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果品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无公害苹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生产中少用或不用化学农药已成为果业科技工作者和植保科技工作者的共识。因此,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和利用果树病虫天敌进行果树病虫害防治,是生产绿色无公害果品的主要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是我国苹果生产的主要省份之一.2005年苹果栽培面积达26.39万hm2,产量220.2万t,面积和产量分别居全国第3位和第4位.近10余年来,随着苹果品种结构、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的不断改进,苹果园主要病虫害的结构和发生特点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从果树病虫害防治现状和问题入手,介绍了果树病虫害传统防治方法,阐述了病虫害防治措施中的绿色技术,以达到促进果树健康生长、提升果品质量与产量、促进农民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丽珍 《植物医生》2007,20(6):42-43
加强苹果病虫害防治是提高苹果产量和保证果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苹果病虫害防治偏重化学农药防治,虽然暂时控制了一些病虫害,但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会出现许多问题,如抗药性、杀伤天敌,污染环境和影响苹果品质等。  相似文献   

5.
<正>榆林是陕西省最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交界处。东南部的丘陵沟壑区,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具有发展果树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南部的绥德、米脂、子洲、清涧4个县,是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示范县,现有山地苹果3.3万hm~2,年总产20万t左右~([1])。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对果品的质量安全日益重视。果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影响果品能否进入高端市  相似文献   

6.
果业是陕西经济的六大特色产业之一,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一大优势和亮点.2003年全省水果面积达到75万多hm2,产量达到621万t,其中苹果产量462万t,产量占到全国的22%,世界总产的7%,居全国第2位,人均第1位.  相似文献   

7.
洛川是国家和省确定的甲级苹果生产基地县和产业化建设示范县。目前全县苹果种植总面积达2.7万hm2,其中挂果面积1.7万hm2,年产苹果25万t,总收入4亿元,出口苹果2300万kg。计划到2005年,苹果种植面积要发展到3.4万hm2。近两年,本站面对入世后新形势的要求,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围绕全县建设苹果专业强县的实际,努力发挥植保工作的保驾护航作用。在强力推行省确定的“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4项关键技术的基础上,为了达到安全生产标准要求,从根本上解决病虫害综合治理问题,防止农药残留超标,提高果品质量,从2001年开始,在全县建立无公害…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是全国苹果生产基地,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病虫害是影响苹果生产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每年因病虫为害造成的苹果损失在85万吨以上,占总产量的37.8%,品质也受到严重影响。为研究苹果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从果园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本着经济、有效、安全、简便的原则,经过多年的工作,于1990年制订了全省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  相似文献   

9.
<正>苹果谢花后至套袋前的病虫害防治是果园全年防治最关键的时期,防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苹果生长期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和果品质量。在生产实践中,如果苹果生长前期没有防治病虫害,为后期病虫害的流行积累了大量的菌源和虫源;同时用药不当,还会造成各种药害,果面形成锈斑,使幼叶和新梢生长发育不良,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为了规范鲁西南苹果套袋前病虫害防控技术,进一步提高优质苹果的产出率,实现果农增产增收,笔者介绍苹果谢花后至套袋前病  相似文献   

10.
苹果病虫害绿色管理体系的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苹果栽培业出现两大特点:一是强调无公害栽培,从生态环境保全和果品食用安全目标出发,生产绿色无公害果品,并加快提高果品生产的产业化程度;二是注重降低生产成本,简化病虫防治,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通过无公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国外相关技术的引进与示范,采用以农业措施为基础、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方法为主体,化学防治为辅助方法的苹果病虫绿色管理体系。人为营造一个有利于苹果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生存的环境条件,达到有效控制病虫为害,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减少用药,降低防治成本的目标。1农业方法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长时间平衡单箱型模式原理 ,结合兰州市城区特有的地形及气候背景 ,利用 1 989年和 2 0 0 0年兰州市采暖期大气污染源调查资料 ,对兰州市城区采暖期SO2 、NO2 允许排放量进行了模式预测 ,并和实际排放量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通过近十年的环境治理 ,全城区SO2 削减率从 30 .5 %下降到 1 4.6% ;城关区由 2 3.5 %下降到 6.2 % ;西固区由 5 7.7%下降到 48.1 %。NO2 削减率呈上升趋势 ,全城区削减率由 9.2 %上升到了 38.9% ,特别是西固区由60 .8%上升到 73.3% ,说明兰州市除了要继续削减SO2 排放量外 ,还要加大对NO2 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分析总结清代陕北长城外伙盘地土地垦殖过程及时空表现特征。结果显示,由当地居民土地垦殖方式及力度变化所引发的生态环境变化在整个清代呈现出较为平缓的发展态势。清代陕北长城外伙盘地土地垦殖可分为4个阶段:明末清初的封禁期,康熙三十六年至乾隆六年的招垦期,乾隆七年至光绪二十八年的禁垦期和光绪二十八年至宣统三年的拓垦期。大致从康熙中后期开始.陕北长城外出现一定规模的汉族移民聚居点,道光至光绪年间为土地垦殖的高峰期。进一步深入分析不同地域土地垦殖的差异性,认为陕北长城外伙盘地在清前期以下湿草滩地、干滩地为主,中期以下湿草滩地、干滩地、沙地居多,晚期拓垦期与其他时期相比,则以沙地为主。  相似文献   

13.
The genetics of resistance of the housefly, Musca domestica L., to organochlorine and organophosphorus insecticides,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are review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李玮  沈硕 《植物保护》2021,47(5):198-203
为明确青海高原地区不同春小麦品种对麦田主要危害杂草旱雀麦Bromus tectorum的化感作用,本研究通过田间一致性试 验对青海高原地区的20个春小麦品种(系)进行化感作用评价,筛选出强化感作用品种。分别于春小麦3~5叶期和成熟期调查受体旱雀麦的生长性状,转化为化感作用指数,并结合聚类分析,将20个小麦品种按化感作用的强弱分为强、中、弱3类。结果表明,20个春小麦品种(系)对受体旱雀麦的田间生长均具有化感抑制作用,其中‘青春38号’‘黑丝麦1号’‘通麦2号’和‘互麦11号’为田间化感作用较强的春小麦品种。该研究为青海高原地区春小麦化感抑草品种选育提供了新资源,同时为青海高原地区化学农药减量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田丽娜  吴玲  阎平  曹婷 《干旱区研究》2016,(6):1235-1241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标本资料,研究表明:新疆西昆仑山豆科植物共计有7族12属67种,分别占新疆豆科属、种总数的25.53%和15.51%。该区豆科植物多生于山地,区系中单种属(6属)和寡种属(4属)共计10属,所占比例较高,但多种属(棘豆、黄耆)2属含47种,分别占属、种总数的16.67%和70.15%,优势明显。植物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多年生草本)为优势,有55种,占82.09%;其他1啊生植物、灌木、半灌木、垫状灌木合12种,共占17.91%,有一定的适应性。该区豆科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具明显的温带性质,其区系中温带及含温带分布的属有10属,占总属数的83.33%。本区与帕米尔高原豆科共有属有11属,属的相似性系数高达73.33%,表明两地豆科植物关系密切;而与喀喇昆仑山的相似性系数较低,5个共有属集中于高海拔区,表明两地高海拔区有较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17.
宁夏近40多年积温及不同积温期降水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宁夏22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5年逐日平均气温、逐日降水量资料,统计计算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和10℃期间的积温,结果表明:随着气候的变暖,宁夏各地≥0℃和≥10℃积温呈明显增加趋势,近19 a增加显著;≥10℃积温不同等值线明显向地势较高地区移动,喜温作物面积扩大;积温持续日数明显增加,有利于作物的成熟;≥0℃和≥10℃积温期间降水量主要在部分干旱地带增加,这有利于干旱地带农牧业生产和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8.
19.
工程行为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被的破损及恢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随着准噶尔盆地石油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和工程建设相继上马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环境脆弱的生态平衡受人为活动影响日益严重。突出表现在工程行为造成沙漠植被的破损 ,如碾压、铲除、压埋、油污 ,以及对植物生长环境地表的扰动等。通过观察试验发现 ,当工程行为方式及强度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未使生态稳定性瓦解时 ,则沙漠植被具有自然恢复能力 ,但恢复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若要加速和强化恢复过程 ,就要在工程中采取及时固沙、适时补播灌草植物的有效人工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北方半干旱区草地水分供需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半干旱区181个站点40a的气象资料,依据伊万诺夫湿润系数对半干旱区草地进行气候分区,采用计算精度较高的FAO Penman-Monteith方法(1998)计算可能蒸散。在计算不同草地类型草地蒸散系数的基础上,计算半干旱区草地实际蒸散量,通过水分盈亏和水分订正系数等来分析评价不同草地类型的水分供需状况。结果表明:不同草地类型的蒸散系数也不同,草甸草原的蒸散系数最大,荒漠的蒸散系数最小;不同草地类型的实际需水量也不同: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在半干旱地区实施退耕还草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