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建立一种评价香蕉枯萎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菌株间致病力差异的体系,在改进的香蕉水培系统基础上,对影响香蕉枯萎病菌致病力的接种菌液浓度、类型及处理方式等因素开展分析,同时与不同菌株盆栽测定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香蕉水培系统下,将摇培5 d的菌液稀释10倍以上,使孢子初始浓度为1×106 cfu·mL-1,直接加入该菌液50 mL即可用于致病力评价,且不同菌株用该测定方法与盆栽测定的致病力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的建立为香蕉枯萎病菌致病力的评价提供了快速简便的方法,也为下一步解析尖孢镰刀菌致病相关基因功能和致病机理及抗病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FOC)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采用稀释涂布平板和平板生长对峙法从健康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对FOC具有强拮抗能力的拮抗细菌,并从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全细胞脂肪酸分析及16S rRNA和gyr B基因序列相似性对拮抗能力最强的菌株进行鉴定,同时测定拮抗菌无菌过滤发酵液对FOC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评价其发酵液对盆栽和大田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从健康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23株对FOC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其中菌株FJ17-4对FOC抑菌作用最强,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FJ17-4抑制FOC引起菌丝畸形、扭曲、膨胀、皱缩、缠绕等异常现象。10%无菌过滤液对FOC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70.96%和85.40%。50倍发酵液、菌体悬浮液和无菌过滤液盆栽防治效果分别为70.20%、58.87%和47.80%,大田防治效果分别为69.53%、58.46%和36.12%。综上,FJ17-4能有效抑制FOC,对黄瓜枯萎病具有显...  相似文献   

3.
铵态氮和硝态氮对香蕉枯萎病发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寻找降低香蕉枯萎病发生的防治措施,通过室内盆栽接种试验,研究了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对香蕉枯萎病发生及其植株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病原菌在植物体内的数量分布和植物钙(Ca)、镁(Mg)、铁(Fe)、钼(Mo)、可溶性糖和木质素含量的效应。结果表明:不接种病原菌的条件下,不同氮素处理对香蕉幼苗生长影响无差异;接菌情况下,与NH4+-N处理相比,NO3--N处理显著降低植株各器官的病原菌数量、发病率和发病严重程度。病原菌侵染后,不同氮素处理下植株光合作用均显著下降:NO3--N处理香蕉苗保持比NH4+-N处理更高的光合速率;病原菌侵染后NH4+-N处理的植株Ca、Mg、Fe和Mo含量相对于侵染前没有显著差异,但NO3--N处理下此4种元素含量均显著升高。病原菌侵染后的植株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同氮素处理中都没有显著变化,但在根系中,NO3--N处理的侵染植株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与此同时,病原菌侵染后,木质素含量在NH4+-N处理植株中变化不显著,但其含量在NO3--N处理侵染后显著上升。综上所述,NO3--N处理可增加植株抗病相关矿质元素的吸收,诱导香蕉苗木质素形成,使其木质化程度增加,从而维持较高的光合作用,保持较高的抗病水平。  相似文献   

4.
河北廊坊大豆枯萎病病原镰刀菌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河北廊坊中国农科院植保所试验基地大豆孢囊线虫病田内大豆枯萎病病原镰刀菌的种类,对362份罹病枯萎大豆植株进行病原真菌分离,得到335株真菌;使用镰刀菌通用引物鉴定出镰刀菌(Fusarium spp.) 279株,占分离菌株83.3%;镰刀菌特异性引物、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形态学特征进一步鉴定镰刀菌种类,鉴定出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189株,占分离菌株56.4%;茄病镰刀菌(F. solani)67株占20.0%、禾谷镰刀菌(F. graminearum)16株占4.8%、木贼镰刀菌(F. equiseti)3株、层出镰刀菌(F. proliferaum)2株、燕麦镰刀菌(F. avenaceum)和厚孢镰刀菌(F. chlamydosporum)各1株;致病性测试结果表明数量最多的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中约92.8%菌株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病力;这些结果表明该试验基地大豆枯萎病的优势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研究结果可为大豆枯萎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大豆孢囊线虫与尖孢镰刀菌复合侵染大豆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香蕉抗枯萎病效果及抗性生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向土壤中接种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FocTR4)后不同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发病率、根际可培养微生物及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处理中香蕉枯萎病发病率随着FocTR4接种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但在相同浓度处理下,抗病品种发病率显著低于感病品种;各品种香蕉发病率与根际土壤可培养镰刀菌数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抗病品种过氧化物酶(POD)、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高于感病品种,而与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说明香蕉抗病性与香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香蕉本身防御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从76株粪生真菌中筛选出1株辣椒枯萎病生防菌株LJ-S2L1,并利用菌落直径法、纸片扩散法、室内毒力测定和盆栽试验评价了其防病效果。结果表明,菌株LJ-S2L1对辣椒枯萎病菌抑菌率达71.67%,可使辣椒枯萎病菌菌丝发生隘缩或断裂,抑菌圈直径达32 mm;菌株LJ-S2L1发酵液和无菌发酵滤液均对辣椒枯萎病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达61.57%和56.48%。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LJ-S2L1发酵液对辣椒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在1000μL/m L时达到72.10%,抑制中浓度为300.63μL/m L;盆栽试验防治效果达到71.8%。根据形态学特征结合其分子系统发育树分析,将菌株LJ-S2L1鉴定为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  相似文献   

7.
以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OC,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为靶标筛选拮抗菌。通过初筛和复筛,获得2株对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拮抗效果稳定、拮抗能力较强的细菌QHZ-Yb1和QHZ-Yb2(以下简称,Yb1和Yb2),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其拮抗作用,抑菌带宽度达3.37 mm和3.42 mm,抑菌圈直径2.7 cm,抑菌率分别达到61.9%和62.3%;通过形态学结合生理生化及菌株的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这两株菌均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潜在拮抗促生因子的测定结果表明:菌株Yb1和Yb2具有多种拮抗促生因子,其脂肽类粗提取物的抑菌率分别达到57.4%和58.0%,生长素IAA的分泌量可达1.56 mg·L~(-1)和3.69 mg·L~(-1),溶P量为0.77 mg·L~(-1)和1.19 mg·L~(-1),两个菌株均可产嗜铁素、分泌酪蛋白酶;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Yb1和Yb2菌液均可促进黄瓜种子的萌发;菌株生物效应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Yb1、Yb2以及Yb1+Yb2菌悬液的处理不仅对黄瓜枯萎病有明显的生防效果,而且可显著增加黄瓜植株的生物量,增加黄瓜植株根际土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减少真菌和尖孢镰刀菌的数量,尤其以Yb1+Yb2菌悬液的处理效果最显著,对黄瓜枯萎病的发病率降低11.11个百分点,植株生物量增加56.7%。结论:菌株Yb1和Yb2具有生防潜力,两菌株配合运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番茄灰霉病菌的抗性问题,筛选出理想的替代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山东寿光和河北徐水两地番茄灰霉病菌对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敏感性。两地的番茄灰霉病菌对咯菌腈、氟啶胺均高度敏感,对其他不同作用方式的杀菌剂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用同样方法检测了不同地区的106株番茄灰霉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其EC50值分布在0.003 9~0.044 9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014 2±0.008 1)μg/mL。咯菌腈可作为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非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JAT-9290对不同植物的致病性和定殖能力,利用该菌株所含的无毒基因SIX1特异性检测引物P12-R1/P12-F2跟踪其在不同植物中的侵入与定殖情况,并研究其对番茄植株生长特性的影响及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接种120 d内,菌株FJAT-9290对所供试的11种植物均未造成危害,但在侵入时间与定殖方面存在差异。该菌株最易侵入番茄植株,接种第5天即可在茎基部检测到;其次为甜椒、甜瓜、西瓜和香蕉等植株,接种10 d时可在茎基部检测到;但在韭菜、香葱和马唐草上均未检测到。该菌株在番茄与茄子植株的定殖时间最长,达90 d;其次为甜椒、香蕉和粉蕉,至少60 d;在甜瓜、西瓜和黄瓜上为40~50 d。该菌株能促进番茄植株生长,显著提高其株高和叶片数量,对番茄枯萎病的盆栽与田间防治效果分别达76.70%和69.56%。表明菌株FJAT-9290具有良好的定殖能力且对番茄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由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已成为重要的土传病害,并且影响小麦的品质和产量。为了明确中国河南省假禾谷镰刀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对2019年从河南省6个地市分离的105株假禾谷镰刀菌F. pseudograminearum 的敏感性,通过最小显著差异法(LSD)和SPSS聚类方法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测定了假禾谷镰刀菌对多菌灵和戊唑醇的敏感性,分析了咯菌腈与这两种杀菌剂毒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咯菌腈对供试菌株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0.2400 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EC50值范围在0.0027~0.0470 μg/mL,敏感性差异达17.41倍;敏感性频率分布为连续单峰曲线,平均EC50值为(0.0263 ± 0.0101) μg/mL,可作为假禾谷镰刀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基线。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县市的小麦假禾谷镰刀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差异较大,EC50值变化范围为0.0150~0.0335 μg/mL,其中咯菌腈对郑州中牟的敏感性最低和最高菌株的EC50值相差16.78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菌菌株对咯菌腈敏感性差异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明显关联性。多菌灵和戊唑醇对病菌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 (0.7881 ± 0.3153) μg/mL和(0.0886 ± 0.1453) μg/mL。病菌对咯菌腈与其对多菌灵和戊唑醇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温室防效结果显示,用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小麦进行拌种处理,2020年 (咯菌腈有效成分为75.0 μg/g)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可达58.00%,2021年 (咯菌腈有效成分为50.0 μg/g)的防治效果可达到63.69%。本研究结果可为咯菌腈在小麦茎基腐病防治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为病原菌对药剂的敏感性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土壤环境条件对威百亩熏蒸防治黄瓜枯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威百亩在不同土壤环境条件下的消毒效果,采用离体和活体方法研究施药量、覆膜熏蒸时间、土壤相对含水量及土壤温度对威百亩熏蒸防治黄瓜枯萎病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25℃条件下,威百亩12 mg(a.i.)/kg土壤熏蒸消毒,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制率为78.82%,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87.03%,且对作物安全无药害;威百亩对尖孢镰刀菌的熏蒸抑制作用随着熏蒸时间的增加而增强,土壤熏蒸10 d后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为95.21%;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0%和50%时,威百亩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32%和82.14%,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药效的发挥,而且还会对作物产生药害反应。威百亩的熏蒸效果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25、30、35℃时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18%、98.20%和100.00%。表明威百亩结合日光消毒温度大于25℃、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0%或50%、熏蒸10~15 d可有效控制土壤中尖孢镰刀菌引起的黄瓜枯萎病。  相似文献   

12.
采用前期筛选出的对黄瓜枯萎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3株木霉菌,即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809、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886和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525,利用盆栽试验,测定了木霉菌孢子不同类型施用对黄瓜幼苗生长、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3.
香蕉枯萎病拮抗菌筛选及其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稳定拮抗作用的微生物菌株,分别从海南省临高县南宝镇新营农场、皇桐村及美台镇美梅村采集感病土壤和健康土壤进行微生物分离,并以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等9种病原菌为靶标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含药介质法对拮抗菌的抑菌活性进行评价,同时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6个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得到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93株和放线菌133株,其中T3-G-59菌株对9种病原菌具有广谱抗性,菌丝生长抑制率为43.58%~86.43%,孢子萌发抑制率为42.22%~81.11%,其中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6.43%和81.00%,经鉴定该菌株为多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polychromogenes,表明该多产色链霉菌T3-G-59菌株具有应用于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江苏省水稻赤霉病的病原菌组成及致病特征,于2018—2019年从江苏省13个市41个县区采集341份水稻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基于翻译延伸因子(translationelongation factor-1α,TEF-1α)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通过TRI11基因序列鉴定及产毒力测定对其产毒化学型进行分析,并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其致病力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从水稻样品中共分离获得病原菌392株,其中亚洲镰刀菌Fusarium asiaticum为385株,禾谷镰刀菌F. graminearum为7株。亚洲镰刀菌分为3-乙酰化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etyldeoxynivalenol,3ADON)化学型和雪腐镰刀菌烯醇(nivalenol,NIV)化学型菌株,分别占亚洲镰刀菌总菌株数的 66.8% 和 33.2%;禾谷镰刀菌均为(15-acetyldeoxynivalenol,15ADON)化学型。产3ADON的亚洲镰刀菌在全省范围内为优势群体,而产15ADON的禾谷镰刀菌仅在淮北地区被发现;产NIV的亚洲镰刀菌对水稻的致病性要显著高于产3ADON的亚洲镰刀菌。不同产毒化学型亚洲镰刀菌对水稻均有一定致病性,但NIV化学型亚洲镰刀菌对水稻的致病力最强。  相似文献   

15.
番茄枯萎病菌和青枯病菌拮抗细菌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筛选出对番茄枯萎病和青枯病有较好防效的生防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以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和番茄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为靶标菌,从江苏沭阳、宿迁、溧水及内蒙古海拉尔分离到的2 062株细菌菌株中筛选拮抗菌株,并采用平板对峙法、拮抗菌液灌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拮抗物质检测、盆栽试验及种属鉴定。结果表明:从2 062株细菌中共筛选到21株对番茄枯萎病和青枯病具有很强拮抗作用的菌株,均能分泌蛋白酶,具有解磷作用;不能分泌几丁质酶和纤维素酶,仅4株细菌能分泌嗜铁素。拮抗细菌SY290对番茄枯萎病和番茄青枯病防效最高,分别达到74.2%和75.0%,SQ728和LS536次之,但防效均大于60%。结合各菌株形态特征、16S r DNA与gyr-B序列分析结果,菌株SY177、SY290和SQ728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LS536为枯草芽胞杆菌B.subtilis。  相似文献   

16.
芥菜乙醇提取物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芥菜乙醇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机理,以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niveum为指示菌,以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0.5 g/mL为基准,设置0、0.25、0.5和1.0 g/mL共4种处理浓度,通过测定菌丝形态结构、菌液电导率、菌体丙二醛含量、细胞壁相关水解酶活性、呼吸代谢途径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还原糖含量等指标的变化分析其抑菌机理。结果显示,1.0 g/mL芥菜乙醇提取物对西瓜枯萎病菌的处理效果最好,其中,处理后病菌菌液的电导率明显增大,最大可达1.45 ms/cm,是对照组的1.57倍;丙二醛含量达3.16 mmol/g,为对照组的2.24倍;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最高,分别为10.57 U/g和14.16 U/g,较对照组分别显著升高了48.04%和17.80%,同时细胞壁降解,使细胞完整性受损;琥珀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的活性最低,分别为7.33 U/mg和0.28 U/mg,较对照组分别显著下降了73.02%和47.17%;可溶性蛋白和还原糖的含量显著降低,分别为0.44 mg/g和5.34 mg/g,较对照组分别下降了60.71%和56.30%,呼吸能量代谢受阻,抑制菌体生长。表明芥菜乙醇提取物可有效防治西瓜枯萎病。  相似文献   

17.
香蕉枯萎病田间发病株的高效灭菌方法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有效防控香蕉枯萎病菌扩散蔓延的灭菌方法,采用含毒介质培养法测定咪鲜胺和多菌灵不同配比对枯萎病菌的毒力作用以筛选最佳混配液,比较最佳混配液与生石灰、草甘膦、咪鲜胺的平板抑菌和大田灭菌效果,并研究了大田不同施用方式对最佳混配液灭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咪鲜胺与多菌灵体积比为10∶1时得最佳混配液,可显著提高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增效系数为1.53,EC50值最小,为0.025 mg/L;4种药剂的EC50值由大到小为草甘膦生石灰咪鲜胺最佳混配液。1 000 mg/L最佳混配液喷施于大田病株5 d后根际土壤病菌含量下降了95.93%,10 d后球茎病菌含量减少了71.88%,综合灭菌效果显著优于其它处理。此外,应用打孔灌药法可显著提高最佳混配液对大田病株的灭菌效果,施用5 d后球茎病菌含量减少了95.95%。表明以打孔灌药法施用1 000 mg/L最佳混配液灭菌效果显著且操作便捷,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棉花内生真菌CEF-373菌株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及其作用机理,利用圆盘滤膜法和平板对扣培养法测定菌株CEF-373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测定其对棉花黄萎病的温室和田间防效,并通过活性氧含量及防御基因表达情况来分析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菌株CEF-373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和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大丽轮枝菌菌丝的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最高分别可达37.75%和100.00%。用1×107CFU/mL的菌株CEF-373分生孢子悬浮液灌根后,对棉花黄萎病的温室防效可达71.12%,用质量比为3%的菌株CEF-373固体菌剂拌土栽培后,对棉花黄萎病的温室防效可达62.74%,防治作用显著。菌株CEF-373的发酵液滴灌和微生物肥料处理40 d后,对棉花黄萎病的田间防效达到最大,分别为36.23%和27.71%,而在后期有所降低。菌株CEF-373可以诱导棉花叶片中细胞活性氧的爆发;且菌株CEF-373成功激活了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几丁质酶和病程相关蛋白基因PR10的表达,对大丽轮枝菌的侵染具有抵御作用。表明棉花内生真菌CEF-373菌株通过抑制大丽轮枝菌生长以及诱导寄主系统抗病性来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具有较好的生物防治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荸荠枯萎病在我国各个荸荠Eleocharis dulcis产区普遍发生,是影响荸荠产量的重要病害。为有效防治该病害,于2010—2012年调查了湖北省荸荠枯萎病的田间发生动态,并进行了荸荠品种抗病性评价、室内药剂筛选及药剂处理球茎盆栽和田间试验。3年田间病情调查结果表明,荸荠枯萎病于8月中旬开始发生,8下旬—9月上旬温度适宜,病害开始缓慢增长;9月下旬—10月中旬为该病发生的高峰期;病情指数均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但各年份的病情指数与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均无显著相关性。沙洋荠、肇庆荠、韶关马坝荠、桂林荠-1品种对荸荠枯萎病有较强的抗性。10%苯醚甲环唑、25%多菌灵、40%氟硅唑和25%嘧菌酯4种药剂处理球茎均有利于荸荠出苗。经多菌灵和氟硅唑处理的球茎假植到大田2个月后对荸荠枯萎病仍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分别为22.3%和27.0%,而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对该病基本无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