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主要大蒜品种和品系的病毒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 96份大蒜品种和品系进行了病毒病症状及有关农艺学性状观察记载 ,其中 6 6份用 5种病毒抗血清作Dot-ELISA和免疫电镜检测及观察 ,发现大蒜不同品种 (系 )对不同种类病毒侵染存在明显差异 ,84.8%的大蒜品种 (系 )受 2种以上病毒侵染。韭葱黄条斑病毒 (LYSV) ,洋葱螨传潜隐病毒 (OMbFV)和洋葱黄矮病毒 (OYDV)是侵染中国大蒜的主要病毒种类 ,大蒜普通潜隐病毒 (GCLV)和青葱潜隐病毒 (SLV)也有检出  相似文献   

2.
对烟台地区主要果树栽培果园,以随机取样的方式,采用ELISA和RT-PCR法检测了苹果、樱桃和葡萄上主要果树病毒。结果表明:苹果病毒侵染率达55.6%,复合侵染率达44.4%;樱桃病毒侵染率达45.5%,复合侵染率达27.3%;葡萄病毒侵染率高达71.4%,复合侵染率达57.1%。  相似文献   

3.
对连城县地瓜干专用品种“龙岩7-3”病毒病进行田间调查、指示植物病毒检测及血清学病毒种类鉴定,结果表明:龙岩7-3病毒侵染率高达95.3%,症状以网状明脉花叶为主,其次为褪绿斑和黄化等;侵染病毒主要种类是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其次为甘薯潜隐病毒(SPLV),两种病毒往往是复合侵染.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苹果病毒病害日趋严重。国内外研究证明,有些病毒导致苹果树大量衰退枯死,甚至全园毁灭,有些病毒呈潜隐状态,终生带毒,持久为害,病树生长量减少,产量降低,果实品质变劣,不耐贮藏。目前,对苹果病毒病尚无有效药剂防治,繁育无病毒苗木,发展无病毒栽培,是当前防治苹果病毒病的根本措施。1988年以来,临沂市植保站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国家苹果无病毒种质资源圃陆续引进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我国近十五年来苹果潜隐病毒研究的进展。着重评述了苹果潜隐病毒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详细阐述了植物品种退化的原因,包括生物学混杂、基因劣变、病毒侵染、繁殖方法不当、栽培环境不适等内容,并提出防止措施,以期为防止植物品种退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用昆诺藜(Chenopodium quinoa)为诊断和分离寄主,从混合感染潜隐病毒的苹果花瓣中分离纯化出苹果褪绿叶斑病毒。经纯化的病毒,在繁殖寄主—昆诺藜上增殖扩大。采用聚乙二醇沉淀和差速离心技术,从感染病毒的昆诺藜中提纯出褪绿叶斑病毒作为抗原,免疫家兔,经心脏采血,制备出了该病毒的抗血清。用制备的抗血清进行了检测褪绿叶斑病毒的方法和对脱毒苗以及生产苹果树的带毒情况作了初步研究。A蛋白酶联免疫法适于检测苹果褪绿叶斑病毒。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利用,有效地解决了病毒侵染,但种薯在网棚繁殖和贮藏中,仍将受到其它病原菌的为害。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及原种栽培与贮藏期发生的病害有3种类型,一是栽培生产环节侵染的病害,主要有早疫病、晚疫病、疮痂病、环腐病等;二是收获运输过程中侵染的病害,主要有干腐病等;三是贮藏过程中新侵染的病害,主要为细菌性软腐病。  相似文献   

9.
1984—1985年对陕西、甘肃的红星、黄元帅、秦冠、国光和红富士五个苹果主要栽培品种,进行潜隐病毒毒源种类鉴定,其结果是:这些主要栽培品种都普遍带有苹果褪绿叶斑病毒、苹果茎痘病毒和苹果茎沟槽病毒。其潜带率是:褪绿叶斑病毒为70—100%;茎痘病毒为80~100%;茎沟槽病毒为20—40%。  相似文献   

10.
果树病毒载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彦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6):1119-1127
植物病毒载体作为重要的研究工具被广泛运用于蛋白表达、基因沉默等研究,当前普遍使用的是以烟草花叶病毒载体等为代表的草本植物病毒载体,但其大多不能侵染果树,且稳定性较差,容易丢失插入的外源基因,因此该类载体无法满足果树等多年生植物研究的需要。近年来新兴的果树病毒载体可解决这些难题,为此作者对果树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进行综述。当前国内外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1)通过掌握柑橘衰退病毒、柑橘叶斑病毒、李痘病毒、苹果潜隐球形病毒、葡萄病毒A和葡萄卷叶伴随病毒等果树病毒的传播途径、寄主范围、致病力分化、基因功能和表达策略等特性,采用体外转录或农杆菌介导的方式获得了上述果树病毒的全长侵染性克隆。在此基础上,通过在病毒外壳蛋白基因与其邻近的上游基因之间插入外源基因(包括荧光蛋白基因和β-葡萄糖醛酸酶基因等报告基因),并用该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启动子或其他异源启动子驱动外源基因表达的方式,将上述6种果树病毒的全长侵染性克隆改造成为病毒载体;(2)运用果树病毒载体明确了柑橘衰退病毒、柑橘叶斑病毒、李痘病毒、苹果潜隐球形病毒和葡萄卷叶伴随病毒在植株中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在细胞中的定位。探寻了柑橘衰退病毒在大翼来檬上产生茎陷点症状的原因,以及交叉保护防治柑橘衰退病的主要机理。果树病毒载体还被作为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载体用于基因功能和防病研究;(3)通过选用本地已经存在,且无虫传能力的弱毒株,以及对控制病毒致病和媒介传播能力的基因进行敲除、突变可以解决果树病毒载体研发过程中所遇到的安全风险。由于有些果树病毒仅分布于植株的韧皮部,因此限制了其作为病毒载体在植株中表达外源基因的范围,但由这类果树病毒构建的病毒载体稳定性极高,并且通过添加分泌信号肽基因等方式可以扩大表达产物在植株中的分布和作用范围,因此其在果树病毒研究方面仍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此外,采用不同病毒来源的异源启动子代替同源重复区来驱动外源基因的表达,可以进一步提高果树病毒载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中锌含量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91,自引:2,他引:89  
我国土壤的锌含量为3-790μg·g#+(-1),平均含量为100μg·g#+(-1)。土壤锌含量因土壤类型而异,并受成土母质的影响。我国缺锌土壤主要为石灰性土壤,包括石灰性水稻土。土壤有效态锌含量共区分为五级,填绘了全国土壤有效态锌含量图。根据土壤中锌的供给情况和农作物对锌的需要情况绘制了锌肥应用分区图,作为应用锌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小麦全蚀病发病条件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调查研究表明,影响小麦全蚀病发生的条件,主要有前作物、肥料类型、品种与播种期。前作物中,玉米最有利于全蚀病的发生,棉花不利于其发生; 肥料类型中单施氮肥或磷肥,病害严重,增施有机肥与氮磷钾配方施肥,可减轻病害;播期的影响,早播的病重,适时晚播的病轻。品种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抗、耐病性差异,但无免疫与高抗品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我校在小麦叶锈病研究中的发现,从小麦品种和叶锈菌的相互作用,对小种鉴定和品种抗病性测定,毒性的个性和共性,毒力的强弱与小种消长的关系,毒性的专化性和寄主范围,毒性的地区性和品种的抗病性等方面作了辩证的分析。指出今后研究锈病应有群体观点,因为小麦品种和叶锈菌是以群体对群体起相互作用的。用传统的方法研究锈菌的生理分化,不仅鉴别寄主的有用性是局限的,並且同一小种的不同菌株的毒性不一定相同,任意选一菌株测定品种的抗病性,並且研究的是个体品种与个体菌株的相互作用,这种方法有很大的片面性,把在局限情况下测定的抗病品种推广到自然间锈菌群体中去,就很容易发生抗病性“丧失”问题。今后研究锈病应有生态观点,因为小麦品种锈菌及其相互作用无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形成的锈菌群体的毒性不一定相同,培育抗病品种应注意农业生态系的特殊性。今后研究锈病还应有进化观点,因为小麦品种和锈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共存和共同进化的,应该从遗传学角度来研究锈菌的适合度和小麦品种抗性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起重机机构惯性力矩的飞轮矩计算方法的由来及其实质——惯性力矩计算的核心或焦点是计算换算的飞轮矩。飞轮矩的计算,对于起升、运行和旋转机构的载物运动质量更适宜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变幅机构的载物运动质量应用动能定理;机构传动装置各零件回转运动质量应用能量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黄种皮大豆作胞囊线虫抗源和当地感病栽培大豆杂交,分析盆栽鉴定方法及3号小种抗性遗传。结果表明,在高密度起始胞囊情况下,不同大小的盆不影响品种胞囊数表现,小盆便于观察和区分鉴定株的抗性;在当地大豆生育期间连续3次盆栽鉴定,各期品种抗性表现一致,胞囊线虫侵染力相似;后代 F_1抗性表现隐性 F_2,代分离抗性表现为受3对隐性基因控制,此代是盆栽鉴定抗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根据现行标准,分析了木工带锯机锯卡运动轨迹对锯条平行度的检验方法和使用的检验工具,指出正确理解检验方法的要点和目前检验用带锯条或无齿钢带代替检验钢带作为测量基准,不能满足测量基准的精度要求。提出用辅助平板贴靠无齿钢带作测量基准,解决检验钢带既薄又长,加工困难的问题。该方法可减少测量时的系统误差,提高测量基准精度,为带锯机整机几何精度检验结果的判定和评价质量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7.
本文调查了昌黎种猪场昌黎种母猪1973~1978年间1~6胎的产仔记录,借助PC-1500计算机,采用单因素次级样本含量不等的方差分析法,分别研究了产仔胎次及分娩季节对母猪产仔数、产活仔数及仔猪平均初生重和断奶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仔胎次对产仔数、产活仔数及仔猪平均初生重无显著影响(P>0.05);分娩季节对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仔猪断奶成活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H.T.Van Velthizen生产潜势估算方法,结合吉林省中部地区自然资源实际,并对有关参数加以修正后,就主要农作物的潜在生产力进行了连续8年的估算。结果表明,本地区各作物的现实生产力与潜在生产力间均有较大差距。为充分发挥本地区作物生产潜力,必须提高地力,实行节水耕作,扩大灌溉面积。  相似文献   

20.
运用回归分析探讨了小麦植株体内氨基酸、蔗糖、水分、温度、光照和禾缢管蚜种群数量等因子对禾缢管蚜翅型分化的单个影响和综合作用.结果表明,禾缢管蚜翅型分化的敏感虫龄为3龄若蚜;单个因子对麦蚜翅型分化的作用可以线性回归方程y=a+bx表达,多个因子的联合作用用多元回归方程y=a+b1x1+b2x2+…+bmxm拟合能基本反映各因子对禾缢管蚜翅型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因子的共同作用以麦株体内水分和该蚜自身过高密度(拥挤密度)占主导地位.但分析的因子数不同,各因子的影响效应不同,由此说明影响禾缢管蚜翅型分化的因子是复杂的,不能就某个或某几个因子就说明这些因子是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