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述了豫西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意义,并主要从树种结构、抗旱造林的技术方法和乔灌草混交造林模式3个方面介绍了退耕还林造林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促进麻江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麻江县退耕还林工程中的主要造林模式进行调查分析,提出适合麻江县发展的造林模式,[结果]麻江县的退耕还林区划把全县划分为3个退耕还林类型区、6个立地类型亚区、2个立地类型组。根据气候特点和立地类型,结合麻江县森林生态建设的总体目标,提出了当前既能提高森林植被、保持水土,又能增加农民收入的造林模式是:林药结合模式、林草结合模式、经济林模式和杉竹混交模式,且从长远来看,杉竹混交模式最具发展潜力。[结论]该研究为麻江县退耕还林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项目示范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土壤状况和侧柏的林学特性进行了综合性分析,探索出侧柏的"五位一体"造林技术。即"挖坑垫土、营养钵苗、品字配置、乔灌混交、扶管到位"。通过近几年的造林实践,证明此技术在低山丘陵地区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中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简要介绍了混交林的概念及其六大优势,着重叙述了块状混交和带状混交这两种混交方法的造林模式、树种选择、混交比例和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退耕还林各林种树种的生长状况,评价退耕还林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法]根据麻江县的地貌特征,将其分为东、中、西3个台阶。根据退耕还林的林种和树种分布情况,设置监测样地。2002—2014年对固定样地进行监测调查,研究不同样地树高、胸径和郁闭度的动态变化。[结果]通过对比分析,生态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优于经济林,生态林中杉木模式和杉竹混交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高于其他种植模式。[结论]在退耕还林或其他造林项目中,麻江县应优先发展生态林,在发展生态林中应优先选用杉木纯林或杉竹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6.
退耕还林是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基本内容,在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需要掌握专业的造林技术。本文通过对巴林左旗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运用成熟的的造林技术知识,分析总结了常用的几种退耕还林模式,详细阐述了每个模式的特点、技术要点和模式成效,仅供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章绍怀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7):144-144,147
营造刺槐纯林或混交林对林地的选择都有其特点,造林密度、树种混交配置、抚育管理技术也是营造林成败的关键。皖南山地刺槐林的营造是改变过去单一的杉木纯林造林模式弊端的一种有效途径。介绍了山地刺槐林的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日照地区石灰岩山地不同混交造林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选用不同造林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室外调查与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式,对比分析了日照市莒县浮来山镇宋家山小流域4种混交造林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4种混交造林模式下土壤各项指标相比于纯林造林模式均有明显改善;侧柏黄栌混交林的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对土壤孔隙状况的改良明显,增加土壤水文效应较多。在日照地区石灰岩山地造林时应尽可能选择营造混交林,并优先选用侧柏黄栌混交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9.
初步介绍了云南省双江县及膏桐(Jatropha curcas L.)种植区植被概况,并且对膏桐林混交物种选择、混交模式确定以及混农林业模式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双江县自然植被可以划分为6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10个群系和13个群落;双江县膏桐种植区主要植被类型有热性灌丛、热性稀树灌木草丛、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和农地。并建议在双江县及相似地区造林中应采用适当的混交物种和混交模式,在农地上可以采用混农林业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毛竹和枫香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以及产地分布和适生范围,并简要介绍了毛竹和枫香混交造林技术,包括造林地选择、造林密度、整地方法、造林时间、造林方法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同时,积极开展好配套荒山荒地造林任务.作者结合秦州区退耕还林实际,阐述了该区配套荒山荒地造林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在平原和浅山丘陵地区的实施,造林面积不断增加,特别是造纸原料林基地的大量建设,造林树种主要以杨树为主,形成大量杨树纯林.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青杨的形态特征、分布区域、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规律,并从造林季节、整地方式、造林密度、混交、造林方法、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方面总结了青杨造林营林技术,以期为青杨造林营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楠木和杉木混交林是福建常见造林模式,二者可以形成互补,组合指数相当理想。本文先简单介绍楠木生物学特性,然后对杉木楠木混交林培育模式进行分析,就楠木树种良种培育技术进行探讨,主要讨论基质种苗培育技术。楠木杉木混交造林技术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强调楠木抚育技术。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区柠条特征特性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先锋树种——柠条的特征特性,并从培育壮苗、整地、造林、后期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其造林技术,以期为黄土丘陵区的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陕西省千阳县冉家沟流域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地林木生长状况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地土壤理化性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其变化程度为封山育林模式>林草混交模式>刺槐沙棘模式>刺槐纯林模式.封山育林模式、林草混交模式(刺槐和苜蓿)、刺槐沙棘混交模式、刺槐纯林模式土壤含水量比荒地分别提高了13.44、7.91、2.77、1.03;封山育林模式与林草混交模式地有机质含量比纯林分别增加了23.88、23.88,全氮分别增加了23.86、36.2,刺槐的蓄积量分别增加了67.4、56.9.封山育林后林地的水分养分含量和林木生长状况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这种生态重建模式值得类似地区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青海湟水河流域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215-19216
基于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研究了青海湟水河流域相同林龄(8年)的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湟水河流域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生物多样性为云杉桦树混交〉沙棘〉桦树〉云杉〉云杉沙棘混交〉农田,草本层多样性〉乔木层。  相似文献   

18.
广德县枫香树与杉木的特征特性及混交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广德县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植物分布情况,介绍了枫香树和杉木的生态学、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并提出了枫香树和杉木混交造林技术,以期为枫香与杉木的混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造林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毛乌素沙地的自然环境和樟子松生物特性,并从乔灌混交、苗木选择与规格要求、混交密度确定、造林整地与换土、栽植、复水压膜和套笼、林间管理等方面对毛乌素沙地樟子松造林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为防护林建设提供技术与经验。  相似文献   

20.
介绍侧柏的经济意义、分布和树种特性,总结其造林技术,包括造林地选择、造林密度、混交树种选择、整地、造林、幼林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绿化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