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海鲜世界》1994,(3):15-15
淡水白鲳由于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不能在自然条件下越冬.在此期间.由于水温低,拉网操作造成鱼体受伤,鱼体极易患水霉病.严重时引起鱼类死亡.给越冬保种及来年养殖造成困难。针对这一不良现象,淡水自鲳在秋末冬初应谨防水霉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2.
开春后,淡水白鲳进入越冬后期,在越冬后期,鱼体质差,水污染重,而气温变化大,易造成水温突变。这些不利条件,往往造成淡水白鲳在越冬后期的大批死亡。1991年5月份,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温室越冬的淡水白鲳就因管理不当,死鱼达千斤,造成近万元损失。可见,越冬后期是越冬保种的关键时期,应加强饲养管理,谨防淡水白鲳死亡。一、调节好水质:针对越冬后期水质污染重的特点,加强水质的调节工作。首先是加强换水,温室越冬2~3天换水一次,每  相似文献   

3.
潘世信 《淡水渔业》1987,(2):39-39,38
<正> 淡水白鲳(Colossomaa sp.)是一种肉质好、体形大、生长快、饲料广、产量高的优良经济鱼类。此鱼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早期作为热带观赏鱼类加以饲养。1982年,我国台湾省最先从国外将它引进,经过三年多的培育和驯化,使其成为一种池养食用鱼。 1986年6月,我站从广东省水产局运回刚从美国引进的淡水白鲳鱼苗400尾(体长2厘米)。分别放入鱼塘与家鱼混养及小水泥池中单养,进行生物学特性的观察。试养结果表明,淡水白鲳是一种适合于我国华南地区推广养殖和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优良淡水鱼类。现将试养中观测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梁贺 《科学养鱼》2004,(2):45-45
在冬季,鱼种也易患多种疾病,其中最易患的是水霉病。此病多发生在鱼种并塘以后,由于并塘时操作不慎,造成鱼体受伤,并塘以后,水体中的水霉菌便乘机侵入鱼体伤口,使伤口及周围长满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物质,病鱼变得焦躁不安,四处乱游,食欲不振,体质衰弱,往往造成大量死亡,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5.
<正>水霉病一般发生于低水温期。水霉有内菌丝和外菌丝之分。内菌丝分枝多而纤细,长在鱼体的损伤处,并可深入到皮肤与肌肉内,具吸取寄主营养的功能;外菌丝伸出鱼体外,菌丝较粗壮,分枝较少,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棉絮状物。发病早期肉眼看不出病鱼有异  相似文献   

6.
淡水白鲳     
淡水白鲳黄起荣(长沙市畜牧水产局410001)淡水白鲳学名为短益巨脂鲤,属于脂鲤目、脂鲤科、巨脂鲤属。原产南美亚马逊河流域。1982年我国台湾省最先从南美引进词养,成为一种食用鱼。1985年长江水产研究所从台湾引入广东省东莞市试养,并于1988年人工...  相似文献   

7.
淡水白鲳     
淡水白鲳淡水白鲳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属鲤形目脂鲤科,种名为短盖巨脂鲤。因体形酷似海水鲳水而被称为"淡水白鲳"。由于其腹部等处有鲜红色彩而被称之为"银鲳"。原产地最大体长达70-100厘米,体重20千克。淡水白鲳食性杂,它除了能援食一般的精饲料外、还能...  相似文献   

8.
郑卫军 《齐鲁渔业》2008,25(12):30-30
在秋末冬初,气温变低,水温下降,鱼儿活动力减弱,食量大减。此时虽然鱼的食量大减,可却不是不吃食,仍需投喂一定数量的饵料。  相似文献   

9.
在秋末冬初,气温变低,水温下降,鱼儿活动力减弱,食量大减。此时虽然鱼的食量大减,但并不是不吃食,所以仍需投喂一定数量的饵料。  相似文献   

10.
淡水白鲳     
《海鲜世界》1993,(3):17-17
淡水白鲳原产地亚马逊河流域,1982年台湾引进该鱼,1985年引入大陆,目前已在广东、福建、浙江、湖北等地大面积推广养殖。该鱼具有肉质好、体形大、生长快、食性广、产量高、耐低氧、易捕捞等特点,是一种经济价值高,有发展前景的优良淡水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1.
我所是养殖美洲规模较大的单位之一、几年来的养殖实践表明,该鱼类的确具有疾病少的特点。但因该鱼类体表无鳞片,胸鳍和背鳍各有一根硬棘,操作  相似文献   

12.
水霉病是危害鱼类较严重的一种疾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尤其在鱼种放养时节尤为常见。鱼种放养时,因拉网或运输不慎擦伤鱼体,极易发生水霉病。轻则,可造成5~10%死亡率,重则,死亡率可达20%以上。因此,鱼种放养时应仔细观察,根据鱼种的受伤程度和个体多少。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若  相似文献   

13.
水库养鱼一般采取捕大留小轮捕轮放的养殖方式。根据笔者十几年从事水库养鱼实践,认为:水库养鱼鱼种秋末、冬初放养为最佳,具有如下优点:1、鱼种培育到秋末、冬初,鱼种膘肥体壮、鳞片较为紧凑、生长速度随水温降低而减缓,此时投入水库适应能力强;2、水温较为适宜,放养时间最好水温选择在5——10℃,拉网起鱼,机械损伤小,长短运输适应性强,运输成活率高;3、运输密度大、能减少劳动强度,减少运输费用;4、水库水位较深,鱼种从小水域投入较大水域水库中,越冬条件比池塘优  相似文献   

14.
《江西水产科技》1991,(3):36-36
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在淡水属大型鱼类。1985年引入我国大陆,1987年广东人工繁殖成功后,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先后繁殖成功并向较大面积养殖方向发展,已有批量鱼供应市场,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该品种的特点是:生长快、耐低氧、食性广、产量高、易起捕,是池塘养殖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5.
淡水白鲳原产南美亚马逊河流域.因其体型酷似海水白鲳而得名。具有生长快、产量高、食性杂、适应性强、耐低氧等优点,而且体型好看,体色鲜艳,是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淡水养殖优良品种。淡水白鲳目前在广东等南方省市人工养殖已  相似文献   

16.
<正>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鱼类常见疾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该病对水产动物的种类没有选择性,凡是受伤的均可被感染,对水产动物是一种继发性感染。一、症状疾病早期,肉眼看不出异状。单肉眼能看出时,菌丝不仅在伤口侵入,且已向外长出外菌丝,似灰白色绵毛状,故俗称白毛病。由于霉  相似文献   

17.
褐首鲶(云斑鮰)和沟鲶(斑点叉尾鮰)统称美国鲴鱼.原产于美国,1984年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首次从美国引进,并已繁殖成功。经试养、研究表明,该鱼类具有杂食  相似文献   

18.
毛晓  陈新民 《内陆水产》1998,23(10):14-15
近几年来,长沙市在肥水塘普遍推广了淡水白鲳的养殖,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淡水白鲳能否在瘦水池塘养殖推广呢?1997年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小水面的示范试验,采取以养殖淡水白鲳等热带鱼为主,搭配鲢、鳙、鲫的方法,取得了可靠的经济效益。1试验方法1.1池塘条件与消毒在开福区捞刀河镇选择了一处面积为5936m~2,水深2m的池子为试验池,长方形,尚未护坡,保水性能好,光照充足,周围无工业污水流入,水源条件差,每年9月以前,可以从龙田灌溉渠抽水灌池,9月以后,水源困难,且无肥源条件,无增氧设施。…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