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福建建瓯25年生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能量归还量及月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年能量总归还量分别为13 734 KJ.m-2和11 377 KJ.m-2,其中通过落叶归还的能量分别占总凋落物能量归还量的67%和60%,表明凋落叶是凋落物能量归还的主体。马尾松林总凋落物能量归还量月变化动态呈单峰型,在7月出现峰值;而杉木林总凋落物能量归还量1 a中出现3次峰值(5月、8月和11月)。  相似文献   

2.
以马尾松纯林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不同株数密度下马尾松纯林凋落物月变化量,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密度对林分凋落物生物量值影响表现为: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  相似文献   

3.
鼎湖山3种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凋落物的持水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内处于演替前期的马尾松针叶林(PF)、处于演替中期的马尾松针阔混交林(MF)和处于演替顶极阶段的季风常绿阔叶林(M EBF)3种群落的凋落物及其不同分解层的现存量、持水量、持水速率和持水率.结果表明:凋落物现存量表现为PF(21.96 t·hm-2)>MF(14.59 t·hm-2)>MEBF(10.40 t·hm-2),顶极群落MEBF凋落物现存量最小;3种群落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为13.68 ~ 50.10 t·hm-2,持水深表现为PF(5.0mm)>MF(2.8 mm)>MEBF(1.4 mm);PF凋落物已分解层持水量占凋落物持水总量比重大(44.3%),而MEBF已分解层的贡献仅为16.7%;凋落物及其各分解层的持水量均随浸水时间呈对数关系增加,其截持水过程主要发生在0.5~2 h内,0.5h内平均持水速率表现为PF(4.35 mm·h-1) >MF(2.22 mm·h-1) >MEBF(1.19 mm·h-1),均随浸水时间的增加按幂函数方程降低;凋落物最大持水率表现为PF(306.3%)>MF(289.0%)>MEBF(239.3%),且伴随PF→MF→MEBF的演替,半分解层及已分解层凋落物的持水率即持水能力明显降低;演替早期PF凋落物具有较高的降水截留能力,尤其是其凋落物的已分解层,而后期MEBF凋落物未分解层对整体截留能力贡献大.  相似文献   

4.
杉木等几种人工林凋落物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粤西、粤北杉木、马尾松、湿地松、马占相思、尾叶桉、黎蒴和毛竹等7种主要人工林凋落物的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马占相思、尾叶桉、黎蒴、湿地松、毛竹、马尾松和杉木的凋落物最大持水率分别为284.74%、253.36%、236.47%、226.06%、212.06%、187.68%和181.16%,树种间差异较大。凋落物持水量和持水率均随浸泡时间增加呈对数方程W=a+blnt增加。7种林分凋落物的吸水速率在浸泡0.5-1.5 h时均为马占相思〉尾叶桉〉湿地松〉毛竹〉黎蒴〉马尾松〉杉木,各林分凋落物吸水速率WA随浸泡时间t的延长呈方程WA=a.t^-b下降。马占相思凋落物水源涵养能力最强,杉木最弱,阔叶树大于针叶树。  相似文献   

5.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取样法与浸泡法,对湖南会同不同林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凋落物现存量、凋落物(叶和枝)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现存量表现为成熟林(2.72 t/hm~2)近熟林(2.36 t/hm~2)中龄林(1.26 t/hm~2)。叶凋落物最大持水量表现为成熟林(5.50 t/hm~2)近熟林(4.49 t/hm~2)中龄林(2.20 t/hm~2);枝凋落物最大持水量表现为近熟林(1.20 t/hm~2)成熟林(1.09 t/hm~2)中龄林(0.27 t/hm~2)。叶凋落物最大持水率表现为中龄林(241.37%)近熟林(224.80%)成熟林(208.17%);枝凋落物最大持水率表现为成熟林(148.63%)近熟林(107.37%)中龄林(81.80%)。叶凋落物最大吸水速率表现为中龄林(3.54 g·g~(-1)·h~(-1))近熟林(3.06 g·g~(-1)·h~(-1))成熟林(2.79 g·g~(-1)·h~(-1));枝凋落物最大吸水速率表现为近熟林(1.92 g·g~(-1)·h~(-1))成熟林(1.74 g·g~(-1)·h~(-1))中龄林(1.44 g·g~(-1)·h~(-1))。叶、枝凋落物持水量和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叶凋落物的持水量与持水率均明显高于枝凋落物,其在持水能力方面起主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评价我国南方杉木人工林水土保持功能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工林凋落物的生态水文效应,以原阳县黄河大堤沿线泡桐、杨树和悬铃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室内浸水试验对其凋落物蓄积量、持水特征及对降水的拦蓄性能等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各林分凋落物蓄积量排序为悬铃木(6.88 t/hm2)>杨树(5.68 t/hm2)>泡桐(4.04 t/hm2);...  相似文献   

7.
以燕山山地主要的造林树种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16a,23a,34a,42a)和主要混交树种26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30a山杨(Populus davidiana)凋落物为研究对象,从不同林龄、不同组成成分、组成比例方面对凋落物的储量和持水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人工林(16a,23a,34a,42a)以及26a白桦次生林、30a山杨次生林这6种林分类型的凋落物储量分别为35.75,45.50,60.00,65.94,25.40,19.39t/hm2。2)不同林龄落叶松凋落物的持水率呈现出16a23a34a42a的趋势,白桦和34a华北落叶松,山杨和34a华北落叶松分别以不同比例混合的凋落物的持水率以落叶松+白桦(1∶3)的最大,凋落物持水率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呈指数式增加;3)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凋落物的吸水速率呈现16a23a34a42a。6种不同比例混合凋落物的吸水速率以落叶松+白桦(1∶3)的最大。凋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随浸泡时间的增加,吸水速率减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南岳衡山马尾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马尾松天然林凋落物,分析其组分的年凋落量。结果表明:凋落物主要由树皮、球果、枝、针叶、阔叶和半分解物组成,各组分平均年凋落量分别为0.45、0.80、1.11、3.14、1.00、3.65 t·hm-2。年凋落物量介于8.28~13.04 t·hm-2,平均10.15 t·hm-2。掌握马尾松天然林凋落物组成特征,有助于下一步对其分解特征研究及水源涵养等功能的量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流溪河流域马尾松林、以针叶树为优势种的针阔混交林、以阔叶树为优势种的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4种不同演替阶段林下凋落物储量及水文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植被向地带性顶极群落演替,各个不同阶段凋落物总储量越来越大,分解的强度越来越大,且半分解层凋落物的持水性能和吸水速率与群落的成熟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2014—2015年,采用野外实地观测与人工降水试验法,对甘肃兴隆山天然青杄纯林和山杨—白桦—青杄混交林的苔藓和凋落物自然含水量动态、苔藓及凋落物持水性能与降水因子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山杨—白桦—青杄混交林和青杄纯林苔藓生物量分别0.30t/hm~2和1.83t/hm~2;凋落物蓄积量分别为57.08t/hm~2和51.44t/hm~2;凋落物层在森林地被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苔藓层为次要位置;(2)青杄林苔藓、凋落物自然含水量月动态变化较大,但凋落物层变化明显滞后于苔藓层;苔藓、凋落物层自然含水量变化与当地降水量成正相关性,其含水量4—6月较小,7—8月较高;苔藓、凋落物层自然含水量最小值依次为10%和25%,最大依次为125%和115%;(3)在降水过程中,森林苔藓及凋落物吸持降水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只有在小强度、长历时降水条件下,才有可能使森林苔藓及凋落物层吸持水量达到饱和状态。  相似文献   

11.
据统计,我省马尾松林面积和蓄积分别占全省的37.8%、40.6%,均居全省之首。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我省马尾松林普遍存在着林种结构单一、生长速度缓慢、生态防护功能低下、经济效益差等突出问题。大量低产、低效马尾松林的存在极大地浪费了我省有限的林地资源,严重阻碍了我省建设林业资源大省和产业强省的目标实现。为此,笔者就我省马尾松低产林形成原因及其改良措施谈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龄组马尾松人工林的年凋落物量、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及其元素含量和养分归还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从幼龄林至成熟林,马尾松林的年凋落物量为4.39~11.43t/hm2,林地凋落物现存量为4.99~13.45t/hm2,凋落物养分的年归还量为87.74~353.71kg/hm2,林地凋落物养分的总贮量为101~248kg/hm2.这说明森林凋落物是一个庞大的养分贮存库,它对于维护林地地力,提高森林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马尾松菌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马尾松在不同样地以及不同季节菌根的感染率.结果表明:在温度低、气候干燥、土壤贫瘠的环境下,菌根感染率较低,而在温度高、气候湿润、土壤肥沃的环境下,菌根感染率较高;在调查中发现,与马尾松共生的菌根真菌有4科6属8种,其中硬皮马勃科Scleroderm ataceae的彩色豆马勃P isolithus tinctor ius(P ers.)和大包硬皮马勃S clerod erm a bov ista F r.以及红菇科Russu lacese的松乳菇L acta r ius d eliciosus(L.ex.F r)G ery分布较广泛,在多数样地中均可找到相应的子实体;通过菌根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初步探讨了菌根与常绿阔叶林整体退化机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细柄阿丁枫异龄复层混交林的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细柄阿丁枫形成的异龄复层混交林与马尾松纯林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细柄阿丁枫异龄复层混交林比马尾松纯林具有较好的水源涵养功能,混交林林分总持水量为1 799.2 t.hm-2,纯林为1 691.3 t.hm-2,混交林是纯林的106.4%;2种林分各层次涵养水源能力的大小顺序均为土壤层>乔木层>凋落物层>林下植被层,其中土壤层持水量占总持水量的94%以上,是林分涵养水源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南京紫金山风景区人工促进马尾松天然更新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南京中山陵园风景区常绿马尾松林病虫危害严重,松林资源逐步减少的现状,采取人工抚育措施,可促进其天然更新。就调查结果表明,在景区内马尾松纯林林下天然更新马尾松幼树有4500株/hm^2,松阔混交林林下天然更新马尾松幼树有2700株/hm^2。当林分上层郁闭度0.7左右时,马尾松天然更新幼树年龄为4-9a,平均树高4.0m,平均胸径4.75cm,平均冠幅为1.35m;当林分上层郁闭度达0.9时,马尾松天然更新幼树平均树高仅2.0m,平均胸径1.5cm,平均冠幅0.85m,年龄多为2-5a,一般超过6年以上则出现自然枯死。而通过人工抚育措施(上层透光、修枝、间苗、除草等)对马尾松可明显促进天然更新幼树的生长,其不同林分树高、胸径和冠幅的平均生长量分别增加22.4%-152.0%,25.0%-476.9%和60.9%-375.0%。且在林分郁闭度越大(0.85以上)、林下马尾松幼树生长较弱的林地,采取抚育措施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抚育间伐强度对其生长量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抚育间伐是培育森林的1项重要营林措施,同时又可以早期利用其木材的主要途径。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林木单株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量的影响,通过对13a生马尾松林作不同强度的间伐试验,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处理对其单株胸径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在马尾松林冠下分别套种火力楠、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模式,通过对各林分凋落物的研究表明,上述6个混交林群落及马尾松纯林的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变化在3988 0~9269 8kg·hm-2之间,而年凋落量范围为2853 0~7078 0kg·hm-2。基于对凋落量积累和分解速率的比较分析,可预测上述7个群落的凋落物周转时间依次为1 15、0 76、1 42、0 97、1 17、0 84及1 52a。对凋落物各组分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枯枝的周转时间明显大于枯叶,且马尾松的枯叶和枯枝的周转时间分别相应大于与其混交的阔叶树。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地径与胸径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南京市紫金山灵谷寺风景区的马尾松纯林中随机抽取349株马尾松样木,对其胸径(D1.3)和地径(D0)进行实测,采用多模型选优法建立了胸径和地径的相关数学模型。结果显示,选取的线性、乘幂、指数和抛物线4个方程的相关指数均大0.92,系统误差均小于3%,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13%,其中乘幂曲线方程拟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采用1.4m×1.4m、1.1m×1.2m、1m×1m、0.5m×0.5m等4种株行距进行马尾松造纸工艺林造林,通过7年的定位观测表明,1.1m×1.2m的造林株行距是定向培育马尾松造纸工艺林的较适合密度。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介绍了远安红薄皮马尾松具有皮薄而红,树干圆满,生长迅速,出材率高,抗性强的优良特性,指出在其选择、保存、利用上优良基因流失、选育滞后的现状,提出了科学规划,保护为先;增加投入,巩固成果;加大选育,开发利用;强化管理,良种造林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