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粗果木屑84%、麸皮15%、石膏1%为对照,采用不同比例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菌糠替代部分粗果木屑栽培滑菇,旨在筛选出工厂化杏鲍菇菌糠袋栽滑菇的优良配方。结果表明,粗果木屑49%、杏鲍菇菌糠35%、麸皮15%、石膏1%为最佳配方。此配方投入产出比最高,达1∶4.53,成本较对照降低了14.9%。  相似文献   

2.
以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后的废弃菌糠为主要原料,进行香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后的废弃菌糠为主要原料栽培香菇,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最佳配方为菌糠80%,锯末8%,麸皮10%,石膏1%,石灰1%。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工厂化生产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Fr.) Sing]的菌渣为主要原料,采用5种不同的配方栽培平菇(Pleurisies ostreatus).结果表明,以配方4(金针菇菌糠24%,新鲜棉子壳74%,石灰粉1%,石膏粉1%)栽培平菇的效果最好,平均每袋比对照降低生产成本0.61元,提高经济效益1.21元.  相似文献   

4.
利用杏鲍菇菌糠生产秀珍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将工厂化生产后产生的废弃菌糠进行有效循环利用,达到合理控制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效益,笔者以工厂化一次出菇后淘汰的杏鲍菇菌糠为原料,按不同比例替代棉籽壳与玉米芯栽培秀珍菇,进行配方筛选,以期获得最适合秀珍菇生长的菌糠添加比例配方。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一定比例的杏鲍菇菌糠对秀珍菇子实体农艺性状没有显著影响;随着菌糠比例逐渐增加,秀珍菇产量、产值、产投比呈现出逐步增加的趋势;在培养料中添加50%杏鲍菇菌糠配方小区产量、产值及产投比最高,具有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平菇生产成本,缓解金针菇菌糠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本研究利用金针菇菌糠和棉籽壳混合物作为平菇碳源基质,试验设计4种配方,研究不同配方对菌丝生长状况、鲜菇产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配方B(菌糠52%,棉籽壳24%,麦麸20%,石膏1.5%,蔗糖1%,过磷酸钙1.5%)栽培的平菇产量、生物学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均最高,分别为963.50 g/袋、87.59%和11.50,是最佳配方。本研究结果为金针菇菌糠栽培平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以凯氏定氮法、硫酸-苯酚法、索氏提取法测定了2种玉米芯菌糠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分析不同玉米芯菌糠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以2种混合菌糠为基质,开展混合菌糠在平菇栽培中的利用。结果表明:玉米芯作为主要材料栽种香菇和裂褶菌后,菌糠中多糖、总蛋白、粗脂肪的含量均显著增高,粗纤维含量明显降低,裂褶菌菌糠中多糖和粗脂肪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0.63%和1.24%,香菇菌糠中总蛋白含量较高,达到了7.46%。平菇能够在不同配比的玉米芯菌糠基质中正常生长和分化出菇,菌丝体形态、生长速度和子实体的生物转化率因基质配比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结果。以配方B(40%混合菌糠+50%杂木屑)为平菇栽培试验中的最优培养基,不仅菌丝体形态较好,而且产量高,生物转化率达到了70.69%;配方E(90%杂木屑)次之,生物转化率为70.03%;配方F(90%玉米芯)最差,生物转化率为52.4%;配方D(90%玉米芯菌糠)的生物转化率为56.54%。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平菇的生产成本,用工厂化白灵菇菌糠作配料,以20%、30%、40%和50%的量添加到以棉籽壳为主的培养基中,进行平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白灵菇菌糠添加量的各处理组中,配方4生物学效率为54.1%,仅较对照组(64.7%)低16.3%,而生产成本比对照组降低47.4%;发酵料经短时高温处理结合套环纸封口发菌的种植模式极大地降低了菌棒污染率,各配方的污染率均小于4%,白灵菇菌糠作配料栽培平菇的营养成分含量与对照组子实体相当。  相似文献   

8.
一般而言,平菇菌糠可用作草菇、鸡腿菇、双孢菇等品种栽培的再用料,但不宜再直接进行平菇栽培,而要加入大部分新料进行发酵处理后才行。一般要求使用金针菇、杏鲍菇等菌糠用于平菇栽培。研究证明:平菇菌糠,加入部分新料后,进行简单处理后熟料栽培平  相似文献   

9.
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杏鲍菇菌糠,配制成4个平菇栽培料配方,与不添加菌糠的新料配方进行栽培比较。在25℃恒温条件下比较了5个配方的菌丝生长速度和浓密度等指标;在温度25~27℃,空气相对湿度55~70%、光照强度120 Lux的条件下,对5个配方出菇性状及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添加50%废菌糠的配方菌丝生长速度较快,生长致密,生物学转化率最高,达82.53%,菇型较好,是最优的菌糠添加比例。  相似文献   

10.
香菇菌糠栽培杏鲍菇培养基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废弃资源再利用,以香菇菌糠和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辅之以其它原料栽培杏鲍菇,配方经筛选优化,生物转化率可达80%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栽培杏鲍菇添加香菇菌糠可行,香菇菌糠的添加量在主料的30%~40%为宜。  相似文献   

11.
白阿魏蘑(pleurotus nebrodensis)是我国近几年开始商业性栽培的珍稀食用菌品种之一.蘑体洁白清靓、菌肉肥厚、质地细腻、脆嫩可口、味如鲍鱼,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尤其是多糖含量高达190 mg/g,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矿质元素,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高,是一种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价值高的保健品和高品位的食用菌.近几年来,我国开始人工较大面积栽培白阿魏蘑,新疆、北京、天津、河南、福建等地已有一些规模较大的栽培基地.目前多数地方采用棉籽壳作为白阿魏蘑的栽培材料,但在我省闽东地区棉籽壳材料较少、价格较贵,每100 kg约为120元.闽东地区是稻谷产区,有丰富的稻草资源,若能用稻草代替棉籽壳种植白阿魏蘑,不但能变废为宝,还可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酒糟及秸秆栽培鲍鱼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酒糟及作物秸秆类综合培养料栽培高温珍稀食用菌鲍鱼菇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采用生物发酵结合物理灭菌法处理培养料和头潮菇立体袋栽、后潮菇覆土畦栽出菇配套技术,鲍鱼菇生物转化率可达12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玉米芯栽培白灵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5 种不同比例的玉米芯和棉籽壳栽培白灵菇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芯原料较丰富的地区栽培白灵菇,主料中含 60 %的棉籽壳,40 %的玉米芯栽培效果最佳,其菇体较大,平均单菇重 135.8 g,且盖大肉厚柄短,成品菇比例高,一潮菇生物学效率可达到 32.7 %,投产比 1 :5.5。  相似文献   

14.
平菇栽培料配方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10个平菇栽培料配方,以平菇生产中习惯用单纯棉籽壳的配方为对照,筛选出适宜平菇高产且产出/投入比高的栽培料配方。通过对产量的分析,配方2:棉籽壳48%,玉米芯40%,麸皮10%,石灰1%,石膏1%优于对照;通过产出/投入的比值分析,添加玉米芯的配方3、配方4、配方2和配方1均优于对照。通过对虫害发生率的调查,栽培料中加入杂木屑的配方,虫害发生率仅为5%,大大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
平菇脱毒与组织分离菌株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平菇同种脱毒与组织分离菌株分别接种在棉籽壳培养基上进行熟料栽培研究,考察菌丝体生长状况、生物转化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与组织分离菌株相比,脱毒菌株发菌期平均缩短2.5 d,生物转化率提高了5%.此外,脱毒菌株菌丝体长势、出菇时间、菇形显著的优于组织分离菌株.因此,脱毒菌株在生产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平菇液体菌种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培养基组成、pH值、粘度、摇瓶装液量和添加有机氮对平菇P831液体菌种发酵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 ,选用麸皮培养基可获得较高的菌球数和菌丝量 ,菌球在PDA平板中的生长速度是马铃薯培养基和玉米粉培养基的 1 .6倍和 2 .0倍。发酵生产适宜的 pH值为7.0。 50 0ml摇瓶装液量为 1 2 5ml。在培养液中添加 0 .4%的琼脂增加粘度 ,菌球直径由 0 .65mm下降至 0 .35mm ,菌球数和菌丝量分别提高 68.4%和 1 64%。添加 0 .1 %和 0 .3%的蛋白胨 ,平均提高菌丝量 59.4%。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REP-PCR技术在平菇栽培菌株分类鉴定中的应用。结果表明,REP-PCR技术对供试平菇菌株扩增出的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高。聚类分析表明,在聚类重新标定距离为11时,23个供试菌株聚类为六大类群;在聚类重新标定距离为17时,23个菌株聚类为四大类群:杏鲍菇、白灵菇和秀珍菇为独立的类群,20个糙皮侧耳栽培菌株聚类在一起。因此,REP-PCR技术可以应用于侧耳属种及菌株水平的鉴定。  相似文献   

18.
白灵菇定位出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灵菇是近几年驯化成功,并商业性栽培的珍稀菇种。原产于新疆,新疆民间称之为“天山神菇”。因其色泽洁白,形似灵芝,风味独特,且营养、药用价值较高而享誉海内外,是一种名贵、高档食用菌,东南沿海有“素鲍鱼”之称。近几年,白灵菇生产发展迅速,但由于其栽培时间短,栽培技术还不够成熟,因而出菇率低、出菇不整齐、产量低。经过几年来的栽培实践,我们总结出一套白灵菇定位出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供广大菇农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酸碱度和培养温度对平菇14号菌丝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和蔗糖是平菇14号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蛋白胨是最佳氮源,菌丝在5~30℃温度条件下均可正常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5℃,最适pH值为6.  相似文献   

20.
以质脆、颜色鲜艳的榆黄蘑 (Pleurotuscitrinopileatus)为试材 ,研究了丝瓜伤流液对食用菌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 :丝瓜伤流液能有效延长食用菌的贮藏期 ,有利于保持商品质量。 75 %的有棱丝瓜伤流液保鲜效果最好 ,榆黄蘑菌盖开裂、变色、腐败变味等变质性状的出现比对照推迟4~ 6d ,10 0℃下贮藏到 12d时 ,失重仅为水对照的 5 4 17% ,极显著低于对照及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