧的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长龄秧移栽时,采用强化栽培技术措施进行管理、同时于移栽后10天施用PP333可有效地提高稻谷产量。其中采取单株移植,并适当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栽插窝数,有利于培育健壮的植株个体、优化群体结构、改善穗部性状。  相似文献   

19.
熊玉唐  黄俊明 《耕作与栽培》2001,(1):62-64,F003,F004
水稻是贵州省的主要粮食作物 ,常年播种面积 73.3万hm2 ,总产 45亿kg ,面积约占粮食播种面积的四分之一 ,总产约占粮食总产的五分之二以上。稳定提高水稻生产水平 ,对增加全省粮食总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贵州近年来发展水稻生产的实践证明 ,在狠抓杂交水稻的基础上 ,大力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是促进贵州水稻生产再上新台阶的突破口。 1992年引进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1998年推广面积达到 2 4万hm2 ,累计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达6 8万hm2 ,增产粮食 5 .1亿kg以上。为加快示范推广 ,促进全省水稻生产发展 ,确保粮食稳定…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