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选用野生大豆、栽培大豆及种间高世代材料按异黄酮含量不同配制杂交组合,对亲本和后代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母本配合力F值均达到显著水平,将方差分解成母本组P1(高、中、低)和父本组P2(高、中、低)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方差并进行F测验后发现,母本组一般配合力方差F测验达到了显著水平,表明杂交...  相似文献   

2.
结合大豆育种实际工作,设置低蛋白×低蛋白、低蛋白×高蛋白2种不同类型的大豆杂交组合,先后对各组合类型后代单株及后代品系蛋白质、油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杂交亲本蛋白质含量通过杂交后代群体对后代品系蛋白质含量特征有显著的影响,亲本蛋白质含量与后代品系蛋白质含量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不同蛋白质含量的大豆杂交亲本组合类型对后代品系蛋白质含量有显著的影响。试验明确了大豆杂交后代群体蛋白质含量的遗传过程以及选择作用对后代品系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为大豆蛋白质育种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野生大豆作亲本,其杂种后代往往蔓化倒伏.早熟栽培大豆和晚熟野生或丰野生大豆杂交,有限、亚有限结荚习性或矮秆的栽培大豆与野生、半野生大豆杂交,F_2代较易分离出栽培大豆类型.用某一栽培大豆为测配亲本,与多个野生、半野生大豆杂交,测定亲本配合力,发现优良的野生、半野生大豆亲本.杂种后代回交,不管从那一代开始,都应选择直立或半直立栽培大豆类型的后代作亲本,轮回亲本最好是有限结荚习性的栽培大豆品种.百粒重的提高在于选择百粒重大、遗传性强的栽培大豆品种(系)作亲本.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的利用具有优异基因的野生大豆资源创造高异黄酮含量的大豆新种质,采用野生大豆作为亲本进行种间杂交,研究种间杂交后代异黄酮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种间杂交F1代异黄酮含量介于双亲之间,且F1代异黄酮含量与双亲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从杂种优势分析得知,在杂交F1代中出现正向优势和负向优势的机率均等;在选育大豆异黄酮专用品种时,应采用双亲异黄酮含量均高,或以异黄酮含量中等且综合性状优良的栽培大豆为母本,以异黄酮含量高的野生大豆资源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5.
野生大豆是大豆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转基因大豆可能对野生大豆资源存在潜在的农业和生态风险。外源基因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向野生大豆材料的逃逸不仅需要成功的杂交,还要依赖于杂交后代的适合度。因此野生大豆和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杂交后代的适合度分析,对评价抗草甘膦转基因逃逸引起的生态风险非常必要。在网室条件下,4个野生大豆材料和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RR能够杂交结实,获得有抗草甘膦基因杂交后代群体F1和F2(江浦野生豆-5×RR)。对杂交后代及其母本野生大豆材料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计算适合度并进行t测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没有草甘膦的选择压力下,杂交后代在一些性状上的相对适合度高于母本野生大豆材料;江浦野生豆 -5 和 RR 杂交 F2代敏感株与抗性株在 7 个农艺性状的相对适合度上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设置"高油×高油"、"中油×高油"和"中油×低油"3种组合类型,对各组合类型后代品系油分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研究了大豆不同亲本组合对后代品系油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杂交组合亲本油分含量通过杂交后代群体对后代品系有显著影响,亲本油分含量与组合后代品系油分含量呈正相关。不同油分含量的大豆杂交亲本组合类型对后代品系油分含量有显著影响,同时受人为选择方式的影响。试验明确了大豆杂交后代群体油分含量的遗传过程及选择作用对后代品系油分含量的影响,为大豆品质育种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及其创新利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燕  赵秋  刘澍才 《杂粮作物》2004,24(3):182-183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在辽宁省不同农业生态区均有分布.辽宁野生大豆资源已入国家基因库保存有1 248份,占全国野生大豆种质总贮量6 500份的19%,占世界野生大豆种质贮量的17%.野生大豆具有高蛋白、多花荚和多抗逆等特点.辽宁省野生大豆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利用野生大豆丰富的遗传种质基础,进行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种间杂交,可实现基因重组,拓宽大豆的遗传背景,创造大豆新种质.  相似文献   

8.
Soja亚属内的半野生大豆及其资源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半野生大豆是野生大豆向栽培大豆进化过程中的一系列中间类型,具有野生大豆高蛋白、多花荚、生长繁茂等优异性状,又具有综合性状较进化的特点,因此,与栽培大豆种间杂交,对拓宽大豆育种遗传基础,创造优异新种质,比野生大豆更便捷有效。茎叶高大繁茂的半野生大豆,有可能成为青贮、青饲、绿肥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9.
大豆种间杂交主要农艺性状和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本文对大豆种间杂交(Glycine max (L) Merril×G. soja Sieb. and Zucc., G. max×G.gracilis Skvok Tzow)后代的性状表现及基因效应进行了研究,并初步分析了以栽培大豆为轮回亲本的回交效应。结果表明:F_1代育性不完全正常。上位性基因效应是普遍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遗传组成成分。种间杂交后代分离广泛,类型丰富。利用野生资源成败的关键在于亲本选配。回交是利用野生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半野生大豆的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及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在辽宁省不同农业生态区均有分布.野生大豆具有高蛋白、多花荚和多抗逆等特点.辽宁省野生大豆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利用野生大豆丰富的遗传种质基础,进行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种间杂交,可实现基因重组,拓宽大豆的遗传背景,创造大豆新种质.近年来由于垦荒、放牧、修建基础设施和开发旅游业等人为活动,以及环境污染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野生大豆的生存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建议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对野生大豆资源的原位保护或原生境保护.  相似文献   

11.
克服大豆种间杂种蔓生、小粒等不良性状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试验利用结荚习性不同的3个栽培大豆(G.max)作母本,以株高不同的2个野生大豆(G.soja)和2个半野生大豆(G.gracilis)作父本配制的12个杂交组合和8个回交组合,研究克服种间杂种蔓生、小粒等不良性状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选用植株较矮、主茎较粗、百粒重较大的有限、亚有限性栽培种作母本;选用植株较矮、百粒重较大的野生种作父本将有利于克服种间杂种蔓生、小粒等不良性状;野生亲本的选择似乎更为重要。从克服种间杂种蔓生、小粒等不良性状来看,选用半野生大豆作亲本更为有效。只有从直立、半直立植株的后代中才有可能分离出稳定的直立型材料。百粒重的遗传进度较小,对其进行选择似乎效果不明显。在F_3代进行选择性回交可以大幅度提高其后代直立、半直立型植株的分离频率和百粒重。只要亲本选配适当,仅需一次回交即可克服种间杂种蔓生、小粒的不良性状。我们从一次选择性回交的后代中已获得栽培型、百粒重20克以上,产量较高的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秣食豆与其它类型大豆间杂种后代的育种效果及遗传潜势。结果表明,含有秣食豆血缘的组合,植株高大繁茂,粒茎比小,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多,但百粒重小。含有秣食豆种质的类型间组合,内在遗传潜势最大。秣食豆种质向栽培大豆渗入,能显著增加杂交后代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提高主要产量性状的选择潜力。只要亲本选配得当,株高和百粒重等性状在F_2即可出现栽培大豆类型。含有秣食豆血缘的组合可用于选育纳豆等特用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张国栋  王金陵 《大豆科学》1989,8(2):123-128
本文研究了大豆种间杂交(G. max×G. gracilis, G. max×G. soja)后代的遗传力、遗传进度。结果表明:种间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基本上与栽培种内品种间杂交相类似,可利用类似于处理栽培品种杂交后代的方法处理种间杂交后代;种间杂交后代的遗传进度较大,选择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栽培大豆(G.max)亲本对种间杂种后代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不同结荚习性栽培大豆(G.max)亲本对种间杂种(G.mzx×G.gracilis)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限性组合的单株粒重表现最优,无限性组合的株高则优势最强;除有效分枝以外,其余性状有限及亚有限性组合的遗传变异系数均大于无限性组合;有限及亚有限性组合的单株粒重及其主要构成因素的遗传进度,明显地高于无限性组合;选用植株较矮、主茎较粗、百粒重较大的有限和亚有限性栽培大豆作亲本有利于克服种间杂种后代蔓生、籽粒小、主茎细弱等不利性状。  相似文献   

15.
RFLP在大豆种质资源及遗传连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志永  盖钧镒 《大豆科学》1995,14(4):341-348
本综合论述了RFLP在大豆种质资源及遗传连锁研究中的应用。自80年代后期RFLPY以大上,现已明确了栽培大豆OGlycine max),野生在豆(G.soja)和半野生大豆(G.gracilis)RFLP的变异性;、大量探针已被制备和筛选出来。利用G.max×G.max和G.max×G.soja两类组合已绘制出含约550个基因座3000cM的RFLP遗传连锁图。一些质量性状基因座和数量性状基因座  相似文献   

16.
Frost resistance of interspecific and varietal potato crosses was evaluated at Bogotá, Colombia using intact plants in a programmed low temperature growth cabinet. Plants were exposed to a 2 hour frost during the dark period and the minimum test temperature was successively lowered 1 C on subsequent nights. The foliage was visually scored for damage 10–12 hours after each frost. While most commercial varieties were killed at—2 to—3 C (28 to 26 F), 101 of 121 clones which have been bred specifically for frost resistance survived to at least—5 C (23 F) and some crosses resisted—9 C (16 F) without observable foliar damage. This suggests the possibility of obtaining cultivated varieties from varietal parents of cultivated species such as G. Andigena, G. Phureja, G. Stenotomum,S. ajanhuiri, and others, which are reasonably frost resistant.  相似文献   

17.
利用2个栽培大豆(G.max)品种与2个野生大豆(G.Soja)材料配制的4个杂交组合,研究其F1的优势指数、超亲优势及F1与亲本的主要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F1单株粒重的优势指数最大,其次为株高、单株荚数。百粒重和开花至成熟天数低于双亲平均值。F1的株高、单株荚数、百粒重、生育日数与其双亲平均值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美国扁茎大豆的扁茎性状是由一个隐性主茎因控制的,与普通大豆杂交的F2代中非扁茎株与扁茎株的比例为5∶1。F3代系统中,扁茎株的后代全部为扁茎。而F2代正常株或株高超亲株中,纯合显性(FF)的后代无扁茎株,杂合显性株的后代大多数不符合3∶1的理论值,表现出扁茎株比例大大减少。说明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除一个主茎基外,还有少数修饰基因起作用。中国扁茎大豆的植株可按扁化程度的大小分为六类。其中扁化程度较小和茎部分扁化的四、五类植株占52%,扁化程度呈中间类型的三类株占20%,扁化性最强的一、二类株占15%,正常株约占15%。其中三-四类植株的丰产性最好。扁茎性状在肥沃地更易表现出来。中国扁茎大豆与普通大豆的杂交F1代呈正常型。不同组合的F2、F3代中有40-90%的系统可出现扁茎株,扁茎株的出现机率为总株数的3-12%;不同组合间最多扁茎株系统中的扁茎株数F3代大大多于F2代,分别为13-70%,6.6-23.0%,F3代扁茎性状的纯合和程度比F2代大得多,选择比中国扁茎大豆更为纯合的扁茎品系是有可能的。中国扁茎大豆的扁化性状可能由一个主基因及多个微效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9.
几个玉米骨干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11  
8个骨干自交系按griffing双列杂交4设计,配成28个单交组合。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分析了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出籽率、千粒重、单株粒重、小区产量等11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遗传变量。结果表明,除生育期的SCA外,其余各性状的GCA和SCA都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自交系8112、(素1×吉840)2222、云1-7、M丹1512的多数性状GCA较好,SCA表现较好的有8112×M丹1522、云1-7×M丹1522、云1-7×M丹1512、云143×M丹1512等组合。表现好的组合符合温带种质×热导系、地方选系×热导系的杂优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