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茶叶》1992年第二期上登载的“茶籽出苗后不宜盖稻草”一文中说,“茶苗枯死是稻草发热灼伤所致”。笔者认为,这只是一个外观现象。究其原因,除与茶苗出土不久,茶树从依靠自身子叶“自养”转为靠绿色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异养”,需有一个“蹲苗”过程外,还与以下原因有关。 1.微生物正常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碳氮比(即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会昌县石壁坑水库茶场,1990~1992年发展了500亩茶园,其中330亩冬播茶地采用稻草覆盖。调查发现,盖稻草的茶地,茶籽可在3月上旬出苗,出苗率高达98%,比露地直播出苗早,出苗率高,出苗整齐,便于管理。长出的茶苗叶色青绿,茎杆茁壮,根系发达,白根多,对提早定型修剪、采摘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和孝昌县,1990年春播茶籽2500亩,当年6月份茶苗出土整齐,但到年底成园不足500亩;1992年两区县又春播茶籽2000亩,当年6月份茶苗出土也较整齐,但到10月底成园不足400亩。导致新建茶园成园率低的原因,据分析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新建茶园一般都在岗地和低山区,灌溉条件差,新出土的幼嫩茶苗在旱季里很容易旱死;二是新茶园行间套种作物幅度过大,一般新建茶园都为宽窄行双条植方式,宽行距115cm,窄行距35cm,有的地方在新建茶园宽行间套种黄豆、花生等作物,幅度达90cm,这些作物长成后基本上把茶苗掩没了,严重地与茶苗争水争肥,恶化了茶苗的生长环境;三是当地每年7月中旬以后易出现夏旱连秋旱,土壤水分蒸发快,火热的太阳把茶苗晒伤萎蔫致死;四是茶园锄草不当直接损坏一些茶苗,同时在旱热季节锄草也会使新出土的幼嫩茶苗直接暴露在烈日之下容易灼伤晒死。针对新建茶园存在的问题,为探讨锄草对新建茶园齐苗的影响,笔者于1992年和1993年先后在孝昌县白沙镇王山茶场和孝南区杨店镇沪川茶场,对当年春播的新建茶园进行了锄草与不锄草的比较试验。锄草茶园是按当地常规的锄草管理,每次锄草,行内行间都进行。不锄草是指茶行内包括小行间不锄草,即使需要除草,也只用刀作离地15cm割草,大行间也尽量少锄  相似文献   

4.
浙江是我国最大的茶叶生产省份,1993年,全省茶园面积已达218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95.5万亩,茶叶总产量12.2万吨,平均亩产62.4kg。茶叶生产之所以能得到蓬勃的发展,总的来说,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其中茶树良种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1988年以来,由于重视茶树良种优势的开发,名优茶产量大幅度增长,茶叶生产效益明显提高,使生产者从单纯追求产量转变到“品种、质量、效益”并重。目前,全省各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的积极性普遍高涨,1991年全省种植无性系良种茶苗3000余万株(其中本省出圃1100万株),发展无性系良种3600亩,占全省当年新发展茶园总面积的45%;1992年种植茶苗6200万株(其中本省出圃4300万株),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8500亩,占当年新发展茶园总面积的89%;1993年冬至1994春出圃无性系良种茶苗9600万株,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近2万亩,基本淘汰了茶籽直播建园,良种的优势在生产中逐步得到体现与发挥。  相似文献   

5.
姚学坤  喻盛甫 《茶叶》1993,19(4):20-22
茶苗根结线虫病是滇南茶区的主要病害,发生普遍,严重影响苗圃及茶园的建设与发展,经我场的土壤分析,每100克病土中2龄根结线虫含量有时高达3000条以上,为害最重的地块,茶苗发病率100%,死亡率90%以上,在旱季甚至全部死亡。思茅是茶苗根结线虫病为害较重的地区,过去每年都有茶苗受害而死亡,以致茶园投产推迟,经济效益显著降低。为此,我们从1985年以来,对此病作一些调查与试验,并取得了初步结果。现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6.
《茶叶》1959,(1)
四川省新化县先进农茶社现有茶园1,038亩,位于资江北岸丘阜地帶,地势平坦,土地成片,土質为紅壤,自然条件很好。但是,由于茶园缺蔸缺行率达39.1%,1956—1957年冬該社进行了有計划的大面积补植缺蔸缺行工作,共补植茶园660亩;計128,913蔸,用去茶籽4,174斤,实生茶苗16,500株,压条苗5,000  相似文献   

7.
茶苗根结线虫病是国内外茶区一种毁灭性的苗期病害。在东南亚及非洲产茶园都有发生。国内已知发生在浙江、台湾、广东、广西及四川等省。广东省海南区在1966年发现此病为害茶苗造成大面积枯死现象。1975年华南农学院线虫病研究室和我所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11月20日,河南省九华山茶业有限公司为了扩大茶园面积,流转农户闲置土地60亩,用于培育良种茶苗700万株,可为2500亩茶园提供优良茶苗。  相似文献   

9.
去年夏天,虞山林场遇到百年未有的大旱,自6月29日至8月8日整整41天晴热无雨,日最高气温超过35℃的酷热天气持续27天,出现了遍地草木枯萎的灾情,一个夏季全场茶园减产8万多kg鲜叶。在炎炎烈日之下,种植在虞山周围的800多亩成年全日照茶园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灼伤,有的叶片发黄,有的枝叶凋萎,甚至焦枯。惟有种植在虞山上的100多亩林间茶园未出现灼伤现象,其中有25亩是1988年以来发展的无性系良种林间茶园,至今成活率仍然达到90%以上,6.7亩去年栽植的龙井43和大毫无性系林间新茶园仅在干旱期间少量浇过一次水,成活率达到95%,其他种子直播的林间新茶园也未抗旱,其成苗率  相似文献   

10.
一,缺株的原因:我场现有茶园1963亩,其中投产茶园1600亩。57年建场,59年开始种茶,由于缺乏经验,当时整地粗放,基肥不足,土壤尚未熟化就种上了茶苗。幼茶管理不善,加上在茶园行间大种粮食作物,如玉米、芝麻、山芋等,与茶树争肥料,争阳光,争水份,结果使茶园大面积缺株。占总面积一半的茶  相似文献   

11.
在幼龄茶园行间种植番薯、木薯,实行茶、薯间种,茶薯并管,以求增加产品,增加收入。一九七九年十一月我们在同年定植的同类型环境,同等管理水平的茶园行间进行间种试验。三年来所获得的是得不偿失的结果。 一、茶根结线虫为害严重,茶苗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桃源河乡茶场,在1975年冬,用茶籽分三行直播(缓坡地段也有四行播)开辟的9.84亩密植速成茶园,1985年生产了炒青茶4590.4斤,产值6780元,亩产达466.5斤,比1984年增产10%,增值10.17%,比1983年增产11.87%,增值13.92%。该园自1981年进入高产期后,连续五年增产增收,其中高产地块1.2亩,1985年总产812斤,亩产达676.6斤,创造了皖西茶区最高纪录,显示了密植速成茶园的早采、高产、经济效益高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松溪县河东乡长巷村共有茶园500亩,其中投产茶园265亩,幼龄花园35亩,年产茶叶240担。平均亩产79斤,产值近10万元。今年6月底以来,我县出现了历史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据气象资料显示,绝大多数天数气温在28℃以上,其中7月15日气温达40.2℃,高于近50年以来有气象资料记载的0.6℃,地表温度高达近70℃。6月29日以来的整整一个月时间里,全县境内绝大多数地区滴雨未下,全县茶园旱热灾害情况严重。茶园土壤干裂,茶树叶片大面积枯焦,新植茶苗枯死,茶叶产量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14.
茶子孵芽法     
嵊县囘山公社茶場,是在1958年公社化后建成的。全县茶园面积1250亩,其中有一部分一年生的茶苗已长得一尺左右,生长健壮。茶苗能获得成活率高生长快,是与采取了茶籽孵芽法分不开的。1958年茶場从公社领来茶籽4000斤,不飽满的茶籽,占着相当一部分,为适应发展新茶园的需要,达到发芽齐发芽率高,便采取用谷子孵芽法  相似文献   

15.
苏口大队位于安徽省响洪甸水库上游,有茶园271亩(其中幼龄茶园130亩),是金寨县的一个重点产茶大队。1965年生产干毛茶23500斤,比1964年增产9.3%;生产茶子2265斤,比1964年增长1.18倍,取得了茶叶、茶子双丰收。 1965年茶子所以获得了增产,除对一般茶园普遍重视留蓄茶子外,1964年还在现有茶  相似文献   

16.
双溪大队是余杭县重点产茶大队之一,全大队有茶园215亩,1981年产茶912.84担,产值13.08万元,比1980年增产31.35%,增值27.6%,全大队平均亩产干茶354斤。专业队65亩采摘茶园亩产620.2斤,其中18.08亩丰产方亩产782.5斤,还有一块4.03亩的高产茶园(二号园)亩产达1006斤。下面从高产茶园的生产情况,浅淡茶叶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7.
正建设无性系茶园是茶叶产业发展的方向。保证无性系茶苗质量,则是建设无性系茶园的基础与关键。由于扦插繁殖的无性系茶苗头重脚轻、根冠比小,要想栽植成活,保证"一栽全苗、一建成园",首先要把好茶苗"质量关"。如何才能保证茶苗质量?笔者以为关键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1.坚持本地育苗从外地远距离调苗,茶苗带土、带根少,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上烧(茶苗堆积温度上升影响成活)、失水,对新环境适宜能力差,是近年来无性系茶叶建园中茶苗死亡率高的首要原因。因此保证无性系茶苗质量,首先要从本地育  相似文献   

18.
2000年由农业部投资,浙江开始在新昌县大市聚镇兴建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场.经过3年建设,示范场已初具规模,现有茶园面积1000亩,其中采穗园700亩、良种繁育苗圃200亩、种质资源圃20亩、设施茶园20亩、品种园60亩,年可提供无性系良种插穗40万kg ,无性系良种茶苗2000万株.  相似文献   

19.
无性系良种茶苗栽植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存泽 《中国茶叶》2006,28(3):34-35
大力垦辟茶园,发展优质、高产、早生的无性系良种茶园是茶叶生产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条件,是实现茶叶增效、茶农增收的重要措施。安徽省绩溪县扬溪镇从1994年开始陆续引进无性系良种茶苗,发展早生良种茶同约350亩,茶树长势良好,效益开始湿露。笔者总结多年来新茶园栽茶的实践经验,以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20.
茶叶,是海鸥农场三大主业(甘蔗、橡胶、茶叶)之一,一九八八年,我场的茶叶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全场茶叶面积达到4184亩,比八七年2693亩提高了55.4%。投产茶园1943亩,总产干茶5320担,比八七年4240担增产25.5%,平均亩产干茶2.74担,比八七年亩产2.26担增产21.2%。新种茶园1517亩,平均成活率70.6%。回顾一年来,我们在茶叶生产上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实行茶蔗配套,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