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稻稻瘟病抗性鉴定及其评价标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鉴定不同生态区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情况,并寻求一种能快速评价稻瘟病发病指标标准,以72个水稻品种(品系)为抗性鉴定材料,采用塑料大棚人工喷雾和病株样本大棚自然诱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在供试的72个水稻品种或品系中,抗病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有17个,即叶瘟病情指数在0~2之间;其余品种或品系发病较重,叶瘟病情指数大于30,有的甚至全部死亡。苗期不发病的品种,到成熟期也有可能感穗颈瘟;普通型叶瘟发生的品种,移入大田后可逆转为不发病品种;急性型叶瘟发生的品种,到返青期死亡率达90%以上。苗瘟、叶瘟和穗颈瘟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急性型叶瘟可作为苗期鉴定水稻稻瘟病发生的评价指标标准。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下半年,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水较多。持续的降雨导致适温、高湿、寡照,水稻生长繁茂,极易引起稻瘟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3.
<正> 根据辽宁省农田测报点调查情况,结合气象条件、生态条件综合分析,预计今年该省水稻穗颈瘟将中等偏重发生。该省前期气候条件比较干旱,稻区严重缺水,普遍插秧较晚,生育期延后,穗肥施用量大,造成水稻生长油嫩,特别是一些优质米品种(日本一见钟  相似文献   

4.
在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基本相同的农民群体中,因经营管理能力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使不同农民取得的实际成果存在的差异,可以解释为不同农民的成果分布不同;农民成果分布与当地农业生产的经济上限和技术上限相关联,农民成果分布的提高,首先有赖于经济上限的提高,而要提高经济上限必须先提高技术上限。本文阐述了农民成果分布的涵义;分析了影响农民成果分布提高的因素,即农业教育与信息服务的滞后、农业规划与技术指导的不足以及农业的金融与经济服务的缺乏;提出了提高我国农民成果分布的对策,即加强农技推广服务提高技术上限、加强农业产前产后服务提高经济上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松桃县穗颈稻瘟历年发生资料及有关因素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组建了穗颈稻瘟流行的程度预测式,历史拟合率为81.8%,并经1998年应用与实际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6.
7.
Pi-ta、Pi-b基因在江苏粳稻穗颈瘟抗性育种中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Pi-b的功能标记对2009,2010年江苏省粳稻中间试验的部分粳稻品系进行基因型检测,结合穗颈瘟抗性结果,通过关联分析Pi-ta、Pi-b在江苏省粳稻穗颈瘟抗性中的价值。结果表明:Pi-ta、Pi-b基因与江苏省粳稻穗颈瘟的抗性呈正相关,Pi-ta基因2009,2010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0,0.37;Pi-b基因2009,2010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0.51;Pi-ta、Pi-b基因的联合效应与穗颈瘟抗性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71,0.62。因此,同时携带这2个抗病基因可以大大提高江苏省粳稻穗颈瘟抗性。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24个水稻品种在鄂西南不同地区稻瘟病发病情况,筛选适合鄂西南种植的水稻品种,在2018、2019年分别在鄂西南10个地点(忠路、来凤、巴东、建始、长阳、鹤峰、宣恩、柏杨和咸丰,以武汉黄陂作对照)种植24个水稻品种,调查叶瘟和穗颈瘟发病情况。结果表明,2019年各地点的发病情况明显高于2018年,10个地点中发病最严重是宣恩,而咸丰2年都没有品种发生稻瘟病。在实验的24个品种中’荣优华占’抗性最好,适合在鄂西南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10.
<正>眼下正是水稻穗颈稻瘟防治的关键时间,一旦错过时间,田间就会白穗增多,产量损失增大,轻者减产5%左右,重者减产10%以上。危害症状水稻穗颈瘟是稻瘟病的一种,发生在水稻穗颈部位,发病时间多在水稻破  相似文献   

11.
叶枯病对小麦生产危害严重,麦根腐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a)是小麦叶枯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筛选抗B. sorokiniana叶枯病小麦种质,采用“孢子液喷洒、套袋(罩)保湿”接菌鉴定的方法,于2019-2020年对130个小麦品种(系)进行苗期及灌浆期叶枯病抗性鉴定,同时分析了小麦苗期与灌浆期对B. sorokiniana叶枯病抗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30个小麦品种(系)中,苗期抗病材料占32.3%,其中高抗与中抗材料分别为1.5%与30.8%,无免疫材料;感病材料占67.7%,其中中感与高感材料分别为20.8%与46.9%;灌浆期抗、感叶枯病材料分别占11.5%与88.5%,无高抗材料;小麦苗期与灌浆期对B. sorokiniana叶枯病抗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 = 0.72)。此结果为抗B. sorokiniana叶枯病的遗传育种与抗病机理研究提供了优异的种质资源;基于苗期抗性与灌浆期抗性的显著相关性,可以通过室内快速准确的苗期叶枯病抗性鉴定预测大田条件下小麦灌浆期的抗性,节省时间,减轻大田鉴定繁重的工作量,并降低环境因素对鉴定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水稻根系分布与叶角关系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48,自引:5,他引:48  
凌启鸿  陆卫平 《作物学报》1989,15(2):123-131
1983—1984年,通过群体水培、土培试验,在控制水稻根系不同分布空间形状情况下,研究了叶角与根系分布的关系,其结果主要表现如下:1.根系分布较深且多纵向时,叶角较小,叶片趋向于直立;根系分布较浅且少纵向时,叶角较大,叶片趋向于披垂。2.叶角的大小同时受叶片大小的影响,根系分布较浅且少纵向时,较大的叶片更易披垂,叶角更大,  相似文献   

13.
育秧方式和壮秧剂对抛栽早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杂交水稻桂两优2号为试材,设土床旱育秧(A1)、编织布旱育秧(A2)、塑盘旱育秧(A3)、编织布湿润育秧(A4)、塑盘湿润育秧(A5)5种育秧方式及壮秧剂处理2个因素,研究育秧方式对抛栽早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抛栽后立苗最快的是A2,其次是A3和A5,A1和A4最慢;分蘖最快、数量最多的是A2,其次是A1,A4分蘖最慢、数量最少;干物质积累A2具有明显优势,其次是A3、A5和A1,A4积累最少;A2的产量最高、产量性状较好,A4产量最低、产量性状较差,其他处理的产量及性状介于A2与A4之间。施用壮秧剂可促进早稻生长,改善产量性状,提高产量。育秧方式与壮秧剂交互作用对早稻产量及主要性状有显著影响。综合早稻生长和产量及性状看,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合的育秧方式是编织布与施壮秧剂组合旱育秧。  相似文献   

14.
水稻叶片伸长过程的模拟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叶片生长过程的动态模拟, 对于实现水稻生长的数字化和可视化表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以4个不同株型的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 通过对水分试验、氮素试验条件下不同叶位叶片的叶长、叶宽特征进行连续观测, 综合分析了水稻叶片几何形态指标随生育进程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规律, 进而构建了水稻叶片生长过程的动态模拟模型。模型采用Logistic方程描述了水稻主茎及分蘖叶片随生长度日(GDD)的动态伸长过程; 利用二次曲线描述了叶宽随GDD的动态变化过程; 分别用幂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描述了叶形(不同叶长处的叶宽)的动态变化过程; 另外, 以叶片氮素和水分因子分别描述了不同水氮水平对叶片形态建成过程的定量影响。同时利用独立的水稻田间试验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测试和检验, 主茎和分蘖动态变化叶长、叶宽的均方根差(RMSE)分别为3.6 cm、3.96 cm以及3.15 cm、3.56 cm。表明本模型对水稻叶片的动态伸长过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解释性。  相似文献   

15.
水稻苗期抗旱性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为探索水稻苗期抗旱性形态和生理机制,筛选苗期抗旱性指标,以15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干旱棚内系统研究了水、旱条件下苗期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叶龄、心叶下倒数第1叶叶面积、叶鲜重、根长4个指标的相对值与反复干旱存活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可作为苗期抗旱性的形态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氨基酸(AA)、抗坏血酸(AsA)、还原性谷甘肽(GSH)、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含量8个指标的相对值与反复干旱存活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可作为苗期抗旱性的生理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确立了SOD酶活性、GSH含量、叶鲜重和叶龄4个指标相对值为水稻苗期抗旱性的综合指标,以反复干旱存活率为因变量,4个综合指标为自变量建立的回归方程对供试品种的抗旱性进行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籼、粳稻米垩白与品质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综述了有关垩白形成的机理和籼、粳稻垩白与品质相关分析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无论籼稻或是粳稻均表现出垩白与出糙率、垩白粒率、粒宽、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与整精米率、透明度、粒长、粒型、胶稠度呈负相关,但类型间有一定差异。并就垩白对各品质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对今后应加强相关方面的研究和提高品质的途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水稻叶曲线特征的机理模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石春林  朱艳  曹卫星 《作物学报》2006,32(5):656-660
通过对水稻叶片的受力分析,推导了叶曲线方程,并进行了影响系数的参数化和方程求解。对叶曲线方程的灵敏度分析表明,方程较好地体现了叶长、叶宽、叶形、比叶重和叶片形变系数等参数对叶曲线的综合影响,与生产中水稻株型特征变化相一致。进一步利用三维数字化仪获得的不同品种类型水稻拔节期和孕穗期叶脉空间坐标试验数据对叶曲线方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叶曲线方程可以合理而可靠地定量描述水稻叶曲线特征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旱育秧模式下苗期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辽粳401为供试材料,选用2种育苗载体(基质和营养土),设置3种喷淋间隔(24、48和72h),研究秧苗素质、大田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喷淋间隔由24h延长至72h,秧苗株高降低,根数增多,根冠比增大,秧苗综合素质提高。喷淋间隔72h秧苗机插后分蘖发生早,分蘖数量多,生育时期提前。在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喷淋间隔72h处理的叶面积指数较高,干物质积累量较多;喷淋间隔72h处理成熟期有效穗数增加,结实率提高,实际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不同叶片卷曲度杂交水稻的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叶片卷曲度不同的6个代表性杂交水稻组合在开花期和花后20天上部3张叶片的卷曲度和剑叶叶片近轴面(上表面)、远轴面(下表面)光合强度、叶片角度、挺直度、群体消光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剑叶卷曲度高的组合叶片卷曲度达44%~47%,中等的组合为15%~16%,低的组合为10%~11%。高叶片卷曲度组合的剑叶上表面  相似文献   

20.
孕穗期水稻叶温与水分状况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实验研究了孕穗期叶温与水分条件及产量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气温高于叶温;不同处理蒸散量的日变化主要与叶温的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对不同水分处理,土壤含水量越少,蒸散量也相对较少,叶温也就越高;叶水势可以反映作物水分状况,叶温越高,叶水势越低。叶温和蒸散量反映植株水分状况的时间应在11:00—15:00时,这主要和太阳辐射的日变化有关。通过对产量结构的分析,得出水孕穗期受到一定的水分胁迫对穗重影响最大,其次是结实率和穗粒数,对穗长没有影响。第一批处理约有一天的水分胁迫,第二批处理也只有几个小时的水分胁迫,叶温比对照高1.4~1.8℃,对穗重、结实率和穗粒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说明水稻孕穗期对水分胁迫较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