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不同P浓度溶液进行土壤平衡以测定灰色稻田土(Fujimi砂质土)和黄壤(Takashigahara粘性土)P素吸附功力学变化状态。土/溶液比率接近7:2,较符合田间状况。通过实验资料的回归分析建立P素吸附动力学方程。经验方程as/at=KC~m S~n不能充分描述P素吸附动力学过程,该方程中S代表每单位土壤量中P吸附量,C代表土壤溶液中P的浓度,t为时间,k、m、n均为常数。Kuo的方程式S=a′C_0t~(b′)不适应于在田间湿润,尤其是P的初始浓度较低情况下P素吸附动力学的预测,该式中C_0为P的初始浓度,a′:b′均为常数。最适合本试验资料应用的是比率方程式S=at~bc~d,公式中a、b、d均为常数,该方程式相关系数大于0.99。  相似文献   

2.
水稻高亲和力磷酸盐转运蛋白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所分离到的目的片段为基础,采用3'RACE技术获得编码水稻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的全序列,ORF区为含535氨基酸的基因,具有保守的酪蛋白激酶Ⅱ、N糖基化与蛋白激酶C作用位点的序列。通过对此蛋白编码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认为此基因具有增加植物在缺磷胁迫下根系吸磷的能力,转基因的愈伤组织在低磷处理下具有相对于对照愈伤组织较高的吸磷速率。经对愈伤组织的PCR与PCR Southern 杂交分析,吸磷速率高的愈伤组织为遗传转化的阳性植株。  相似文献   

3.
一、目的要求:我国大部茶区采茶季节往往久旱不雨,茶园土壤在長期裸露情况下,土壤水分不断散失;茶园又多处在高山地区,引水灌溉不便,因而显著影响茶叶产量。为此,于1957年——1958年兩年进行土壤复盖试驗,探討茶园复盖、以及复盖时間長短、复盖物种类等对于土壤理化性狀、茶树生長、产量的影响等,为进一步推行茶园复盖提供依据。二、試驗方法: 本項試驗的处理有: 1.种植绿肥作物为复盖物:以矮生胡枝子、匍匐性綠肥作物为代表。  相似文献   

4.
采用土壤调查的方法,对福建省武夷山市5种主要茶园土壤类型(黄壤、红壤、潮砂土、高山草甸土、紫色土)的土壤主要物理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之间的土壤物理性状存在着明显差异,高山草甸土属于砂质粘壤土,土壤田间持水量、土壤含水率、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毛管孔隙度最大,土壤容重、土壤固相和气相最低,土壤物理性状最好;黄壤和红壤属于粉粘土,土壤物理性状次之;潮砂土和紫色土属于砂壤土,田间持水量、土壤含水率和毛管孔隙度显著低于其它土壤类型,土壤物理性状最差。相关分析表明,田间持水量、土壤含水率、土壤固相、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毛管孔隙度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P0.05,P0.01);土壤砂砾、粉粒和粘粒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其中土壤砂砾、粉粒均与田间持水量、土壤含水率、土壤气相、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P0.05,P0.01),土壤粘粒仅与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与其它指标相关性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5.
稻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对江苏省仪征市连年稻麦两熟轮作稻田土壤杂草种子库中杂草种类进行了考查。结果表明, 有11 科22 种杂草的种子主要分布在0~10 cm 土层内。同时, 阐述了土壤种子库杂草种子的来源, 因水分、湿度、光照等自然因素和耕作、人工除草等人为因素, 杂草种子本身的完熟度等综合因素造成了土壤杂草种子库中杂草种子活力的损失与累积, 以及杂草种子萌发与土层深度、水分等的关系, 初步探明了水旱轮作对稻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影响, 提出了减少杂草种子库种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土壤微生物种群生物间相互作用与食物链结构、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土壤条件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的作用等,为烟区土壤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茶园土壤微生物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梁慧玲  董尚胜 《茶叶》2001,27(4):3-5
对茶园土壤中茶树根际微生物区系及组成、茶树根际固氮微生物、茶园土壤中的耐酸铝细菌、茶树VA菌根,茶树有益微生物对茶树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茶园土壤微生物的利用六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反映了茶园土壤微生物种群与数量在根际周围的分布,与茶树品种、树龄、生育周期的关系,对土壤耐酸铝、固氮、抗病原菌效果的影响。与土壤肥力、矿质元素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和茶园微生物有效利用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是反映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它能够较好地说明土壤的供肥容量以及保肥能力。笔者对湖南省主要茶园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部分相关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为评价该省茶园土壤肥力提供一些背景材料。试验采集了湖南省主要茶场68个茶园土样,采样深度,点样为0~30cm,剖面样为剖面层次中的表土层。测定项目,阳离子交换量采用EDTA-铵盐快速法,有机质含量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反映土壤酸度的代换性铝、氢用氯化钾交换中和滴定法与pH_水电位  相似文献   

9.
大豆连作土壤障碍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邹永久  韩丽梅 《大豆科学》1996,15(3):235-242
由于大豆连作造成根系分泌有机酸类物质的残留和积累,使土壤根际PH值下降,引起根系范围土壤中生化它感现象产生,导致反映土壤有机肥力核心指标的土壤腐殖质总量1胡敏酸(HA)、HA/FA(富里酸)比值随连作延长而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活性胡敏酸含、胡敏酸在波长为465nm和665nm的消光度比值(E4/E6)在连作第二年变化明显,此时是大豆连作实施有机培肥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0.
对茶园营养进行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有效数据和结论后,能更加科学的优化茶树生长的生态环境.无论是从管理视域出发,还是基于科研思维进行思考,都应确立核心的工作内容后,才可扎实整体的推进茶园土壤营养分析的研究工作.根据具体的关键影响要素,能在土壤酶活性、细菌群落、真菌群落三方面进行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1.
茶园土壤硫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勇 《中国茶叶》1992,(4):14-15
我国南方大面积红壤地区,存在土壤硫的渗漏、淋失问题,某些地区存在土壤硫素的缺乏。由于茶树本身的特异性,长期栽培下形成茶园微域环境,这种环境的产生是否影响到土壤的硫素状况,为此,笔者采集了浙、赣、皖、湘、滇、粤、桂、黔8省区的茶园土样,进行全硫及有效硫含最的分析,以揭示茶园土壤的硫素状况。  相似文献   

12.
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以相邻人工林地为对照,研究了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茶园与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且各类群个数及其所占比例有所不同,Jaccard相似性系数为0.633,Gower系数(Sg)为0.327,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表现出较高的异质性;茶园土壤动物的类群数低于人工林,优势类群所占比例却远远高于人工林,总体群落结构较对照人工林单一;土壤动物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密度-类群指数及分布的均匀性均低于人工林。在凋落物层以下,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数及多样性均呈现出一定的表聚现象,土壤动物蜱螨目/弹尾目(A/C)比值茶园(2.44)大于人工林(2.09),A/C值并未因干扰强度增大而降低,这与凋落物残留量的多少及茶园螨害有关。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土壤系统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南省土壤陈列室的土壤为主要研究材料、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1995)为依据,根据多年研究结果,按该新的分类系统将海南省土壤分为10个土纲、19个亚纲、34个土类和62个亚类。  相似文献   

14.
崔振波 《福建茶叶》2016,(12):207-208
土壤酶属于一种特定的生物催化剂,不仅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而且还是土壤中生命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化合物水解等反应的关键影响因素,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因子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自古以来,我国在茶树的种植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本文从阐述茶树的生长规律及茶树生长土壤环境出发,重点分析了土壤酶和微生物与土壤成分的相互关系,探讨了茶树生长中微生物与土壤酶的内在联系,对茶树种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云南澜沧县景迈古茶园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姜虹  沙丽清 《茶叶科学》2008,28(3):214-220
云南省分布着大量的古茶园,被认为是普洱茶的起源。澜沧县景迈古茶园是典型的栽培型古茶园,在古茶园区内大平掌处选择相邻的古茶园、台地茶园和天然林三种利用类型的土壤,进行了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调查。结果表明:三种类型的土壤都呈明显的酸性,土壤pH在3.80~3.91,茶园土壤的酸度相对更低;三种类型的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在表层0~20cm都比下层20~40cm高,但Mg、Al和K无明显的垂直分布;三者有机质含量都很高,有机质和氮的含量分布为台地茶园<古茶园<天然林,而磷含量为古茶园最高;土壤酶活性的差异与养分的差异不一致,不同的酶活性在三种土壤中的大小规律不一样;土壤pH与金属元素相关性显著,氮元素与其它养分相关性最强,养分与土壤酶活性有显著相关性,尤其是C、N、P和K等主要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16.
供磷型土壤调理剂在酸性土壤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方酸性土壤常存在交换性铝含量极高和磷素供应不足的问题,如何有效改良南方酸化土壤,提高土壤活性磷含量是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以南方酸性红壤为供试土壤,通过土壤培养试验和玉米盆栽试验探究了基于磷尾矿、磷酸镁铵和石灰等为主要原料的供磷营养型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和对玉米磷素养分利用的影响。采用添加不同原料比例和数量的土壤调理剂进行土壤培养,结果表明施用量在4~8 g/kg时,可使土壤pH升高1.1~1.6个单位,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性铝和有效铁含量,增加土壤交换性钙、镁和有效磷含量;盆栽玉米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施用C3配方土壤调理剂明显改善玉米苗期生长和植株磷素营养,但是土壤调理剂中辅料(白云石/石灰+膨润土)对促进磷酸二铵的肥效要明显优于土壤调理剂的供磷主料(磷酸铵镁+磷尾矿),说明在供磷方面主料的作用效果优于与辅料相混,辅料在增加土壤酸性改良效果的同时也钝化了主料中的磷素,该调理剂的配方需要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17.
以海南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类型森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氮含量、氮密度、氮分配及其中两种类型森林氮密度随坡向和海拔的分布状况,以期反映吊罗山自然保护区的土壤氮分布特征,为吊罗山森林管理提出建议。结果如下:(1)吊罗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氮含量在不同样地间和同一样地不同层次间差异均较大,土壤氮含量空间异质性较大;(2)研究区0~100 cm层土壤整体氮密度为13.8 t/hm2,高于全国平均和儋州橡胶林土壤氮密度,与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相比,吊罗山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氮密度较高,次生林较低;(3)考虑氮密度和氮密度分配,为促进吊罗山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生态价值的创造,在管理中投入的精力为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热带山地雨林次生林>热带低地雨林原始林>热带低地雨林次生林;(4)热带山地雨林次生林南坡氮密度最高,为18.491 t/hm2;东坡、北坡、西北坡之间差异不大,但显著低于南坡;(5)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海拔750~1 130 m间氮密度与海拔高度关系符合y=-6E-05x2+0.107 2x-32.275(R2=1)。  相似文献   

18.
对湖南省内 2 4个茶场的 110个土壤样品的表土 (0— 2 0cm)和底土 (2 0— 40cm)两个土层的有效硫含量、全硫含量、有机质含量、以及pH值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湖南省茶园土壤有效硫含量较高 ,表土的有效硫含量为 6 4 8± 6 2mgS kg (范围 :12 2— 2 10 2mgS kg) ,底土的有效硫含量为 91 8± 8 4mgS kg (范围 :11 1— 2 35 1mgS kg) ,但仍有 7 3 %茶园土壤缺硫 ;0— 2 0cm土层的有效硫有向 2 0— 4  相似文献   

19.
土壤及土壤耕作对农作物(包括棉花)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密切相关。因此,运用合理的土壤耕作,就成为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重要农业技术措施之一。现就苏联有关棉花文献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一、关于基本耕作的研究 (一) 耕地深度对根系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土壤pH值的大小 ,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及产量。近年来我们以施用生石灰 ,对酸性冷浸稻田进行改良 ,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通过调酸使土壤几年能稳定提高 1个pH值 ,能提高多少地温 ,对土壤、壤分的影响程度 ,数据还不全面。因此 ,为了配合酸改工程的完成 ,特设立土壤调酸定量、定位试验。本试验是在酸性草炭水稻土上进行施用不同用量的生石灰 ,连续 3年的改良定位研究 ,结果如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地选在交通方便、地力较均匀、排灌流畅、无障碍物的城郊乡刘鲜村与平顶山乡平顶山村。供试土壤为草炭土 ,pH值5 3,面积为 0 1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