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机械浅翻深松耕作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1.浅翻深松耕作技术的概念 浅翻深松耕作技术是少耕法的一种,是在我国东北地区试验成功的深松耕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旱作农业增产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机械浅翻深松耕作技术是少耕法的一种,是在深松耕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旱作农业增产新技术.这种耕作法是采用深松铲与浅翻犁铧部件组合技术,实现浅翻、深松一次性联合作业,深松铲对土壤进行深松,以打破犁底层,使下层土壤疏松,有利于积蓄雨水和作物根系的下扎;浅翻犁铧对土壤浅层原茬耕翻,能创造出符合种子发芽和作物苗期生长所需要的苗床条件.  相似文献   

3.
机械浅翻深松整地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机械浅翻深松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对几种深松机具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论述了其机具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设计研发了浅翻深松犁,对表层耕作土壤进行翻耕而对底层进行疏松,最后形成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的良好土体结构。文中介绍了整组犁体的结构、工作原理、试验情况和机具特点,作为与保护性农业耕作技术相配套使用的农业机具,有着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液压双向翻转深松浅翻犁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土壤少耕机械化技术中一种深松浅翻机具,该机在翻转主梁上,均匀配置着垂直安装的、上下对应的、且犁壁作业面朝向相同的深松浅翻器;在翻转主梁后部,上下对应的各安装一个限深支承轮;该机可一次完成深松、浅翻等项作业,适合我国北方旱作地区的麦茬、麻茬、豆茬等原茬地和草场改良深松浅翻作业。其核心技术是:双翼凿形深松铲与浅翻部件、液压翻转与深松浅翻相结合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0引言浅翻深松机是为满足黑龙江农垦深松农艺要求而研制生产的新型农机具。经过几年的使用,完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得到了用户的肯定。浅翻深松机使农作物高产的主要原因是:深松作业时,不打乱原有土壤层次分布,使肥沃土层保持在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的部位,而播种时,将种子播在熟土上,有利于种子发芽、出苗及幼苗生长发育。利用浅翻深松机进行深松耕作改善了农作物根系的生活环境,从苗期开始,根系密集层加宽、加深。当根系密集层下移至水分稳定土层,能够吸收利用较多的水分与养分,使农作物生长发育良好,防止倒伏,有利于高产。1浅翻深松机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机械深松整地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深松耕作法与机械深松整地技术 土壤耕作的各项作业往往根据气候、土壤、作物、作业手段等条件的不同,需要有多种土壤耕作措施配合完成.多种土壤耕作措施相互协调配合的土壤耕作体系,称为土壤耕作方法.从目前世界范围来看,主要有翻耕耕作法、深松耕作法、耙茬耕作法和保护性耕作法等.  相似文献   

8.
1LQFSS-435型浅翻深松双向犁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厂研制一次作业可以完成耕地和深松作业的1LQFSS-435型浅翻深松双向犁,经试验使用效果良好。1结构特点1LQFSS-435浅翻深松双向犁主要由悬挂架、犁架、犁柱、左、右犁体、翻转油缸、限深轮、松土齿总  相似文献   

9.
1SNL系列等浅翻深松机结构特点及其安装调试 1SNL系列浅翻深松机是一种浅层由铧式犁翻耕,下部由单柱凿式带翼松土铲深松的浅翻深松机. 1.结构特点 1SNL系列浅翻深松机主要由梁架、松土铲柄、松土翼铲、松土铲、小犁体等组成.梁架可以安装松土铲柄等深松部件,进行土壤深松作业,也可以安装铧式犁犁柱等部件,进行土壤翻耕作业.松土铲柄由下自上安装有松土铲、松土翼铲和小犁体.小犁体高度方向可以上下调整,松土铲可更换,松土翼铲和小犁体可拆除.松土铲横向间隔35cm,小犁体单体作业幅宽30cm.限深轮在机架一侧,深松深度通过调节限深轮相对机架高度实现.使用中可以卸去小犁体,成为单柱凿式带翼深松铲式深松机.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技术及配套机具已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主题,深松技术作为保护性耕作的一项关键技术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应用。为此,进行了浅翻深松翻转犁的总体设计,确定了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样机达到了设计指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旱作条件下,利用ISQ- 250 型全方位深松机对粘质土进行不同深度地全深松,结果表明:粘质土深松在不打乱土层的条件下,打破犁底层,形成一种虚实相间的土壤结构,从而改善了粘质土的物理性状,促进降雨入渗,增加土壤深层蓄水量;对改变土壤水的运移规律,协调土壤养分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深松后作物根系的形状明显发生变化,产量高达30% 以上;深松土壤的深度以30cm 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2.
苗芳 《农业工程》2020,10(2):82-85
为满足丘陵山区机修梯田地波涌灌溉对换向阀的需求,采用虹吸原理和杠杆原理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一种由长方三通阀体和曲摆式伞形阀门组成的曲摆式三通换向阀。该换向阀的最大阻力矩发生在阀门开启阶段,加长阀门杆、缩短销轴到主轴的距离或提高密封环带材料的弹性系数均可以减小换向时的最大阻力矩。其换向阻力小,移动方便,满足丘陵山区机修梯田地对波涌灌溉设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固定床花生换向通风干燥作业特性,为已研发的箱式换向通风干燥设备提供合适的花生干燥通风参数,以花生与空气间的传热传质为基础,建立干燥状态偏微分方程组,并以此为基础采用有限差分法对干燥过程进行数学模拟,分析左右干燥室同时从下向上通风干燥时长、换向干燥阶段换向时间、单位体积通风量对干燥行为的影响,并采用均匀设计和综合加权评分法确定最优通风干燥参数。结果表明:从下向上通风阶段,热量主要用于花生加热和表层水分快速蒸发,下、中、上层物料干燥升温速度差明显,易形成较大水分梯度;换向通风干燥阶段,物料温度呈类波浪状波动,有效控制整床物料干燥均匀性。缩短从下向上通风时间,有助于降低耗能和水分差,但对干燥耗时和生产率影响较小;换向时间的改变对耗时、生产率、耗能、水分差影响较小;单位体积通风量的增加有助于干燥耗时、水分差的降低及生产率的提高,但耗能亦将快速增加。均匀设计和综合加权评分表明,含水率>25%阶段通风量1 394 m~3/(m~3h),含水率15%~25%阶段通风量838 m~3/(m~3h),含水率0.98,模拟仿真可准确描述干燥过程物料温度和含水率变化。为花生换向通风干燥设备改进和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辐射井是开发浅层地下水的理想井型。针对银北灌区的水文地质条件。阐述了在银北灌区利用辐射井技术开发浅层地下水的设计方法,如竖井结构、井深设计、水平辐射管设计及涌水量计算等。并对成井技术、试验井的水量和水质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地下水位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和计算,计算得到石家庄市平原区1995~2004年10年内各月份浅层地下水资源量动态变化和水位动态变化量,得出区域内这10年内地下水资源量减少了75.8×108m3。对结果进行分析,表明长时段内该地区地下水量变化与降雨量有明显相关性;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在空间上存在曲带状分异;农业灌溉抽取地下水造成该地区地下水资源量持续减少,但在非灌溉季节地下水资源量又能以较快速度恢复一部分。在空间上,平原区西部靠近山前地带地下水资源量减少程度比东部缓和。  相似文献   

16.
针对紫花苜蓿深层干燥存在的干燥不均匀现象,在立式太阳能干燥箱内对紫花苜蓿进行换向通风干燥试验,监测箱内草层间温度及相对湿度的分布情况及苜蓿含水率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换向通风干燥可缩短干燥时间且能提高干燥均匀性;找出通风换向周期对干燥速率的影响关系,达到了提高干燥效率、干燥质量及节约能量目的,为进一步优化干燥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大兴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兴区浅层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进行时空动态及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大兴区浅层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指标含量比较高,尤其是总硬度含量超标严重,硝酸盐氮含量局部地区偏大,氨氮含量变化不明显。总体来说,地下水水质南部和东部水质好于北部和西部地区。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的分布以及表层地质环境和地下水贮存条件对地下水水质有很大影响,大兴区急需建立完善的地下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8.
蒋超 《农机化研究》2005,(6):109-110,114
在逆向工程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参数曲面描述方法,但是在自由曲面设计过程中.最初的型线只是曲面截面的初步构想,而且轮廓也很粗糙。如何使二维平面的型线描述上升到三维物理空间的曲面构造,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给出了用NURBS截面曲线构造自由曲面的放样法,重点研究了在放样法中截面曲线的生成方法.该方法适合于平面脊线同时有多条截面线的自由曲面生成。  相似文献   

19.
采用总体平衡方法给出了浅圆仓散体静态非线性分布侧压力计算公式。该公式计算简单,可用于浅圆仓的储料顶部为平顶和锥顶两种情况。将用本文公式计算的结果、用国家规范得出的结果和库仑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实仓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用本文公式计算得出的侧压力曲线与实仓测试得出的侧压力曲线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0.
非圆齿轮机构水稻毯状苗浅栽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稻毯状苗浅栽机采用非圆行星轮系控制的独立封闭式分插机构、凸轮顶杆构成的脱秧工作部件和锲形秧爪,实现了秧爪在作业过程中要求的轨迹,达到了浅栽作业所要求的推秧速度,调整了秧苗的姿态,提高了立苗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