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9年,在黑龙江省尚志市一面坡林场进行了樟子松枯梢病综合防治试验。2003年根据防治试验林标准地的调查结果,经计算得知:防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显着,同时也说明樟子松枯梢病综合防治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控制病害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枯梢病损失估测与防治指标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黑龙江省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樟子松枯梢病发病区内,分别病情率级和立地条件,采用均匀分布、典型整群抽西半球的样地调查和树干解析的方法,明确了各病情等级对高生长、径生长、材积生长的影响,从而确定了病情指数与材积损失量、损失率的相关数律,建立了樟子松枯梢病对材积损失的估测模型。并以此推导出了相应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和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3.
樟子松枯梢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生态系统的自控能力和樟子松枯梢病流行规律为依据.提出了防治樟子松枯梢病的主要途径:营造混交林,及时进行抚育伐和透光伐.是防治该病发生的根本措施;应用0147抗生细菌含菌量10^8 /mL抑菌效果达82.1%,林间防治效果达54.1%,该抗生细菌可以定居良樟子松针叶上,成为针叶叶围微生物群落,起到抑制病菌的作用;在6月病菌孢子飞散前;对苗囤和重病林分喷75%百菌清1000x液、65%敌克松1000x液、70%甲基托布津1000x液、65%代森锌500x液.其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0%以上和70%以上。  相似文献   

4.
从樟子松枯梢病病害的症状、病原菌、病菌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侵染规律、流行规律和防治技术等7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樟子松枯梢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松枯梢病,是危害马尾松主要病害。该病是松壳色单隔孢菌引起。文章介绍了松枯梢病的症状、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根据黑龙江省22个市县病害调查的结果,选择与病害密切相关的9项气象因子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黑龙江省樟子松枯梢病危险等级划分为重发区、常发区、偶发区和安全区4级。经证实,等级的划分与病害调查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樟子松枯梢病拮抗真菌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试验筛选出10种对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菌Diplodia pinea有拮抗作用的真菌,最终确定具有拮抗作用的真菌6种。拮抗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绿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单格孢(Ulocladium chartarum)、枣褐霉(Spadi—coidesoboratum)、镰刀菌(Fusariumsp.)、球毛壳孢(Chaetomiumglobosum)、附球菌(Epicoccumsp。)。其中绿木霉效果最好,为首选菌种。拮抗菌的筛选以相对抑菌效果为准,同时应考虑被抑制率和菌种本身具有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8.
樟子松枯梢病菌的潜伏侵染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应用森林病理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病区和非病区不同时期健康株针叶、芽、梢、枝、果等不同部位的组织进行分离培养、接种和套袋隔离试验,测定樟子松估梢病在病区和非病区健康株上的潜伏侵染带菌率,并对照病区和非病区不同部位,不同时期健康组织的分离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以得以樟子松枯梢病的潜伏侵染规律,为此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枯梢病的侵染规律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对樟子松枯梢病、健组织病菌的分离、孢子萌发和接种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枯梢病是一种寄主主导性病害。引起该病的松壳色二孢[Diplodia pinea(Dem.)Kickx]可在历年病树上的针叶、芽、梢、枝和果鳞上越冬,又可在健康树上的针叶、芽、梢、枝和果鳞上潜代侵染。其潜伏侵染带菌率:健康樟子松越冬各部位比当年生各部位潜伏带菌率高,分别为20%-70%和6%-30%,其中以针叶、梢、枝和每年4,5月份、9,10月份潜伏带菌率最高。病害的初次侵染源主要来自历年病树上病菌子实体飞散出来的分生孢子,借风和雨水淋洗传播,种子上不带菌。病菌可直接侵入当年嫩梢和嫩针叶,也可通过伤口、气孔侵入针叶、芽、梢和枝。潜伏期7-14d,繁殖期23-28d。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就该病害的发生、症状、病原菌、寄主、侵染循环、流行因素及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樟子松枯梢病测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黑龙江省尚志市一面坡林场樟于松枯梢病发病区内的固定标准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5月初孢于开始飞散,随着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降雨量的增加,孢于的飞散量也逐渐增加。6月中旬和6月下旬为初始发病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发病高峰,9月中旬为病害的终止期。气温、相对湿度和降雨3个因子对病情的发生和发展影响很大,气温对病害流行始发期和终止期起决定作用。在适宜的气温范围内(20—23℃),病情随时间及相应的气温、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预报方程:y=-10.6 1.241Y。 0.288t,入选的自变量有初始病情y。和前月平均气温t两个因子,此方程可以预测当年病情指数(y)。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枯梢病流行因素及季节流行动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通过樟子松桔梢病调查和病害流行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明确了樟子松桔梢病的发生与寄主和环境条件的关系,确定了病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即寄主感病性、林龄、造林密度、坡向、坡位及林位。结果表明:樟子松易感病,林龄大发病重,阳坡比阴坡发病重,密度大的比密度小的发病重,上坡、中坡、下坡发病程度由重到轻。林缘比林内重。随着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量的增加,孢子飞散量增加。种子不带菌,该病的传播与种子无关。将2000年和2002年生长季节樟子松桔梢病病情逐月调查的数据,分别进行指数、韦布尔和理查德3种曲线的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病情随时间的进展曲线以韦布尔曲线为最优。同时,也说明了樟子松枯梢病属于多循环的复利病害,因此,在病害预测和防治上也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樟子松营养袋苗猝倒病的防治效果,进行播种前的土壤消毒、种子处理,播种后的苗期化学防治、施肥方法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选用硫酸亚铁2.5kg.m-3进行土壤消毒和0.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h,防治效果分别可达76.2%和78.1%;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敌克松可溶性粉剂、5%辛菌胺和5%菌毒清水剂可作为苗期化学防治首选药剂,多菌灵、敌克松1 000倍液,辛菌胺、菌毒清800倍液喷洒苗木,防治效果达78%以上,氮、磷、钾合理配置施肥,既能促进苗木生长,又能增强抗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