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甘薯又名红薯、山芋,属旋花科甘薯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是一种旱地作物。因其抗旱、耐瘠、抗风、再生能力强等优点,一度成为沧州地区旱地高产、稳产作物。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种植甘薯生产既是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益的需要,又是改善食物结构,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农技人员在多年试验的基础上,摸索出了适宜沧州地区甘薯种植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其技术要点简介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天津口岸开埠通商,对近代华北农业生产结构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表现为粮食作物中的小麦与玉米、甘薯等作物种植面积出现增长趋势,谷子的种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高粱、大麦等其他杂粮种植面积则在下降;而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范围和面积在迅速扩张。与此同时,华北地区畜牧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3.
同功酶是生物体内结构和物理性质不同而执行功能相同的酶。同功酶电泳在作物的分类、鉴定及起源研究中有重要意义。在甘薯作物方面,Kokubu,T.等(1978)对日本国内甘薯品种,国外引进甘薯品种,甘薯属中近缘野生种的种间杂种等进行了酯酶同功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的测定,比较了它们的差异。薛启汉等(1986)对甘薯与四倍体野生种海滨野牵牛的种间杂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功酶进行测定,观察了变异;1988年薛等又对23份甘薯属中不同倍性野生种和栽培种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的酶谱分析。本文则以甘薯品种的辐射材料进行酯酶同功酶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山芋又名甘薯、红薯等,属旋花科甘薯属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是一种旱地作物。安徽省来安县是国家甘薯产业一体化示范县,下辖的杨郢乡又是全县山芋种植面积较大的乡镇之一。是当地主要的栽培作物。发展山芋生产既是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益的需要,也是改善食物结构,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1良种选择种前选种既要保证种性高产、优质,又要保证种源脱毒抗病,也要保证市场销路从而有效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地区种  相似文献   

5.
甘薯又名红薯,属于旋花科甘薯属,迄今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甘薯之所以流传广久,主要它是一种营养丰富,高产稳产,适应性强,容易种植,增产潜力大的作物。近年来由于土地开发利用以及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甘薯在我区成为既是主要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农民种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由于长期  相似文献   

6.
<正>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 L.)又名红薯、番薯、白薯、甜薯,属旋花科薯蓣属,其地下块茎顶分枝末端膨大成卵球形的块茎,外皮淡黄色,光滑。甘薯属喜光的短日照作物,性喜温,不耐寒,较耐旱。主要分布在北纬40°以南。栽培面积以亚洲最多,非洲次之,美洲居第3位。我国种植的甘薯系在16世纪末叶从南洋引入中国福  相似文献   

7.
甘薯是块根作物,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的特点。在调整种植结构中,成为火爆作物。怎样才能使甘薯实现丰产呢?  相似文献   

8.
1998年河南省脱毒甘薯繁育和示范推广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南省甘薯常年种植面积在1000万亩左右,仅次于小麦、玉米,是我省第三大粮食作物。甘薯的种植和其淀粉、粉丝等产品的加工生产已成为我省部分地区农民致富的一条切实可行之路。但甘薯为无性繁殖作物,生育期间容易感染病毒病,并逐代积累。据粗略估计,河南省每年因...  相似文献   

9.
<正>甘薯又称蕃薯、山芋、地瓜,属旋花科甘薯属甘薯种,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是平山县种植的重要旱粮作物之一,常年种植5万亩左右。甘薯营养价值较高,它具有和血补中、宽肠通便、增强免疫功能、防癌抗癌、抗衰老、防止动脉硬化等功效,近年来深得民众的喜爱。但甘薯对贮藏的条件要求较高,一旦存放不好,特别容易引起薯块腐烂变质,造成损失。1贮藏窖的准备贮藏窖的选址很重要。贮藏窖要选在背风向阳、  相似文献   

10.
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在大田的发病率几乎达100%,一般减产达20%以上。种薯连续种植多年后,由于受病毒侵染会出现植株矮化,叶片卷曲,皱缩,花叶,叶脉坏死等症状导致长势衰退,产量和品质降低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遭受病毒侵染后,可以代代相传,严重危害生产的发展。因此,甘薯种薯经过一系列技术措施清除薯块体内的病毒后,在隔离措施下,经过几代种植获得的无病毒或极少有病毒侵染的种薯就是脱毒种薯。它的优点是叶片平展、肥大,叶色浓绿,根系发达,植株健壮,生长势强,  相似文献   

11.
高寒冷凉山区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薯又名甘薯、山芋,属旋花科甘薯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是一种旱地作物。其营养价值丰富,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年来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其种植面积也日趋扩大。红薯含有蛋白质、磷、钙、铁、胡萝卜素、维生素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2.
甘薯属无性繁殖作物,整个生育期均易感染病毒,甘薯病毒病已成为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一大制约因素。据调查,南阳市一般田块发病率100%,一般减产30%左右,2010~2013年共检测病害样品2 214个。结果表明,南阳市甘薯病毒的病原至少有6种,即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潜隐病毒(SPLV)、褪绿斑病毒(SPCFV)、C-6、C-8和甘薯轻驳病毒(SPMMV),其中以SPFMV的检出率最高,阳性率达72.12%,其次是SPLV达60.22%。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甘薯种苗,生产脱毒甘薯成为防治病毒病、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首选方法。最后概括了脱毒种薯的生产程序,即1选用优良品种,2茎尖分生组织,3病毒检测,4优良株系评选,5脱毒试管苗快繁,6网室内生产脱毒原原种,7隔离区生产脱毒原种,8大田生产脱毒良种。  相似文献   

13.
甘薯是福建省的第二大粮食作物,也是粮食、加工、饲料三者兼用的作物,每年的种植面积都在27万hm^2以上,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实施,种植面积将逐年扩大^[1]。目前的甘薯产业已经形成了品种类型较齐全、利用途径多样化的新局面,但随着高产、优质目标的实现,甘薯病害防治问题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4.
泉州市自1998年开始从本省龙岩市农科所和福建农林大学引进脱毒甘薯种薯(苗)进行试种,增产幅度在10%~30%,近几年来推广面积逐年扩大,2002年我市脱毒甘薯种植面积17.3万亩,占全市甘薯种植面积的19.6%,平均亩产鲜薯2143.2kg,比未脱毒增长14%,种植脱毒甘薯增产效果显著,经济效益提高,可大力推广。脱毒甘薯的主要特点和栽培技术如下:1主要特点1.1抗病性能力增加脱毒甘薯是应用生物技术脱去苗中的羽状斑驳病毒(SPEMV)、甘薯潜稳病毒(SPL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等侵染甘薯的病毒,减少或避免了甘薯病毒病的发生。甘薯脱毒同时脱去多种真菌、细…  相似文献   

15.
<正>"油菜—甘薯+芝麻"高效种植模式,即秋播时采取大小行或等行距移栽种植油菜;在翌年6月上旬油菜成熟收获后及时起垄栽插甘薯;6月中旬再移栽芝麻,与甘薯间作。该种植模式是特粮作物与油料作物的有机结合、直立生长作物与匍匐生长作物的合理搭配,一年三种三收,周年高效,每667平方米(1亩)可产油菜籽250千克、甘薯3000千克、芝麻30千克。该栽培技术模式操作简单,农户容易接受。一、茬口配置秋播时油菜移栽行距85厘米、株距18厘米,密度约4300株/667平方米。油菜收获后(6月上中旬)及时起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甘薯消费的认知,甘薯的消费量持续增长,销售价格稳中有升,农民种植甘薯的积极性也随之高涨,那么,种植甘薯的经济效益到底如何;在吉林省与种植主产作物玉米比效益如何;与同是块茎类地下作物的马铃薯比,效益又如何?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吉林省  相似文献   

17.
对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甘薯病毒Y、甘薯病毒G、甘薯潜隐病毒、甘薯轻型斑点病毒、甘薯脉花叶病毒6种侵染甘薯的马铃薯Y属(Potyvirus)病毒及其分子生物学进行了综述,并对甘薯病毒的鉴定及甘薯脱毒种苗的检测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甘薯是国宝乡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甘薯不但具有种植面积大,增产潜力大,转化利用效率高,还是理想的淀粉资源和能源作物。作者结合现代甘薯科学栽培技术,从国宝乡实际出发,浅谈生产优质高产无公害甘薯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明确甘薯种薯携带的病毒种类与苗期病毒病发生率和严重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带毒率与种薯带毒率之间的关系,建立甘薯苗期病毒病预测预报方法和种薯质量早期预警技术,为甘薯无病毒种薯生产和病毒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PCR和RT-PCR方法对随机采集的不同来源的甘薯种薯进行病毒检测,检测的病毒种类包括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甘薯病毒C(sweet potato virus C,SPVC)、甘薯病毒G(sweet potato virus G,SPVG)、甘薯潜隐病毒(sweet potato latent virus,SPLV)和甘薯病毒2(sweet potato virus 2,SPV2),毛形病毒属(Crinivirus)的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和黄瓜花叶病毒属(Cucumovirus)的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以及甘薯双生病毒(sweepoviruses)等我国甘薯上常见的8类主要病毒。然后对检测的种薯进行育苗,出苗后调查薯苗的发病情况,分析种薯携带的病毒种类与苗期病害严重度之间的关系。2018年和2019年分别在河南、宁夏和陕西等地设置试验点,种植背景相同的甘薯品种商薯19原原种苗和脱毒试管苗,在甘薯生长期,采用黄板诱虫法调查各试验点烟粉虱发生量并采集烟粉虱活体,检测烟粉虱SPCSV带毒率。种薯收获后,随机取样对种薯SPCSV带毒率进行检测,分析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带毒率对种薯带毒的影响。【结果】 在检测的665块甘薯种薯中,有463块种薯携带病毒,育苗后有333块种薯的薯苗表现出叶片黄化、明脉、皱缩和植株矮化等病毒病症状。当种薯携带一种或多种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时,薯苗病毒病症状主要为0—1级(其中,0级占60.6%;1级占31.8%);当种薯携带甘薯双生病毒或甘薯双生病毒与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的组合时, 薯苗病毒病症状主要为0—1级(其中,0级占55.3%;1级占32.9%);当种薯携带SPCSV时,苗期病毒病症状显著加重,特别是当种薯同时携带SPCSV与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时,薯苗显症率为100.0%,症状主要为3—9级(其中,3级和5级占49.0%、7级和9级占51.0%)。连续2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带毒率与种薯带毒率密切相关,回归方程为Y=9.628X1+0.008X2+6.537,R2=0.914,其中,Y为种薯SPCSV的带毒率,X1为烟粉虱带毒率,X2为烟粉虱发生量。【结论】 种薯携带SPCSV是苗期病毒病严重发生的关键因素,当种薯同时携带SPCSV与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时,薯苗病毒病显症率和严重度显著增加。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SPCSV带毒率与种薯带毒率密切相关,烟粉虱是影响种薯携带SPCSV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甘薯品种茎尖脱毒与快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既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饲料作物,在世界范围广泛种植。甘薯病毒病是一种世界性甘薯病害,广泛存在于世界甘薯产区,对甘薯的品质和产量造成巨大的危害。我国山东、江苏、北京等地的调查显示,由病毒病造成的甘薯产量损失一般在20%~30%,严重的在50%以上。甘薯病毒病病毒种类多,新病毒多,复合侵染现象严重,单一病毒侵染比例仅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