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聚乙烯吡咯酮与促卵泡素配合治疗奶牛卵巢萎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应用聚乙烯吡咯酮(PVP)与促卵泡素(FSH)相结合,利用PVP可以对FSH起包被和缓释而延长FSH在动物体内半衰期这一特性,进行了对奶牛卵巢萎缩的治疗试验,并与FSH分次注射和PMSG注射法的疗效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PVP与FSH结合组(A组)的疗效效果与FSH分次注射组(B组)、PMSG注射组(C组)间差异不显著(p>O.05),但治愈率分别高8.3和13.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预防奶牛酮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现将该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奶牛酮病是由各种病因造成泌乳奶牛体内缺糖,由此引起体脂分解、大量酮体生成并蓄积而出现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又称为醋酮血病、母牛热、产后消化不良及低糖血性酮病。临床上以消化功能障碍、血酮、尿酮及乳酮含量增高,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为特征。主要发生于经产而营养良好的高产乳牛,以3~6胎母牛发病多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发病较多。我国高产乳牛群酮病的发病率约10%左右。  相似文献   

4.
牛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现代乳品工业的重要原料,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奶制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作为牛奶的供给者,奶牛在畜牧养殖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奶牛酮病是泌乳奶牛较为常见的疾病,是由糖和脂肪代谢紊乱引起的奶牛全身功能失调,严重影响着牛奶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探讨在无血清体外培养条件下,促卵泡素(FSH)和胰岛素对绵羊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以优化颗粒细胞体外培养体系。试验设计6个FSH浓度梯度和3个胰岛素浓度梯度。体外培养7d后,检测培养体系中颗粒细胞数和雌激素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培养液中添加FSH与胰岛素可显著提高颗粒细胞的增殖和雌激素的分泌(P<0.01);且随着FSH浓度的增加,颗粒细胞数和雌激素分泌量显著增加,当FSH浓度为5.0μg·L-1时,雌激素分泌量最高;随着胰岛素浓度增加,颗粒细胞数和雌激素分泌量显著增加,当胰岛素浓度为10μg·L-1时,颗粒细胞数和雌激素分泌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酮病是由于糖不足所致代谢障碍、体内产生大量酮体堆积,呈现酮血、酮尿、酮乳,并以呼出气、排出尿、奶有类似烂苹果气味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发生于舍饲高产奶牛,以3~5胎次、产后8周内泌乳盛期多见。  相似文献   

7.
2004年4月28日接到某奶牛场兽医报告,该场饲养奶牛145头,发病56头,我们立即前往诊治,据临床观察其中45头病牛嗜睡,11头病牛发生狂躁和激动,但还能饮水,表现为转牛圈,摇摆,舐嚼和吼叫,感觉过敏,强迫运动及头执拗。这些症状间断地多次发生,每次持续1~2小时,  相似文献   

8.
奶牛酮病是奶牛酮血症、酮尿症及酮乳症的总称,随着高产奶牛群体的出现和奶牛产业的发展,奶牛酮病已经成为泌乳牛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9.
奶牛酮病又称酮血症、酮尿病,是奶牛产犊后几天至几周内由于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以酮血、酮尿、酮乳,出现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乳产量下降,体重减轻,间断性的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本病多发生于产后的第一个泌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奶牛饲养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奶牛产量的持续提高,奶牛酮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长,至今已高达25%以上。酮病的感染不仅危害了奶牛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奶牛业的稳定发展,因此,要加强对奶牛的科学管理,对感染酮病的奶牛要采取及时治疗。本文主要针对奶牛酮病的防治进行相关讨论,研究了酮病感染的病因与症状,并提出了有效治疗酮病的方法与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酮病是高产奶牛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多发于产犊后10天~60天。本病多发于饲养管理良好的高产奶牛,且以3~6胎次的高产母牛发病率较高。酮病会使乳牛的泌乳量下降、乳质量降低、繁殖率降低以及引起生殖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紊乱等多种疾病,增加了治疗费用。随着奶牛生产水平的日益提高,该病的发生率也逐年提高,给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根据酮病的发生情况,从该病的病因、生化特征、治疗等方面对奶牛酮病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酮病在临床上以消化紊乱、精神异常、产奶量下降、体重减轻、呼出气味(烂苹果味)、尿液、乳汁中含有酮味、间断性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本文简述奶牛酮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3.
奶牛酮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32例奶牛酮病的诊断治疗,笔者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酮病疗效显著,使患病奶牛病程缩短,复发率降低。同时,笔者全面总结了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诊断方法,并针对其发病原因和特点制定了合理的预防措施,为奶牛养殖业在生产上减少经济损失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奶牛卵巢疾病是奶牛常见的繁殖疾病之一,严重影响奶牛产奶量和经济效益。本文对奶牛卵巢疾病进行分类概述,为奶牛疫病防治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发治疗奶牛酮病的新方法、新药物,从抗氧化性能方面揭示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临床实验室自主研发的酮病治疗复方制剂——“酮康”对奶牛酮病的疗效.[方法]2013年6月,采用改良水杨醛比色法检测广西南宁某规模化奶牛场围产期奶牛46头,其中9头为酮病牛,并将其分为治疗组(6头)和阳性对照组(3头),另从37头中选取6头与治疗组奶牛体况相似、胎次相近、产奶量接近的奶牛作为健康对照组.试验期间,治疗组每天灌服“酮康”400ml,连续治疗5d,阳性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均不灌服.分别采血检测试验前后奶牛各抗氧化酶活性(CAT、GPX、MDA、SOD、TAC、VE).[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奶牛血酮含量明显降低,血糖明显上升,SOD和GPX的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CAT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MDA含量稍有下降,差异不显著(P>0.05),虽稍低于健康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但差异也不显著(P>0.05).VE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VE含量均比治疗前高.治疗组在治疗后TAC和CAT活性均低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酮康”对降低酮病奶牛的血酮含量、提高血糖含量和改善抗氧化性能的作用明显,效果良好.若不进行治疗和科学的饲养管理,酮病将持续伤害奶牛.  相似文献   

16.
最近在工作中观察到,奶牛场酮病时而发生,严重影响牛奶的质量和奶牛健康,给奶牛专业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给初成气候的奶产业带来很大的撞击。1酮病酮病是血液中酮体的增高,主要是β—羟丁酸增高。临床上以酮血、酮尿和酮乳、精神异常、消化功能障碍等为特征。原发性酮血病一般多发生于饲养良好和产乳量较高的母牛,但在饲养条件很差而产乳量较高的奶牛也有发生,称为消耗性酮病。  相似文献   

17.
西宁地区黑白花奶牛隐性酮病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相似文献   

18.
奶牛酮病又称牛醋酮血病、酮血症、酮尿病。是由高产奶牛产后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障碍所引起的疾病.其临床特征为食欲减退。渐进性体况下降以至消瘦。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血、尿、乳、汗和呼气中有特殊的丙酮气味,部分牛伴发神经症状。本病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已成为危害奶牛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常见于产后2—6周内.产前和分娩8周后较少见,多发于舍饲期间缺乏运动.且营养良好的4—9岁高产奶牛。  相似文献   

19.
评价酮粉法和血酮仪法诊断奶牛酮病的性能。于某集约化牛场选取1~6胎次,产后7~21 d泌乳奶牛291头,分别用血酮仪检测血液β-羟丁酸含量和酮粉法检测乳液,诊断奶牛酮病。结果表明:血酮仪法具有检测准确,检测率高,但费用较高,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等特点,不适合集约化牛场大批量使用。酮粉法具有样品采集简便,价格低廉,且具有较理想的检测灵敏度等特点,适合奶牛群体酮病筛查诊断。酮粉法更适合大型牧场泌乳初期奶牛酮病的群体检测,血酮仪可用于对疑似牛的确诊性检测。  相似文献   

20.
奶牛酮病作为奶牛常见病和多发病,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临床上一例奶牛酮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