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大河乌猪的繁殖性能,试验选择80头大河乌猪种母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从饲养环境、饲料品质、饲料饲喂量、饲养程序调控等方面对母猪、仔猪进行饲养技术集成,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饲养。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仔猪初生窝重、初生均重、断奶窝重、70日龄窝重等指标均显著提高(P0.05);断奶均重、70日龄均重极显著提高(P0.01);初生仔猪的弱仔数、每周死亡数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头数、70日龄断奶头数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通过饲养技术的集成能有效提高大河乌猪母猪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2.
饲养母猪应注意的问题徐斌(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广州510640)如果将母猪当作生产仔猪的工厂,繁殖猪群成功的饲养方案必须致力于增加每头母猪繁殖期所产的仔猪数和仔猪断奶体重。因为母猪生产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决定养殖户获得经济效益的多少。为此,根据母猪繁...  相似文献   

3.
在养猪生产中,一般用平均每头1年内所提供的断奶仔猪数来表示母猪的年生产力。作为综合指标,母猪年生产力涉及到种猪的繁殖性能、仔猪的生长性能以及整个繁殖猪群的饲养管理,几乎囊括了(除保育、育肥阶段)养猪生产的全部内容。现阶段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是养猪业发展的核心问题。10年前,国外1头母猪年生产断奶仔猪一般是20头。性能优良的母猪、良好的营养和管理能达到24头;10年来,通过营养和饲养管理改善、品种改良和设备改善等,现在母猪的年生产力已获得惊人的提升。据报道,丹麦顶级猪场的母猪,每年每头可得30头断奶仔猪。目前国内许多规模化猪场1头母猪一生提供的断奶仔猪大约在30~40头,只有很少部分母猪达到60头,母猪繁殖力没有得到真正发挥。另外,由于母猪抚育能力差生产的的仔猪成活率也很低,平均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不足20头。母猪年生产力低下,成为制约养猪业生产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4.
仔猪早期断奶 ( 3~ 4周 ) ,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和年产仔数 ,提高产仔房的利用率 ,降低仔猪的生产成本 ,有效控制疾病 ,提高仔猪的转栏体重。但有些养猪场 ,在采用早期断奶时 ,只注重了仔猪的饲养管理 ,而没有从全局上考虑母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 ,出现了诸如母猪断奶后发情迟缓等一系列问题 ,使早期断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益。事实上 ,仔猪早期断奶 ,母猪的饲养与营养也是关键 ,必需考虑母猪整个的繁殖寿命 ,而不是单个的怀孕期。合理饲养管理母猪 ,可大大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母猪的繁殖性能。本文主要从营养与环境温度控制方面加以阐述。1 后…  相似文献   

5.
皖南花猪按头型可分为狮子头型、马脸型和桩头型,为研究皖南花猪母猪不同头型母猪间的繁殖性能差异,研究通过整理安徽省皖南花猪保种场以往数据,现场记录等方法,统计皖南花猪不同头型经产母猪(370窝)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35日龄窝断奶仔猪数和35日龄断奶窝重等繁殖性能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下:皖南花猪马脸型母猪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仔猪初生窝重、35日龄断奶仔猪数、35日龄断奶窝重均显著高于狮子头型及桩头型母猪(P0.05);皖南花猪桩头型母猪在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仔猪初生窝重等繁殖性能上优于狮子头型母猪,但在35日龄断奶窝重这一指标中低于狮子头型母猪。研究表明皖南花猪马脸型母猪繁殖性能与狮子头型、桩头型母猪相比更为优异,为皖南花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饲养模式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整理了河南省某公司群养模式下母猪5 625窝和限位栏饲养模式下母猪5 086窝的繁殖记录(包括杜洛克猪、大白猪、长白猪),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不同饲养模式下初产及经产母猪繁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产仔数方面,相比于限位栏饲养模式,经产母猪在群养模式下总产仔数提高了0.63头、产活仔数提高了0.64头、健仔数提高了0.79头、畸形数降低了0.01头(P0.01)。在生长性能方面,相比于限位栏饲养模式,初产母猪在群养模式下所产仔猪平均初生重提高了0.11 kg、断奶仔猪数提高了0.55头、平均断奶重提高了0.46 kg(P0.01);经产母猪在群养模式下所产仔猪初生窝重提高了3.44 kg、平均初生重提高了0.18 kg、断奶仔猪数提高了0.61头、平均断奶重提高了0.59 kg(P0.01)。在杜洛克、长白、大白三个品种之间,初产及经产母猪的产仔数、活仔数、断奶仔猪数、断奶重等各项繁殖相关参数多在群养模式下升高,显现出了一致性。在发情及平均使用胎次方面,群养模式下母猪断奶后再发情间隔缩短了0.77 d(P0.01),年均胎次增多了0.27胎(P0.05)。说明群养模式下,母猪整体繁殖性能及利用率优于限位栏饲养模式,杜洛克、长白、大白初产及经产母猪的繁殖相关参数表现出了相似的变化趋势,且群养模式下母猪初情和初配日龄均有所提前,生产周期更短。  相似文献   

7.
<正>饲养母猪的目的就是提供最多的仔猪数和仔猪最大的出生重与断奶重,保证仔猪最高的成活率。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母猪繁殖力低下,严重影响了养猪经济效益的发挥。1猪繁殖力低下的原因1.1传染病因素近几年蓝耳病、圆环病毒病、非典型猪瘟、伪狂犬病、衣原体病、附红细胞体病、以及母猪生殖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等多种病原混合感染是造成母猪繁殖性能低下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仔猪死亡率高,断奶仔猪数量少、体重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母猪年生产力是指平均每头母猪每年内所提供的断奶仔数。作为综合指标,母猪年生产力涉及到种猪的繁殖性能、仔猪的生长性能及整个繁殖猪群饲养管理。现阶段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是养猪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仔猪早期断奶的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哺乳到一定日龄停止哺乳,称为断奶。仔猪在多少日龄断奶,关系到整个猪群的饲养管理、工艺流程及其猪场建设规划和母猪群的繁殖效率。仔猪早期断奶是提高母猪产产仔数和育成头数的关键性措施。一般对5周龄前的断奶称为早期断奶。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华南地区两广小花猪自然通风哺乳猪舍环境及母猪繁殖性能季节性的变化规律,本研究监测了华南地区不同季节1栋哺乳猪舍内外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及母猪繁殖性能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哺乳猪舍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平均温度高于27℃、平均相对湿度高于80%;冬季舍内平均温度为24.8℃,平均相对湿度低于80%;冬季舍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日平均值为2 058 mg/m3;夏季断奶窝仔猪数、仔猪断奶窝重和仔猪平均日增重低于其他3个季节(P<0.05),且随着温度和温湿指数的升高而降低(P<0.05)。综上,华南地区采用自然通风舍饲养的两广小花猪哺乳母猪的繁殖性能随舍内温度和温湿度指数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母猪的主要生产任务是繁殖仔猪,提供猪源。母猪年生产力是指每头母猪每年生产断奶仔猪头数。改善和提高母猪管理水平,增加其年育活仔猪头数是饲养母猪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农村的养猪生产中,饲养人员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和防疫灭病知识,经常走入误区,这是很值得注意的问题。 1.近亲繁殖。一些养猪户采用同窝猪繁殖和亲子间繁殖。这种近亲繁殖违反了生猪繁殖的原则,使猪种越来越退化,影响了猪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2.仔猪过早或过晚断奶。过早断奶会引起仔猪生长发育停滞,形成僵猪。过晚断奶会造成母猪繁殖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胎次和季节对青峪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以优化猪群胎次结构和配种时间。根据四川省青峪猪保种场2017—2019年的729头青峪母猪1 773窝繁殖数据分析不同胎次、不同季节母猪繁殖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青峪母猪第1~10胎的总产仔数、健仔数、出生窝重、断奶窝重以及断奶仔猪数等性状总体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各胎次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弱仔数差异不显著,其中,第4胎的繁殖性能最好(9.63头);青峪猪总产仔数、健仔数、出生窝重、断奶窝重以及断奶仔猪数等性状存在显著的季节效应,其中,夏季分娩的总产仔数极显著高于春季和冬季,夏季分娩的平均初生窝重显著高于春季、秋季、冬季。综上,青峪猪的繁殖性状受到季节和胎次效应的综合影响,生产中需要加强初产和第6胎次以上高胎龄母猪的饲养管理,并及时淘汰高胎龄母猪,以维持最佳胎次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从江香猪、苏太猪不同杂交组合繁殖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从江香猪的繁殖性能,试验选择苏太猪对其进行正交和反交,比较不同杂交组合和纯繁组母猪的产仔及哺育成绩,探索不同杂交组合母猪的繁殖性能,包括母猪产仔数、仔猪初生窝重和个体重、仔猪21日龄窝重和个体重、仔猪断奶窝重和个体重、断奶头数等指标。结果表明:从江♂×苏太♀正交组合(香苏猪)仔猪哺乳期生长性能最佳,初生个体重、初生窝重显著高于纯繁组和苏香猪(P0.05);21日龄个体重、21日龄窝重、断奶窝重显著高于纯繁组和苏香猪(P0.05);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但香苏猪、苏香猪指标均优于纯繁组。说明选择从江香猪和苏太猪进行正反交可提高母猪窝产仔数和仔猪哺育成绩,从而提高从江香猪杂交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5.
母猪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母猪的主要生产任务是繁殖仔猪,提供猪源。母猪年生产力是指每头母猪每年生产断奶仔猪头数。改善和提高母猪管理水平,增加其年育活仔猪头数是饲养母猪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仔猪断奶最佳日龄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①母猪年实际产仔数;②实际经济效益;③仔猪实际存活数;④饲养管理水平;⑤母猪品种、泌乳量、泌乳期失重;⑥仔猪免疫、营养需要、体重;⑦生产经营的目的。根据我国目前实际饲养水平和母猪的繁殖性能,在实际生产中以3~5周龄(或仔猪体重4~5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17.
母猪的主要生产任务是繁殖仔猪,提供猪源.母猪年生产力是指每头母猪每年生产断奶仔猪头数.改善和提高母猪管理水平,增加其年育活仔猪头数是饲养母猪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随着养猪规模的不断变化,养猪行业对各阶段猪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求也越来越细。在养猪生产中,猪群可分为种猪[公猪、种母猪(空怀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仔猪(哺乳仔猪、断奶仔猪)、肥猪、后备种猪几个阶段,各阶段猪在饲养技术上各不相同且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在养猪过程中,母猪的饲养管理非常关键,母猪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繁殖性能可以有效地保障仔猪的产出率和成活率,维持养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养猪效益。妊娠母猪饲养目标是保障母猪适宜的膘情和产后良好的泌乳性能,提高母猪的窝产活仔数、初生个体重、初生仔猪的整齐度,为保证仔猪的健康状况、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均匀整齐度奠定基础。文章结合生产实践对母猪妊娠期管理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母猪的生产性能指的主要是母猪的繁殖能力,主要受到母猪的利用年限。生产仔数(每胎产仔数。年产仔胎数)和仔猪的成活率。均匀度等指标构成。综合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就需要做好母猪选种。配种技术繁殖母猪的饲养管理。早起断奶,提高仔猪断奶窝重。做好疾病预防。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群养母猪在哺乳期是否发情、断奶到发情的时间间隔和其他方面的生产性能,将43头约克夏母猪和新生仔猪分别放在43个单独的产仔栏,母仔共同度过1、2、3周的时间,然后转入3个大栏合群哺育至断奶。试验分为3种处理组和3个重复试验,最终得出结论:母猪及其仔猪在各自的单栏内饲养和哺乳2周或3周之后,转入大栏合群养哺,可缩短母猪从断奶至站立发情的时间间隔;暗示母猪群养群哺时,一旦断奶就要马上开始发情鉴别,以便缩短母猪的繁殖周期,提高养猪生产效益;同时有利于断奶仔猪分群合群饲养、避免(或减少)合群后的敌对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