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世界三大薯类作物(马铃薯、甘薯、木薯)是主要淀粉产源作物,在田问试验示范和引种推广及淀粉加工业须经常测定其粗淀粉含量。在生产实践和对比分析中,通常采用浮力比重约测法来粗测其淀粉含量,笔者经过几年在陇薯系列引种示范推广芽栽技术研究和洋芋淀粉测定实践中,对该法进行修正扩充研究.使其测定方法简单大众化.测定范围适当扩大而可用回归方程外推计算.适宜广大农民技术员和淀粉加工者采用,可完 相似文献
3.
《广东农村实用技术》2005,(12):11-11
薯类作物主要包括甘薯、马铃薯等非谷类粮食作物。这类作物的产品块根在土壤中生长,因此对土壤理化性状要求比较严格,透气性好、富含有机质的地块有利于其生长。薯类作物生育期包括生长期和块根(茎)膨大期,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较少,但十分敏感,缺肥会严重影响茎叶生长和根系发育,从而影响块根(块茎)的形成;块根(茎)膨大期是地上、地下生长最旺盛的时期,需肥最多,也是施肥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5.
6.
薯类作物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薯类作物既是粮食作物又是蔬菜作物,主要有马铃薯和甘薯等,通常采用无性繁殖。在薯类生产过程中,马铃薯主要病虫害有晚疫病、病毒病、环腐病和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等,甘薯主要有甘薯黑斑病。 相似文献
7.
云南薯类作物生产现状与产业化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云南主要薯类作物的生产现状分析认为云南薯类作物已从单一的"救荒"作物,向轻工、能源、医药原料转变,云南发展马铃薯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区位优势,可积极发展;而甘薯作为未来重要的能源作物应该引起足够重视;魔芋发展中应该注意多元市场的开发;发展薯蓣的规模要适度,并要增加产业中的科技含量,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云南师范大学薯类作物研究所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隶属于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该所在云南省马铃薯研究和生产上起着开拓性的作用。主要进行马铃薯种质资源库建立和无毒种薯的生产,同时还进行马铃薯栽培的示范推广。自1986年起,云南师范大学薯类作物研究所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开展了合作研 相似文献
9.
对甘薯、马铃薯、菊芋在土壤干旱下的一些生理反应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干旱程度下,甘薯的RWC、叶水势变化很小,叶片还保持一定的生长速率,叶细胞膜透性小,Pro没有积累或积累很少,品种间有一定差异;菊芋在干旱下表现则相反,RWC、叶水势剧烈下降、生长停止以至死亡,叶片细胞膜透性和Pro线性增加;马铃薯的各种参数变化处于二者之间。据此可以认为,甘薯的抗旱性最强,马铃薯次之,菊芋最弱。 相似文献
10.
11.
2006-2015年我国薯类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7,(1):17-23
【目的】探究我国薯类作物生产变化规律。【方法】运用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等方法,对2006-2015年我国薯类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0年间青海、贵州、重庆和浙江的薯类作物生产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变化较为突出。上海、天津、吉林和西藏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变化较为突出。贵州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变化较为突出。【结论】耕地灌溉面积、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粮食产量与薯类作物生产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变化、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变化之间为负相关关系,与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变化之间为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分析了高海拔冷凉干旱山区,在发展薯类作物生产中面临的光照、热量、降水、土壤等自然资源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以建立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为重点,以运用各项综合抗旱、保墒、防病、增产栽培措施为中心的发展薯类作物生产的思路和对策,以促进干旱山区薯类作物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四川是我国薯类生产第一大省,该区域薯类品种多、播种面积广,上市时间长,产业优势明显。近年来,随着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四川薯业产业发展在稳面积、提总产、主食化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在保供给、保增收、保小康,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四川薯类如何快速绿色发展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本文结合四川薯业发展实际,从合理利用资源禀赋、重点规范种薯产业、推广应用绿色技术、调整优化生产结构、延伸拓展产业链条等5个方面加以阐述,首次提出了四川薯类产业未来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思路,以期为我国新时代薯类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四川薯类产业发展的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薯类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随着国际粮油价格的走高和食品加工业的不断发展,各种薯类产品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面四川是我国薯类的主要种植区,本文对四川薯类产业竞争力状况以及产业发展中的产业链管理相关情况做了技术经济分析,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薯类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6.
王振元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88,(1)
通过推广高干型薯类优良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开展好薯类的就地加工,把薯类粉丝生产搞上去;发展薯类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改进落后的技术装备;发展适销对路的薯类食品工业;建立统一管理的协调组织;加强科学研究,推广科技成果等措施、对我省的薯类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提高其经济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四川柑桔园主要害虫消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取定树观察法,对柑桔园主要害虫消长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柑桔树春梢抽发期4-6月是害螨类、蚧类、粉虱类和蚜虫等主要害虫发生危害的高峰期,其周年消长动态: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egregor)和柑桔始叶螨(Eotetranychns kankitus Ehara)呈现明显的“春季”(5月上、中旬)和“秋季”(8月下旬、9月上、中旬)2个为害高峰,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 Kuwana)呈现明显的“初夏季”(5月下旬)为害高峰,柑桔粉虱(Dialeurodes citriAshmead)和黑翅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as Quaintac)呈现4个明显的为害高峰,4月中、下旬是为害的最高峰,桔蚜(Toxoptera citricide Kirkaldy)则呈现“春季”(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害高峰,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呈现明显的“秋季”(8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害高峰. 相似文献
18.
云南师范大学的马铃薯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云南省马铃薯研究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自1986年起,云南师范大学即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CIP引进了大量种质资源和杂交组合实生种子。 相似文献
19.
广州地区芋疫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芋疫病(Phytophthora cotocasia Racib.)为广州地区芋头栽培过程中发生最普遍而严重的病害.此病在当地整年皆可发生,尤以6~8月份高温多雨的盛夏季节发病为甚,在短时间内病害迅速蔓延.田间病害始发期、盛病期以及病害流行程度年度间的变动,基本上取决于当年雨季来临的迟早和降雨程度;本病可侵害陆芋和水芋.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在当地红芽芋和白芽芋(均为茎芋)都较感病,水芋则表现抗病;田间及时喷药预防对芋疫病具有明显的防病增产效果,并结合做好田间卫生,芋株表现发病轻、生势壮旺,产量高,其主茎球茎单位面积产量可增加25%~35%以上.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