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南山区冬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冬油菜属十字花科芜菁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及亚洲西部,中国贵州、云南、河北、山东栽培较多.宁夏宁南山区从2008年引种成功,现已发展到1100多hm2,填补了宁南山区冬油菜栽种的空白.大面积推广冬油菜标准化栽培,促进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是加快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文章论述了冬油菜的发展优势、生长发育特点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马家伶 《云南农业》2008,(11):36-37
通过对盈江县冬油菜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盈江县发展冬油菜生产的对策是:加大“双低”油菜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依靠科技,实施名牌农产品战略;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冬油菜产业化发展;积极争取政府扶持,增加投入,促进冬油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冬油菜是甘肃省庆阳市的主要油料作物.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地区.山、川、塬皆有种植,属于全国冬油菜的北部边缘地带。境内降雨量500~600mm.其中7-9月降水量占年总降水量的60%左右:年平均气温8~10℃,日照充足:土壤主要为黄绵土和黑垆土.土层深。土质良好,较适宜于冬油菜的生长,生产潜力较大。但是,由于当地冬油菜生产仍属粗放管理,严重影响了冬油菜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冬油菜属十字花科云薹属,因其籽实可以榨油,故有油菜之名,并和大豆、向日葵、花生一起,并列为世界四大油料作物.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植物油消费量的日益增长,对油菜籽的需求呈大幅上升趋势,冬油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天水市2008年面积达3.33万hm<'2>,已成为天水市继小麦、玉米、马铃薯之后的又一农业支柱产业,冬油菜产业的发展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及天水市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白菜型、芥菜型和甘蓝型冬油菜之间远缘杂交的亲和性,本试验通过测定52个冬油菜组合远缘杂交的结角率、亲和指数、花粉活力、花粉-柱头互作情况,分析冬油菜远缘杂交的亲和性。由52个冬油菜远缘杂交组合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冬油菜做母本时其亲和性表现为,芥菜型冬油菜×白菜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甘蓝型冬油菜白菜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甘蓝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花粉活力的大小依次为,芥菜型冬油菜×白菜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甘蓝型冬油菜白菜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甘蓝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花粉-柱头互作分析得到,芥菜型冬油菜×白菜型冬油菜杂交组合和芥菜型冬油菜×甘蓝型冬油菜杂交组合母本柱头上黏着的花粉最多,亲和性最高,花粉停留的时间也最短,花粉萌发速度最快。白菜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杂交组合次之。而甘蓝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杂交组合母本柱头上黏着有极少数的花粉,并且粘着在柱头上花粉停留时间最长,萌发速度最慢,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量的胼胝质。因此,冬油菜远缘杂交时,当芥菜型冬油菜做母本时亲和性最高,白菜型冬油菜做母本亲和性次之,甘蓝型冬油菜做母本亲和性最差。  相似文献   

6.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势西高东低,耕地一般多分布在海拔1 000~1 900 m,年均温11~13 ℃,年降雨量950~1 100 mm,冬春干旱的年份较多,冰冻频繁,大部分县均适合种植冬油菜,属南方区划的云贵高原冬油菜区.  相似文献   

7.
黑缝油菜叶甲(Entomoscelis suturalis Weise)属鞘翅目,叶甲科,俗名绵虫、黑蛆[1],是对环县冬油菜为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幼虫主要在冬油菜秋苗期和返青期为害,轻者叶片残缺不全,重者茎叶全毁[2],缺苗断垄,甚至毁种。据调查,2006年全县发生面积达1 200.0 hm2,  相似文献   

8.
礼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西北部,属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9.0℃,降水量560 mm,日照1 968.1 h,无霜期183 d,平均海拔1825 m,境内大部分地区均适宜种植冬油菜。随着种植结构不断调整,全县冬油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0年达到0.27多万hm2,总产量超过5 000 t,播种面积仅次于小麦、玉米、马铃薯,红  相似文献   

9.
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气候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和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确定影响冬油菜种植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在区域尺度上划分冬油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域,为改进冬油菜生产布局,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种植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多年不同油菜品种地理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和长序列气候数据,筛选影响冬油菜种植分布的潜在气候因子,采用基于DEM的小网格推算法建立潜在气象因子空间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利用MaxEnt模型分析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确定影响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的主要气象因子,模拟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的潜在空间分布概率,并划分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域。【结果】潜在气象因子对冬油菜种植分布的总贡献率达到0.89,按贡献率大小确定影响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包括:年平均温度、负积温、极端低温、最冷月最低温度、最冷月平均温度;冬油菜在北方旱寒区潜在分布概率为0-0.84,按其分布概率将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区域划分为4个等级:不适宜种植区域、次适宜种植区域、适宜种植区域和最适宜种植区域;冬油菜种植北界,大抵以吉林南部、内蒙古南部、新疆南部为界限,与传统冬油菜种植北界相比较,向北推进了1 200 km,纬度由39°N提升到45°N。【结论】北方旱寒区超过50%的地区都可以种植冬油菜,冬油菜种植区北移是可行的,且具有很大的扩展潜力,冬油菜将成为北方旱寒区重要的油料作物。这将突破原有传统的冬油菜种植区划,改变冬油菜生产的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10.
新疆绿洲生态区冬油菜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冬油菜在新疆绿洲生态区的适应性,筛选出适应于大面积种植的优良抗寒冬油菜品种,挖掘新疆冬油菜发展潜力。【方法】采用多点试验,对冬油菜在新疆不同地区的越冬率、生育期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白菜型冬油菜越冬率明显高于甘蓝型冬油菜,不同试点越冬率差异显著。经过主成分分析,白菜型冬油菜陇油9号在参试试点的综合得分排名均为第1;甘蓝型冬油菜DWKL-4排名均为第2。【结论】参试品种中白菜型冬油菜陇油9号、甘蓝型冬油菜DWKL-4生态适应性较强。新疆绿洲区冬季有稳定积雪覆盖的试点,冬油菜越冬率较高,主要农艺性状优良,生态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甘肃省天水市油菜生产历史演变、现状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从优化品种布局、加强"双低"冬油菜新品种引进和选育、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抓好农民技术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天水市油菜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冬油菜品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冬油菜的产量和品质,是冬油菜生产的关键性增产因素,结合天水市秦州区冬油菜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有目的在秦州区冬油菜主产区安排了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比较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宜于秦州区示范推广的冬油菜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3.
冬油菜是天水市秦州区的主要油料作物,为了更加科学有效的探索冬油菜不同栽培方式,提高冬油菜的产量,特结合秦州区冬油菜高产创建工作的实施,在冬油菜主产区安排了冬油菜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4.
冬油菜是我国食用油的主要来源,出油率35%左右,高产栽培技术对提高冬油菜生产效益和确保冬油菜安全生产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多年试验研究,从整地、选种、播种到生育期管理及收获各个冬油菜生长关键时期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旨在为庆阳市冬油菜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冬油菜氮素营养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利用田间氮肥梯度试验探讨数字图像技术对冬油菜氮素营养无损评估预测的可行性,明确该技术的最佳数码参数和方程模型,为数字图像技术进行冬油菜氮素无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2013-2014年在湖北省武穴市开展不同施氮处理田间试验,以冬油菜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氮素水平(0、90、180、270和360 kg·hm-2),分别于六叶期、十叶期、蕾薹期和开花期,利用数码相机获取冠层数字图像数据,同时采集植株样品分析其生长特征值,研究其相关性并建立氮素营养参数的方程模型。利用2014-2015年独立氮肥水平试验,对上述方程模型拟合精度进行验证并绘制1﹕1线性关系图。【结果】数字图像红光值(R)、红光标准化值(NRI)和绿光与蓝光比值(G/B)与冬油菜氮营养状况常规诊断指标地上部生物量、叶片氮浓度和叶绿素浓度等呈负相关关系,而绿光值(G)、蓝光值(B)、绿光与红光比值(G/R)、蓝光与红光比值(B/R)、绿光标准化值(NGI)和蓝光标准化值(NBI)则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关系,红光标准化值(NRI)与其他数码参数相比能更好地表征冬油菜的氮素营养状况,蕾薹期红光标准化值NRI与氮肥用量、地上部生物量、叶片氮浓度、叶绿素浓度、氮素吸收量和氮营养指数之间的关系可分别用线性方程y(t·hm-2)=-8.003x+2.706、y(t·hm-2)=-106.072x+38.200、y(g·kg-1)=-692.99x+ 261.84、y(mg·g-1)=-12.750x+5.665、y(kg·hm-2)=-4087.416x+1414.274和y=-27.198x+9.812来表达,其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2014-2015年独立试验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叶片氮浓度、叶绿素浓度和氮营养指数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17**、0.746**和0.953**;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821、0.330和0.228;相对误差RE %分别为26.32%、28.57%和28.39%,模型预测精度较好。【结论】数字图像技术可以用于冬油菜氮素营养的评估预测,评估时期为蕾薹期(包括)之前均可,最佳预测参数为红光标准化值NRI,参数的最佳方程模型为直线方程函数。  相似文献   

16.
天水市甘蓝型冬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天水市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1.5℃,平均降水量531 mm,光照充足,境内可种植小麦、油菜、玉米等作物。冬油菜是天水市主要油料作物之一,2012年播种面积约3.5万hm2。主要有甘蓝型和白菜型两种,白菜型冬油菜是当地主要栽培类型,但其品种单一,产量低、品质差,加之种植年久,病虫害非常严重,同时栽培模式与管理措施上较为粗放,对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新油23号属超强抗寒甘蓝型冬油菜品种,2016年通过审定并命名。本文从其越冬表现、产量表现、生育进程等方面介绍了该品种品种特性,并总结出配套栽培技术,为该品种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宁杂19号"油菜属双低甘蓝型半冬性中熟杂交油菜品种,2010年通过了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上海、浙江以及安徽、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胡珂  何鹏  高文波 《农学学报》2023,13(10):62-69
研究作物气象灾害危险性分布特征对于作物生产布局优化和防灾减灾有科学意义。西南地区是中国冬油菜主区之一,受华西秋雨影响,该区域冬油菜苗期渍害风险大。在分析西南地区冬油菜出苗期空间分布特征基础上,利用行业标准中油菜渍害指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开展了西南地区冬油菜苗期渍害危险性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省中东部、重庆市和贵州省东部是冬油菜最早进入苗期的区域,云南省南部地区冬油菜10月上中旬进入苗期,云南省东北部和贵州省西部地区冬油菜10月下旬进入苗期,四川省西南地区和云南省北部是研究区域冬油菜进入苗期最晚的区域。(2)研究区域甘蓝型冬油菜苗期轻度、中度、重度渍害强度指数分别为0.69、1.28和1.65。研究区域内轻度渍害发生概率较中度和重度渍害的概率高。不同等级渍害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四川省东南部、重庆市西南部和贵州省北部。(3)西南地区甘蓝型冬油菜苗期渍害危险性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云南省和四川省西南部、北部地区冬油菜苗期渍害危险性低,而四川省中东部、重庆市和贵州省渍害危险性相对较高,尤其以四川省宜宾市、泸州市,重庆市江津区、綦江区、永川区、南川区,贵州省遵义市、毕节市、贵阳市等地冬油菜苗期渍害危险性最高。因此,重庆市、贵州省和四川中东部地区应采取改善冬季油菜品种结构或优化空间分布等措施,以减少冬油菜苗期渍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冀中南地区,随着限水压采区域的扩大,人们开始寻找替代冬小麦的越冬作物。而冀中南地区冬油菜种植面积扩大,成为替代冬小麦的首选作物。选择鹿泉、南宫、肥乡为试点,分别利用甘蓝型和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各3个,在露地条件下进行试验。首先,利用越冬率和产量,对不同类型冬油菜在冀中南地区种植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发现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的抗寒性优于甘蓝型,种植冬油菜时首选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然后,利用灌水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比较冬油菜与冬小麦的种植效益对冬油菜替代冬小麦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发现冬油菜较冬小麦节水,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较好,可以替代冬小麦。最后,利用生育期拟合度对冬油菜(白菜型)与10种夏播作物(7种不同类型的玉米,大豆、谷子和超早熟棉)轮作模式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进行了田间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冬油菜除不宜与超早熟棉轮作外,与其他试验作物均可进行轮作,其中与早熟玉米、糯玉米和谷子轮作较好。研究结果为冀中南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