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疆玉米螟及其近缘种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新疆玉米螟的种类,伊垦农技简报1974(3)报道:在伊宁地区为害玉米的是紫色玉米螟Micractis varialis Bremer.八一农学院1975年农虫讲义叙述新疆玉米螟是异色玉米螟Ostrinia varialis(Bremer),在沙湾一带主要为害大麻,在伊宁为害玉米。昆虫知识1979(3)报道:在沙湾为害大麻、甜  相似文献   

2.
我国玉米螟及其已知近缘种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华  高芬 《植物保护》1983,9(6):14-14
玉米螟是我国农业上的大害虫,是测报和防治的主要对象。近年来经过所内外有关单位的协作,通过形态鉴定,生殖隔离试验,性信息素化学结构分析及田间诱雄联合试验已明确,在我国东半壁从北到南广大玉米种植区猖獗为害的是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而不是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  相似文献   

3.
桔小实蝇的描述(图 1a—f)桔小实蝇,可作如下的主要描述:Dacus(Strumeta)[Dacus s.1.各具一对小盾鬃,小盾前鬃和前翅上鬃;雄虫翅具加翅叶(图1a),雄虫第3腹节背板上具鬃列(图1f)],颜面两侧各具一大的卵形到长椭圆形的黑斑。额宽为长的一倍半,具两对下侧额鬃和一对长侧额鬃(图1e)。中胸黑色或具明显的黑斑(完全硬化的标本),具一对宽的后缝色条(图1d)。小盾片除基部的狭窄黑带外,全为黄色。翅很透明;前缘室透明;前缘带很发达,此带延伸到翅端约达 R_5室的半途,  相似文献   

4.
我国玉米螟优势种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7—1984年,通过形态鉴定、生殖隔离试验、性信息素活性反应及其化学成份分析等四种方法,明确我国玉米螟优势种是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而不是欧洲玉米螟O.nubilalis(Hubner)。亚洲玉米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半壁黑龙江至广东的广大地区,是玉米、谷子、高粱等作物的大害虫。欧洲玉米螟分布于新疆(伊宁),为害玉米,并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宁夏(永宁)和河北(张家口、芦台)一带与亚洲玉米螟混生(仍以亚洲玉米螟为主),多寄生于苍耳和大麻。  相似文献   

5.
我国亚洲玉米螟赤眼蜂种类及优势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调查了全国13省、市寄生于亚洲玉米螟的赤眼蜂种类及优势种,共鉴定雄性赤眼蜂1.5万余号,发现在我国寄生于亚洲玉米螟的赤跟蜂种类有两个属共16种,其中已定名的有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螟黄赤跟蜂和广赤眼蜂等12种。除黑龙江和贵州省外均以玉米螟赤眼蜂为优势种,在东北辽宁、吉林两省的优势种随年份而异,70年代调查以玉米螟赤眼蜂的数量为多,80年代则以松毛虫赤眼蜂为多,黑龙江省的优势种明显为松毛虫赤眼蜂。  相似文献   

6.
我国亚洲玉米螟赤眼蜂种类及优势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相似文献   

7.
1982年4月程世田、王宗纬、宋士军在广东省海南岛东方药材厂采得甲胸皮蠹 Tho-rictodes heydeni Reitter(图1),同年5月又在广东省韶关市药材库采得它。国外在墨西哥、南马里安娜群岛、哥德洛普(法属西印度群岛之二岛)、爪哇、印度、苏丹、法国、西班牙、阿尔及利亚有所分布。它与皮蠹属近缘,根据是雄虫外生殖器  相似文献   

8.
张金兰 《植物检疫》1991,5(1):12-16
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属禾本科蜀黍属(高粱属)。蜀黍属(Sorghum Moench)的主要特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秆直立。圆锥花序顶生,由多数含1~5节的总状花序组成。小穗成对,生于穗轴的各节,一具柄,一无柄;穗轴顶端1节有3小穗,一无柄,二具柄;穗轴节间与小穗柄线形,边缘均具纤毛;无柄小穗两性,有柄小穗雄性或中性;无柄小穗的第一颖革质或近革质,成熟时变硬而有光泽,边缘窄内  相似文献   

9.
鉴定我国玉米螟优势种应用性信息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来,我国玉米螟的优势种一直是沿用欧洲玉米螟的学名。早年用Pyrausta nubilalisHubner;七○年后随着国际上将Pyrausta属改为Ostrinia属,改用Ostrinia nubilalis(Hubner)。1970年六浦晃和门罗在“欧洲玉米螟及  相似文献   

10.
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是苏北沿海粮棉套作地区棉花上的重要害虫。为搞清本地区一代玉米螟的虫源问题,笔者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对棉田内玉米螟的越冬虫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棉田后期玉米螟的转移规律和越冬分布调查。采取分期追踪调查的方法,在棉花生长后期,选虫量高的不同类型棉田三块,从9月20日开始,每隔20天左右,调查一次棉花上的玉米螟虫量,并查清幼虫所在部位,每块田查100—200株。田间玉米螟幼虫越冬分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玉米主产区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天敌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玉米主产区 9省 1 1个点的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寄生性天敌资源进行了调查。寄生性天敌昆虫主要有玉米螟厉寄蝇、腰带长体茧蜂、大螟钝唇姬蜂 ;病原微生物有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玉米螟微粒子虫和Nosemasp 等。总体上看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率高于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寄生率 ,但不同种类在各地之间的分布有明显差异。白僵菌为东北春玉米区优势种 ,在吉林省的公主岭和通榆发病率达 74 8%~ 80 4 % ,可能与当地长期使用白僵菌进行玉米螟防治有关。苏云金杆菌在夏玉米区的寄生率明显较高 ,为 6 7%~ 1 3 7%。微孢子虫的感染率为 0~ 2 3 1 % ,玉米螟微粒子虫为优势种 ,主要流行在春玉米区 ,而在夏玉米区郑州寄生的微孢子虫为Nosema属一未知新种。腰带长体茧蜂分布范围较广 ,寄生率为 0~ 1 7 9% ,以夏玉米区寄生率较高。大螟钝唇姬蜂仅在赤峰、朔州和敦化有寄生 ,寄生率分别为 1 5%、0 5%和 0 8%。玉米螟厉寄蝇在除赤峰和衡水外的各点均有分布 ,寄生率为 0 7%~ 6 3% ,以山西朔州的寄生率为最高 ,并在该地所有天敌中为最高  相似文献   

12.
13.
新疆奇台玉米螟发生调查李福祥(奇台县农技推广中心,831800)奇台县位于乌鲁木齐东部,其南端与吐鲁番接壤,全县有耕地8万hm2,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之一。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豆类等,其中玉米面积为0.5万hm2左右,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11.4%,平...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伊犁野生果树及近缘种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侯博  许正 《干旱区研究》2006,23(3):453-458
中国伊犁河谷地野果林由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 (Ldb.) M. Roem.)、野杏(Armeniaca vulgaris Lam.)、野生樱桃李(Prunus divaricata Ldb.)、野生欧洲李(P.domestica L.)和野核桃(Juglans regia L.)等组成.它们的存在是独特的生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们分布于天山山区环境最优越的地段,是我国特殊的温带落叶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也是我国面积大、种类组成丰富的原始野生果树林.其野生果树种质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查明的野生果树及近缘种9科21属58种,是多种温带落叶果树栽培种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核盘菌菌株及其近缘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利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 (RAPD)技术分析了7个生物学性状差异较大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遗传多样性,并同三叶草核盘菌(S.trifoliorum)、小核盘菌(S.minor)的代表性菌株和莴苣上的一种产菌核病原菌的代表菌株Let-19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40个引物中8个引物能稳定地从供试菌株中扩增出多态性DNA片段。通过分析这些多态性片段可以看出7个供试核盘菌菌株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幅度为0.505 2~0.793 1,而核盘菌、三叶草核盘菌,小核盘菌和Let-19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幅则为0.194 2~0.385 3。莴苣上的菌株Let-19的RA PD图谱同供试其它种的菌株既存在明显差异的DNA片段电泳带,又显示出一些位置一致的DNA片段电泳带。因而Let-19同核盘菌属真菌的亲缘关系较近。供试的引物中OPL14既能介导从供试的7个核盘菌菌株和3个近缘种的3个菌株的DNA样品中扩增出相同的DNA片段,又能扩增出种或菌株特异性DNA片段。因而RAPD技术适于研究核盘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分析核盘菌属真菌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忙果扁喙叶蝉Idioscopus incertus (Baker)又名杧果叶蝉,杧果短头叶蝉、杧果片角叶蝉。过去其学名均误订为分布于菲律宾、印度的Idiocerus niveosparsus Lethierry。 作者通过比较雄性外生殖器的特征,将这两种叶蝉加以区别。 杧果扁喙叶蝉Idioscopus incertus(Baker) Idiocerus maculatus Distant,1912(nec Melichar,1896)  相似文献   

17.
过去,我们往往把我国西北地区采得的前胸背板较暗、鞘翅没有明显淡色斑纹的褐色毛皮蠹称为褐皮蠹,当作一个种。但进一步研究表明是一个种的复合体。其中褐毛皮蠹(Attagenus augustatus gobicola Frivaldszky)在胡氏目录(1939年)中已有记载。1983年我们在检查由新疆采得的几份褐色毛皮蠹样本时,发现了短角褐毛皮蠹(A. simulan Solskij);1984年笔者对乌鲁  相似文献   

18.
两种玉米螟微粒子虫对玉米螟致病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室内试验,用微粒子虫Nosema furnacalis(Nf)和N.pyrausta(Np)系列浓度孢子接种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每头虫吞食15个孢子,绝大部分虫均可感染。Nf和Np对亚洲玉米螟的LD50分别为1255和29015孢子/头。LT50随Nf的接种剂量由1.5×10~5增至1.5×10~6孢子/头,而由7.4天减至5.2天。但在同样剂量下,Np对亚洲玉米螟的LT50要比Nf的长2.2至3.5倍。由此认为Np较Nf更适于作为玉米螟虫口的长效控制因子,特别是在Nf难以在亚洲玉米螟种群中持续的2~3代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10年至2011年两年的2~6月云南元江坝区稻田内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及其2近缘种的数量变动进行的调查分析显示,3种飞虱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时序性。稗飞虱[S.vibix(Haupt)]及烟翅白背飞虱[S.kolophon(Kirkaldy)]发生最早,是2~3月秧田内的优势种;白背飞虱发生较晚、起始虫量极低,但种群增长极快,在4月后取代上述2种成为优势种。研究结果表明,元江坝区灯下监测中出现于主虫峰前的低小虫峰可能为另外2种飞虱的种群增长所致,测报工作中应加强对3种飞虱的甄别;白背飞虱种群"低起始、高增长"的特点是当地种群繁殖与迁入种群汇聚相叠加的结果,后续研究将阐明该区域越冬白背飞虱的数量、分布及成灾贡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