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大型灌区渠道闸门一体化测控系统可以自动监测、收集以及计算灌区流量数据,提高计量精度,可以存储和查询数据,保障数据共享效果,建立数据库,远程自动控制和调节渠道流量,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实施大型灌区渠道闸门一体化测控系统,可以减少灌区维护次数,节省设备整体投入,高效管理灌区水资源。本文在阐述了大型灌区渠道闸门一体化测控系统构成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型灌区渠道闸门一体化测控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以提高大型灌区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宁夏回族自治区七星渠管理处为了有效管理灌溉用水量,引进测控一体化闸门监控系统并进行实地应用.结果表明,测控一体化闸门监控系统通过远程化自动灌溉控制和调节,提高了输配用水的控制精度和工作效率,达到了节水灌溉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5.
6.
红寺堡扬水灌区是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之一,随着灌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供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工程改造迫在眉睫,计划到2020年灌区发展灌溉面积101.4万亩,这将对工程改造提出更高的要求,现通过介绍红寺堡扬水灌区的基本情况及灌区内各渠段水量和面积现状,分析计算工程改造后规划各渠段水量及面积,得出系统供水量比用水量少6300多万立方米,不能满足灌区用水。认为增加工程引水能力、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修建大型调蓄水库等合理调配使用,促进节水农业发展,破解灌区用水矛盾,可保证灌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红寺堡扬水灌区的红寺堡灌域为例,阐述了红寺堡灌域基本概况,分析了灌区水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进一步在红寺堡扬水灌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促进灌区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红寺堡灌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灌区开发的总体思路,开发芨其相应的技术体系。认为灌区开发的应高起点,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开发模式构想;农牧结合农林牧相互协调发展;走农业产业化路子,促进支柱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红寺堡灌区作为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主体灌区,自1998年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果.目前,灌区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新阶段,面临的任务和目标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促使灌区在建设思路上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11.
宁夏红寺堡灌区土壤沙化治理的措施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寺堡灌区位于宁夏中部干旱荒漠地区,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土地沙化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建设和移民的安居.针对红寺堡灌区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土地沙化问题,经过实践探索,因地制宜,利用当地丰富的黏土资源,首创铺盖黏土法等多种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有实用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2.
红寺堡扬水工程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建有扬水泵站14座,总装机容量11.27万kw;总扬程299.05m,干渠总长97.6km;设计流量25m3/s,年引水量3.09亿m3,灌溉面积3.7万公顷。工程及灌区地跨红寺堡开发区、中宁、同心三县(区)。该工程于1998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2005年11月实现了全线通水灌溉。 相似文献
13.
14.
15.
红寺堡新灌区开发3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影响到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本文通过重新认识红寺堡灌区具有的基本特征,认为产生土壤盐渍化的原因是土壤母质合盐、起伏的隔水层和不合理的大水灌溉,并针对新灌区实际情况提出了防治土壤盐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18.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宁夏灌区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改造内容诉求多元、基础保障更为迫切的态势。灌区建设内容发生了深刻变化,提质增效的要求更加紧迫。灌区现有的量测水体系、信息化管理体系不能适应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建立水权制度的要求。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组织编制了《宁夏引黄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规划》,计划通过10~20年的建设,以自治区“一网一库一平台”为依托,将宁夏灌区打造成组织体系完善、运行高效低耗、农业高产稳产、环境和谐良好、经费投入持续保障的现代化生态灌区。 相似文献
19.
在红寺堡灌区大力发展种草养畜产业,有利于保护性耕作制度的建立,对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土地和光热资源的利用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种草养畜,可以发挥畜牧业的商品优势,发挥当地的区域比较优势,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协调和统一,使移民尽快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