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综合评价了防虫网及防虫网与杀虫灯、性引诱剂、病毒等非化学防控集成技术对豇豆甜菜夜蛾等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豇豆全生育期内采用防虫网进行隔离防治可减少药剂防治5次;防虫网与杀虫灯联合防控前期应用效果较好,后期较差;防虫网与性引诱剂、病毒集成应用对豇豆甜菜夜蛾及其他害虫的隔离防治效果均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2.
防虫网覆盖栽培对豇豆采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翔  许彦  邢增通 《长江蔬菜》2011,(14):52-54
海南省豇豆生产多用防虫网覆盖栽培,试验通过模拟目前海南省生产中豇豆储运方法,分别对防虫网覆盖栽培豇豆和露地栽培豇豆品质指标进行7d动态测定,旨在探明防虫网覆盖对豇豆采后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种栽培方式下的豇豆在7d内均未出现失重;感官指标、腐烂率、锈斑指数、粗纤维含量,防虫网覆盖栽培豇豆明显优于露地栽培豇豆;叶绿...  相似文献   

3.
不同目数防虫网覆盖对豇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目数防虫网对豇豆生长的影响,采用50、40、30、20目白色防虫网进行豇豆覆盖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覆盖防虫网后,豇豆生育期提前,豇豆的植株高度、叶面积、产量均有提高,对主要害虫蓟马、斑潜蝇防护作用效果显著,50目白色防虫网是较适合海南省三亚市豇豆栽培的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4.
广东地区豇豆防虫网覆盖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农药污染,生产无残留、无公害、安全优质的蔬菜产品,同时改善豇豆生产条件,减轻病虫危害程度,提高豇豆产量和品质,总结出豇豆在防虫网覆盖条件下的栽培管理技术,包括防虫网室材料的选择和搭建,并且从土壤要求、品种选择、肥料和水分管理、采收标准及病虫害防治方面介绍了广东地区的生产经验,为豇豆的无公害栽培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豇豆具有边开花、边结果、边采收的特性,豇豆荚螟常蛀入嫩荚或花蕾取食,造成蕾、荚脱落,较难防治,影响产量和商品性。为了促进豇豆的无公害生产,使消费者吃上安全优质的绿豇豆,我们进行了用防虫网纱防治豇豆荚螟试验。  相似文献   

6.
王强 《蔬菜》2018,(9):37-40
为充分利用政府投资建设的大棚防虫网设施,实现蔬菜周年高效安全生产,在大棚防虫网条件下实施豇豆、丝瓜、芹菜、小白菜周年栽培的探索。大棚周年蔬菜生产模式符合当前生产实际,充分利用了当地光热资源,发挥南京市蔬菜所培育的系列蔬菜新品种抗耐性突出、早熟性好、生长势强的优势,结合大棚防虫网设施的应用,科学安排茬口、精细栽培管理、绿色防治病虫,成功实现了豇豆、丝瓜、芹菜、小白菜高效安全周年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豇豆产业在热带地区蔬菜主产区发展很快,近年来其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居海南主要北运瓜菜第三名,经济效益较好。为了提高豇豆生产水平,确保豇豆丰产、优质和质量安全,让全国人民放心消费,使豇豆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现采用防虫网棚和膜下肥水微滴灌设施栽培豇豆,对豇豆栽培设施、播种前的棚地准备、品种选择、播种、定植后管理、采收等技术进行要求和规范。1栽培设施1.1平顶防虫网棚设计与安装采用WPP-6430镀钢管结构设计平顶防虫网棚。  相似文献   

8.
防虫网作为一种新型的设施栽培材料已受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高度重视 ,并广为应用。为探明防虫网对蔬菜害虫的防治效果、防虫网内小气候的变化及其对蔬菜生产产量的影响 ,2 0 0 0年 7~ 9月我们进行了防虫网内栽培豇豆、青菜的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选用浙江产 2 2目的防虫网 ,覆盖一个标准钢架大棚 ,防虫网面积大约 40 0m2 ,6月 2 4日盖网。豇豆品种为之豇— 2 8,青菜品种为上海青 ,棚内一个品种种植面积 90m2 ,7月 1日播种 ,7月 2日出青菜苗 ,7月 4日出豇豆苗。豇豆行距 0 8m ,株距 0 …  相似文献   

9.
防虫网对豇豆上美洲斑潜蝇及豇豆荚螟的控制效果在95%以上。通过7-9月网内外气象资料系统观察表明,在夏秋高温季节防虫网可明显改善小气候环境,提高豇豆的产量,网内豇豆叶片叶绿素含量比网外高5.66%-34.60%;  相似文献   

10.
豇豆是我市夏秋主要蔬菜栽培品种之一.但由于豆野螟、斜纹夜蛾、斑潜蝇等害虫发生十分严重,用一般化学农药防治,既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又会使农药残留超标.因此从2001年起,我市开始推广采用防虫网覆盖栽培的方式生产夏秋豇豆,实现无(少)农药栽培.但是,在推广使用防虫网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希望农民朋友在栽培时加以注意,并在种植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11.
陈彩娣 《蔬菜》2019,(10):51-53
黄瓜病虫害种类多、危害大,传统用药方式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口感。为了保证直供上海的黄瓜达到无公害要求,对生产基地采取农业防治、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措施,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0%,综合防治效果在85%以上,有效减少了防治次数,降低了农产品的农药残留,667 m~2增产600 kg,增值600元左右。收到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了缓解张掖市高原夏菜病虫害日渐严重的问题,总结了其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及特点,阐述了存在的问题,如绿色防控责任不到位、良好的耕作制度尚不健全、科学用药意识薄弱等,并在坚持生态、绿色、安全、协调的工作理念的基础上,从各生产环节入手,综合提出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山东保护地茄子病虫害绿色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东  高普  徐广宾  黄群 《蔬菜》2018,(10):47-49
为了探寻保护地茄子病虫绿色防控技术,通过综合利用农业防控措施、生态调控措施、物理防控技术、生物防控技术和化学防控技术,总结了保护地茄子病虫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保护地茄子各类病虫害发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实现了保护地茄子绿色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蔬菜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及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群峰  曹金娟  王胤 《蔬菜》2020,(8):49-53
为推进农药减量增效、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首都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总结了北京市蔬菜生产上常用的20多种核心绿色防控技术,包括全园清洁、无病虫害育苗、产前棚室和土壤消毒、产中综合防控和产后蔬菜残体无害化处理等,以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环节进行集成,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形成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并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对绿色防控技术及时进行集成、示范、推广。目前,示范面积2 200 hm~2,在绿控基地内,可实现农产品农残检测合格率100%,绿色防控技术使用率100%,专业化统防统治比例在80%以上,平均施药次数减少5~13次,减少化学农药用量27%~42%,病虫防治效果提高20%以上,667 m~2节本增收1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对严重影响甘蔗生产的8种甘蔗主要害虫和5种甘蔗常见流行性病害的发生危害特点进行了探讨和综述。依据甘蔗病虫害的危害特点,提出以农业防治方法为基础,物理防治灯光诱杀、生物防治为辅,减少虫源病源,统一化防为重点和抓好关键时期科学用药的综合防治措施,从而达到高效、快速、持续、有效控制甘蔗病虫害的发生危害,确保甘蔗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莲-渔共作的生态种养模式对莲藕的生长发育、产品商品性、营养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莲-渔共作模式有利于莲藕的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的提升。其中,T1莲-鳅共作模式处理表现最好,其莲藕根状茎的全藕质量、主藕质量、最大藕节质量分别为1.58 kg、1.39 kg和423 g,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29.5%、36.3%和6.3%;在莲藕根状茎营养品质方面,T1处理莲藕产品的粗蛋白、淀粉、还原糖、粗纤维、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及对照,T1处理莲藕产品的氨基酸总量低于其他共生处理而高于对照,T1处理莲藕产品的硝酸盐含量低于其他共生处理并显著低于对照;在效益方面,T1处理增产效益最高,达97180元·hm-2,比对照增加64000元·hm-2,T2莲-小龙虾共作模式与T4莲-大闸蟹共作模对莲藕幼芽破坏较大,造成莲藕产量降低,但这2个处理的水产品产值较高,弥补了莲藕产量的产值损失,其经济效益均高于对照,而T3莲-鲤共作模式处理的增产效益最小,也比对照增加31940元·hm-2。综上所述,沙地节水莲-渔共作模式中以T1处理表现最佳,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于2011和2012年对河池蔗区进行病虫害调查发现,为害河池甘蔗生产的主要病害为黑穗病、梢腐病、煤烟病,主要虫害为甘蔗螟虫、绵蚜、蓟马等.指出当前蔗区病虫害防治存在防治适期掌握不对、防治时期不统一、盲目使用和滥用农药、防治意识不强、缺乏科学指导等主要问题,并提出做好病虫害监测、做到统防统治、给予科学的技术指导、增强蔗农防治意识和改善品种单一化的种植局面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生姜绿色生产的目标,对莱芜区生姜上的姜蓟马和姜螟2种主要虫害的危害现状及其为害特点、发生规律进行描述,并提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综合防治措施,其中农业防治是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等措施来减少虫口密度;物理防治是利用粘虫板防治蓟马,利用频振式杀虫灯防治姜螟;生物防治是通过利用植物源农药、保护天敌等措施防治。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引起福建省霞浦县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从霞浦县马铃薯种植区采集马铃薯黑胫病病样分离病原菌,通过菌落形态、致病性、16S rDNA序列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序列分析和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引起福建省霞浦县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采集的5 个菌株均有致病力,马铃薯植株被侵染后茎部出现黑腐症状,块茎组织发生浸渍。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6%氢氧化铜可湿粉剂1 000倍液和2%春雷霉素水分散粒剂300倍液防效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与清水对照相比,产量和商品薯率显著提高,综合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摘要:扶桑绵粉蚧在广东、广西、海南和浙江等省甘薯上危害严重,为了精准识别和有效防控扶桑绵粉蚧,详细介绍了扶桑绵粉蚧的特征特性、分布与危害、危害症状、发生特点,并结合实践提出了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