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大豆的产量潜力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通过对大豆的产量构成因素,耕作栽培条件对产量的影响,河南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省内外的高产实例四个方面,分析了夏大豆的产量潜力,并针对目前河南大豆单产水平较低的状况及高产经验,提出了以选用优良品种为基础,以培育壮苗全苗为前提,以精细管理为保证,配合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六条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冬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冬大豆产量受品种生产能力,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水平的综合影响。选出高产优质品种“661”,应用大豆高产理论与技术,以增加单位面临株数,提高单棉英粒数和粒重为原则,利用热区冬春光热资源,在栽培上采取适宜的技术,创造了单产268.14kg/667m^2的云南省冬大豆单产最高纪录,为冬大豆高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豆宽台栽培生产示范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宽台栽培生产示范总结黑龙江省854农场李志强,车风占,刘彦德大豆宽台栽培是继“三垄栽培”之后的,一种新的大豆高产栽培模式,主要是采取三行一平台一沟的栽培模式、从而改善大豆田间的通风透光环境,协调土壤水、肥、气、热条件,使大豆获得高产,我场自198...  相似文献   

4.
大豆单产250公斤的生产条件及综合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在前人对大豆生产环境条件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几年的高产栽培实践,探讨了高产栽培所需的环境条件和生理指标,耗作栽培技术,探讨了保护功能叶片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以及高产栽培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豆栽培学科发展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阐述了当前大豆栽培学的新技术与新成果,提出在大豆获得高产途径中的“生态、品种、栽培技术”的三维观点,并指出“良种良法”只是一种大豆从低产向中产转化的有效途径,但其已落后于当前高产的获得。论述了大豆栽培学所面临的危机与问题,指出了大豆栽培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重茬条件下黑农37大豆高产综合技术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立成  林蔚刚 《大豆科学》1996,15(2):130-135
本文对1994年重茬(一年)条件下大豆高产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在哈尔滨田间试验测定参数,建立函数模型,利用计算机解析了密度、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等主要因素间相互效应与产量的关系,提出了高产栽培最佳农艺措施,为重茬条件下大豆高产计划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豆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探讨大豆高产栽培措施,曾进行过如水分、肥料、密度、品种等单因素试验,以探讨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但是,大豆产量是受多种因素综合的影响。所以,只研究单因素的作用不能反映出大豆产量与各因素之间的综合关系。为此,我们在单因素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于1980~1982年研究水分、N肥、P肥和密度等四个主要栽培措施与大豆产量间的综合关系及其数学模型,为大豆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浅谈黑龙江省大豆高产栽培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黑龙江省五大类大豆高产栽培模式,大豆垄三栽培模式、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模式、大豆覆膜栽培模式、大豆垄系栽培高产配套模式和常规大豆栽培模式.分析各类栽培模式特点及技术增产关键,对提高大豆单产、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推进黑龙江省大豆产业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大豆高产栽培规律,以提供生产应用,我所于1971~1979年进行了大豆高产栽培试验研究。九年来曾应用当时当地主要推广良种和综合应用农业技术措施,多年多次获得了亩产400以上的产量(表1)。从试验结果初步体会:种、肥、水、密、管五个环节是增产的主要关键。  相似文献   

10.
大豆三垄栽培缩垄增行增产技术韩远征,李秋,王家三(黑龙江省8510农场)1991—1993年我们在全场进行了大豆三垄栽培缩垄增行的大豆对比试验和生产推广应用,累计应用58400亩,比三垄栽培增产22.8%,增产大豆1664.4吨,总增收222.2万元...  相似文献   

11.
大豆品种(系)耐低钾性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从国内外收集到不同来源大豆56份在低钾土壤上种植,发现不同品种(系)大豆对低钾的耐性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通过研究耐性与产量的关系。将这些品种(系)分为高产敏感型,高产不敏感型,低产敏感型和低产不敏感型4种类型。其中高产不敏感型与低产不敏感型具有钾高效基因。可作为基因材料应用于栽培和遗传育种的研究上。  相似文献   

12.
总结广西区武鸣县木薯间作花生、大豆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以促进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杨微 《大豆科技》2010,(4):58-59
综合多年农业生产实践,对两种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在不同生产条件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指出大豆生产实现高产稳产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两种结荚习性各有优势,无论亚有限还是无限,只要与不同栽培方法和技术措施相配套,满足品种的增产要求,都能创造高产。  相似文献   

14.
大豆高产潜力限制因素分析及高产类型设想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大豆高产潜力限制因素分析及高产类型设想苗以农(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十多年来,由于新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措施的改进,我国大豆的单位面积产量虽有所提高,但突破亩产300公斤(指种子含水量为13%的实测产量)的实例仍是较少。与亩产500公斤以上的水稻、小麦相比...  相似文献   

15.
宁夏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和生产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宁夏大豆高产高效栽培研究历史和现状,综述了适合宁夏大豆间作套种立体复合种植的品种、播期、密度、追肥等关键技术,分析了宁夏大豆间作套种几种主要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及其增产机理。  相似文献   

16.
旱作条件下“黑农26”大豆高产综合技术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旱作条件下大豆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探讨,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参数,建立函数模型。使用微机及我所编制的程序,解析了播期(x_1)、密度(x_2)、氮肥(x_3)、磷肥(x_4)、钾肥(x_5)等主要因素间相互效应及与产量的关系,提出了大豆高产栽培最佳综合农艺措施,为旱作条件下大豆高产计划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低平易涝地大豆三深带状耕作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英良 《大豆科学》1997,16(3):187-193
低平易涝地耕层土壤水分大,土质粘重冷浆,通气透水性差,释放差分能力低等不良理化性状,是障碍大豆高产穗产的主要因素。大豆三深带状耕作栽培模式,是以机械化深松施耕整地和带状栽培相结合的技术体系,改变了生产上翻,耙,压的耕作方式,较好地解决了低平易涝地土体构造不良状况的大豆和合理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18.
发展优势大豆多熟制模式,是旱地耕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一,经过两年实践,引进筛选出春、夏、秋三季配套种植的优势大豆品种,总结了一套高产栽培技术,摸索出以“麦-豆-苕”为主体的一套多熟制栽培模式,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培肥了地力,增加了土地产出和农民收入,实现了优势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中部不同栽培模式大豆生育特征与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中部两种栽培模式下大豆干物质及养分累积特征的分析,拟探明不同栽培模式下植株生育特征及氮磷钾累积特性.结果表明,高产栽培模式产量为2 268.0 kg·hm-2,比常规栽培模式增产16.3%;干物质积累较常规栽培模式提高26.8%.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高产栽培模式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明显增加,较常规栽培模式分别提高52.6%、60.5%、65.71%.高产栽培模式下吸收高峰明显后移,可见增加后期养分供应对于高产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的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的技术问题杨庆凯(国家大豆工程中心人才培训部、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提高大豆单产一直是大豆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水稻旱育稀植、玉米的覆膜栽培的成功,使水稻、玉米产量有了明显提高,人们就更加关注大豆继垅三栽培之后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